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集成水文技术解读水基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宁  杜国志 《水科学进展》2005,16(5):696-699
水基系统是复杂的巨系统和多维的开领域,具有基础性、动态性、包融性、交互性等特征,正确评价它的承载能力和运用状态,并预测、引导其演化趋势对研究水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水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解读水基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水基系统的存在与演进及其解读,需要不断拓展水文领域研究范围、改进监测手段,集成水文技术。  相似文献   

2.
刘宁 《水科学进展》2006,17(6):859-864
探讨了基于水基系统概念的区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治理思路,定义了具有持续性、随律性和变化性的定尺度水基系统演进的符点目标,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取排水控制关系,用BP人工神经网络智能方法提出了对水量水质耦合过程以及水价调节作用进行学习、训练的架构,从而为推求区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符点目标进行了步骤与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泛流域的出现及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宁 《水科学进展》2005,16(6):810-816
探讨了泛流域的出现及其启示,给出了泛流域的基本概念,讨论了泛流域水基系统的河流贡献率、流域和谐度、水资源获得率等评价策略,阐述了泛流域概念下的管理意义,提出了对河流的发展需要再认识、对河流需要进行分类研究、以及人与河流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主张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勘查开发,环保型水基钻井液将成为发展方向。随着钻探深度增加,地层温度越来越高,对环保钻井液的抗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近10年来抗高温环保水基钻井液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情况,包括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甲酸盐钻井液、有机盐钻井液、聚合醇钻井液、硅酸盐钻井液及甲基葡萄糖苷钻井液等。总结了现有抗高温环保水基钻井液体系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了抗高温环保水基钻井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浩  陈礼仪  陈尔志  吴林 《探矿工程》2010,37(4):20-22,26
从深孔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工艺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出发,运用成膜理论和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水基钻井液成膜处理剂。现场实践证明了这种水基钻井液成膜处理剂对强水敏性地层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和良好的护壁效果。介绍了水基钻井液的成膜作用机理,以及X-1水基成膜剂的研制和工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泥浆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介绍了泥浆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叙述了水基泥浆、油基泥浆及合成基泥浆这3大类泥浆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煤层气井用压裂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沁水3#煤储层的地质特征,在优选水基压裂液添加剂的基础上,结合压裂工艺的要求,形成了不同类型水基压裂液配方体系,并且较完整地对煤层气井用水基压裂液配方体系进行了测试。通过对优选的不同水基压裂液性能的实验表明,其各项性能较好地满足了煤储层和压裂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郭盛堂 《探矿工程》2017,44(11):26-29
针对水平井施工中井眼净化、井壁稳定、润滑防卡、保护油气层等技术难题,研制了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通过对抑制剂、包被剂、降滤失剂等处理剂的优选,最终确定了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的配方,对该钻井液体系配方进行各项性能实验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性能稳定,具有较强的抑制性、润滑性、抗污染性和油气层保护能力,在苏德尔特油田的苏平5井现场应用中井壁稳定,起下钻无阻卡现象,取得了非常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9.
仿油性水基钻井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琰  任丽荣 《现代地质》2000,14(2):209-214
近期研制成功了一种代号为 JMC的新型水基仿油性钻井液。这种钻井液配方简单 ,具有优良的流变性、滤失性 ,抗污染能力强。和常规的水基钻井液相比 ,JMC仿油性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页岩抑制性、润滑性和储层保护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陕北地层特征的差异性,在分析、研究陕北靖边、甘泉、安塞、延长油区等地区100多口直井和定向丛式井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应该地层特征的低固相(固相含量≤8%)及无固相水基钻井液配方:在施工直井时,配制低固相水基钻井液;在施工定向丛式井时,配制无固相水基钻井液。在陕北石油钻井施工中,根据地层差异性配制的水基钻井液,解决了因地层原因引起的缩径、粘钻、坍塌和掉块等常见的钻进难题,避免了起下钻拉活塞现象和粘钻、卡钻、埋钻事故,提高了平均机械钻速和钻月效率。  相似文献   

