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地震紧急处置程序、信息报送、灾情调查与烈度评定、震情监视与趋势判定、应急宣传等方面介绍了甘肃省地震局在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的应对过程和工作成效,揭示了甘肃灾区的震害特点并得出了相应的启示,归纳总结了甘肃灾区震后恢复重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9年10月28日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发生5.7级地震。文章从地震应急处置、信息报送与共享、灾情调查与烈度评定、震情监视与趋势判定、应急宣传与舆情引导等方面阐述了该次地震的应对过程和工作成效,通过实地考察对该次地震的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地震烈度图,为灾害损失评估、救援救助和灾后重建提供了依据。从加强农村抗震设防管理、完善防震减灾技术服务、强化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加强地震应急准备等方面获得了抗震防灾启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西北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117组三分向加速度记录进行处理和初步分析,计算出相应的仪器烈度值。将该值与岷县漳县地震烈度图(中国地震局,2013)中的烈度区值进行对比,偏差在1度以内的占台站总数的81.8%。将地震仪器烈度与强震台站周边5 km内调查点烈度对比分析,完全吻合的台站占50%,略低于芦山地震58.6%。灾害调查分析认为岷县-漳县地震灾区建筑以土木结构和木结构为主,在相同烈度情况下,破坏比例大于其他地区。因此,虽然仪器烈度与震后宏观调查烈度不能达到完全吻合,但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震害情况,可快速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依据。另外,震后宏观烈度资料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平均或延伸,而强震数据只是个别点上的数据,不能忽略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薛杭  赵烽帆  荣华 《中国地震》2022,38(3):425-431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 MS6.8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信息公开效率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事件处置的舆情发展。本研究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舆情引导主体,对四川泸定 MS6.8地震舆情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舆情引导经验,探讨突发地震舆情引导对地震部门有效开展震后应急的促进作用,以期为今后的防震减灾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an earthquake, strong motion observation networks can record ground motion at distributed observation stations. Based on th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from these record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intensity can be quickly determined, and the degree of damage in different areas can be estimated. This information provides the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emergency response, so as to ensure that rescue teams can reach extreme earthquake areas and carry out the search and rescue operation in an accurate and timely manner to reduce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7 intensity algorithms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with the records of the Jiuzhaigou MS7.0 earthquake. We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strumental intensities calculated by each method and the macro intensities were within a 1-degree range, which suggested good practicality of these different methods. The results calculated by the industrial standards-based calculation method and the integrated test showed good consistency.  相似文献   

6.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S6.9地震,震中距离2016年1月21日门源MS6.4地震震中约33km,两次门源地震均发生在冷龙岭断裂附近,但在震源机制、主发震断层破裂过程及地震序列余震活动等方面显著不同。针对两次门源地震序列的比较分析,对研究冷龙岭断裂及其附近区域强震序列和余震衰减特征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过对比分析2022年门源MS6.9地震和2016年门源MS6.4地震余震的时空演化特征,发现二者在震源过程和断层破裂尺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发震断层破裂充分,震后能量释放充分,余震丰富且震级偏高;而后者发震断层未破裂至地表,余震震级水平偏低。综合分析两次门源地震序列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认为其可能与地震发震断层的破裂过程密切相关,且同时受到区域构造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的情况。该地震是1954年以来甘肃省发生的最大地震。本文对这次地震的短临前兆进行了综合论述与讨论,内容包括地震发生日与节气和朔望日的关系、地磁静日低点位移的回顾、低点位移的倍九日期回顾、异年倍七律方法的指标在临震日期预测的回顾、甘肃天水深井电阻率的短期前兆的回顾,最后讨论了综合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3人轻伤。地震灾区主要涉及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等市、县的共25个乡、镇(团场)及呼图壁县城、玛纳斯县城等城市的部分区域,灾区面积12450km2。本文在概述震区地震构造环境及地貌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等规范,介绍了各结构类型房屋和生命线系统的破坏情况及震区地震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表明此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以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破坏为主,安居富民工程在地震中起到了关键的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9.
归纳总结了2012年甘肃金塔Ms5.4地震的基本参数,烈度分布、震害特征和发震构造背景等基本特征。此次地震发生在甘肃北山地区,新构造活动不明显,属构造稳定的地区。地貌上为戈壁丘陵区,震区无居民点,没有造成明显破坏。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了许多基岩崩塌现象,有些作为路标或导航用的石堆被震倒,其排列方向为NW向。利用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方向和断层活动性调查资料综合分析,认为2012年金塔5.4级地震,是马山南东断层和神螺山一野马井断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震断层可能为神螺山-野马井断层。  相似文献   

10.
