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勒派印第安人居住地位于亚利桑那北部科罗拉多高原的西南角。成千上万的溶蚀塌陷角砾岩筒出露在山谷及亚利桑那北部各高原。岩筒始于早石炭系的红墙灰岩,向上结束于更晚的古生代地层,局部延伸到三叠系的莫因科皮和钦纳尔组岩石中。高品位铀矿床的产出及一些岩筒中的伴生的Ag、Pb、Zn、Cu、Co、Ni等副产品富集,促进了亚利桑那北部的探矿和采矿活动,尽管其中许多金属的销售市场现在已处于萧条时期。过去的三年中、有关哈勒派印第安人居住地的900多个确凿的和有疑问的角砾岩筒已编制成图。虽然角砾岩筒在峡谷区易确认,在那里岩筒的垂直面暴露在外,但亚利桑那北部的大片区域处在未遭受切割的高原中。在这些高原区岩筒的确认特别重要,因为高原区的矿床开采比峡谷区更易进行,大面积覆盖的砂岩为矿液沉淀矿提供了更多的场所。在这些毗连的高原上,浅构造盆地常常在角砾岩筒上方的地表出现。我们选择亚利桑耶哈勒派印第安人居住地拉欣纳尔坦克地区(National Tank area)来介绍这些高原上密布的塌陷地貌(怀疑是角砾岩筒)的情况。因为这些地区大部分被土壤覆盖仅有少量的岩石露头,所以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土壤氦气测量,蜡样芽孢杆菌和地球物理测量等方法来评价塌陷地貌是角砾岩筒而不是更浅根基的溶解地貌的可能性大小。在拉欣纳尔坦克地区圆形的侵蚀图案和植被变化是塌陷地貌仅可见的痕迹。该区25个塌陷地貌被制成图并进行了描述;在它们当中,534、569和570这三个塌陷地貌可能最有希望成为矿化角砾岩筒。  相似文献   

2.
余锦华  建军 《水文》2006,26(1):12-17,23
利用1980~2002年青藏高原月平均地表温度、1957~2002年我国华北地区104站月降水,分析了青藏高原地表温度与华北以及各分区汛期(7、8月)降水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5月地表温度与华北地区汛期降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高相关区域位于高原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华北地区汛期降水偏少年,青藏高原5月地温以负距平为主;降水偏多年,青藏高原5月地温为大范围的正距平,距平中心也位于高原的东北和西南部。SVD的分析表明,青藏高原5月地表温度和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的第一典型场表现出一致的变化特点,前者的分布型态与华北地区干旱或洪涝对应的合成分布以及相关系数场相似,高值区域分别位于高原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后者的高值区域,位于华北中部和东部地区。华北不同区域汛期降水与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相关有明显的差异,华北中部和东部与5月高原地温的正相关最显著,其它地区与上年10~12月地温的负相关最显著,同时,影响各分区夏季降水的高原地温关键区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山东地质》2009,(11):76-76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大峡谷全长446km,宽度为6~25km,平均宽度16km,谷底宽度762m,最大深度1740m,平均谷深1600m,总面积2724km^2,大峡谷因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而得名,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4.
西天山哈勒尕提含矿花岗岩体位于准噶尔和伊犁地块间的西天山构造带内,其中赋含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岩体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57.9±1.3)Ma,时代为晚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属贫钾富钠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类则属贫钠富钾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相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不是同源岩浆分异结晶的产物,应源于长英质-基性麻粒岩相下地壳的分层熔融和先后侵入形成的。结合区域演化历史,西天山哈勒尕提含矿花岗岩体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地幔动力学为靠俯冲带陆一侧的地幔上隆引起下地壳局部熔融和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科罗拉多河水权分配历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婷  郑航 《水科学进展》2015,26(6):893-901
为把握和吸取科罗拉多河近百年来水权分配的规律及经验,对科罗拉多河在美国境内及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水权分配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重点阐述了各条约及措施的背景、目的、内容及相互联系.从科罗拉多河水权分配历程可以看出,流域水权的保障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协同发展的结果,同时应考虑自然条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国际环境等综合因素;在水权条约的框架下,灵活的市场机制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应对水资源供需变化的有效方式.科罗拉多河水权分配历程对于中国国际河流水权维护及国内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水文》1964,(4)
青海省水文总站在托索湖建成了第一个高原淡水湖泊水文站——托索湖水文站。该站位于巴彥喀拉山北麓,香日德河上游。这个富饒美丽的高原淡水湖泊,水面面积253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29亿立方米,是个天然水庫,对下游香日德农場的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藵M足水文基本站网布設的要求及配合当地农牧业生产需要,青海省水文总站于8月4日派員往托索湖勘测設站。勘測人員經向农場管理渠道人員了  相似文献   

7.