11.
洪水演进仿真环境的绘制包括三维地形建模和地形地貌实时绘制,源发型洪水演进动态仿真技术的关键是流域河道边界自搜索模型的建立。采用广度优先搜索和河道自适应控制为主体算法,以Visu-al C 6.0为开发平台、OpenGL为图形编程接口,并以湖域水位上涨过程为例,开发了基于三维地形景观的源发型洪水演进仿真系统。动态过程仿真实验逼真地模拟了湖水水位抬升过程中湖盆内水位上涨和湖盆出口处湖水溢出的过程及湖水溢出湖盆出口后沿河道由高向低的流向。  相似文献   

12.
王威  周春生  刘春华 《地下水》2005,27(1):58-60
查明太原西山地区岩溶水系统的结构及其循环演化规律,正确评价岩溶地下水资源,对于太原市工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准确快速描绘西山地区的区域隔水底板等值线图中的应用方法,将有利于对该岩溶水系统的结构、循环演化规律及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作者借用线性代数方程组定解讨论中的相关概念,类比表述了前人工神经网络的定解和泛化问题,同时说明解决泛化问题仅公给定网络VC维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本集规模、向量维度、相关性以及模拟对象的复杂度,文章出相应的算例,一定程度上讨论了前向神经网络的演进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生态地质环境变迁构造-气候旋回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松嫩平原第四纪以来生态地质环境的变迁过程并对其演化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新构造运动是本区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内动力,直接影响地形起伏和地貌形态,制约水系的变迁和沉积环境的演化。东亚季风作为新构造运动的间接产物,对本区气候的波动产生重要影响。新构造运动和东亚季风共同控制着本区第四纪以来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生态空间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水生态空间基础理论的基础上,以东辽河流域为例,以GIS技术为关键的数据处理平台,分析了流域地表水生态空间的演化分异。东辽河流域单位流域面积河流系统所提供的水生态空间为204.08mm,是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39.83%;流域多年平均次坡面水生态空间为97.35mm,是坡面系统生态需水的19.48%,是流域河流系统水生态空间的47.70%。流域河流系统水生态空间和坡面系统水生态空间均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全流域水生态空间形成了以河渠网为中心的高值分布网和以湖库为中心的高值分布"岛"。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于Wheeler变换的数据驱动倾角导向体生成的非线性年代地层切片,研究蒙古国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水下扇的沉积演化特征。基于沉积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单井相、连井相标定,结合地震反演、地震属性等技术,进行等时地层单元的沉积相分析;基于相控应用年代地层切片技术研究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塔南凹陷南屯组SQ21时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及远岸水下扇,水下扇的沉积演化规模随着水体的加深先扩张后萎缩,到最大湖泛时期基本消失;切片中水道显示远岸水下扇是近岸水下扇二次搬运至同生断裂再次滑塌而成。  相似文献   

17.
靖边地区白垩系洛河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靖边地区白垩系洛河组为例进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对开展靖边地区水化学演化规律研究,对保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玛纳斯湖近50年来的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近30年来共8期覆盖新疆玛纳斯湖地区的遥感影像(1972MSS、1976MSS、1989TM、1999ETM、2000CBERS、2001CBERS、2003CBERS和2004CBERS),最新实测的精度达到1 m分辨率的地形等高线数据、野外测量数据,结合20世纪50年代野外实地调查资料等前人研究成果,对玛纳斯湖及周围湖泊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玛纳斯湖并非迁移湖泊而是古玛纳斯湖群的一部分;玛纳斯湖及周围湖泊自第四纪中期以来一直处于萎缩消亡状态,新构造运动使古玛纳斯湖群萎缩分裂后,残留的各小湖泊在近现代也相继萎缩、消亡;②近50年来湖泊演化可分为两个阶段:湖泊萎缩、干涸的逆向演化阶段(1949-1999/2001)和湖泊恢复的正向演化阶段(1999/2001-至今),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叠加是湖泊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流域生态水文耦合模拟与调控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系统识别全球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干旱区流域生态水文耦合作用机制及演变规律,并通过综合生态水文调控,构建健康水循环和生态安全格局,是干旱区流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传统的基于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分离模拟与调控,尚不能满足上述实践需求;需结合原型观测与实验,对大气模式、水文模型、生态模式(包括天然生态模拟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式)进行耦合开发,构建具有统一物理机制的流域生态水文模型。以此为支撑,对干旱区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演变规律及阈值特征进行系统识别;并结合水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提出流域生态安全修复及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调度方案;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进行动态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