2021年8月26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38.88°N, 95.50°E)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5 km,震中烈度为Ⅶ度,震区总面积为1 352 km2,距震中30 km处存在烈度异常点。本次地震震害较轻,未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轻。本文从地震应急响应、现场震害调查、建筑物破坏情况调研、烈度评定、灾害损失评估等方面对本次地震震害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对造成震害的致灾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震害经验和相应的防震减灾启示,以便本地区查找防震减灾不利因素,进而采取属地化措施,尽可能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甘东南地区2019年地球物理场年度异常,对该区域的地球物理定点观测资料进行全时空扫描,9个台站18个台项在夏河MS5.7地震前出现异常变化。从异常的重复性、多学科前兆的协调性、异常的时空演化及震后异常变化4个方面对各个异常进行信度划分,并根据划分结果定量计算了各个异常与夏河地震关系的信度值。结果显示:18项异常的信度都在50%以上,表明作为夏河地震的前兆异常基本可信,但异常信度存在差异,其中临夏水位、临夏钻孔应变NS向和武都两水水位的信度最高,达到80%,临夏水温和天水钻孔应变NS、NW向的信度最低,低于60%。空间分布上,分布在光盖山—迭山断裂的异常信度较高,而位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北侧的异常信度较低,这与该地区构造应力的集中和孕震机制有关。地球物理异常信度分析对建立有效的地震预报指标体系具有很好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本文就各烈度区特征、宏观震害、建筑物震害、地质灾害和生命线震害等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有感范围广,极震区烈度达Ⅸ度,余震频发,余震最大震级4.8级。灾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震中位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时的重灾区,建筑物基本经过重建,抗震性能较好;九寨沟城镇和景区内大部分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地区和民族习惯,农村民居基本为抗震性能较好的穿斗木构架房屋,灾区建筑物受损多而倒塌少,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死亡人数低于该区域历史上7级以上地震。这次地震经验表明,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计规范、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并且保证施工质量的建筑物,具有抗御设防烈度地震的作用,不会发生严重破坏和整体垮塌,也就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3.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在青海省海北藏族州门源县(37.77°N,101.26°E)发生M6.9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波及到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立即启动国家地震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连夜派出工作组赴现场协助地方开展灾害调查、地震趋势研判、烈度评定等工作。青海省和甘肃省立即启动联防联控机制,迅速开展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本文就此次地震的应急响应、灾情调查和烈度评定情况进行详细梳理,为今后高效应对此类大震提供经验积累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7年8月8日青藏高原东缘四川九寨沟地区发生7.0级强震,依据前人研究结果分析九寨沟7.0级地震发震构造,并计算震前应力状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受到构造和历史强震的影响,是发生在历史强震引起的应力加载区域。另外,采用中国地震台网1990年以来的地震目录,在评估目录完整性的基础上,利用最大似然法计算得到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震源区及邻区地震b值空间图像。结果显示,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在四川北部地区显著低b值高应力异常区域内部(0.82b0.75)。所以,研究区域内外历史强震可能促进了九寨沟7.0级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The time-spa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 deformation anomaly in the near-source region and its outlying zone in the seismogenic process of the Jingtai M s=5.9 earthquake occurred on June 6, 2000 in Gansu Province is studied preliminarily. The distribution scope of fault deformation anomaly before the earthquake is wide, the anomaly shape is complicated and the pattern anomalous zone of fault deformation (strain) information index is obvious. The shape and amplitude of fault deformation anomaly in different regions differ significantl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tectonic location of anomaly. The fault deformation anomaly of α, β, and γ phases along the western segment of Haiyuan fault zone shows the process from the quasi-linearity to non-linearity of fault movement in the near-source region, matches the high-value anomalous area of fault deformation (strain) information index, and reflects the high strain accumulation in the seismogenic region. However, the anomaly of abrupt jump and cusp with a large amplitude occurred in the areas far from the earthquake, such as Liupanshan fault zone which is the tectonic convergent section does not reflect the strain accumulation of its location, maybe it is a sign that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is strengthened in the seismogenic process.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fac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eliminary summary of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in the intermediate and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the Jingtai M s=5.9 earthquake, we study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fault deformation anomaly to earthquake judgment.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gram (G1998040703 and G1998040705), and St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 of the “Ninth Five-Year Plan” (96-913-09-01-02-03 and 96-913-09-02-02-03), China.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5.9级地震发生后,笔在地震现场对这次地震震后趋势的判断工作和依据。讨论了地震现场震后趋势判断工作的特殊性、科学性和社会性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震后,浙江省地震局利用大数据采集了1031.99万条手机位置记录和4.46万个空间格网位置。本文结合24hr连续定位的手机数据,使用手机位置数据分别对九寨沟灾区人口从时间和地理维度上进行了量化分析,估计了多维人口分布的偏差,同时,探讨了剔除微观误差数据用户来估算灾区通讯基站退服分布的方法。该项工作为震后快速获取灾区人口实时动态分布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为地震灾害评估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总结了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后甘肃前兆台网观测资料变化情况,发现该地震前有7个台站、4种观测手段、14个测项出现了明显的异常,既有长期、中长期异常,也有短期和短临异常,说明对资料的分析既要看短期变化,还要看中期和长期变化。出现异常测点的震中距多数在200 km范围之内。另外部分水位、流量和水温测点的资料记录到不同程度的同震效应;形变观测多数测点记录到比较明显的同震响应,记录同震响应的测点与震中位置、方向、距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考虑区域地震动衰减关系、场地效应及震中破裂等多因素的烈度快速评估模型,结合震害预测方法,研发了一套震害预测系统,并以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的震害预测为例,将对其的预测结果与当前主流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hakeMap_CNST系统能对地震的影响范围和烈度进行更为准确的估计,在人员伤亡、受灾人口估计、紧急安置人数及经济损失评估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系统,本系统的结果与现场调查的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梳理了现有3种地震灾害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并基于甘肃地区历史中强地震(MS4.7~6.0),对人员死亡评估模型进行震例计算.结果表明:①针对甘肃地区中强地震,3种模型的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处于同一数量级,可用于地震后快速盲评估计算,为地震后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②当中强地震震中烈度达到Ⅷ度时,这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