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东北非金矿的矿床类型、成矿条件与努比亚地盾演化密切相关。努比亚地盾金矿类型,按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造山带有关的韧性剪切带金矿,即造山型金矿;另一类是弧-弧拼合过程中形成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金矿,即VMS型铜-金矿。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造山型金矿形成于闭合-碰撞造山阶段,与弧-弧碰撞缝合带展布方向一致的北东向韧性剪切带为造山型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该类型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沿韧性剪切带成带分布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型)金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岛弧的形成阶段,其形成环境为岛弧裂谷或弧后裂谷环境,矿床规模以大型为主,成群分布于5个矿集区内。本文总结了该地区造山带型和VMS型金矿的主要特征,并依此提出在该地区寻找此两种类型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造山型金矿床形成在汇聚板块边缘挤压或压扭的构造环境中,其形成时间和空间与造山作用过程存在成因上的联系。造山型金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金矿类型,为世界提供了1/3的黄金储量。该类型金矿床能和造山带演化及超大陆拼合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现代矿床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回顾了近十余年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的成果,以矿床学三大基本问题源、运、储为框架,归纳总结了前人对造山型金矿床的认识,深入分析了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金和硫的来源及含矿流体迁移过程和金的沉淀机制,对比分析了地壳连续成矿模式和变质脱流体成矿模式,探讨了造山型金矿床时空分布与陆壳生长的联系,最后梳理了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和新认识。目前对造山型金矿床的主要认识有:1成矿流体以变质流体为主,金元素和矿化剂硫最有可能来自沉积地层内;2金发生高效沉淀的关键因素是流体压力骤降,而不是流体温度降低;3在高级变质作用峰期条件下能否同时发生金矿化作用是地壳连续成矿模式和变质脱硫体成矿模式的最大分歧点;4造山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与超大陆拼合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拉克兰造山带(又称拉克兰褶皱带,简称LFB)由强烈变形的寒武纪-泥盆纪深海沉积岩、燧石和基性火山岩,以及更年轻的盖层所构成,其造山过程表现为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方向不断增生的过程。该造山带的长期演化,形成了以维多利亚金矿省为典型代表的造山型金矿床及其它类型的多金属矿床,本质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特殊的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对该区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拉克兰造山带金及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划分出5种主要矿化类型:造山型金矿、花岗岩中细脉浸染型钨-锡矿、斑岩型铜-金矿、火山喷流铜-锌-金硫化物矿床、产于断陷盆地沉积岩中的铜-铅-锌-金矿。5种矿化类型各具特色,空间上有规律性地分布。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拉克兰造山带(又称拉克兰褶皱带,简称LFB)由强烈变形的寒武纪—泥盆纪深海沉积岩、燧石和基性火山岩,以及更年轻的盖层所构成,其造山过程表现为澳大利亚板块向东南方向不断增生的过程。该造山带的长期演化,形成了以维多利亚金矿省为典型代表的造山型金矿床及其它类型的多金属矿床,本质上这些矿床的形成与特殊的成矿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对该区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拉克兰造山带金及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划分出5种主要矿化类型:造山型金矿、花岗岩中细脉浸染型钨—锡矿、斑岩型铜—金矿、火山喷流铜—锌—金硫化物矿床、产于断陷盆地沉积岩中的铜—铅—锌—金矿。5种矿化类型各具特色,空间上有规律性地分布。  相似文献   

5.
中国造山带内生金属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探讨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中国是造山带最为发育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分布广泛。本文从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角度对中国造山带中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将造山带矿床分为碰撞造山型和俯冲造山型两种。前者进一步可分为同碰撞造山过程成矿和后碰撞造山成矿。以青藏高原为例,又将同碰撞造山过程成矿分为碰撞造山期成矿、松弛期(伸展)成矿、走滑拉分盆地成矿和剪切带扩容成矿。以西秦岭和东天山为例,剖析了后碰撞成矿特点、过程和成矿规律。在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发育有中国颇具特色的低温成矿域,包括广泛分布的卡林型金矿、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和玄武岩型铜矿,本文研究提出这些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大陆边缘造山带弧后伸展盆地。  相似文献   

6.
