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使用多伦县2001—2010年寒潮天气统计资料,分析了当地寒潮变化特征,通过对寒潮统计两种不同方法从降温特征、大气环流特征及地表覆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按日最低气温降温幅度统计寒潮天气出现次数明显多于按日平均气温降温幅度统计寒潮天气出现的次数,尤其在初冬和冬末季节日最低气温变化比日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更加剧烈。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近年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利用近4年深圳市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资料和天气型统计,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本地天气特征、气象要素的关系,总结造成深圳市空气质量夏优冬差的天气气侯原因,归纳出850hPa与地面天气型的不同组合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由此给出各种影响的逐月分布;最后根据大气污染物浓度逐年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和空间分布描述了近年深圳市空气质量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吉林油田职工总医院及松原市中心医院十年病历档案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常见消化道疾病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天气气候变化对常见消化道疾病的影响分析,可见患者病情发生、复发和加重与气候和天气变化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新疆天气过程特征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统计分析1964 ̄1995年新疆中弱以上天气过程,对前期1964 ̄1979年与后期1980 ̄1995年的天气过程变化和气候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新疆中弱以上天气过程的统计特征及前后期气候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徐羹慧 《气象》1985,11(2):6-10
近四年来,寒潮中期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课题组,根据半球大气环流变化特征,分析了寒潮中期天气过程的大量事实; 以大气环流动力学观点,着重研究了寒潮中期物理过程和冬半年大气环流的中期变化机制, 并提出了时效为15天左右的寒潮中期预报综合方案。这个方案包括:物理-统计法、天气-统计法、数值预报产品和寒潮过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前者为10—15天的主要预报方法,后者为3—5天的主要预报方法,天气-统计法是6—10天的主要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风沙尘天气是茫崖地区频发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通过统计近30年茫崖地区风速≥17m/s的大风天气日数,分析得出该地区大风的沙尘天气的变化特征;经对近5年沙尘天气分析,总结归纳出大风沙尘天气来临前3小时到1小时,都会出现气压下降、气温上升、相对湿度急剧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对宜昌市2003年持续高温天气引发的明灾、暗灾进行了统计和阐述,对持续高温天气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宜昌市2003年的高温分布变化提出了今后在高温预报中若干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利用南疆西部15个国家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沙尘天气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统计检验等方法对南疆西部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春季为南疆西部沙尘暴及浮尘天气出现最多的季节、扬沙天气出现次多的季节,分别占全年沙尘暴、扬沙、浮尘的49%、38%、43%;夏季为扬沙天气出现最多的季节、是沙尘暴、浮尘天气出现次多的季节,分别占全年沙尘暴、扬沙、浮尘的35%、43%、35%;冬季为低频季节,发生占比分别为7%、6%、14%。南疆西部沙尘天气呈东多西少特征,山区沙尘天气日数明显少于平原,浮尘天气平原地区分布均匀,沙尘暴、扬沙平原东部和南部区域多于平原腹地。沙尘天气日数年际变化振幅较大,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整体呈明显减少趋势。浮尘年际变化周期显著,其次为扬沙与沙尘暴,1984和1977年为沙尘暴、浮尘统计定义上的突变年份,扬沙存在2个突变点,分别为1982和1992年。沙尘暴和扬沙的主导风向为偏西北风,浮尘主导风向为偏东北风,主导风向与地形影响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9.
李广平 《广东气象》1996,(1):10-11,16
1强对流天气的气侯概况1.1定义:在市内,一天内有一县或以上发生≥8级雷雨大风或冰雹或龙卷或飑,则定义为一个强对流天气日或出现一次强对流天气。1.2资料来源:各县气表-1和强对流发生时即时登记资料。1.3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状况(1)时间分布①年际变化根据197o~1990年21年的气象资料统计,我市共发生强对流天气218日(次),平均每年为10.4日(次),其中最多年为1983年,发生20日(次),最少年为1970年和1979年,只有4日(次)。从图1可见,我市强对流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大约有9年左右的周期。②月际变化根据周年资料统计:我市除1…  相似文献   

10.
