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鹤庆县小天井锰矿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局部透镜状赋存于上三叠统松桂组第三段(T3sh3)灰岩、钙质泥岩中,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顶板的硅钙质层是该矿的直接找矿标志.矿床成因属沉积-改造型锰矿.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记述的鱼类化石,是笔者近年来在伏牛山煤矿井下地质调查时,在晚二迭世龙潭组下部不含煤段①(长石石英砂岩以下60~100米)底部的灰黑色、含钙质泥页岩中发现的。该层厚约35米,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间夹厚约0~20厘米紫灰色或暗灰色透镜状钙质粉砂岩结核。上部:微细层理发育,除见有少量个体较大的鱼类化石(一般长约12~25厘米,最长达35厘米左右)外,尚伴有微小瓣鳃类化石(壳径约1毫米);下部:层理不显,微小瓣鳃类②丰富,与之共生的有鹦鹉螺、竹节石、苔藓虫、腕足类、海百合和掘足类(?)以及鱼类化石(图1、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钙质层产出特征的分析及目的层单个钻孔中钙质层的统计,指出钙质层为顺层产出断续分布的串珠状透镜体。产出的空间岩性界面位置为砂体的顶底部,粒度较粗分选较好的砂体,厚层砂体中发育的冲刷面。在层间氧化带中钙质层易出现在氧化带的顶底部,并在氧化带的前锋部位有聚集现象。后生蚀变过程中形成的钙质层和铀矿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联系。钙质层的形成基本可分为两期。  相似文献   

4.
黔东地区李家湾锰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乌罗镇境内,该矿床为杨立掌锰矿体在深部及外围的延续。锰矿赋存于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岩系下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层位较稳定,规模较大,矿体沿走向长约2000m,沿倾向延深长约1500m。矿床平均厚度为2.56m,平均品位为19.31%。根据大量的野外观察,前人资料整理及综合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出该区的综合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5.
人工合成锰矿物实验及其产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连芳  曲高生 《矿物学报》1998,18(3):281-291
通过在蒸馏水中0~10℃条件下,在含Cu、Co、Ni和有机质溶液以及不同底质的合成海水中(常温常压)合成锰矿物。结果得出,初始锰矿物是黑锰矿;控制锰矿物形成的条件是,除必要的物质来源外,起决定作用的是形成环境的酸碱度和氧化还原电位。在含硅质粘土和钙质软泥的试管中产生三层沉淀物:上部层主要是菲细粒(粒径0.5~1.5μm)黑锰矿,中间层为菲细粒黑锰矿和黑锰矿微结核(粒径5.8~43.5μm),下部层分别为含黑锰矿微结核的硅质粘土和钙质软泥。有的实验中在硅质粘土或钙质软泥上面形成一层厚度为20~33μm黑锰矿结壳。这种结壳上表面的突起和埋藏型结核的表面相似,下表面的小突起里定向排列。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阿荣旗太平沟铜钼矿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北段,是近年来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矿床.该矿床为隐伏的中型以钼为主的铜钼矿床,钼矿体处于地表36.4 m以下,矿体均为硫化矿.矿床由10个钼矿体和1个铜矿体组成.钼矿体长度100~930 m,厚4.53~15.02 m,平均厚度10.68 m.钼品位0.071%~0.268%.钼矿单体最长930 m,单层最厚106.89 m,单层最高品位0.205%.初步估算(332+333)类钼资源量2×104 t以上.  相似文献   