金矿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优势矿种之一。由于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研究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金矿的评价。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成果,初步论述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的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床的主要成因类型、时空分布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矿床(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东西成带,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金主要以共生、伴生的形式存在。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斑岩型、造山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等4类,其成矿时代集中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依据矿床成因及成矿作用主控因素,可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矿床归纳为与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金成矿系统和与大陆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金成矿系统。与洋壳俯冲消减作用有关的岩浆热液金成矿系统可进一步划分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斑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金铜矿床等3种成因类型;而与大陆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金成矿系统包括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造山型金矿床、矽卡岩型金铜矿床等3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
中国陆区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以夕卡岩型金矿为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系统总结了中国不同构造单元 70个夕卡岩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其中 1个为超大型、1 9个大型和 2 4个中型矿床 ,总储量超过 1 0 0 0t,占全国探明储量的约 2 0 % ,表明夕卡岩型金矿是我国最重要金矿类型之一 ,值得今后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重视。通过编制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分布图 ,发现它们产于碰撞造山带、断裂岩浆带和活化克拉通边缘等 3类地区 ,所有夕卡岩型金矿集中区均受到显生宙陆陆碰撞的影响。通过对各成矿省夕卡岩型金矿和相关热液矿床及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统计 ,结合地质分析 ,发现中国夕卡岩型金矿的形成时间总晚于各成矿省最晚一次的洋盆闭合或陆陆碰撞的开始时间 ,约滞后 5 0Ma ,因此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所致的岩浆弧背景的可能性 ;通过联系各成矿省地质构造演化与碰撞造山带 p T t轨迹 ,确定各成矿省成矿作用和花岗岩浆作用均爆发于陆陆碰撞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升温体制 ,而不是碰撞后。基于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和造山机制 ,认为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及相关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因适合于CMF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8.
董学发 《江苏地质》2014,38(3):347-351
造山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在我国主要造山带都有分布,但在华南地区的江南造山带却少有人研究.通过与典型造山型金矿进行对比,认为浙江璜山金矿在成矿构造环境、赋矿地体变质特征、成矿时间与构造变形、峰期变质时间的关系、成矿元素富集特点以及成矿流体特征上,均与造山型金矿类似,所以确认璜山金矿为典型造山型金矿.璜山造山型金矿的确认对江南造山带区域找矿、璜山金矿深部找矿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而且对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了约束.  相似文献   

9.
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成矿带位于印支板块西北缘,是中南半岛重要的金铜成矿带之一。该带经历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作用,成矿活动复杂,形成了斑岩-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以及热液脉型金矿床。然而,热液脉型金矿的成因类型仍存在争议,3类金铜矿床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仍缺乏总结。本文通过对前人典型矿床研究资料的整理,并结合成矿流体来源、演化新证据,将带内热液脉型金矿床的成因类型归为造山型金矿。综合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研究资料,总结了成矿带内3类金铜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成矿特征,建立了与古特提斯洋俯冲-闭合及陆陆碰撞过程相关的区域金铜成矿模式,提出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俯冲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早中三叠世闭合期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晚三叠世陆陆碰撞期造山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0.
