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矿物科学的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灵 《矿物学报》2005,25(1):1-8
本文阐述了矿物科学的概念,包括矿物科学的产生背景、基本涵义与特点、主要研究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等,并对中国的矿物科学做了简要介绍。矿物科学是研究矿物及其性质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天然矿物和人工晶体材料。它不仅是为地球科学服务的学科,而且是为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工程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服务的学科。矿物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矿物及其性质两大方面。矿物研究既是传统矿物学的研究领域,也是矿物科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矿物性质及其变换过程研究则是当前矿物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矿物科学是以矿物学等分支学科为基础并具有众多交叉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具有比传统矿物学更加广阔的科学范畴,具有一级学科的概念。矿物学既是地质科学的一门分科,同时也是矿物科学的一门分科。中国已在矿物科学的许多学科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矿物学经过500多年的发展,已由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发展成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物理学和化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具备了一级学科的特点和条件。因此,作者提出建立矿物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议,并给出了矿物科学与工程的定义:研究矿物(包括天然和人工矿物)的成分与结构、性质与性能、鉴定与分类、形成与演化、应用理论与技术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对矿物科学与工程学科定义的基本内涵、学科的研究内容以及分支学科组成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药材矿物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的药材矿物学是矿物学研究领域中正在形成的分支。其研究对象包括由矿物组成的和或多或少含有矿物成分的中药材。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以矿物学理论和方法对作为药材的矿物的成分和特性进行研究,并向中药学和中医学渗透,从而探索和讨论矿物药材与其药理疗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矿物学是地质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地质找矿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随着现代实验测试技术的飞速发展,矿物学的研究已经从研究矿物外部特征、化学成分、基本结构等描述矿物学阶段,进入到研究矿物矿物学是地质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地质找矿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随着现代实验测试技术的飞速发展,矿物学的研究已经从研究矿物外部特征、化学成分、基本结构等描述矿物学阶段,进入到研究矿物  相似文献   

5.
矿物材料学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经过20余年的研究与发展,矿物材料学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中一个相对独立和完善的组成部分,由于其定义、内涵与特征等基本问题与材料科学的从属性和独特性,多年的研究认为:矿物材料学是研究矿物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制备与合成、性能和使用效能以及矿物原料性质与特点等五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的一门学科.这五要素是具有内部互相联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研究这五要素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构成了矿物材料学的内涵.矿物原料性质与特点是其他四要素的基本前提或重要基础,矿物原料及其与其他四要素的关系以及矿物在其他四要素中的关键性都体现了矿物材料学的矿物科学属性,正是因为兼具材料科学属性和矿物科学属性的矿物材料学这一重要特征使其有别于其他学科,而具有了理论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矿物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矿物,因此它是矿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而与地质学、地球化学及化学又有紧密的联系。 矿物化学着重研究矿物的化学性质、化学组成以及矿物中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其与矿物的产状、成因、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鉴定矿物,确定矿物工业类型,评价矿床物质成分及综合利用价值,探讨矿物、岩石与矿床成因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自本世纪初以来,矿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已在许多文献中见到,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则是郭承基教授在50年代末期提出来的,并相继出版了他的专著:《稀有元素矿物化学》、《放射性元素矿物化学》及《稀土元素矿物化学》等。嗣后,矿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稀有元素矿床以及内蒙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的物质成分及成矿规律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内容也日趋丰富和完善。近十年来,随着测试分析方法的进步,微量分析在矿物化学研究中的引进,使得矿物化学更有长足的发展,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地球科学中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7.