7.
四川黑水-平武地区位于扬子地块北西缘之可可西里-松潘前陆盆地之松潘边缘海成锰盆地,系四川省重要铁锰成矿带之一。研究区内的三叠系菠茨沟组中已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锰矿床。研究区菠茨沟组具有碎屑岩型与碳酸盐型两种沉积类型,锰矿层均产在钙质岩石与碎屑岩交替变化部位。研究表明,陆棚浅海及水下洼地为锰矿沉积的有利环境,极薄层状钙质岩石与碎屑岩沉积相的频繁演替是野外重要的找矿标志。黑水县下口地区和平武县虎牙地区为研究区最有利的锰矿找矿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8.
松桃大屋锰矿是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队于上世纪70年代勘查评价的中型锰矿床。锰矿产于南华系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岩系底部,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层走向北东约70°,矿体平均厚1. 42 m,平均品位18. 85%。矿区从北西向南东,含锰岩系、锰矿体从无到有。大屋锰矿床只保留了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系统中的过渡相和边缘相,中心相应在齐公坡一带,但已被剥蚀殆尽。通过构造古地理恢复分析,推测南华纪大屋地堑盆地长大于14 km、宽约4 km,沿北东70°方向展布。预测盆地北东柳树塘、大坳至孟溪一带还具有发现中-大型规模锰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茶潦锰矿位于塔山岩体北侧外接触带,锰矿层呈层状顺层产于晚奥陶世天马山组一段(O3tm1)中,严格受地层控制。目前矿区已发现两个近于平行的锰矿层,其走向延伸超过3 km,倾向延伸超过200 m。含锰岩系岩性主要为灰色中-薄层状板岩夹浅变质杂砂岩,或板岩与浅变质杂砂岩互层,在岩相古地理上代表次深海近源陆屑浊积盆地亚相。矿石按自然类型属原生氧化锰矿石,主要矿石矿物有褐锰矿、软锰矿和水锰矿。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晶结构、隐晶质结构、交代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野外观察和综合研究获得的证据表明,该矿床为沉积变质型锰矿床。  相似文献   

10.
该矿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不整合侵入于片麻岩中。东侧及中段出露地表,形成坡度40°~50°的山坡;西北部为厚30米左右的第四系砾石层覆盖;南端隐伏于数至数十米片麻岩之下,而片麻岩上又覆盖有厚达40至70米的第四系砾石层。岩体在平面上大体呈椭圆形,长约700米,宽约400米,剖面如图1所示,不同地段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滇东南中三叠统法郎组中先后发现老乌(东矿段)、梭落底、斗果等沉积型高硅锰矿(有别于该区其他锰矿床)。为了探寻该类型锰矿的工业利用途径,指导今后的普查与勘探,笔者对老乌锰矿(东矿段)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将研究成果介绍于下,以期交流。欠妥之处,敬望指正。 (一)含矿层位锰矿赋存于中三叠统法郎组碎屑岩中(表1)。法郎组含矿段第二亚段(T_2f_5~2自上而下为(图1): 上矿层(Vb) 含锰碳酸盐岩。表生氧化后成黑紫、紫红色氧化锰矿,地表平均含锰26.55%。具鲕、豆、结核状结构,斑状或块状构造,疏松多孔,体轻质差。厚0.39米。含锰泥质粉砂岩灰褐、褐黄色。上部0.65米显极薄的页片状微细层理,具密集的“麻点状”锰质点(图2),风化后呈薄板状脱落。厚4.11米。  相似文献   

12.
由陕西省地质局原第十四地质队勘探的陕北吴堡煤矿已于1982年提交报告,确认该煤矿属一大型焦煤矿床。该矿煤层赋存于石炭—二叠系山西组和太原组中。煤层层数多,倾角平缓。主煤层分布稳定,厚度大,煤质好,储量丰富。其中山西组含煤4—5层,主可采煤一层,厚0.4—5.1米,大部分在1.6—3米之间,为优质肥煤和焦煤。太原组含煤3—5层,主可采煤一层,厚3.8—10米,一般稳定在8米左右,为焦煤和瘦煤,深部出现贫煤。  相似文献   

13.
王家山矿区层面断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甘肃省靖远县城北约60公里的王家山矿区处于雷公山—六盘山褶带中段,为一轴向北65—80°西的向斜构造,走向长8.5公里,倾斜宽0.5—2.3公里,面积约19公里。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上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上三迭统和下志留统。中侏罗统窑街组含主要可采煤两层,2号煤层平均厚15.4米;4号煤层平均厚24米。   相似文献   

