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法勘查、开采海砂是当前海洋资源和环境管理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海砂是一种宝贵的、不可恢复的海洋矿产资源。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海砂需求的不断增长,非法勘察、开采海砂的违法行为也不断增多,为此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大了海砂开采的行政和执法管理。但非法勘查开采海砂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海砂盗采行为仍时有发生,使海洋环境不断受到损害,海砂矿产资源遭到破坏,国家税费不断流失。为有效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应当从我国海砂执法管理的现状、体制上,从非法开采海砂的原因上进行综合分析,采取治本之策,以建立正常的海砂开采法律…  相似文献   

2.
海砂开采违法行为查处适用法律依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海砂开采违法行为的查处,我国尚无明确法律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对于此类案件的查处工作。本文立足实践,对现阶段查处海砂开采违法行为可能适用的法律依据进行了简单梳理,籍此希望为各级海洋行政执法部门在今后的违法采砂查处工作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以温州瓯江口外B采砂区为例,应用浅地层剖面仪探测采砂区邻近海域浅部底质空间分布状况,可以了解和评价海砂资源分布、资源量、开采现状和影响、未来开采方向和适宜性,为海洋采砂区科学选划、动态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监视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庙岛南部海域海砂开采区海底地形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海砂开采过程中历年来海底地形地貌的特征变化,发现采砂活动并未引起该区水深发生较大变化。由于动态补偿作用,采砂以后在潮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下,周围海域的泥沙将不断向采砂导致的深槽内填充,并使深槽逐渐变浅。输沙量计算结果表明,长岛海域净供砂量为9.0×104m3/a。从输沙方向看与潮流和波浪的影响及海底地形的走向密切相关。目前开采量小于3.3×104 m3/a,如果按照目前采砂规模,保证安全生产,采砂工程不会对海底地形、海岸地貌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管理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目前海域采砂临时用海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阐述了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管理现状,以及海域采砂临时用海海域使用论证内容;分析探讨了海域采砂临时用海海域使用论证的重点和难点;并从采砂环境影响分析、海砂开采动态监测、采砂项目概况分析、采砂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及专题设置等5个方面研究探讨海域使用论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书海拾零     
中国海砂资源研究王圣洁 ,刘锡清 ,戴勤奋著  海洋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际合作项目 CCOP- DCGM 数字化编图计划和国土资源部海洋地质工作项目 (中国近海建筑砂砾石矿产资源潜力的可视化评价 )共同资助研究的全面总结。全书首次从建筑集料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海砂的类型、实验测试方法和资源评价体系 ,通过对我国陆架调查资料的分析 ,确定了中国海砂资源的潜力和分布规律 ;本书还介绍了海砂开采的技术并结合我国建筑用砂的发展趋势讨论了可能出现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本书资料详实、内容丰富 ,特别适合从事海洋地质和资源规划以及…  相似文献   

7.
海南省海砂资源勘查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海南岛周边海砂资源的分布、质量和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南岛周边的潮流沙脊是今后勘查开发的重点。结合海南省海砂资源需求,分析了海南省海砂勘查、开发及管理现状,海砂开采形式粗放以及海砂开发活动无序是主要特点,并深入探讨了海砂勘查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难度大、勘查程度较低、环境影响较大等。提出了海南省在海砂勘查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创新建设;加强海砂开发动态监管,增大执法力度;开展系统勘查,编制海砂开发总体规划;注重环境保护,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守护这片海     
吕宁 《海洋世界》2014,(3):74-77
<正>夜幕降临,美丽的鹭江畔流光溢彩。海面上,几艘执法船正推开碧波,向厦金海域的方向巡航,岸上的霓虹灯光洒在船上执法人员挺拔的身上,让他们帽沿上的徽章熠熠生辉。斗转星移,岁月如歌,这一景象10年来已为厦门人"司空见惯"。2003年12月,为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理顺执法机制,推动海洋与渔业执法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厦门市在整合原海监、渔政、渔监、渔业无线电站等4家单位,组建了一支新的队伍,这支队伍被命名为厦门市海洋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这是全国第一家以海洋综合行政管理命名的队伍。今天,透视这支队伍的成长轨迹,人们不难发现,它已由组建时的50名执法队员、3条执法船艇发展为目前拥有148名执法队员、15艘执法船艇、11台执法车辆的海洋管理劲旅。在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开发利用,打击非法采砂、倾废、填海,遏制养殖回潮,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强渔业生产监管,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砂资源分布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海砂主要来自海岸带、陆架和近岸浅海3个堆积体系。海岸带海砂与近岸浅海海砂同样具有以粗粒中砂、粗砂为主,开采方便等特点,最适宜做建筑集料使用,但从资源合理利用角度看,海岸带海砂作为建筑用砂开采会引起很多环境负面效应,应停止开采。除台湾浅滩等少数地方外,陆架海砂大部分以细砂为主,目前难以成为主要开发对象。只有近岸浅海海砂才是今后寻找和开采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海砂是价值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海洋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海砂开采处于盲目和无序的状态,不但浪费了巨大的资源,而且导致了部分地区海岸带环境破坏、海滩和岸堤被侵蚀等危害。因此,海砂资源的科学开发与管理已成为海洋资源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文章以泉州地区为例,针对可能存在海砂的重点区域进行选划和分析,对海砂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因陆地资源逐步紧缺,人类活动向海洋进一步延伸,我国对海洋资源的认识程度和利用能力皆有显著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部分企业和个人对海洋资源的无节制使用及开发,非法围海、占海甚至填海,致使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地方可持续发展存在障碍,国家海洋经济遭受损失。依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占有海域行为进行管控确有成效。然因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政府越权审批、巨额利益驱使、惩戒力度不够等因素,使得非法占用海域现象屡禁不止,且非法占用行为发生后恢复海域原状之目的难以有效实现。