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蓝颖春 《地球》2014,(8):94-9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养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她流经中国腹地,炎黄子孙既得益于黄河与黄土的哺育而生息繁荣,又受害于黄河与黄土相伴,造成的黄河下游河道“善淤、善决、善徙”而治水不止。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史中,有很大篇幅都与黄河治理有关。治理黄河的故事,从神话就开始,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治理黄河的故事。历史上涉及治理黄河的人物有: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等等。中国最早的灌溉工程,首推就是黄河流域的滮池(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诗经》中有“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为识别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以及量化源贡献,选取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14种重金属(V、Cr、Co、Ni、Cu、Zn、Sr、Mo、Cd、Sb、W、Pb、Hg和As)的含量,分析其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除V和Cr外,Cd、Mo、Hg、Cu、Pb、Zn、W、Sr、As、Ni、Co和S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5.7、2.2、1.9、1.8、1.5、1.5、1.4、1.3、1.3、1.2、1.0和1.0倍; Cd、Hg、Cu、Mo、Pb、Sr和Zn超出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00%、100%、100%、100%、97%、97%和93%,所有沉积物样品中Cd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比例为51%; V、Cr、Co、Ni、Cu、Zn、Sr、Mo、Sb、W、Pb、Hg和As含量呈未污染至弱污染水平,而Cd含量属于中等污染水平,接近于重污染水平.总体而言,Cd的污染相对较严重.重金属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其中Cr、Cu、Zn、Sr、Pb、Hg和As的空间分布十分相似,表现为在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入湖口附近区域含量较高,而Co、Ni、Mo和Sb明显在湖区南部、东北部和修水入湖附近这3个区域聚集,Cd和W的空间变异性相对较大,V的含量分布相对较均匀.PCA和PMF解析结果都表明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受4种来源的共同影响,其中,矿业和工业活动的影响最大,相对贡献率为38%,其次是尾矿和废渣,相对贡献率为28%,再是农业活动,相对贡献率为19%,最后是自然来源的相对贡献率为14%.  相似文献   

3.
王铸金 《地球》2013,(5):50-53
正仿佛真应了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的预言,2012年,长沙、北京、上海、西安、杭州、合肥、鞍山、广州、沈阳、哈尔滨、南京等地频繁发生地陷现象,让人们有一种世界末日的恐慌。如今2012已经过去,虽然世界并没有末日,但是地陷危机依然令人"步  相似文献   

4.
孔佳仁 《地球》2019,(9):86-89
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交汇处,有一座秘藏于茶马通道和汉藏走廊,如今被人遗忘的民族风情小镇——五彩卓尼,一个带有民族韵味的地名,一座遗落在人间的香巴拉。地域辽阔的卓尼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自然生态文化、觉乃民俗文化、土司历史文化、洮砚产业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之大成,兼惊、险、奇、秀之特征,以多样性、原始性、神秘性著称。  相似文献   

5.
地震属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53,自引:3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属性的研究大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地震属性的解释可获得许多有关地层、断层、裂缝、岩性和相的变化的重要特征信息,我们结合地震属性特征参数的意义,从实际应用出发,把地震属性分为了振幅、频(能)谱、相位、复地震道、层序、相关六大类,并根据在地层、断裂、岩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描述,讨论了属性分析技术原理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最后通过对断裂、河道、火成岩、古潜山等几个实例的详细描述,证明了相干、阻抗、振幅等地震属性的应用效果,说明了地震属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袁立明 《地球》2011,(11):79-80
百年地质人才的涌出,为中国今天从地质大国向地质强国的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教育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王烈、何杰、乐森、王嘉荫、谢家荣、杨钟健、孙云铸、张文佑、王仁、何作霖、马杏垣、高之狄、潘钟祥、侯仁之、郭文魁、涂光炽、刘东升、王鸿祯、董申保……  相似文献   

7.
刘丹 《地球》2011,(4):69-71
1、崩塌 崩塌经常发生在陡峭的山壁,岩土体突然垂直下落.岩块顺山坡猛烈翻滚,跳跃,相互撞击,最后堆积在坡脚。降雨、融雪、河流、洪水、地震、海啸、风暴潮等自然因素,以及开挖坡脚、爆破、修筑水库、开矿泄洪等人为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崩塌。崩塌会损害农田、厂房、水利设施和其它建筑物,导致人员伤亡。铁路、公路沿线的崩塌.会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损毁、行车事故。  相似文献   

8.
刘焕启 《地球》2013,(5):72-75
正地质信息技术是找矿、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地质工作勘探、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的生产发展,地质信息技术工作贯穿于矿产开发、利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我国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石油、天然气、煤、铀等能源矿产有较大找矿潜力,铁、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很大。近年来,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有所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地质找矿新机制探索初见成效,以社会  相似文献   