土壤矿物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矿物是土壤物质组成的主体 ,是土壤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土壤矿物的研究是土壤学研究的前沿基础领域。通过对土壤矿物尤其是粘土矿物的研究 ,可以揭示土壤的发生学特性、母质特征、成土过程及环境 ,揭示土壤的发育程度和肥力水平 ,为环境保护、优质生产和土壤改良提供基础依据。本文指出了土壤矿物学的研究意义 ,综述了土壤矿物学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不同类型土壤矿物的组成特征及其与成土作用、风化程度和生物气候条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系统矿物学与矿物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濮  翁玲宝等 《现代地质》1992,6(4):411-417
系统矿物学是矿物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对已发现的全部矿物种的特征及其分类体系进行全面的综合系统研究。它具有完全性、系统性、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学科特点。文内分析了1979年底以前的矿物种、1980~1989年新矿物和我国发现的新矿物在系统矿物学晶体化学分类体系中大类和类中的分配,探讨了控制矿物种数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并提出了系统矿物学当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矿物学是地质学中一门古老的基础分支学科。它自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以来,已经和正在经历着如下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矿物学阶段。在十八世纪上半叶以前,提出了“矿物”的名词,并把矿物与岩石及矿石分开,开始把“矿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专门学科确认下来,所以也称为原始矿物学。研究的水平是矿物晶体整体。第二阶段,近代矿物学阶段。自十八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中叶,在这个期间矿物学发  相似文献   

10.
方适宜 《铀矿地质》1996,12(3):144-148,155
近年来,矿物学除矿物标型特征、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矿物物理学等基础研究外,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是其一大特色;岩石研究则更多地与构造演化、地幔作用相联系;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不同学科相互渗透交叉、新生长点的涌现是当前地球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20,27(2):1-12
矿床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以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地质属性+经济属性+环境属性)而著称,也因此而有它特定的研究思维方法。笔者根据研究矿床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将矿床学研究思维方法概括为8个观点,即:(1)实践思维——实践出真知,实际调查矿床特征;(2)系统思维——成矿系统分析,把握全盘;(3)历史思维——矿床的形成、变化和保存;(4)经济思维——矿产资源、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5)环境思维——发展绿色矿业,改善生态环境;(6)全球思维——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勘查系统三结合;(7)战略思维——矿产资源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8)辩证思维——唯物辩证法是指导矿床研究的基本哲学思想。运用上述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矿床研究水平,为指导找矿发现和创新成矿理论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探矿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探矿工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发展前景,对我国探矿工程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学科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回顾与综述。从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了学科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以事实说明学科交叉对应用学科发展和提高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沙石岛生物礁的矿物组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西科1井岩心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矿物组成分析, 来研究礁体的发育过程和古海洋环境的变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西科1井岩心碳酸盐岩的矿物由低镁方解石、高镁方解石、文石和白云石组成.矿物组成特征表明, 井深35.4 m处为一重要的地层界面或环境变化界面.在岩心(井深0~748 m)中共识别出5个白云岩层, 其中上新统莺歌海组一层(井深: 289.3~312.3 m, 厚约23 m), 上中新统黄流组三层(分别位于井深: 373.3~412.7 m, 厚约39.4 m; 424.7~450.6 m, 厚约26.1 m; 469.70~564.96 m, 厚约95.2 m), 中中新统梅山组一层(井深: 615.20~636.96 m, 厚约21.7 m).各层的白云岩化程度不尽相同, 5层白云岩中白云石矿物含量的最大值在79.3%~100%之间.生物礁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古海洋环境的变化, 与古气候变化有关的海平面升降间接地控制了岛礁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石岛西科1井中的5层白云岩应该是在较长时间稳定环境条件下发育而成, 主要应该是蒸发泻湖渗透回流作用下早期形成的方解石类碳酸岩白云岩化的结果, 但并不排除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地质科学100年的发展折射了20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曲折过程,地质学科的演化反映了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和社会进步对地质学科布局的深刻影响。通过对20世纪100年世界地质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综合,从计量的角度获得了反映地质科学及其各学科发展和演化的轨迹,包括:①见证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动力从“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的转变;②记录了工业化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地质科学发展和演变的影响;③反映了过去100年重大历史事件对地质科学发展的影响;④体现了技术进步是地质科学发展的革命性推动力;⑤揭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地质科学发展的差距。运用学术论文定量分析地质科学长周期发展规律,用数据反映地质学科的百年兴衰,是研究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矿产区划——地质科学研究与矿产勘查结合的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裕生 《地质学报》2016,90(9):2454-2463
