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惠  高祥海 《黄金地质》2000,6(2):55-60
初家沟金矿为一中型脉状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和原生晕的垂直分带规律以及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矿床的原生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了邓格庄金矿床Ⅱ号脉元素组合及不同成矿阶段元素含量特征,研究了金矿体的原生晕、石英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的轴向分带及其叠加特点,确定了盲矿体预测的原生叠加晕及石英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地球化学标志;对深部进行的盲矿体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那更康切尔银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依托主矿体ⅡAg-3在07线不同高程构造蚀变带中取样,对210多个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ⅡAg-3矿体原生晕特点和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原生晕的叠加规律,得出了那更康切尔沟银矿ⅡAg-3矿体的构造叠加晕的综合特征:矿体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Sb-Ag-Mn-Sn-As-Mo-Hg-W-Au-F-Bi-Zn-Pb-Cu,前缘指示元素为As、F、Hg,近矿指示元素为Pb、Zn、Ag、Sb、Cu、Au、Sn,尾晕指示元素为W、Mo、Bi、Mn。根据原生晕轴(垂)分带特点及不同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烂泥塘矿床是云南香格里拉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主矿体产于在地表以下300~500米,地表矿化带仅见脉状铜矿体和铜矿化体.为研究云南香格里拉烂泥塘斑岩铜矿床的原生晕异常结构,本文以异常结构模式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矿床地表和坑道岩矿石样品开展了元素组合、异常特征和水平分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烂泥塘铜矿床地球化学系统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甘肃公婆泉铜矿区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预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研究以婆泉铜矿生物地球化学异常与原生异常后发现:产生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元素通常是那些在原生异常中强度高且浓度系数较大的元素,植物本身对元素的生理吸收特性对元素异常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二者异常组合分带的共同特点是在矿化中心都存在Cu、(Pb)、Au、Ag异常,向外都存在Ba、B、As、(Sb)异常,最外带则都有Ti、V等异常。比较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铜矿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前者元素的种类多,且内带出现原生晕的中下部或尾晕元素Sn、W等,反映其为浅偏中等剥蚀;后者元素的种类少,内带未出现中下部或尾晕元素,反映其为浅剥蚀。建立的铜矿床(体)生物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式能为定位预测戈壁覆盖层下的隐伏矿床(体)并推断其剥蚀程度和矿体规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原生晕找盲矿法理论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方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具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提出的原生晕叠加理论,将原生晕找盲矿法发展为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而提出的构造叠加晕理论,将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文章介绍了从原生晕到原生叠加晕又到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理论、研究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范谢均  吕新彪  柳潇  刘龙 《地球科学》2021,46(3):1083-1099
乌奴耳矿床位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造山带中段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陆相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为了对该矿区的进一步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围岩蚀变和岩石地球化学信息,对乌奴耳矿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特征研究、岩石蚀变分带研究和原生晕研究.乌奴耳矿床中存在多期多阶段矿化特征:第1阶段斑岩型钼矿化,主要产于矿床深部的花岗斑岩体内;第2阶段岩浆热液(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化,主要产于花岗斑岩体顶部及其附近围岩的隐爆角砾岩中;第3阶段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化,主要产于浅部张性断裂构造中.矿区内存在至少两期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事件,张性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乌奴耳矿床中具有明显的围岩蚀变分带特征,蚀变矿物分布与已知矿体产状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岩石原生晕异常分布与已知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元素组合分带特征,能够为乌奴耳矿床深部找矿提供可靠信息.综合以上主要找矿信息特征,预测在乌奴耳矿床Ⅱ矿段207勘探线剖面深部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采集紫金山铜金矿床4~11线共41个钻孔的岩矿样,绘制原生晕剖面图,建立垂向元素分带序列、矿体剥蚀程度准则,结合深部指示元素的特征,进行隐伏矿预测。该矿床金矿近矿晕为Au-Ag-Zn1,尾部晕为BiGa-Mo-Sn-Ti-Co-Ni-W1-V;铜矿前缘晕为Hg-Sb-As,近矿晕为Cu-Pb1-Zn2,尾部晕为Be-W2。矿体剥蚀程度评价表明,高硫型铜矿体往深部已尖灭。深部F-Mn-Pb2-Zn3的异常形态和元素组合符合典型斑岩矿床的外带特征,斑岩体延伸至矿床周边;深部的蚀变矿物组合、金属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特征等均表明深部可能存在斑岩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9.
