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分析湛江市湛江港附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初步规划了湛江湾红树林海滨生态旅游度假区,并将其划分为3个旅游带;根据海滨生态旅游度假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海滨生态旅游发展对策,为湛江海湾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钢华  张艳  胡宪洋 《地理研究》2023,42(2):371-388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和举办推动了国内冰雪旅游产业和研究的快速发展。作为冰雪旅游产业核心地域载体的滑雪度假区亦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识别及其影响评估成为冰雪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本文遵循情感地理学关注人、情感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研究传统,以新疆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和吉林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为样本采集地,借由量表开发与验证流程,从度假游客感知视角识别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并检验它们对滑雪度假游客体验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识别了滑雪度假区属性的结构维度(15个),并开发、验证了滑雪度假区属性量表(59个测项);(2)滑雪度假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雪道、娱乐、工作人员和人文环境对度假游客体验有显著影响;(3)积极情绪、沉浸体验、难忘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在滑雪度假区属性与游客重游意向、口碑推荐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文为与滑雪度假区属性相关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框架和测量工具,并深化了对滑雪度假情境下人、情感与地方互动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各种类型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规律,指出旅游度假区是由单一疗养功能逐渐转变成集康体、休闲、娱乐、健身、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海滨旅游度假区和环城游憩带是当今最主要的度假旅游产品,温泉旅游度假区在一些国家处于衰落,高尔夫、足球、滑雪等专项旅游度假区发展迅速;全年经营运转的四季型旅游度假区应成为现代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典范。首次提出一些古代园林具有度假区的性质,并从旅游度假区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剖。文章最后总结了现代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走势以及开发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叶俊 《热带地理》2012,32(3):300-306
以田野调查为主,结合观察、座谈、深度访谈等方法,通过考察曼景法旅游社区在旅游规划决策、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利益分配、社区环境维护等4个方面的参与现状及问题,从5个方面构建其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实现路径:1)识别利益主体和旅游需求:曼景法社区的利益主体由西双版纳州政府、该村村民、游客和周边社区组成,各自的利益诉求决定其参与内容和行为;2)明确旅游规划的战略目标定位:面向自驾车游客、散客及小型团队,以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主的“傣家乐”;3)确定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具体途径为:参与旅游项目与产品规划、旅游营销、社区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旅游度假区与旅游影响效应研究的交叉领域, 旅游度假区的孤岛效应问题不仅关系 着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也关系着旅游影响效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文在对国内外核心期刊上 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 以及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报告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对度假区的孤 岛效应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综合分析, 总结出度假区飞地带来的五大负面影响效应, 即正规旅游企 业对旅游摊点的排挤、经济漏损、当地社区居民与游客沟通联系受限、当地社区居民就业机会少 和就业层次低、外来资本取代社区对旅游发展的控制权, 得出纵向时序与比较分析法是研究旅游 度假区孤岛效应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度假区孤岛效应研究进展的分析和把握, 旨 在为我国度假区孤岛效应问题的解决提供途径和指导, 从而实现旅游度假区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白沙湾海滨风景旅游区按规划进行调整建设陈传康,许学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承担的“白沙湾海滨风景旅游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于1995年2月22日通过评审。白沙湾海滨风景旅游区是营口市旅游重...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0,(1):12-12
电白县虎头山位于电白县南海半岛,占地面积3.73平方千米。面向南海湾,背靠水东经济开发区,与水东港相邻,距县城约6千米。是风光毓秀、景色迷人的水东湾省级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理想的天然海滨浴场,海滩绵延12千米,沙质洁白,宽阔平缓;海水清澈,无礁无鲨,安全条件好,海表温度高,全年适宜海浴时间在280天以上,素有“南方北戴河”美称。南海之滨的两颗明珠虎头山和晏镜岭耸立区内,既是度假区的迷人景观,又是两座天然的观景台,与阳光、白沙、碧浪、林带交织成一幅如剖以画、如梦似幻的南国海滨风情画卷。  相似文献   

8.
方广岩风景区位于福建永泰县葛岭镇境内,面积约10.5平方千米。根据区内的旅游资源和开发的可能性及发展需要,提出如下开发规划设想,供有关部门参考。一、指导思想方广岩风景区山水辉映,自然与人文交融,景观独特,环境优美,区位良好,其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开发建设成为福州“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广岩风景区是以中生代火山岩地貌为主体风景骨架,融人丰富人文景观的风景区,是游人观光游览、度假娱乐的理想场所。开拓方广岩风景区的旅游业首先要突出宗教的神秘和自然的新奇和野趣,充分利用区内的人文古迹、奇岩怪石…  相似文献   

9.
嵊泗列岛"桥-港-景"旅游联动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是在国家实施嵊泗大小洋山深水港工程计划以及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背景下,探讨嵊泗列岛旅游发展的机遇及发展模式。从世界海滨海岛与港口旅游发展经验来看,嵊泗列岛应选择重大设施带动型发展模式,实施"桥—港—景"联动发展。构建全新的生态型旅游空间格局,推出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策划面向世界的太平洋旅游热线,提供与上海都市乃至国际接轨的服务产品;建设洋山桥港观光、泗礁生态度假、花绿—枸嵊海岛特种旅游三大组团式旅游功能区,以带动周边岛屿与海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旅游用地时空演变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旅游用地时空演变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在海滨度假区、游憩商务区、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形态变化过程和变化机制以及旅游用地开发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具体有野外调查、模拟实验和长期监测,野外调查法被采用的最多.先进的3S技术在已被应用于旅游用地及其环境影响研究方面,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在国内对旅游用地环境的影响研究多以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环境监测资料为依据,以野外调查为手段,缺乏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研究存在动态演变模型构建不足、时空尺度单一、生态环境效应的过程与机理研究薄弱、环境效应数据的动态监测缺乏等的问题.指出未来研究的趋势是:旅游用地时空演变机制的动态模拟;旅游用地时空演变环境效应时空尺度的扩展;旅游用地时空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定量评价;旅游用地时空演变环境效应的监测与预测等.  相似文献   

