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友桂 《江西地质》1998,12(2):140-144
合理利用地质地貌条件是保证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以崇仁县城为例分析了水文地质、地貌形态和物质组成等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提出崇仁县城居民用地应向城北和城西发展、工业用地向城东南扩展、商贸中心仍布置于崇仁河两岸的高河漫滩区、城市中心稍往北移的较为具体的规划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2.
冯源嵩  杨庆媛 《中国岩溶》2013,32(4):453-461
贵阳市金阳新区位于老城区的西北面,对推动贵阳市在北部区域经济发展中享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本文选择金阳新区进行案例研究,探讨生态用地保护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岩溶山区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金阳新区通过采用空间管制生态化、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水体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生态化等理念和措施,有效保护了生态用地,有林地从2001年的10.22%增加到2010年的22.19%,2010年水体仍保持为2.09%。特别是在基本保障城市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在新区中央目前仍保持了相当数量的绿地和水体斑块,环境、功能相得益彰。金阳新区生态建设的成功案例表明,在喀斯特山地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用地的规划、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貌学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地貌学是一门兴起不久的新学科,其理论和实践都有待于探索和充实。本文论述了城市化对地貌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城市地貌环境的形成和独特性,以及城市地貌研究的变革性特点。作者认为,城市地貌学应从城市的地貌环境和人类活动这两个系统的矛盾运动中,分析城市化与地貌环境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使城市地貌环境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建设用地供给以及平衡耕地总量提出了新要求。阐述了金坛市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及其特点,分析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如何做好城市建设耕地占补平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义乌市城市地质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地貌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建设活动正在高速度地改变着城市的地质环境 ,城市已成为人、地、环境相互作用的焦点地区。义乌市是中国县域城市化发展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城市基础建设和经济活动的高速发展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在 2 0 0 2年地质勘查项目中设立了义乌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 ,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对项目的工作范围、工作目的和调查任务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并将该项工作作为城市地政、矿政和环保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城市地质调查的重点是城市规划区。城市地质调查的任务是查明与城市布局、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用地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用地的“瓶颈”效应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扭转。在此现实背景下,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社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和村庄集聚,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土地整治政策,成为破解建设用地保障难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阿克苏市城市化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相互关联性.研究表明: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城市化指标平均权重值依次为0.1327、0.0309、0.0794和0.0260,表明人口因素对城市化发展影响最大,经济和社会因素次之,环境因素最小.研究区主要的建设用地类型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研究初期和末期在建设用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依次为36.96%~45.29%和14.17%~10.38%,始终占最大优势,年均变化速率较大的为仓储用地、特殊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变化速率依次为-19.06%、6.27%和5.36%,而其余6种用地类型年均变化速率相对较小;阿克苏市城市化指标与建设用地指标之间有较强的相互关联性,多年平均关联系数均0.65,说明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是相互的、双向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并说明本文采用的17种城市化指标是影响阿克苏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针对以上特点,指出阿克苏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调整人口结构、控制人口规模、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保护城市环境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等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及其对土地财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快速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受限和地方土地财政依赖症等问题凸显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背景和演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土地财政的影响三方面展开论证。结果表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可能会造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失衡;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后城市土地供给量增加,土地价格下降,地方政府获取的土地收入减少,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的改进,但不可能一次性消除土地财政的依赖症状。未来要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强化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是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关键;以规划为导向,以法律为后盾来保障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运行;建立完善的土地增值税收体系和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城市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以 GIS为支撑工具 ,对城市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城市建设用地类型的初步划分及城市建设用地与地质环境的协调性评价模型作了分析 ,并选取典型实例进行剖析 ,结果表明 GIS是城市地质环境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扩展是城市中心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人文因素和土地利用、地貌形态等自然因素在地域上的向外推进与扩散。在遥感影像和统计年鉴等资料的支持下,以烟台市为例,探讨了城市空间扩展的过程与动力机制。烟台市在建国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城市空间扩展缓慢,1985年城市化开始加速,进入21世纪后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其城市空间扩展机制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国家政策与城市规划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5-2015年贵阳市生境退化程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5和2015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分析了2005-2015年贵阳市生境退化程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5-2015年贵阳市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有林地大幅增加,水田和旱地大幅下降,其他地类变化相对较小;水田和旱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和有林地最为突出;(2)10年间,贵阳市生境退化程度以下降为主,生境退化程度增加区主要分布在南部,下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西部;(3)生境退化程度热点变化以低值减少和高值减少为主;生境退化程度热点空间变化主要分布于南部。退耕还林政策及快速城镇化引起的水田和旱地转化为有林地、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是导致该区生境退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岩溶地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土力学特性垂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泉忠  郭菁  王钰  彭璨 《中国岩溶》2013,32(3):287-291
