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有机烃是有机质最终的裂解产物,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矿体金品位呈正相关关系,矿体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隐伏金矿床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方某些铅锌硫化物矿床与岩浆活动无直接联系,明显受“层、相、位”的控制。据矿体形态、产状、矿物共生组合和围岩蚀变等特征,以及包体测温和包体成分资料可以认为:该类矿床系经历了沉积-成岩作用初步富集成矿源层和部分矿体,以及后期地下热卤水型成矿热液强烈改造,叠加富集成矿所形成的典型层控矿床。欲研究这类矿床的成矿机制,首先要了解地下热卤水如何萃取成矿物质并演化为成矿热液,以及成矿物质以何种形式搬运迁移,何种因素促使其再次富集成矿等重要问题。围绕上述问题有的学者进行了一些实验和论述,但尚不能阐明铅锌活化迁移的条件、形式与定位机制。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有关实验研究,并根据溶液中各组分同时平衡的热力学原理,引进函数(?)和(?),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几点认识供研讨。  相似文献   

3.
孙华山  曹新志  张科 《地质与资源》2005,14(1):23-27,52
从成矿学角度,控矿断裂一方面起到了容矿空间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成矿物质发生迁移、富集和沉淀的重要原因.从成矿预测角度,查明和获得找矿信息或找矿标志,尤其是那些容易识别的宏观找矿标志是找矿人更加关心的问题.庞西垌银(金)矿床是粤西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产出受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混合片麻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之间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严格产于断裂带内部.断裂的形态、产状变化对矿体空间定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多组控矿断裂的交叉复合是矿体加大变厚的直接原因.矿体产出与断裂构造内部特定的断裂构造岩、蚀变岩及其分带有关.  相似文献   

4.
矿床深部矿体煊位预测是成矿预测工作中一项难度较大,失误率较高的较新研究课题。针对不同类型的矿床,选择合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进行正确的矿体定位预测的关键所在。以山东招远界河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为例,从区域含矿间隔的判定,断裂构造定位控矿研究以及深部矿化信息发掘等方面入手,进行了矿体定位预测有效途径的探索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哈达图铀矿床矿体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为赛汉组上段建造间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其矿床成因属于"渗入与渗出叠加型",铀矿化具有"预富集—富集—迁移—再富集"的滚动富集特征,矿体的形成主要受铀源、构造反转、岩性-岩相、氧化带发育程度和还原残留体等关键要素控制,在分析这些关键控矿要素的基础之上,初步总结了哈达图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指出本区位于小秦岭台穹北部;矿体产于矿区南部Ⅰ,Ⅱ号隐伏构造破碎带中;金品位高低主要取决于成矿期热液内所携带的金元素多少及沉淀的物理化学环境,并与矿石类型、结构、构造、产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胶东金矿集中区深部找矿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金成矿带深部地质勘查成果、科研成果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的成矿规律为:第一矿化富集带绝大部分在-400m标高以上尖灭,经过100~200m(垂深)左右的无矿间隔,第二矿化富集带出现,矿体形态更趋简单,矿体延深大于延长,金品位偏低,倾角渐趋平缓。根据已知矿体产出规律,找矿方向应放在Ⅰ级控矿断裂控制的已知矿床深部主矿体两翼并在深部布设探矿工程;对勘查时期的深部远景控制资料要深入研究,充分利用其敏感点,用以推断深部矿体再现的可能性;应用物化探工作对构造变化等特征进行探测,以提供矿体空间定位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8.
