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纷乱的气流和庞杂的星际尘埃,以及恒星形成时的猛烈星风,宇宙中所有最纷繁的元素仿佛都被凝聚于大质量恒星的“育婴室”,所以我们才能欣赏到像猎户座大星云和船底星云那样极尽奢华而又震撼人心的宇宙风景。但同时,混乱而繁杂的环境对天文学家们研究这些大个子恒星的身世之谜平添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2.
星系中除了恒星,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恒星间的星际介质。星际介质又叫星际物质,包括气体、尘埃、磁场、宇宙线等。天文学家们最先关注的就是无处不在的星际气体。  相似文献   

3.
吴建新  何宝鹏 《天文学报》1995,36(4):379-384
本文借助于观测到的大、小麦哲伦云的星际尘埃辐射,估计总星系内的“冷”星际尘埃热再辐射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星系内的星际“冷”尘埃的热辐射所形成的背景辐射对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强烈地依赖于宇宙减速因子和“冷”尘埃量,在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的观测结果的限制下,无论宇宙减速因子取何种值,“冷”尘埃所占的比例都是非常少的,如果Ostriker所作的平均每个星系内由尘埃产生的蓝光光深τB=0.5的假定是合理的,那么星际尘埃量随温度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4.
按照标准模型,我们的宇宙创生存.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佃由于宇宙膨胀,天文学家们通过先进的望远镜仍能观测到远达450亿光年的天体。一些宇宙学家认为这个距离可定为我们宇宙的边界或称为宇宙视界(cosmic horizon)。  相似文献   

5.
《天文爱好者》2008,(9):15-15
宇宙中形形色色的结构(例如星系、星系团等)究竟从何而来?如今天文学家们已经给出了一个“标准模型”。大爆炸之后的极早期,超密的宇宙物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亚微观尺度上的量子涨落,今天的星系和星系团恰恰就是起源于这种涨落。大约在大爆炸开始后10吨秒,这些微小的不均匀团块发生暴胀,获得与今天的矮星系或大星团相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恒星形成与星系的重要组成成分——星际介质有着密切关系。星际介质(interstellar medium),顾名思义,是指恒星问弥漫的各种物质,主要是由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组成。它们一般都非常稀薄,弥散在星际空间中。  相似文献   

7.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星系研究的新进展今天天文学家利用空间望远镜已经较为深入地考察了年龄在100~150亿年的宇宙。虽然宇宙微波背景图提供了宇宙幼年时期的一幅模糊图象,然而天文学家对星系是在什么时候和怎样形成的仍感困惑。星系演化难题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已经通过《哈勃深...  相似文献   

8.
《天文爱好者》2008,(9):15-16
8月7日,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学家们宣布,发现迄今为止最确切的暗能量存在证据。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通过比较已知的星系数据库和宇宙微波背景图像,在宇宙大尺度结构(诸如超星系团、巨洞)中探测到了暗能量的存在痕迹。“我们现在能有效地捕捉暗能量的踪迹了,正是它扩张出了巨大的空洞和超星系团”,他们说。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天文学家们已逐渐认识到现在宇宙的年龄约为 1 0 0亿至 1 50亿年之间 ,这段时间若与人类历史或者地质年代相比简直太长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宇宙仍然是个新生儿 ,人生历程才刚刚开始 ,宇宙自身许许多多的神奇故事还没有上演呢 !在天文学家们的日常工作中 ,经常讨论一些也许多少亿年也不会发生的事情。比如 ,根据恒星演化的理论 ,在大约 1 1亿年以后 ,我们的太阳将变得非常热 ,被煎熬的地球由于不再适于生命的存在而变得一片荒凉。 70亿年以后 ,它将成为一个庞大的红巨星。接着在随后的几亿年的时间里 ,它将耗尽自己的核…  相似文献   