11.
深圳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强  郝美田 《热带地理》2006,26(1):61-65
论述深圳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其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深圳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大型化、高档化、人本化、差异化及区域联合的策略.对深圳东、西滨海岸线的开发布局进行了规划,将东部岸线划分5个旅游区域,西部滨海岸线划分为4个区域,为深圳滨海岸线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滑雪场可达性及市场潜力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可达性分析方法与潜力模型对中国滑雪场空间分布格局与市场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全面认识了滑雪场在交通可达性方面的优劣势,并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或改进方向。研究表明:中国滑雪场距离城市中心的平均最短旅行时间为1.24 h,南方可达性普遍较差,北方同一城市内部差异较大。全国各城市到达某一滑雪场的最短时间呈圈层式分布,可达性最好的区域在河南,最差的区域在新疆。北京与重庆凭借发达的经济、众多的人口与较好的可达性,成为滑雪旅游市场潜力最大的城市,黑龙江、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场潜力次之。该研究可为旅游者滑雪旅游目的地选择提供参考,也可为滑雪场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旅游地社区参与度熵权层次分析评价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侯国林  黄震方 《地理研究》2010,29(10):1802-1813
建立旅游地社区参与度熵权层次分析评价模型,以周庄、同里、西递、宏村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传统村镇旅游地社区参与度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1)旅游规划与决策参与度是影响传统村镇旅游地社区总体参与度的关键性因素;(2)西递处于社区高度参与状态,周庄、同里、宏村处于社区中度参与状态,四个旅游地社区参与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西递>周庄>同里>宏村;(3)我国传统村镇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规划与决策的程度偏低,成为影响社区参与度总体得分和社区参与层次的主要原因;(4)导致社区参与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为传统村镇旅游地在景区经营管理模式、旅游地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区旅游制度和政策、社区形态与旅游资源属性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滑雪度假旅游成为欧美山地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近十几年来,山地滑雪旅游在中国迅速发展,并成为东北一些地方旅游产品的主打品牌。本文从滑雪旅游开发布局影响因素研究出发,通过对中国滑雪旅游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这对矛盾的全面分析,对照发达国家的滑雪旅游开展状况,总结出中国目前比较缺乏中高端的旅游滑雪场所。据此,作者提出内蒙古应以发展中高端滑雪旅游作为切入点,以阿尔山国际滑雪场为主,建立山地型滑雪网络和滑雪天堂的旅游形象。这些重要结论,对内蒙古发展冰雪旅游业、突破冬季无旅游、延长旅游季节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于区域旅游开发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在对旅游规划概念上的鲁南经济带进行修正的基础上,结合鲁南经济带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重点打造以曲阜、日照、枣庄、临沂、菏泽、东平为核心的6个一级旅游增长点;以日东高速、105国道、206国道为发展轴线的3个一级旅游发展轴;形成圣人文化旅游板块、日照滨海旅游板块、湖滨红色休闲养生旅游板块、蒙山沂水红色逍遥游旅游板块、水浒休闲生态旅游板块六大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从而"点-线-面"共同组成"双十字"开发模式的鲁南旅游长廊,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发挥鲁南地区旅游资源的潜力,实现鲁南旅游的腾飞。  相似文献   

16.
通过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动力因子探讨,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实质是在诸多外部因素影响下的旅游产品结构持续调整的过程,旅游产品结构调整贯穿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通过旅游产品结构双周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论述影响生命周期的内在、外在因素及作用机制,阐释了Butler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深化了旅游地演进规律的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普陀山已走过探索阶段、参与阶段,正处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是今后理想演进阶段,普陀山旅游产品结构演化与调整验证、支持这一观点。最后,提出了普陀山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旅游区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吴承照 《地理科学》1999,19(5):436-441
针对市场导向的旅游开发战略与旅游地规划设计的整合问题,从游憩角度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技术,论文分析了游憩需求与游憩活动,设施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旅游地是由游憩活动,设施和环境及其支持系统旅游地规划的中心内容是游憩规划,游憩活动地域组合具有4种类型,3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彦平  刘大海  罗添 《地理研究》2021,40(7):1902-1916
陆海统筹是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在海岸带空间开发与保护中,人地(海)关系、区域空间关系、陆海关系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具有显著的复合系统特征。基于陆海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与要素的流动特征,构建了包含人地(海)关系、区域空间关系、陆海关系的海岸带复合系统,并将陆海统筹的实现转化为海岸带复合系统的协调过程。研究表明: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受复合系统与外界之间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与要素流动过程的影响深刻。因而,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的关键在于系统结构与功能完善、系统空间位置调整和系统输出内容管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中深化陆海统筹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