近55年广州霜冻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1951~2005年广州霜冻天气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并对异常年景的500hPa环流场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代至今广州霜冻天气呈锐减趋势,初霜日略有推迟,终霜日提前,霜期明显缩短;近55年来广州霜冻天气具有准2~3年的年际和准13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巴尔喀什湖-贝加尔湖附近的位势高度偏高(低)、东亚大槽较深(浅)、有(不)利于引导冷空气南下,导致广州的霜冻天气偏多(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雷电定位仪(ADTD)监测的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对2010年1-10月的青海省的主要闪电天气过程、闪电频次、闪电变化、闪电日数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得出一些结论,为进一步识别和指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霾天气与清洁天气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2012年西安市污染物质量浓度、气象站逐时地面风场、相对湿度和能见度等资料,依据霾天气的定义统计理论霾日数,对比人工观测霾日与判据统计理论霾日的合理性,通过对霾天气与清洁天气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分析西安市霾天气与清洁天气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2年西安市霾天气过程在干季发生频率较高,湿季发生较少。地面风场对霾天气过程影响较大,绝大部分霾天气过程的日平均风速<1.5 m·s-1;干季大部分霾天气过程日平均风速≤1.0 m·s-1,极端个例甚至在0.5 m·s-1以下。清洁天气过程在干季发生次数多于湿季,主要与干季风速较大和湿度较小相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选取2012—2013年NCEP再分析平均资料,运用天气要素合成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乌海近两年雷暴时间分布和对应要素时空变化的基本规律。总结乌海雷暴天气的特点和影响雷暴的天气系统,利用GFS集合预报模式综合性地说明空间天气要素统计划分对2014年7月31日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雷暴活动进行预报的方法。运用云物理反演和空间要素分层聚类的方法对雷暴单体在有效的时间内进行跟踪,获取其运动天气要素随时间序列变化的运动机理,为相关雷暴灾害影响分析提供参考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7—2014年陕西省98个气象站降水和冰雹观测资料、1970—2013年数据完整的90个气象站的雷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陕西雷暴、冰雹、短时强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强对流天气多发生于10—20时,其他时间发生的概率比较低。冰雹多发生在5—8月;短时强降水大多出现在6—9月,雷暴主要出现在6—8月。2007—2014年,陕西降雹天气年际变化不明显,短时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1970—2013年雷暴日整体呈减少的趋势,2007—2013年明显偏少。冰雹天气的高值中心集中在陕西北部,短时强降水呈北少南多的特点,雷暴为中部少、南北多。利用2007—2014年探空资料和MICAPS资料统计陕西省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的物理量指标,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天气、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早为人们注意,但比较系统的研究,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在探讨天气变化和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时,往往多限于某些内科疾病,有关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文章则尚少见。医疗实践得知鼻出血与某些天气变化有关,但二者之间究竟有何种联系尚不明瞭,有鉴于此,我们共同调查了一九八二年七月至一九八三年七月一共十三个月中杭州市区连续统计观察的鼻出血患者的发病情况,以探讨鼻出血发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书架上     
《人工影响天气的统计数学方法》叶家东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1982年10月,386页。本书叙述近三十年来人工影响天气试验的统计设计和统计检验方法,着重介绍我国的进展情况。全书共分四章,前三章较系统地阐释了线性代数、统计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第四章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总结了国内外人工影响天气的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17.
以统计的近40年冰雹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黑龙江省冰雹天气分布规律及近年冰雹气候特征的变化。利用天气系统背景、卫星云图、不稳定因子以及雷达回波等指标,为人工防雹天气时机选择和作业方案设计提供了综合预警指标,为省级防雹预警系统提供了新的更接近实况的科学预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湛江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1956~2007年夏季湛江市高温天气资料,分析高温年、月以及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分析了高温天气的环流特征以及其与台风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多高温年,偏强、偏西的副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对南海及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有抑制作用使得台风活动较少,同时低纬西南季风偏弱,这是造成湛江高温天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天气变化对心肌梗塞发病有密切关系.该病的频发期多在冬半年,且11~1月和3~4月为两个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该文统计了2009—2010年长沙地区4套大气电场仪数据,通过对雷暴天气、稳定性降水天气、雾、霾天气下电场场强值变化的分析,可得到:①电场场强跳变极值的变化能很好反映雷暴活动,春、夏季大气电场雷电临近预警阈值设定不同;②长沙地区晴天大气平均电场夏季明显高于春季;③稳定性降水天气对大气电场有较明显的影响;④大雾或霾等其它气象条件下夏季平均电场也高于春季,气溶胶对场强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