基于冰芯记录与遥感数据的近期青藏高原粉尘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冰芯中的微粒记录是恢复过去大气粉尘变化的独特信息,选取青藏高原的西部(慕士塔格)、中部(唐古拉)、南部(珠穆朗玛峰、达索普和宁金岗桑)为研究地点,结合遥感数据(气溶胶指数)和冰芯记录(粉尘质量浓度与沉积通量)探讨过去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粉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气溶胶指数从北向南、从西向东减少,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区气溶胶指数数值最大,藏南地区最低,与西风环流在高原的传输路径和源区的地理分布一致.冰芯中粉尘质量浓度表现为:高原中部>高原西部>高原南部,而沉积通量表现为高原西部>高原中部>高原南部,与气溶胶指数相一致.通过冰芯中的粉尘沉积通量记录与气溶胶指数的相关分析,发现在年尺度上仅有唐古拉地区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而在其他地区无明显相关关系.经过3点滑动平均后,高原各地的这种相关性均有所提高:慕士塔格地区相关系数为0.49(P=0.13);唐古拉地区的相关系数为0.87(P<0.001);宁金岗桑地区的相关系数为0.68(P=0.03).这种相关性为通过冰芯记录来反演更长时间尺度的青藏高原上气溶胶指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洱海演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泊,位于滇西高原的大理市境内。它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洱海盆地呈北北西—南南东的长条形展布,与区域性新构造线的方向完全一致。(图1、2)  相似文献   

9.
哈勒尕提铁铜多金属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北缘博罗科努多金属成矿带上的一个典型矽卡岩矿床,其成岩成矿时代此前尚无确切的年代学资料。作者通过对与成矿相关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76.4±3.2)Ma和(365.6±3.5)Ma,表明其侵入时代为晚泥盆世,代表了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部伊犁板块俯冲消减背景下的岩浆作用产物。矽卡岩矿石中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368.9±3.1)Ma,加权平均年龄为(366±2)Ma,与成岩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哈勒尕提矿床与同一成矿带上的艾木斯呆依"可克萨拉铁铜矿床、莱历斯高尔-3571铜钼矿床等一起,构成了一个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斑岩型铁铜钼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0.
何处是天下第一峡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宜吉 《江苏地质》2000,24(3):187-191
峡谷系指坡深度大于宽度的山谷。它通常发育在构造抬升和谷坡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 ,当地面抬升速度与下切作用协调时 ,最易形成峡谷。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谷地就断面形态而言 ,可分为较平缓的“U”形谷和陡峻的“V”形谷。“V”形峡谷是最雄奇与神秘的自然地理景观之一 ,往往成为探险和旅游的热点。1 世界四大峡谷的较量发源于美国南落基山西坡的科罗拉多河 ,流经美国大盆地和科罗拉多高原 ,从墨西哥东北角注入加利福尼亚湾。由于河水深切高原 ,在鲍威尔湖口至米德湖口段形成长约 370km ,极值深度 2 113m的大峡谷而一直被尊为世界峡…  相似文献   

11.