14.
沉积型锰矿在广西已发现的含锰层位约有22层,其中泥盆系和三叠系是最重要的含锰层位,可采锰矿层位主要为中生界下三叠统北泗组和中三叠统河口组,这两个层位均为碳酸盐岩相地层。桂西南是广西锰矿的主要产区之一,区域上集中分布于靖西至大新一线。近年,在下三叠统百逢组碎屑岩中,发现薄层状泥岩与锰矿层互层构成工业锰矿层的新类型,矿石以品位低、锰矿化较普遍为特点。目前,已在该层位发现扶晚、沁源、大旺等大中型矿床,显示出区域上在该套地层中找锰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赵昭昞 《地质科学》1960,3(2):106-107
佛曇层在福建省境內仅分布于閩南漳浦沿海一带,它复盖在花崗岩之上。其岩相頗为复杂,最清晰的剖面见于前湖村的海滨和东吳村的赤湖溪边。在前湖村的剖面中(图1),一共可分为五层:第一层由棕黄色细砂、中砂組成,厚約2米,砂粒多为石英,磨圆度中等,其上为現代风砂层(厚約20厘米)所复盖。风砂层也多由細小的石英粒所組成,并夹有少量的細小黑云母片,石英粒暗淡无光,全层呈淡黄色,可与第一层截然分开。第二层由乳白色细砂、中砂組成,厚約2.5米,貭很純,全为石英貭,含有较多黑色矿物,井有交錯层存在。第三层为黄紅色粉砂、细砂层,厚約14厘米。  相似文献   

16.
位于贵州省松桃县乌罗镇高地村的高地锰矿床,是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3地质大队应用南华纪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成矿理论和方法,在贵州铜仁松桃国家锰矿整装勘查区找矿实践检验中,继近年新发现普觉、道坨、桃子坪等三个隐伏超大型锰矿床之后,又新发现的隐伏超大型锰矿床。该矿床属于典型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地处李家湾-高地-道坨南华纪地堑盆地中心区域,位于古天然气渗漏喷溢成矿系统的中心相区,以致该矿床的矿体平均厚度、锰矿平均品位是目前该地区该类型所有锰矿床之最。地表发育成矿后期(燕山期)以冷水溪断层(F_3)为代表的犁式正断层,目前控制的隐伏菱锰矿体均分布在其下盘,由于地表相关系列断层均未穿过F_3断层,故深部隐伏锰矿体保存完好,尚未圈边,深部仍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刘波  林雄  张姚  邓元兵 《四川地质学报》2014,(2):195-199,207
四美沟锰矿处于瓦钵梁子—四美沟复式背斜西段北翼,次级北西向指状罗白背斜核部中段的两翼。矿区包括多瓦矿点和各百窝矿点。该矿床的含矿层位为菠茨沟组中段,已在多瓦矿点中发现锰矿体10条,其中工业矿体3条;在各百窝矿点中锰矿体4条,其中工业矿体1条。经对该矿床成因及成矿演化的分析认为,该矿床属沉积变质型矿床,有六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四美沟锰矿处于瓦钵梁子—四美沟复式背斜西段北翼,次级北西向指状罗白背斜核部中段的两翼。矿区包括多瓦矿点和各百窝矿点。该矿床的含矿层位为菠茨沟组中段,已在多瓦矿点中发现锰矿体10条,其中工业矿体3条;在各百窝矿点中锰矿体4条,其中工业矿体1条。经对该矿床成因及成矿演化的分析认为,该矿床属沉积变质型矿床,有六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松桃石塘锰矿床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队发现,并在本世纪初评价提交的小型锰矿床。锰矿产于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含锰岩系)下部黑色碳质页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倾斜产出,矿体走向长700余米,倾向斜深800 m,矿体厚0. 221. 30 m,平均0. 86 m。本次通过对含锰岩系、锰矿体厚度等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运用南华纪锰矿裂谷盆地古天然气渗漏成矿理论和深部隐伏矿找矿预测模型进行类比分析,圈定了石塘IV级地堑盆地的空间分布范围,该盆地呈北东65°左右方向展布,长3 600 m,宽800 1 400 m,在盆地北东东方向尚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贵州松桃普觉超大型锰矿床受南华纪普觉Ⅳ级地堑成锰盆地控制,由于同沉积断层作用,两界河组、含锰岩系、锰矿体、大塘坡组第二段、南沱组等地层均从南往北由薄变厚,盆地中存在2个呈NE65°方向展布的渗漏沉积中心。锰矿产于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含锰岩系)下部黑色碳质页岩中,呈层状、似层状缓倾斜顺层产出,矿体长大于6 000 m、宽大于2 000 m,盆地中心部位矿体中夹一层含碳玻屑晶屑凝灰岩透镜体。该矿床是近年来运用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理论发现的又一个隐伏超大型锰矿床,锰矿石资源量(332+333) 1. 92亿吨,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