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映江  蒋新 《气象》1984,10(11):38-38
新疆天池位于东天山博格达峰北坡的一条近东南一西北走向的山谷之中,海拔1900多米。由于地形影响,这里山谷风环流特别明显,白天吹西北向的谷风,夜间吹东南向的山风,全年山谷风日数多达250天。 气压系统的活动对山谷风也有很大的影响。1983年10月27日,我们在天池地区对一次气压系统改变山谷风环流作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2.
利用天池气象站1981—2018年的雾凇天气现象资料分析天山天池的雾凇特征。用2004—2018年雾凇天气现象出现时的逐小时气温、温度露点差、相对湿度、风等数据,分析雾凇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山天池年平均雾凇27.8 d,冬季最多,春季次之;每年11月—翌年3月是雾凇的多发时段,其中3月最多;雾凇出现的开始时间多在夜间,结束时间多在12—17时。年雾凇日数以9.8 d/10 a的速率呈波动减少趋势,冬季减少速率为4.4 d/10 a。天山天池出现雾凇最有利的气象条件是,气温在-4~-10℃,温度露点差≤2.0℃,相对湿度>90%,风速≤3.0 m/s。选取气温、温度露点差、相对湿度、2 min平均风速、雾等对雾凇形成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建立天山天池雾凇气象等级指数并进行典型年份检验,该指数可以作为旅游气象服务业务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天山天池近49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洪亮  马燕  薛福民 《气象科技》2010,38(2):209-213
基于天山天池气象站1959~2007年的逐日地面气候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功率谱分析、滑动t检验及距平标准差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天山天池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天山天池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多尺度振荡特征,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附近发生突变,降水未出现气候突变现象。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和天山山区"暖湿型"变化趋势一致,最低气温的升高对天山天池增温贡献最大,最显著增湿趋势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夏季降水量持平而雨日却减少,夏季极端强降水天气增加。  相似文献   

4.
新疆雷暴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新疆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整理出1961-1999年39年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雷暴天气现象资料并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天山南脉,西部天山和天山中部是新疆雷暴的高发区,新疆雷暴集中于6-8月,多出现在午后至夜间。有半数以上的雷暴持续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相似文献   

5.
天山山区近40年冬季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袁玉江  魏文寿  何清 《气象》2005,31(5):12-16
利用新疆1959~1998年的冬季温度资料,分析天山山区近40年来冬季温度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新疆南部、新疆北部进行比较,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天山山区冬季平均温度在冷暖变化阶段上与新疆北部的相似性强于新疆南部。(2)冬季平均温度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新疆北部为较好,新疆南部和天山山区较差,而冬季平均温度空间分布的反向变化性,以天山山区和新疆南部较大,新疆北部较小。(3)三大区域冬季平均温度20世纪60~70年代的变化趋势是不同的,但70~90年代均表现为持续升温,90年代为最暖。(4)就近40年的显著线性增温趋势的空间分布范围看,以最低温度表现得空间范围最广,最高温度最差,平均温度居中。冬季最低温度增温率以新疆北部最大,新疆南部居中,天山山区最小。新疆南部和新疆北部冬季平均温度存在长度分别为27及29年的相近的最佳增温时段,增温率新疆北部大于新疆南部。(5)新疆北部和新疆南部冬季平均温度均在1979年发生了由低温向高温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新疆气候     
李江风 《气象》1978,4(9):17-18
新疆,祖国的西陲,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这里有名山大川,也有世界著名的洼地—吐鲁番盆地,海拔-154米。北有耸峙的阿尔太山,南部和西部则是“横空出世莽昆仑”,巍巍天山横亘中部,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大盆地。额尔齐斯河、伊犁河、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这些河流都源于雪山冰川,曲折蜿蜒,顺山而下,成为“绿洲”的脉管。新疆由于地形影响,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型和气候特色。这里仅介绍一些新疆气候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今日的新疆天山,再次以其雄伟、神奇而扬名世界——2013年6月21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请自然遗产的中国新疆天山成功入选,成为中国第44处世界遗产。联合网教科文组织在对新疆天山的评语中写道:新疆天山具有景观和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完整性,符合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8.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地形复杂。北有阿尔泰山,南有昆仑山,天山横卧中间,将新疆自然地分成南疆和北疆。南有塔里木盆地,北有准噶尔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明显特征。既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又有低于海平面150多米的吐鲁番盆地;既有浩瀚的沙漠,又有绿洲良田。新疆由于远离海洋和“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海洋湿空气不易进入,形成明显的大陆  相似文献   

9.
位于天山北麓的昌吉回族自治州,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只有30多公里。这是一片秀美而神奇的土地,巍峨雄伟的东天山第一峰———博格达峰,闻名遐迩的高山湖泊———天池,东方最大的古化石森林,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挖掘地,规模宏大的北庭都护府遗址、回鹘寺庙遗址、康家石门子岩画等等,都在昌吉州境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色和历史名胜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跨入新世纪后,昌吉州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气象事业也展现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昌吉回族自治州气象局紧紧结合自治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局统…  相似文献   

10.
一、立项背景新疆地形主要是三山加两盆,即阿勒泰山与天山之间准噶尔盆地、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塔里木盆地,盆地四周基本为山区环抱,新疆山区降水量很大,中高山积雪缓慢融化是当地河流水量的主要来源,对农牧业生产及民用水都是非常重要的水资源。新疆  相似文献   