西宁黄土堆积记录的最近13万年高原季风气候变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对于大气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形成了高原季风气候现象.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位于高原季风控制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堆积记录了高原季风气候变化过程.对西宁盆地湟水阶地上的黄土堆积进行了地貌观查、地层对比和探槽及探井采样,完成了热释光和光释光测年,测量了古地磁定向样品以及磁化率、频率磁化率、CaCO3含量和粒度等古气候代用指标.结果表明,西宁黄土堆积记录的高原夏季风环流在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e特别强,在5a和5c阶段接近于阶段3.高原夏季风和冬季风变化存在位相差以及冬季风强的时候夏季风不一定弱,夏季风弱的时候冬季风不一定强的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疆哈勒尕提铜铁矿床的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锆石SHRIMP微区U-Pb测年技术,对新疆西天山哈勒尕提铜铁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单颗粒锆石12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206Pb/238U年龄介于362.7~381.7 Ma,加权平均值为(367.3±2.2)Ma,表明岩体的结晶年龄为晚泥盆世。通过ICP-MS法测定了哈勒尕提铜铁多金属矿床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其模式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370.1±2.4)Ma,等时线年龄为(371±12)Ma,代表了哈勒尕提铜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两种测年方法获得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因此该测试结果表明哈勒尕提铜铁多金属矿床与晚泥盆世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作用密切相关,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哈勒尕提铜铁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和热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并对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呈现不平衡的空间分布特征,较差区分布在西南部(位于门头沟和房山区内)及北部(位于密云县和怀柔区内),占需治理矿山面积的50.8%;一般区除分布在西南部(位于房山区内)外,在中部(位于昌平、平谷、怀柔、顺义和密云县内)也有大面积分布,占需治理矿山面积的41.5%;较好区在西北(位于怀柔区和延庆县内)、西南(位于房山区内)和中部(位于怀柔南部和平谷西部)均有分布,占需治理矿山面积的7.8%。导致矿山地质环境较差区形成的主要成因指标有矿山未治理面积小和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差;主要结果表现指标有占用破坏土地面积大和危害与损失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世界气象组织(WMO)在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天气局(NWS)、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水资源部和美国工程师团水文工程中心(HEC)的支持下,于1983年7月~10月在美国戴维斯城(Davis)加里福尼业大学举办《世界水文预报研究班》(以下简称研究班)。我国水利电力部派李纪生工程师参加。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它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达喜马拉雅山,东至横断山脉中北部,西抵国界。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的1/4还多。青藏高原的存在不仅对我国和亚洲东部的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高原本身亦具有特殊的水文形成条件。一、独特的自然条件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它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及其间的宽谷盆地组成的巨大山原。高原面海拔一般都在4000~5000米,耸立在高原边缘的巨大山系海拔多达6000至7000米,还有十几座高于8000米的山峰。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高原上的主要山脉呈近东西向延伸,至东南部横断山区而逐渐转为近南北向。西部的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地面起伏和缓,东南部横断山区受河流的强烈切割,地面崎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北部作为高原北东向扩展的前缘地带,新生代以来变形十分强烈,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变形过程和生长模式的关键地区之一。然而高原东北部何时卷入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挤压变形系统以及高原扩展的运动学、动力学过程和机制等仍存在很大争议。大陆碰撞及持续挤压过程往往会伴随块体及其内部的旋转变形,而古地磁磁偏角可以定量恢复块体绕垂直轴发生的旋转变形,在研究块体旋转变形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高原东北部,尤其是柴达木盆地,缺乏早新生代的细致旋转变形研究,制约了我们对高原东北部地区早新生代的旋转变形特征及其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远程响应的理解。