矿产区划是"研究成矿规律、进行矿产预测、提出选区和地质工作部署建议"的工作,属基础性、公益性、科研性、先导性融合一体的矿产勘查前期工作。矿产区划工作在我国已实施了三轮,每一轮矿产区划工作都是由国土资源部领导直接部署,即由政府提出、政府下属的地勘单位、科研单位实施。矿产区划成果是部署矿产勘查,编制地质矿产保证工程和地质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资料基础及科学依据;矿产区划成果直接引领地质找矿突破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查。矿产区划的指导理论是区域成矿学,特别是矿床成矿系列理论最有效。三轮矿产区划的成果证实:矿产区划工作成果促进我国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实现了地质找矿的突破;创建了我国独有的矿产预测新理论,发展和充实了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带动了计算机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实现了地质矿产理论研究与矿产勘查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Feedback,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cesses existing in nature, is present in almost all dynamic systems. Feedback concepts have been utilized almost exclusively by engineers. Nevertheless, this theory is applicable to formulat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n geology, particularly in the ore-forming systems. Feedback is distinctly operative in the generation of two groups of mineral deposits: (i) Mineral deposits showing rhythmic structures/textures, such as layered chromite deposits, re-opened veins with banded structure/texture, Mississippi Valley-type deposits with alternate bands/crusts of barite and galena, proximal 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with mineralized layers of breccia clasts, and banded iron formations with alternate silica and magnetite and/or hematite bands, and (ii) mineral deposits lacking visible rhythmic structures/textures, but showing evidence of rhythmic process(es), such as in porphyry base metal deposits. There is an alterna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feedback mechanisms in the ore-forming systems discussed here, which implies the involvement of feedback loops of negative sign.  相似文献   

17.
潘国成 《地质通报》2010,29(10):1413-1429
矿产资源评价是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地质学家关注的重要领域。在过去的研究中,矿产资源评价的方法学及其相应的统计学技术在理论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统计学技术或主观评估已经成为多元数据综合和资源潜力预测的通用方法。然而,这些方法所得出的估计结果或结论对于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矿产资源管理、商业矿产勘探的实际效果和指导意义非常有限。影响矿产资源评价效果的很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新的基础理论问题需得到进一步解决。为此,就其中几个有关矿产资源评价的最为关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矿产资源的随机性、内在的统计关系、矿产的稀有性、本征地质单元、资源经济转化等。就几个信息综合中的技术问题也做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包括信息增强、空间连续性、数据综合及靶区圈定。最后提出了"动态模型区"的概念,试图为矿产资源评价指出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地质信息科学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地质信息科学是关于地质信息本质特征及其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学科领域.其发生和发展,是地球信息科学与地质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内部条件是地质学定量化和地矿勘查信息化的自身需要,外部条件是计算机科学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兴起和发展的促进.其研究对象是岩石圈的地质信息,其理论框架的核心是地质信息机理,包括地质信息的本质、运动规律、传输机制和信息流的形成机理等.其方法论体系包含着主题信息管理法、信息分析综合法、行为功能模拟法和系统整体优化法.其技术体系由地质数据采集、地质数据管理、地质数据处理、地质图件编绘、地质过程模拟、地质资源评价、地质信息传播及其多S集成化技术所组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岩金矿床品位-吨位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床品位-吨位模型研究属于学科前沿领域, 它是系统勘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1997年全国矿产储量数据库资料, 对全国680个岩金矿床建立了地质模型、品位模型、吨位模型、吨-品位联合模型, 以及中国石英脉型金矿床吨位序列模型.模型类型包括频率直方图、累积频率分布图及双对数坐标表示的理论分布模型.分别总结了我国岩金矿床的品位及吨位分布的典型数学地质特征, 并探讨了吨位序列模型在资源预测评价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