10.
据以色列和美国的两位天文学家称,像银河系这样大的星系是在大爆炸后10亿年形成的。 为了回到如此久远的过去,天文学家观测了类星体,宇宙中最亮的天体。来自最遥远的类星体的光在到达地球前要经过数十亿年,因此能提供反映早期宇宙环境的图像。  相似文献   

11.
追溯宇宙演化的长河,随着137亿年前大爆炸的余晖逐渐散去,宇宙曾经经历过一段漫长的黑暗时期。忽然有一天,在宇宙的深处,诞生了第一代发光天体,这些天体的光芒逐步照亮了整个宇宙,从此给我们的宇宙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能否让人们亲眼目睹宇宙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整个过程?能否让人们看到宇宙中诞生的第一缕曙光?今天,天文学家们正在努力实现人类的这一梦想。  相似文献   

12.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还远的星系会并最近,天文学家对一个遥远星系团进行了研究,观测结果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宇宙和在其年龄只有现在一半的时候相比很有一些不同。本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些高红移的星系团,它们包含的混合垦系不同于银河系附近的星系。本星系团...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家通过探测暗能量对大爆炸余波留下的辐射的影响,发现了与宇宙的加速膨胀有关联的暗能量存在的新证据。 由匹兹堡大学Ryan Scranton领导的天文学家将宇航局Wilkinson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绘制的宇宙微波背景图与Sloan数字巡天绘制的星系图加以  相似文献   

14.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新测定的哈动常因哈勃常数对河外星系距离尺度和宇宙年龄的确定是关键,最近的哈勃常数的测量结果,使天文学家感到意外,向公认的宇宙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印第安纳大学的皮尔斯和5位加拿大天文学家观测室女座星系团的漩涡星系NGC4571中的三颗造父变星确定...  相似文献   

15.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北京天文台新发现近20颗类星体北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们去年以来已发现了近20颗类星体,由于他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X射线选类星体的特点,所以可以期望他们将继续大批量地发现类星体。类星体是在60年代发现的,在天文底片上它看起来是像恒星那样的一个点源,...  相似文献   

16.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弄清楚,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生命。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在月球、火星和金星上登陆。希望能找到一些原始的生命形式。但至今仍然一无所获。天文学家用巨大的射电望远镜监听宇宙中智慧生命发出的信号。但是宇宙里一片寂静。  相似文献   

17.
侯金良 《天文学进展》1997,15(4):352-363
给出并解释了星际介质中轻元素D^3He,^4He和Li的最新观测数据,星际介质中轻元素的丰度观测结果可以用来检测标准大爆核心合成理论,因此对这些元素的丰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天体物理意义,到目前为止,轻元素丰度的观测结果基本上支持开放宇宙的观点,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在本地星际介质中D丰度可能存在的小尺度不均匀性,而对类星体吸收云的观测表明不同观测者所获得的原始D丰度结果最大差别可达一个量级,如果观测是可  相似文献   

18.
余恒 《天文爱好者》2009,(12):32-33
在1838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用量日仪第一次准确测定恒星视差之后,三角视差法就成为衡量宇宙距离最可靠的办法。天文学家们以丰及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新兴的领域,迫不及待地搜寻太阳系的近邻。但要用肉眼测量天体位置的微小变化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直到十九世纪末照相术成熟以后,这个领域才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19.
“恒星天文学之父”李良牛顿逝世之后,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及他发现的“经典物理”定律征服了太阳系,即人们知晓了行星、卫星,管星几乎完全服从牛顿的运动定律。后来的许多年名天文学家们期望能“测量全部天空”,查明宇宙总体细构。在此时代背景下,终于出现了一位杰出的...  相似文献   

20.
一.能探测到总星系的边缘吗? 通常把我们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称为总星系(Metagalaxy)。也有人认为,总星系是一个比星系更高一级的天体层次,它的尺度可能小于、等于或大于观测所及的宇宙部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天文学家们已观测到了不少遥远的天体。例如,一个红移值z=5.64的天体就意味着我们见到了122.8亿年以前古老宇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