柴北缘地区出露有近乎连续完整的早新生代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地层,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早新生代旋转变形提供了理想场所。本文对柴北缘逆冲带北中部的驼南和高泉两剖面早新生代路乐河组和下干柴沟组地层开展精细古地磁旋转变形研究:包括在驼南剖面布设4个时间节点、24个采点260个古地磁岩心样品,高泉剖面布设2个时间节点、14个采点150个古地磁岩心样品。通过系统岩石磁学和热退磁实验分析,揭示两剖面早新生代样品的载磁矿物主要是赤铁矿,并含有少量磁铁矿;所获得31个有效采点的高温特征剩磁方向通过褶皱检验和倒转检验,指示可能是岩石沉积时期记录的原生剩磁方向。结合柴北缘中部红柳沟剖面已有古地磁数据,三剖面古地磁结果一致表明柴北缘地区在45~35 Ma期间发生了显著(约20°)逆时针旋转变形。结合东部陇中盆地同时期古地磁旋转变形记录,发现二者具有反向的共轭旋转变形关系。综合青藏高原东部早新生代(52~46 Ma)旋转变形和渐新世以来走滑断裂活动等证据,我们认为:(1)高原东北部的共轭旋转变形是该地区对印度-欧亚碰撞的远程响应,其时间不晚于中始新世(约45 Ma);(2)早新生代自喜马拉雅东构造结至高原东北部,其两侧系统的共轭旋转变形很可能是该时期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北北东向压入欧亚大陆引起的右旋和左旋剪切作用导致,且剪切应力及相关的地壳缩短和旋转变形等呈现自东构造结地区沿北北东向逐步向高原东北部传递的特征;(3)古新世—始新世时期高原构造变形可能主要通过南北向挤压-地壳增厚模式、渐新世以来主要以沿主要断裂带的侧向挤出模式来调整。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中部发育一系列独立的内流断陷湖盆,其中位于南亚季风区边缘的错鄂湖盆发育了巨厚的湖泊沉积,是研究高原内部地质环境变迁与构造-气候旋回的理想场所。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错鄂孔197m沉积岩心Sr、Rb、Zr含量及其比值以及沉积物有机质δ^13C、TOC含量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岩性、粒度、粘土矿物组成,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中部2.8Ma来岩石化学风化的相对强度和古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2.8Ma来青藏高原中部经历了三次剧烈的环境演化过程:在约197~170m(2.8~2.5Ma)之间,低Sr含量,高Rb/Sr和Zr/Rb值记录了较弱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气候前期暖干,后期偏凉湿,揭示冷湿气候的云杉林突然增加,沉积岩性明显变粗,反映了一次强烈的构造隆升运动;在约170~38.5m(约2.5~0.8Ma)之间,高Sr含量,低Rb/Sr和Zr/Rb值记录流域经历较强的化学风化过程,δ^13C、TOC含量反映高原中部总体处于温湿或凉湿的环境下,沉积岩性较细,高原总体处于相对剥蚀夷平阶段;在38.5~0m(约0.8~0Ma)段,Sr含量处于相对低值,Rb/Sr值相对较高,化学风化相对较弱,δ^13C、TOC含量表明高原中部处于较寒冷的环境之中,沉积岩性的再次明显变粗表明高原中部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并使高原中部整体隆升到4000m以上,奠定了现代高原面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安纳托利亚的东部地区位于Pohtides以北和阿拉伯前陆的褶皱断裂带以南,它向东一直延伸到土耳其与伊朗的边界和土耳其与前苏联的边界的位置。其西部边界是南北安纳托利亚转换断层的交会点。现今的安纳托利亚东部区由一个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2km以上的高原组成。这一高度由较厚的陆壳(约50km)所维持,陆壳较厚的原因是自中新世中期以来阿拉伯板块与欧洲板块的碰撞和后成的地壳缩短,这个挤压时期被认为是该区的新构造运动期。在这个高原上,与碰撞有关的火山作用的产物呈东西向延伸的宽带状分布,并覆盖了广大地区,该地区内的年轻火山锥则形成了山峰。安纳托利亚东部地区和西  相似文献   

19.
自新生代早期以来,菲律宾海板块发生了一系列的板内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海底高原(本哈姆高原和乌尔达内塔高原等)和小海山。关于这些海底高原和小海山的成因,目前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其深部动力学背景和精细的岩浆过程需要进一步制约。本文对深海钻探计划(DSDP)31航次(292站位)期间在本哈姆隆起获取的玄武岩中的斜长石和单斜辉石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和原位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斜长石具有多种不平衡特征,其核-边结构主要受到多期次岩浆补给影响。292站位熔岩的研究表明,本哈姆隆起熔岩至少经历了两期岩浆活动。温压计算结果表明,斜长石和单斜辉石斑晶的核部和边部分别形成于地壳深部和浅部岩浆房。结合本哈姆隆起其他位置样品的历史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本哈姆隆起具有板内的构造背景,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斯太芳期(C_3)的塞文(cevnnes)煤盆地位于法国中央高原的东南缘。若干年来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论文着重研究了该盆地的沉积动力学和古地热史以及二者与盆地构造演化史的关系。 沉积学的研究主要是在盆地西北部的拉格朗贡伯(La Grand’combe)次级凹陷进行的。该凹陷又细分为3个区:南北两个更次级凹陷和中间的一个相对隆起区。盆地的沉积充填作用受控于早期的断裂构造。重要的碎屑体及厚煤层的分布状态均受到这些早期断裂的活动性的控制,尤其受到盆地边缘断层的控制。通过对该凹陷不同地区之间的岩石学研究及对比,可以确定断层活动的先后顺序,这些早期断层的活动样式(正断层或逆断层)与它们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