芬兰北部的金矿床数量众多,大多数金矿床(点)产出于古元古界中央拉普兰绿岩带(CLGB)和库萨莫—帕拉波加片岩带内,主要分为3种类型:造山型金矿、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及砂金矿。其中造山型金矿绝大部分分布于中央拉普兰绿岩带中部及库萨默地区和帕拉波加地区,最常见的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毒砂、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等。围岩蚀变包括钠长石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碳酸盐化及绿泥石化。造山型金矿床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构造、岩性和造山期区域变质。IOCG型矿床主要分布在CLGB的西部克拉瑞地区,容矿围岩是钠长石-直闪石石棉型岩石,矿石中富含Fe-Cu-Au±Ag、Bi、Ba、Co、Mo、Sb、Se、Te、Th、U和轻稀土元素。围岩蚀变强烈,并且有明显的分带现象。IOCG型金矿床的形成受岩浆热液活动和构造的影响较大。砂金矿床包括古砂金矿床和现代砂金矿床,主要分布在CLGB东北部。芬兰北部金矿床的研究对北极圈及邻区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胶东半岛、华北克拉通北缘、小秦岭和秦岭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进一步金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蒋加燥 《地质与勘探》2018,54(4):867-876
苏里南金矿主要位于圭亚那地盾古元古代花岗岩-绿岩带上,沿大型剪切带或断层带分布。通过实地调查、综合研究及结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认为当地主要有冲洪积型、残坡积型、剪切带(造山)型金矿等类型。剪切带型金矿与剪切构造活动同期或晚于构造变形期,与泛亚马逊造山期后钙碱性火山作用和深成侵入作用同期。根据罗斯贝尔金矿等典型矿床研究,苏里南金矿与圭亚那地盾其它造山型金矿成矿时代相近(2.023~1.955Ga),泛亚马逊主期的构造对金矿起到了导矿和容矿作用,同时提出苏里南金矿的主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三级控矿构造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不同等级体制的构造分别控制了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区域、矿化集中区以及矿床和矿体的分布和产出。在一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或成矿带内,造山型金矿大多产于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旁侧(即造山带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是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第一级控制构造)。发育在上述深断裂旁侧的大型剪切带,控制了矿化集中区或矿田范围内金化探异常和造山型金矿床的分布和产出,是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第二级控制构造。上述大型剪切带派生的褶皱和断裂系统,是造山型金矿床的第三级控矿构造,它们控制了矿体的分布和产出,滩间山、大场金矿床是褶皱控矿的良好例证,而五龙沟金矿床则是与剪切带伴生的断裂-裂隙系统控矿的典型实例。相比之下,受控于褶皱的金矿床中矿体规模较大、空间上变化较小。上述造山带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大型剪切带和大型剪切带派生的褶皱和断裂系统主要是区域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它们具有大致相同或互相联系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特征,后者通常是前者的派生、低序次构造。因此,这3个不同级别的构造,构成了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控矿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13.
柞水-山阳矿集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中部,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金矿找矿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发现了多个大-中型金矿床,然而区内金矿成矿时代、成矿地质背景一直存在争议,直接制约矿集区金矿床找矿工作。夏家店金矿床是该区大型金矿床,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石类型有角砾岩型、碎裂岩型、糜棱岩型3种。围岩蚀变强烈,主要由硅化、方解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萤石化、重晶石化等,与金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硅化、方解石化、萤石化。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石英阶段、石英-方解石-萤石-硫化物阶段、方解石阶段。文章选取夏家店金矿床主成矿期的方解石、萤石等矿物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试工作,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39.64±0.98)Ma,表明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特征,认为夏家店金矿床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事件有关。据此将柞水山阳矿集区金矿床成矿年龄厘定在140Ma左右,为秦岭造山带伸展的地球动力背景下构造-岩浆热液演化的产物。