9.
淤泥生态浮床的构建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月湖清淤底泥为主要原料,配以膨胀珍珠岩为轻质材料、灰渣胶凝材料为粘合剂制得淤泥生态浮床,并考察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湖泊淤泥、膨胀珍珠岩、灰渣胶凝材料掺量分别为60%、15%、25%时,浮床模块的密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吸水率、软化系数达到797.2kg/m3、1.02MPa、0.21MPa、13.2%和85.5%,满足设计需要.在为期32d的净水试验中,淤泥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较好,TN、TP、NH4+-N、PO34-P、CODMn、Chl.a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31.1%、38.6%、37.2%、36.9%、39.7%和48.8%.淤泥生态浮床有效解决了湖泊清淤底泥的处置问题,并且可对富营养化水体取得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适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刘焕启 《地球》2014,(8):62-65
盐湖资源是在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世界上主要的盐湖一般分布在极端干旱的区域,如柴达木盆地、阿塔卡玛盆地等。中国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海、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等省区,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盐湖有731个,在这些盐湖中,钾、锂、硼、镁和钠的液、固盐类矿产储量十分巨大。在中国盐湖中,青海的盐湖以数量多、资源富、类型全而著称于世,更以储量丰富、矿种齐全、分布集中、开采方便的特点成为开发条件较为优越的盐湖。青海有大大小小的盐湖100多个,即便是其中一个大湖的盐,也够全世界使用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因而盐湖资源是青海第一大资源,位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1.
用首都圈地震台网和中 德合作延庆数字地震台阵2001年10月——2005年12月获得良好记录的197次地震到时,运用地震震源位置和三维地壳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程序对这些地震实行精确定位. 震源位置分布表明,北京西北地区存在两条主要的地震活动断裂带. 一条从清河、温泉一带向北西方向伸展, 到怀来县以北的黄土窑一带; 另一条是自南口、昌平一带向北东东向伸展的活动断裂带.   相似文献   

12.
地震带与地震统计区关系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华  金严  胡聿贤 《地震学报》2003,25(3):308-313
总结和分析了中国地震带划分的研究历史、目的和用途、划分原则、表现形式以及基本特点,指出地震带是以地震活动性区域划分研究为目的,它不同于概率地震危险性方法中的地震统计区的概念.文中对地震统计区概念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认为地震统计区与地震带在统计意义、物理内涵、层次性、划分规模的要求、对空间重叠的排斥性以及划分目的和用途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现行工作中将两者不加区分地使用是不合适的, 一方面造成地震统计区未形成自身的适应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划分理论,另一方面也造成以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孕育发生环境、机制研究为目的的地震带划分研究的停滞不前.文中最后指出,地震统计区划分是以地震带划分研究为基础,它产生并服务于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应将其与地震带概念加以明确区分,并加强其划分原则、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反射波法地震勘探中地震参数的选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重大工程如机场建设,各类高层建筑、城市规划以及防震减灾等都需要对地下地质构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地震勘探在这一领域中发近要的作用,怎样提高地震勘探精度,不仅与我们分析,处理资料的技术有关,而且还与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中地震参数的选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汾渭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怡之  王进英 《内陆地震》1992,6(2):143-150
根据历史强震与现代地震的资料,研究、分析了汾渭地震带强震及中、小地震的时、空、强分布特征,对该带未来地震危险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目前地震危险性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引入“逻辑树”方法处理了四川某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最后用三种方法给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选用北西地震带1970年至1990年21年地震资料,对所发生地震的模糊时间分维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别以二个月为一个单位和一年为一个单位计算了模糊时间维数Do并绘出以二个月Do随t变化和21年每年Do随t变化曲线。为了更好突出中强震选取了覆盖北西地震带6个面积相等小区,分别进行模糊时间分维计算,求出每年6个Do来,再(1/6)∑Do,计算出每年的平均Do来并绘出每一小区二个月Do随t变化和21年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了KJ—1记录器对拾震器输出电压灵敏度的要求,并对SK拾震器与KJ—1记录器的连接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只需对SK拾震器和KJ—1记录器进行改造,就能实现两者的完美配接,而其性能优于DK—1地震仪和基式地震仪。  相似文献   

18.
多波多分量地震探测技术   总被引:25,自引:14,他引:11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地下介质的复杂性,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本文主要论述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应用时的效应,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并给出实例说明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通过沈阳台记录到20个壳内近震和26个营海岫地区近震,利用s Pn与Pn震相的到时差重新计算这46个近震的震源深度,并和国家台网中心结果及辽宁台网中心结果进行比对,表明沈阳台记录到的s Pn震相可用于计算震源深度,计算得出的深度与国家台网中心及辽宁台网中心所测定深度基本相近,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20.
六安-霍山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方法与宏、微观构造解析技术 ,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结果 ,探讨了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的研究途径。圈定出六安 -霍山地震危险区。对该地震危险区进行立体综合剖析 ,推演出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 ,并预测了研究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等震线长轴衰减方向等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