李惠 《贵金属地质》1996,5(4):241-247,278
本文论了述液型金矿床大矿、富矿的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矿体和石英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的垂直分带及其叠加特点,建立了金矿原生叠加理想模式和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理想模式,总结了出了应用叠加晕预测盲矿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李惠  耿仙湖 《黄金地质》1999,5(3):58-63
邓格庄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及包裹体气候,离子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矿床的原生叠加晕模式,确定了判断矿床剥蚀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陕西葫芦沟金矿床原生叠加晕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小秦岭陕西段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基础上,研究葫芦沟金矿床原生叠加晕结构特征,发现矿床元素轴向分带具明显“反分带序列”特征,即在矿体尾部出现前、尾晕元素共存特征.从矿床原生叠加晕角度出发,初步总结了葫芦沟金矿床原生叠加晕结构特征,建立了葫芦沟金矿床原生叠加晕模型.预测在23线1000~800m标高之间仍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2.
金青顶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随对其勘探的进行,1987年、1996年和1999年分别研究了当时勘探探度-400m,-600m,-850m以上原生叠加晕特征,建立和完善了该矿床的叠加晕模型,并对其深部进行了预测,其中-400m和-600m之下的预测已被钻探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13.
开门德廷铜多金属矿位于那拉提铜镍金铁成矿带内,发育于斜长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由矿体向外发育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硅化,矿体发育于绢英岩化带内.通过对矿体原生晕特征研究,确立矿体原生晕分带序列.矿体原生晕R型因子模型分析显示为多期热液成矿作用,与典型斑岩矿床因子特征一致.由此建立了矿体指示元素组合评价指标,有利于预测深部盲矿体.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金矿成矿具有多期多路段叠加成矿(晕)的特点,在研究典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点、建立矿床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预测金矿床(体)深部盲矿存在的构造叠加晕前、尾晕共存准则。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16.
庞家河金矿床地处秦岭造山带中西段的凤太多金属成矿带。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大草滩组,矿区构造类型多样,岩浆岩以花岗斑岩脉和辉绿岩脉为主。以原生叠加晕理论为指导,在矿区18号勘探线5个不同标高,采集了10种成矿元素的分析样品57件,通过对成矿元素统计学分析、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计算及各成矿元素异常分带特征研究,认为在庞家河矿区的18号勘探线深部矿体有较好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王瑞军 《地质与勘探》2016,52(1):128-138
内蒙阿拉善希莫勒地区位处铁、金、铜、钛、钴、镍找矿远景区,区内原生晕处在奥陶纪辉长岩体区和NE向断裂破碎带中,规模较大,分带明显。原生晕主要成晕元素组合为Co、V、Ti、Ni、Zn,Co是主成矿元素、直接指示元素,V、Ti是直接指示元素,Ti、Co、Zn、Cu、V元素相关性好,具外、中、内三级浓度分带,主要成晕元素Co、V、Ti内浓度带直接指示磁铁矿体、强磁异常体的赋存位置,As、Ni、V、Co为原生晕前端元素,Cu、Ag、Au、Mo为原生晕过渡带元素,Ti、Pb、Zn为原生晕后端元素。前缘晕元素(Ti×Co×Zn×V)与尾晕元素(Cu×Ni×Au×As)的累乘比值反映矿化体剥蚀程度,随地形标高降低和深度增加,累乘比值逐渐升高,进而反映该区剥蚀程度较浅,深部矿体资源潜力较大。希莫勒地区成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环境较好,深部找矿潜力大,具较好的铁、钴、钒等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构造原生晕法在地质找矿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桦甸市三道沟金矿床300m中段两个受构造控制的、原岩为花岗闪长岩的蚀变带上取原生晕,经过与未蚀变的花岗闪长岩、金矿石及辉绿岩之间微量元素的对比分析,判断出该蚀变带为矿化蚀变带,进而在其延长方向上找到了矿体;在白山市石人金矿床控矿构造北东延长方向上,沿断裂构造走向采取原生晕,在Au、Hg元素较高的样品地段,揭露到了矿体。在尚没有完全掌握矿床原生晕分带性的勘查初期阶段,利用构造原生晕找矿是一种简捷经济的方法,但需要结合其它控矿条件,综合考虑其成晕原因,以达到最佳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