以黔中岩溶地区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壤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及紧实度随不同土壤利用方式、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黏聚力c总体随土层深度不断增大,在0-35 cm内受不同土壤利用方式的影响比较明显;土壤内摩擦角φ在0-50 cm土层内,呈“S”形变化,受母质影响显著,三种不同土壤利用方式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林地、灌草地、坡耕地土壤在垂直剖面上都存在着上松下紧的状况,在0-20 cm内,坡耕地土壤紧实度均小于林地和灌草地,20 cm以下坡耕地和灌草地土壤紧实度基本一致,但均大于林地,三者均保持着不断增大的趋势。研究表明:植被生长对于改善土壤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而通过加强植被保护与管理和调整坡耕地利用方式是改善土壤力学性能,防治土壤侵蚀和控制石漠化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借助多时相遥感数据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型,构建岩溶地区城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到2000年和2013年贵阳市城市生态安全等级分布图,并就其空间分布规律与演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13年贵阳市城市生态安全指数均较低,2000年处于安全级别以上的值为3.04,2013年处于安全级别以上的值下降到1.78,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在2000-2013年间,景观生态安全指数除湿地以外其他景观类型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农田恶化较为明显,湿地是唯一改善的景观类型。研究时段内贵阳市景观生态安全状况处于恶化趋势,因而建议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提高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从枣庄市岩溶地面塌陷的基本条件入手,分析了枣庄地区塌陷的影响因素,认为降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水力梯度的大小,而且其导致的地表积水使得上部荷载增加,抗塌力降低;水位降深越大,水力梯度也将增加,潜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头差变大,补给造成的渗流场较强,使地下水动力条件增强,塌陷数量也相应增加。该文根据区内塌陷的成因分析了枣庄岩溶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认为目前情况下不会发生塌陷,但若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或遇到强干旱年份,塌陷是极易发生的。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城镇化进程与土地利用转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娟  王龙  赵欣运  程胜高 《地球科学》2019,44(9):2944-2954
贵阳市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可利用土地资源缺乏,城镇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相互制约.基于贵阳市2001~2014年城镇化指标数据及1996、2001、2004、2009、2016年五期遥感影像数据,采用指标权重法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了2001~2014年贵阳市城镇化发展趋势和1996~2016年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建立函数响应度模型,探讨了城镇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2001~2014年间,贵阳市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综合城镇化得分增长率为52.46%,其中人口(26.0%)、生态(20.4%)、空间(19.9%)和经济(18.3%)城镇化对综合城镇化贡献较大,社会(15.4%)城镇化相对较小;(2)贵阳市农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净增长总量23.66%,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净减少总量23.56%,土地利用类型总变化量为87.77%;(3)城镇化进程推动着土地利用的变迁,2001~2014年水田(13.767响应度)、裸地(4.476)、旱地(1.708)、灌木(1.319)土地利用类型对城镇化的综合响应度较高,乔木(0.897)、草地(0.878)、建设用地(0.693)、水域(0.180)相对较低.城镇用地面积的快速扩张是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直接因素.因此,建议在城镇化进程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城镇化进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都市旅游为推进城市现代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结合起来,寻求二者的共同点,既可促进都市旅游的发展,又有利于现代城市的建设。通过对贵阳市发展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探寻贵阳“山水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完美结合点,实现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以安丘市为例,通过对1999—2008年间建设用地面积变化趋势的分析,以及对安丘市建设用地增加的驱动力研究,采用平均增长率法、回归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预测分析安丘市2020年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通过对安丘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依据上级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定,分析安丘市2020年建设用地供给量,以此来探讨安丘市建设用地可能的供需矛盾,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GRNN模型的岩溶地区城市水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揭示岩溶地区城市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与机制,评估和预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根据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与水生态足迹的相关性,分析了贵阳市2002-2014年水生态足迹的变化特征,并利用GRNN模型对其进行了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贵阳市水生态足迹由2002年的12.79万hm2上升至2014年的15.74万hm2,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水量生态足迹变化特征主要由工业用水量决定,水质生态足迹变化特征主要由氨氮排放量决定。水生态承载力波动变化明显,且小于水生态足迹需水量,导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数介于0.31~0.63之间。对贵阳市2015-2019年水生态足迹进行GRNN预测,表明水生态足迹呈现先升后降得趋势,水生态承载力变幅在4.315~8.038万hm2之间,但水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的缺口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数偏低。因此,在水生态承载力有限的贵阳市,降低水生态足迹才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广西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弄清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对于岩溶地区规划中心城区建设布局,特别是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属于岩溶发育分布区。论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高密度电法及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地质调查,分析了岩溶发育类型与岩性及岩性组合、水文地质单元、埋藏深度及地质构造的关系,总结提出了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桂林市规划中心城区岩溶发育主要以浅表的融县组、桂林组为主,在褶皱轴部,或断层影响带内,在垂直节理裂隙和缓倾斜层面裂隙组成的裂隙系统中,岩溶发育较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地段岩溶发育强;在低平谷地中的分水岭处岩溶发育亦较强烈;在水文网长期摆动的地段地面以上岩溶发育程度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