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联合主办的《气象标准化通讯》于2008年正式创刊,截止目前已编辑发行5期,正逐渐成为全国气象标准化工作宣传和交流的重要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
《气象软科学》2006,(3):77-78
今天,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这里共同发布《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并确定该标准于2006年6月15日起正式实施。刚才,中国气象局王守荣副局长对该标准的起草工作、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实施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向大家作了全面的介绍。王局长的讲话很重要,充分体现了中国气象局对气象事业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我代表国家标准委对参加和关心《热带气旋等级》标准起草工作的各位专家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3.
1997年12月8~14日,中国气象局在北京气象学院举办了一期“气象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我省气象期刊《广东气象》和《热带气象学报》均派编辑人员赴京参加了学习。这次培训班本着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加强气象宣传工作,繁荣和发展气象期刊的目的,把推广应用国家科技期刊编排标准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授课和研讨,努力提高期刊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推动气象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培训班首先由国家气象局副局长刘英金致开幕词,接着,邀请国家科委信息处的宋处长给大家讲述国家关于科技期刊的方针、政策,然后,请来一些长期从事期…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行业管理与标准化处的组织领导下,2006年我院的行业标准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我院共承担了2006年度的6项气象标准项目和2007年度5项气象标准项目、11项国家标准体系的编制工作(有1项为直接下达)。为及时了解掌握各科研人员承担的气象标准项目进展隋况,保证中国气象局2006年以前下达的各项气象标准制定任务按时保质完成,我院也十分注重标准项目的日常管理,对已完成的气象标准项目及时组织审查验收,并督促其尽陕完成审查和报批手续。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局于10月5~14日在成都举办了“全国气象期刊编排格式标准化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院校的气象期刊编辑和部分报纸编辑30多人参加了培训和研讨。开班仪式由中国气象局办  相似文献   

6.
赵秀英 《气象》1993,19(12):43-43
为了在气象期刊中推行科技期刊国家标准,中国气象局于1993年10月5日起在成都气象学院举办了为期10天的气象期刊标准化培训班。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马鹤年出席了开学典礼并作了重要讲话。成都气象学院院长缪锦海、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秘书  相似文献   

7.
这次全省气象工作会议,是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高度重视下召开的。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亲自莅临会议进行指导,体现了中国气象局和宇如聪副局长对贵州气象事业的支持和关心。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出席这次会议的宇如聪副局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向中国气象局对贵州气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8.
《气象档案管理技术手册》(以下简称《气象档案手册》已下发,这是中国气象局为加强气象档案管理与建设,根据国家档案工作的有关法规与技术标准,结合气象部门的具体情况而提出的一套统一的比较适用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由中国气象局作为法规文件颁布执行。它对气象部门档案工作具有规范与指导作用。因此,学习这些文件,把握好标准,对搞好气象档案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准的作用日益突现,通过认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国际上气象标准化的概况以及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制定和规划的基本情况,对广西气象标准化工作进行思考分析,提出广西做好气象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局举办的“气象期刊编排格式标准化培训班”于1993年10月5日在成都气象学院开学。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和直属单位、院校的近三十名编辑工作者参加为期十天的学习。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马鹤年出席了开学典礼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苗森 《气象软科学》2007,(1):204-204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事业发展与信息研究室(以下简称信息室)的职责是为中国气象局党组及有关职能机构提出包括科技政策、专项计划、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决策咨询服务;为行业相关部门提供相关的科技咨询与信息服务;收集国内外气象及其相关领域有关信息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供重要决策建议:负责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日常事务工作,开展气象软科学及相关科学项目的研究;组织编辑出版《气象软科学》;负责气象行业标准化研究工作,具体负责气象行业标准、技术规范的研究、标准编制、审查、咨询以及档案管理等任务。为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技术,进一步发挥信息室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广大气象工作者研究、交流和探讨气象事业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平台,事业发展与信息研究室网站(http://edu.cma.gov.cn/info_unit/)在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远程教育部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05年5月正式开通。该网站在第一时间提供信息室主持编辑的出版物《气象软科学》和《咨询报告》电子版,还结合信息室职能开辟了“研究动态”、“事业发展、”“海外气象”、“信息研究”、“专题特写”、“讲座”、“气象标准化”和“资料库”等栏目(表1),  相似文献   

12.
气象标准化情况概述及对广西气象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准的作用日益突现,通过认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国际上气象标准化的概况以及我国气象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制定和规划的基本情况,对广西气象标准化工作进行思考分析,提出广西做好气象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文件精神,学习、借鉴国外航空气象工作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我国气象事业的集约化管理水平和航空气象服务能力,提出我国航空气象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创航空气象工作的新局面,中国气象局和民航总局联合组成由中国气象局许小峰副局长任团长的考察团,于2006年7月24~31日对日本和韩国航空气象工作进行了比较深人的专项考察。考察团成员有:巾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祥瑞、民航空管局党委书记周毅州、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史博利、民航空管局气象处处长周建华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调研员陈松军。  相似文献   

14.
新书架     
《气象》2016,(8)
正气象标准分类汇编丛书《气象标准一本通》(全7卷10册)气象标准化工作是气象事业提质增效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气象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加强气象标准化建设,对于推进气象技术和管理要求的统一规范,促进气象资源的共享和最优配置,实现气象工作法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两个体系"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苍梧县在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两个体系"要求精神,建立健全"两个体系"工作的思路和做法进行分析,得出完善预防为主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强化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气象科技的发展,提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统一全国气象档案整理、编目、排架的原则和方法,是多年来气象档案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为了积极推进气象档案管理标准化的进程,中国气象局分别于1986年、1997年颁发了两部具有全国指导意义的《气象科技档案分类法》、《气象档案分类表》(以下简称〈分类表〉)。...  相似文献   

17.
自1995年第3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研讨会议以来,决策气象服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已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气象局业务方针的指导下,在省政府对气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省的气象决策服务改进了方式、增加了服务产品、提高了服务能力,多次获得省政府的表彰,贵州省气象台连续3年获得中国气象局汛期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的称号。l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决策服务的工作责任制决策服务千头万绪,领导重视是做好的根本,中国气象局多次强调要把决策服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落实责任制首先是落实领导的责任制,我局每年…  相似文献   

18.
庆贺叶笃正先生从事气象工作六十年暨八秩华诞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局局长邹竞蒙(一九九六年二月二十六日)今天,气象界同仁们欢聚一堂,共同庆贺叶笃正先生从事气象工作六十年及八秩华诞。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气象学会二万多会员、中国气象局系统六万多气象...  相似文献   

19.
《吉林气象》2009,(1):4-5,30
很高兴出席2009年吉林省气象工作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次会议由省政府主持召开,王守臣省长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刚才王守臣省长对吉林的气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充分显示了吉林省委、省政府对气象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党组对吉林省委省政府,特别是王守臣副省长,长期以来对气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象局:今年以来,山东省气象局根据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把气象服务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强化气象服务,造福山东人民”的宗旨,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任务,按照主动、准确、及时的要求,积极为各级领导指挥生产和防灾减灾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