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质科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以地球早期演化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几年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学、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和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高精度微区测年技术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鞍山、泰山和五台山等早前寒武纪经典地区的年代格架,推动了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构造格架的研究;中国晚前...  相似文献   

2.
王泽九 《地球学报》2009,30(4):415-420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 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 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 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 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 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 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 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前寒武纪古地磁研究是一种以古地磁学为基础,结合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学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这一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能提供古代的物理信息和具有全球等时性的特点,它还是在研究古代地壳块体或板块间的相对运动中,能提供定量数据的唯一方法。因此曾有人把它比作前寒武纪陆壳演化研究中的“黑匣子”。为此前寒武纪古地磁的研究资料越来越受到了各国地质—构造学家们的重视,认为这些成果对了解地壳的早期演  相似文献   

4.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现代地球科学中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有着良好的条件和优良的传统,前寒武纪岩石在中国大陆上有广泛的分布,保存了从3800Ma到543Ma较完整的岩石、地层和生物形成与演化的历史记录,并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我国前寒武纪研究的历史,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巨大进展。概述了中国前寒武纪时期的大陆,特别是太古宙华北克拉通地壳演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克拉通进行了对比。指出前寒武纪地质学在研究地球科学中仍然处于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研究前寒武纪超大陆汇聚与裂解及前寒武纪成矿区带的划分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21世纪前寒武纪地质学的工作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陆松年 《地质论评》1996,42(4):311-316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在前寒武纪岩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有用资源。前寒武纪还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大陆地壳的形成、成因、演化过程及其模式是地球科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在出露地表的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已成为研究深部地壳的窗口,为岩石圈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信息。而生命起源及其早期演化则必须依赖前寒武纪地层中的生命化石记录进行研究。纵观地球科学的发展历史,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其它分支学科无法替代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对于前陆盆地,尤其是前寒武纪前陆盆地的研究程度较低;在国外,如北美,地质学家们对前陆盆地已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有许多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文试以加拿大地盾上几个早元古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地层序列为例,企望能对我国前寒武纪前陆盆地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研究中国前寒武纪层控铜矿矿石组构特征的初步总结。所研究的层控铜矿床既有早前寒武纪的,也有属于晚前寒武纪的。虽然早、晚前寒武纪层控铜矿床在地质特征方面有显著的区别(张秋生,1981),但是这些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早、晚雨寒武纪层控铜矿床的对比研究有利于查明矿石组构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该文概述了目前国外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和前沿:(1)地球早期地壳演化;(2)研究前寒武纪成矿怍用的新思路;(3)地球上最古老的矿物岩石年龄和前寒武纪同位素年代地质学;(4)大陆下地壳麻粒岩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前寒武纪地层专业分会(SPS)已经正式同意前寒武纪的年代划分方案及其命名原则。这个方案已由国际地科联(IUGS)批准在全世界采用。本文简要地公布了全世界马上将采用的新的前寒武纪年代表的定义及其应用。该专业委员会分会正在研究将太古宙进一步分代的方案。 1.定义 前寒武纪年代表必须按表1所示的年代划分方案进行,其中时间界线被选择来包括或确定主要的沉积旋回、造山旋回、岩浆作用旋回的界线,不过其中的时间界线以年为单位而定义,并不专门针对任一岩体。前寒武纪的顶界应放在寒武纪的底界处,其界线将由SPS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来确定,不过国际地层专业委员会(ICS)要求SPS的该工作组选择一条能测定其同位素年龄的界线。目前,前寒武纪的底界还未确定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指西南地区包括秦岭、大别山以南,九岭山、诸广山以西,唐古拉山以东广大地区。解放以来,这里进行了大量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勘探工作,前寒武纪的研究也有较大的进展。本文是根据作者在部分地区多年的实地研究和参阅了有关单位的前寒武纪地质资料写成的,主要讨论前寒武纪构造阶段的划分、原地槽的基本特征和类型,探索该区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以及前寒武纪铁矿的分布规律和可能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前寒武纪的时限比显生宙长七倍。由于缺少足够的化石控制,年龄也很难确定,对前寒武纪的地质研究造成困难。前寒武纪的古地磁工作已在北美、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区开展起来,并建立了北美、欧洲—波罗的地盾、非洲和澳大利亚地区的视极移曲线(Tarling,1983)。中国的华北和扬子地块也建立了中、晚元古代的视极移曲线。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但目前仍有许多人对前寒武纪的古地磁研究持怀疑态度,认为前寒武纪岩石很难保存原生剩磁或因为原生剩磁的强度太  相似文献   