吴烈善  韦龙明 《地球化学》2001,30(6):579-584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和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有机烃是有机质最终的裂解产物,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金矿体品位呈密切相关关系,矿床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隐伏金矿床的定位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阿什加金矿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断裂带北部,区内成矿条件优越。该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金矿床,处于岗岔至阿什加矿集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为区内综合分析和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参考与对比。矿区现已探获8条金矿体,平均金品位3.03×10-6。矿体受地层岩性、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北西向层间构造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沉淀的场所,并控制矿体的产出和规模,在其变化段易形成工业矿体。褐铁矿、黄铁矿、辉锑矿和毒砂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主要以包裹金形式赋存于其中,金矿化的富集与蚀变的强度和硫化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总结分析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并结合岗岔—阿什加矿集区成矿特征,认为在矿区深边部仍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龙陵县杨梅田铜矿为中温热液型铜矿床,铜矿体的分布宏观上受上奥陶统第2层底部层位的控制,主要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在系统研究赋矿地层和矿床的元素组合、成矿成晕的轴向分带及叠加特征基础上,总结了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根据矿床成矿规律和探矿构造圈定有利成矿空间,结合构造叠加晕原理,在有利成矿空间上方坑道或钻孔中的前缘晕叠加部位圈定盲矿体预测靶区,并对定位预测的靶区进行工程验证。验证结果证明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热液型铜矿深部盲矿体定位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目前代表性金矿成因模式的局限性,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把金矿的形成总结为定位、流体、物源、封闭、加热和构造成矿六大系统,建立新的幔-壳多层循环体成因模式:1)以幔源流体、岩浆热液和浅-表部水来源为主,按深、中、浅构成三个层次循环体;2)金质来自多层循环流体对多类型围岩的萃取、沟通混合及多次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3)断层泥、迭瓦状构造地质体等可作为成矿封闭屏障;4)中生代(隐伏)花岗岩和各类型脉岩为主要加热热源;5)矿带座落在韧性构造超壳断裂之上及附近,而矿体却主要赋存在脆性构造内,主成矿时代为燕山期,整体受构造-成矿系统控制.该模式对燕山期花岗岩中金矿是一种检验,对其它变质岩区金矿则是一种启迪.  相似文献   

12.
金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其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金山金矿构造控制产出部位,控制金山金矿蚀变糜棱岩金矿和石英脉金矿体及矿石类型,控制金山金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运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的构造地球化学(构造成矿)高温高压实验条件进行构造控矿模拟实验,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矿石的变形实验,构造控制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聚集以及构造控制金山金矿载金矿物成矿元素变化的模拟实验和多期多次构造应力作用下成矿物质活化、迁移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构造活动的热动力作用下,不仅使岩石、矿石产生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变形,并可看出韧性变形在前,脆性变形在后,并叠加在韧性变形之上,构造作用能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聚集在襁皱虚脱部位,层间破碎带及裂隙交汇部位;多期多次构造应力实验不仅使变形、破裂加剧,并使成矿物质叠加富集。实验结果与金山金矿成矿十分近似,这不仅为研究金山金矿成矿和分布规律提供实验资料和依据,也为矿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3.