通过与区内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对比,文章首次提出柞水-山阳矿集区存在140 Ma左右的金矿床成矿事件,为下一步在柞水-山阳矿集区开展金矿床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笔者将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与与其共生的热水沉积成因铅锌矿床,中国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命名地美国西部卡林金矿床、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型金矿床等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现代板块构造活动机制具有密切耦合关系,属于造山期成矿矿床,它们既具有相似特点:容矿建造属沉积岩型,沉积构造环境具有拉张裂陷性质,均显示同生一叠加改造两次成矿作用的特征;它们又具明显差别;所属大地构造背景不同,造山带组成及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叠加改造成矿作用表现的复杂和强烈程度差别较大,造山带区域构造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是同一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墨江金矿与南乌拉尔山明加克金矿地质特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产于两个不同造山带中金矿化特征的对比,认为墨江金矿与明加克金矿均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一些特征,形成于造山晚期主构造带的逆冲走滑阶段,产于一级构造带的上盘,金矿化受二级和三级剪切张裂隙的控制。与明加克金矿不同的是墨江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更长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江南造山带中段湖南东部地区主要金矿床开展了成矿年龄测定和硫同位素分析。获得该区黄金洞和大洞金矿床矿脉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2±13Ma和70±1.3Ma;同时获得黄金洞矿床矿脉硫化物δ34S均值为-6.3‰(主要集中在-4.8‰到-8.6‰之间)、大洞δ34S均值为-9.2‰(主要在-8‰到-10‰之间)、雁林寺δ34S均值为-1.2‰(主要在-2.6‰和6.1‰之间)。结合华南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江南造山带主要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440~400Ma、160~110Ma和~70Ma是该区的三个主要金矿化期;含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与变质水和/或岩浆水有关,但成矿晚期有大量再循环的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加入。江南造山带湖南段金矿床具有与造山作用有关的浅成型金矿的某些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许智迅 《地质与勘探》2012,48(2):305-312
[摘 要] 广西大瑶山加里东造山带发育的金矿床既具有造山带型矿床的特征,同时又与花岗斑岩 密切相关。位于大瑶山金矿带中部的湾岛矿田的大王顶金矿就是这类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通 过调查大王顶金矿床的特征以及成矿花岗斑岩体中金的富集分布规律,剖析了加里东褶皱造山变形以 及花岗斑岩对金成矿的控制作用。由于大瑶山加里东造山带所处的特殊的构造环境,造山晚期所形成 的I 型花岗斑岩体在金的成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金矿脉的容矿空间的形成却主要还是构造作用的 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地区是地处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交汇部位的全球重要成矿区带,其优势矿产资源铜、金、铁、镍、铬、铝、钾盐、锡、铅、锌等与我国矿产资源结构具有较强互补性;成矿类型多样,斑岩型铜金矿、中低温热液型金矿、矽卡岩型铁矿、热液-矽卡岩型钨锡矿、红土型铬镍矿、红土型铝土矿等非常发育,不少矿床为世界级矿床;成矿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矿产空间分布多成群成带,部分矿床聚集区为世界级巨型成矿带,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特征明显。在上述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10个具代表性的重要成矿带找矿潜力进行了概略性评价,结果显示该区仍具有较大的矿产勘查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豫西地区是国家重点金多金属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金及多金属矿类型多样。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得出区内金及多金属矿矿床形成受多重因素控制,包括地层、构造以及岩浆岩因素,并且在这些因素中,构造控矿占主导。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内金矿矿床类型分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斑岩型金矿床以及爆破角砾岩筒型金矿床4种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选取1个典型的矿床进行具体讲述。依据对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以及5种构造控矿类型的叙述,论述了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构造控矿作用和构造控矿规律,并根据该区金矿矿床成矿规律,提出选取找矿靶区的8项依据,最后优选出7处找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20.
在大量典型矿床实地调查和国内外综合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深部找矿的现实需要和存在问题,本文首先回顾评述了主要矿床类型的原始成矿深度,按受控于中下地壳尺度大规模岩浆堆积体的超深成岩浆矿床与受控于流体渗透率制约的中上地壳深成、中成和浅成岩浆热液矿床序列展开。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主要类型矿床的最大延深垂幅,探讨分析了以Bushveld层状岩体和Voisey’s Bay小岩体为代表的铜镍矿床、驱龙为代表的斑岩铜矿床、Muruntau为代表的造山型金矿、胶东金矿省的已控制延深垂幅、剥蚀程度以及深部可能的延深空间。内生矿床系统具有很宽的成矿深度范围,大型层状岩体的成矿深度可逾20 km,最大矿化垂直延深幅度可达6~8 km。岩浆热液矿床的最大成矿深度以地壳尺度流体渗透的下限为底界,其中造山型金矿床成矿深度最大(约12~15 km),伟晶岩和花岗岩型矿床次之,斑岩型矿床居中(约2~6 km),浅成低温金银矿床深度最浅(1 km至近地表);相应的最大延深垂幅则依次可达4~7 km、2~3 km和1 km。评述了高渗透性的聚矿构造空间、成矿作用顶峰、合适的矿床保存条件等控制因素及部分标志。并对如何确定合理统一的成岩成矿深度(压力)的估算方法以及确定最大成矿深度与矿化体系最大延深幅度的理论依据、判断标志、综合辨识方法体系等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