12.
东亚晚前寒武纪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距今约在6亿年至20亿年的阶段为晚前寒武纪时期(表1)。该时期内海、陆地壳的演化表现强烈,留下了较丰富的地质记录。晚前寒武纪大地构造的演化,无疑是在早、中前寒武纪的构造基础上发展的,并且对寒武纪以后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所以,研究晚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演化,对于揭示现今大地构造特征和探讨早、中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伊朗中部Bafg北部,年龄为650~2300Ma的前寒武纪岩石伏于始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与第三纪岩石下。在该区识别出两期变质,一为Barrowien期,另一为Abukuma期。前寒武纪岩石还遭受了始寒武纪交代作用与三叠纪退化变质作用。变质强度在研究区内由东向西递增。野外研究与显敛域研究表明西部的前一种岩石主要为长石砂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参加编写辽宁早前寒武纪地层典,对近年来争论的辽河群时代问题有一点粗浅的看法。研究和解决辽河群时代问题,对探讨辽东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讨论。一、辽河群的由来和发展辽东前寒武纪地层最初被划分为太古界片麻岩结晶片岩和前寒武纪层,或者是太古界片麻结晶岩片岩和前寒武纪下部层与前寒武纪上部层。嗣后,斋藤林次创建辽河系,指出辽河系相当于前寒武纪下部层。辽河群是由辽河系演变来的,其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过程见表1。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熊耳山地区所出露的前寒武纪主要地层的古地磁研究,初步建立了该地区前寒武纪古地磁的视极移路径,并与华北地台已有的前寒武纪古地磁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它们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前寒武纪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目前,一般认为地球的年龄是47-45亿年,最早的地质旋回开始的时间是40亿年,而地质历史和生物发展发生根本变化的寒武纪下限是5.7-5.5亿年,对从最早的地质旋回开始到寒武纪起点这样一个长达34亿年、占地球历史八分之七的前寒武纪的研究已被人们放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前寒武纪的研究,特别是前寒武纪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关系到地球和地壳的形成与发展、大气圈和水圈的产生与变化、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等等一系列带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元月 8~ 1 0日 ,“中国前寒武纪重大地质问题研究———中国中西部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群及全球构造意义”项目首次工作会议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召开。该项目经中国地质调查局批准 ,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 ,组织实施的第一个研究中国前寒武纪重大地质问题的联合攻关项目。会议期间 ,课题负责人分别作课题工作汇报。主要内容有 :“柴北缘—秦岭—大别—苏鲁中新元古代巨型花岗片麻岩研究”进展 ;“华南陆块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群及构造格架”课题野外调查的重要发现和认识 ;“塔里木东部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群及…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划分方案以全球标准地层年龄(GSSA)为基础,不代表任何特殊的岩石实体,仅以推测的绝对测年值为界线进行单元划分,脱离了客观的岩石记录和地球演化系统,不利于对前寒武纪地球系统的研究。2004年—2008年前寒武纪划分参考方案,以反映地球历史阶段特征的“关键事件”为界线,创建前寒武纪地层划分的“金钉子”,建立客观的、“自然的” 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并且通过全球一级事件群把前寒武纪划分为5个宙,即创世宙、冥古宙、太古宙、过渡宙和元古宙。另外,经过综合分析建议将埃迪卡拉纪归到显生宙。因此,对前寒武纪的研究实际上变为对“前埃迪卡拉纪”的研究,使术语“显生宙”在内涵和应用上更加一致。虽然“参考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还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需要大量的研究去充实和细化,但是对这两种划分方案的系统研究和对比,可以给我国前寒武纪工作者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是根据最近几年出版的国外有关书刊及我所和地矿部情报所等单位的出版资料综合而成的。全文共分下列五部分。一、前寒武纪地质工作已引起各国地质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研究浪潮不断高涨。二、国外前寒武纪地质工作的主要特点。三、目前国外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一些主要动态。 (一)前寒武纪长英质片麻岩成因的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对认识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华北地块前寒武纪地壳发展阶段及其时限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作者在参加了“辽吉地区前寒武纪研究”和“辽东晚前寒武纪”研究之后,获得了较丰富的放射性年龄资料,其中包括Rb-Sr年龄9组,U-Pb年龄18个和一批海绿石年龄,从而对辽吉地区前寒武纪地层柱的许多空白部分进行了地质年代学方面的较全面补充。其结果是使以辽东为代表的前寒武纪地层柱基本上为实测年龄数据所控制,成为我国前寒武纪各地块中时间剖面齐全,数据丰富的地区。对此我们已做了报道(王东方、王集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