11.
夏季新疆中亚槽型大降水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新疆中亚槽型63次大降水过程发现,过程平均降水量的大值区,白天、夜间、24小时降水量的大值区都集中在北疆西部山区和天山山区.在大降水落区,平均降水量白天比夜间小1-3mm,≥10mm的降水在夜间发生的气候概率比白天高10%.大降水移动路径主要集中在昭苏-特克斯-新源-小渠子-天池-木垒一线.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年1—12月FY-2F/CTA、FY-2F/CLC小时产品,采用平均值合成法,监测分析了新疆各区域的云系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区域总云量年平均值为37.7%,其中,阿尔泰山山区云资源最为充沛,其次是昆仑山山区、准噶尔盆地、天山山区,而塔里木盆地最匮乏,各区域总云量年平均值依次为45.7%,40.0%,38.2%,37.9%及26.1%;天山以北区域(含天山山区)的云资源冬春季较为丰富,天山以南区域则春季较为丰富;新疆各区域总云量均白天较少,夜间相对较多,但塔里木盆地与之相反。(2)天山以北区域总云量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分布,天山以南区域则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分布。(3)三大山区主要以高层云或雨层云、卷层云为主,其中昆仑山山区的密卷云也较多,两大盆地则以层积云或高积云为主。新疆区域尤其是三大山区云的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  相似文献   

13.
新疆1960-1999年第一对流层顶高度变化及其突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960-1999年新疆12个探空站逐日观测资料,按气候特点把新疆划分为阿尔泰山、天山南坡、天山北坡和昆仑山4个区域进行研究。分析了40 a来新疆第一对流层顶年平均高度变化空间分布差异,用Mann-Kendall法和移动t检验法进行了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新疆第一对流层顶年平均高度总体为上升趋势,期间经历了两升两降的变化,较为突出的是1987-1999年的明显上升过程。年代际变化上,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第一对流层顶高度有所下降,70、80和90年代的30 a则明显上升,累计上升了百米之多。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南坡和北坡分别于1972、1973和1976年发生了均值突变,昆仑山未发生显著气候突变。尽管存在差异,但在80年代末期至1999年各地呈现的上升趋势却具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MODIS的MCD12Q2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遥感降水和气温数据产品,探求了天山新疆段2001—2014年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对作用。天山新疆段植被物候始期呈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集中于3月10日至5月15日,全区14年平均值为3月20日;植被物候末期具有纬度地带性分布特征,集中于10月1日至10月25日。天山新疆段植被物候始期在山区呈不显著推迟趋势,绿洲和平原呈不显著提前趋势;植被物候末期主要呈不显著提前趋势;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天山植被物候期的重要因素。物候始期受当年春季气温的影响最为显著,也受到前一年冬季降水量的影响,其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夏季和秋季降水量是天山新疆段植被物候末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一、项目背景及意义天山是中亚干旱区最大的、最重要的山系,西天山是新疆及中亚重要的水源地,掌握该地区较长时间尺度区域降水变化事实,并揭示其可能影响机制对于新疆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利用至关重要。树木年轮是历史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主要代用资料之一。虽然天山树轮气候学研究成果众多,但大量重建序列集中在中国境内。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北部沿天山经济带雷暴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经济区内16个站点1979年-2008年雷暴资料,分析了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其中包括雷暴变化趋势和振荡周期。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30a来北疆沿天山主要经济带西部区域的雷暴持续期缓慢上升,年平均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减少。雷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向西递减。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经济带西部区域年雷暴日数明显多于东部,西部区域年雷暴日数相对东部区域变化幅度较大。年降水量与年平均雷暴日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年平均温度与年平均雷暴日有负相关。小波分析显示新疆北部沿天山主要经济带的东部和西部均具有明显的16a左右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疆天山以北G312,G218公路沿线近20个气象测站36年最大积雪厚度,海拔高度等资料,利用熵理论模式中的极值分布,多项式,指数函数等方法,对新疆天山以北G312,G218公路沿线不同高度30年一遇最大积雪厚度的设计极值进行了研究。提出天山以北G218线,果子沟海拔高度2000m处,设计最大积雪厚度30年一遇,建议值为153cm。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疆天山以北G312、G218公路沿线近20个气象测站36年(1961-1996年)最大积雪厚度、海拔高度等资料,利用熵理论模式中的极值分布、多项式、指数函数等方法,对新疆天山以北G312、G218公路沿线不同高度30年一遇最大积雪厚度的设计极值进行了研究。提出天山以北G218线,果子沟海拔高度2000m处,设计最大积雪厚度30年一遇,建议值为153cm。  相似文献   

19.
昌吉州大降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吉州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部和东南部,是自治区粮食产地之一.大降水,特别是区域性的大降水对农、牧业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都有很大影响.例如:1984年6月21-23日,昌吉州东部出现了一场暴雨,木垒、奇台降水量27-50毫米,天池22日降雨120毫米.由暴雨形成的洪水冲毁渠道、农田、道路,造成巨大损失.但这场大范围的降水也使农作物得到了  相似文献   

20.
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新疆中部偏东北,天山山脉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面积93gOOkm’,人口14O余万。全州辖2市6县,分列在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的东西两翼。具有神秘色彩的旅游胜地——天池就位于阜康市境内天山博格达峰下。昌吉州成立41年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昌吉州的气象事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气象基本业务质量稳步提高,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气象服务效益显著,综合经营初见成效,为昌吉州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农牧业生产连续丰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