胶东招掖矿集区巨量金质来源和流体成矿效应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胶东招掖大型金矿集中区的形成是一个多期次、多来源的复杂过程.胶东群正变质岩的原岩——太古代拉斑玄武岩为初始矿源岩;太古代-元古代胶东群、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变质岩为中间矿源岩;中生代剪切重熔岩浆岩——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岩是成矿物质的主要直接提供者;郭家岭型花岗岩还起到"热机"作用;而蓬莱群及滦家河型花岗岩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较小.金的成矿作用是在古老地幔分异出的太古代拉斑玄武岩基础上,经韧性剪切→区域变质→岩浆重熔等构造热动力作用逐步富集的过程.岩浆侵入后,形成以岩体为中心的凸形热场,是流体成矿作用的主要动力之一.成矿流体的流速可以促进混合热液的生长,剪切破碎带是强烈输运-反应耦合成矿的有利场所.地幔富C-H-O流体、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浅-表部富硫流体3个层次流体相互沟通、混合,导致流体循环持续时间增长,萃取围岩有用元素增多,成矿元素丰度升高,并最终形成胶东招掖金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列出各种主要类型岩石和陨石中金、银及与之共生的主要元素之平均含量(最具代表性的均衡含量),这些数据是以元素宇宙地球化学为基础,如亲氧性、亲硅铝性、离心性、亲石性、亲硫性、亲铁性和地壳中标准含量等性质为基础。指出矿床或成矿省中贵金属元素及与之相伴的金属元素分布的相关性,这一关系主要取决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成矿条件。按元素的铁镁性、硅铝性及成矿作用的不同相条件划分出不同类型矿石中上述元素的标型性关系特点,提出了金、银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性、构造的一般规律性,对于找矿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玲珑式花岗质岩石的成因、构造与成矿的演化、岩浆岩与金矿床的关系等,提出了中新生代构造-花岗岩的成矿模式和胶东金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试论胶东西北部金矿化类型及其与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西北部金矿床分为三种矿化类型,即蚀变岩型、石英脉型、过渡型,统称为玲珑-焦家式金矿.它们具有明显的同源共生关系,为同一构造动力作用下产物,因而具有相近的成矿物质组分、成矿温度、成矿压力和相近的稳定同位素及稀土组成.这些矿床的差异仅表现在成矿围岩、矿体形态、矿体规模及产状、矿化特征、矿石自然形态等方面.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控矿控岩的构造作用、构造部位、断裂性质的差别以及构造-岩浆活动晚期所发生的构造驱动力和分异作用的差异所致.蚀变岩型矿床多发育在变形强烈的构造挤压、剪切部位,赋矿断裂产状多较缓,倾向NW,围岩蚀变发育;石英脉型矿床多出现在引张及剪张部位,赋矿断裂产状较陡,多倾向SE,围岩蚀变较弱;过渡类型矿床出现在两者之间.各矿化类型在垂向及侧向上都有着渐变过渡关系,水平分带性明显  相似文献   

17.
深部成矿预测已成为海沟金矿当务之急。为进一步加强区内,外找矿工作,本文提出金矿预测新思路-控矿构造层次。依据金矿产出地质条件的不同,将金矿控矿构造划分为中部,浅部,浅-表部和表部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有特征性的控矿鉴别标志,分别反映出是大陆张裂、隆-滑和拆离构造等多种大陆壳动力学机制转变过程中的产物。最后通过纵、横向不同层次控矿构造特征变化规律进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8.
构造应力场转换的成矿地球化学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剪切带型金矿为例,基于对中国东部胶东西北部地区及其典型金矿田、金矿床构造应力场与成矿地球化学场的详细研究结果,初步阐释了它们在多重时-空间尺度上的耦合关系。区域尺度上,应力极值区不利于成矿,金矿床就位于应力梯级带,尤其是不同方向应力梯级带的交汇部位。矿田尺度上,成矿物质有从应力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的趋势,成矿主期应力梯度的增大有利于成矿元素进一步浓集,应力梯级的强烈变化地段(或时段)往往形成金属元素的大量堆积。矿床尺度上,成矿物质的运移受不同方向剪应力梯级带的叠加影响,金属元素就位于NE和NW向应力梯级带交汇部位缓坡带一侧的次级梯级带之上。多重时-空尺度成矿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将可能揭示出这种非线性效应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脉状金矿成矿控矿构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脉状金矿床成矿控矿构造的新近研究成果, 认为脉状金矿床的产出大多与遭受挤压作用所造成的地壳缩短机制有关, 与地壳大规模造山作用过程关系密切,主要产于造山带及其边缘;金元素沉淀的构造部位主要是韧性剪切带中的强变形部位、叠加的韧-脆性和脆性裂隙, 低角度断层既是成矿地球化学界面也是重要赋矿构造;含金成矿流体虽然有多种来源,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构造动力分异作用是成矿流体的一种重要成因;成矿流体的运移机制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高角度逆断层作为阀门引起成矿流体压力的周期性变化, 并导致成矿物质结晶与变形呈同步交替发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有金成矿与深部构造的关系、低角度断层的成生演化与金成矿物理化学场耦合关系、构造动力变形作用引发含金热液形成的高温高压成矿实验以及韧性剪切带的四维控矿机制等。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与中国西部卡林型金矿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美国的卡林型金矿与我国的卡林型金矿地球动力学、矿床的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分析,其类似表现为:均发育于地壳活动强烈的部位,具有以硅化、碳酸盐化为主的中低温热液蚀变类型,具有以黄铁矿、雄黄、雌黄、辉锑矿、辰砂、重晶石和石英等矿物组合,且干酪根的成熟度相近;其差异表现为:成矿时代与赋矿围岩的时代相差甚远(矿岩时差),与岩浆岩作用密切程度不同,Au、Hg、Sb、As、Tl的存在形式不同.并根据以上差异,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