为保障海洋经济、文化永续发展,应用最严格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国家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使行政执法与刑事规制相衔接,建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成立专项组整治非法占用海域行为,形成示范效应,为日后打击此类案件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砂资源的开发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国内外海砂开采现状、需求、环境影响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今后海砂开发势必由近岸向浅海区发展,通过编制海砂开采规划,加强海砂管理,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砂勘探、开采、洗砂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为台湾浅滩海砂开采做好技术储备,以促进台湾浅滩海砂开采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Marine sand is not only essential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ut also functions as a habitat, nursery, and buffer for shorelines. As resources of sand on land are depleted the demand for marine sand has increased rapidly and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However, marine sand is limited in quantity and sand mining brings environmental externaliti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bitat destruction and coastal erosion. Recently, the public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have recognized the value of marine sand. Although, sand mining is already well established and implemented, both the public and government in Korea are pushing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sand.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重要入海河口河海界线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海界线不明不仅带来执法难、管理难的问题,也使投资环境趋于恶化,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抑制.海河(江)界线划分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重视河海划界工作,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和专家组,尽快明确重要河(江)口的河(江)海分界线,并建议全国人大尽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及时将陆海划界和入海河(江)口河(江)海划界成果吸收进去,使我国沿海各地的海域使用管理更具可操作性,以利于我国沿海河口区域的行政管理,保护河口流域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钱塘江口管理和投资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钱塘江口为例,依据钱塘江入海河口的类型及特点,既尊重历史,又着眼于未来,从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稳定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价,服从和服务于海洋法制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的需要,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最终目标,探讨了钱塘江口江海分界线的位置和划分的依据,认为以澉浦-西三连线作为钱塘江口江海分界线符合自然特性和历史习惯.钱塘江河海分界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原则也基本适用于其它河口.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海建筑用海砂勘查回顾与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近海的地质调查及区域填图工作,80年代起在近岸水域进行了针对重砂矿的相关调查研究,90年代中后期,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近岸建筑用海砂矿产的勘查工作迅速兴起,形成了遍布我国海岸线的几十个矿区。自2004年起,在我国近海海域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圈定了9个潜力区块,实施近海海砂及相关资源潜力调查。分析我国近海海砂勘查评价与开发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近海海域建筑用海砂开发利用亟待解决的基础性工作及建议,以对我国近海建筑用海砂矿产调查、评价及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湿地减少,海域面积不断缩小、纳潮量持续减小;水域污染严重,水质日益恶化;生物资源衰退等,针对这些问题,对涉及胶州湾的各级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现行法律的欠缺之处:法律体系不完善、海洋执法水平较低、司法救济不足。立法方面,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不完善,尚未形成健全有效的胶州湾保护法律体系;执法方面,既往的执法工作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但执法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司法方面,受制于我国司法体系,司法救济并没有真正到位。针对这些不足提出解决胶州湾法律问题的对策建议,主要有:健全海洋法律体系、提高海洋执法能力、健全司法救济制度。期望为青岛市整治胶州湾环境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胶州湾、保护胶州湾海洋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严格围填海管控,迅速、准确和及时掌握用海情况,文章在明确围填海疑点疑区类型的基础上,概述其监测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围填海疑点疑区的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用海位置、面积、方式和类型等;主要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核查等技术手段;监测流程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和处理、遥感变化图斑提取、疑点疑区图斑筛选以及疑点疑区核查4个步骤;监测成果可制作围填海疑点疑区核查报告和图集,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执法和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18.
The EU Blue Growth Agenda targets maritime economic activities that have the sea and the coasts as drivers. These activities are supported by marine Ecosystem Services (ES) in combination, or not, with abiotic outputs from the marine natural capital. This paper analyses Blue Growth activities with regards to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marine ES and Good Environmental Status (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rine provisioning ES support aquaculture and blue biotechnology, while blue energy is supported by marine provisioning ES and by abiotic provisioning, and abiotic provisioning supports extraction of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Maritime, coastal and cruise tourism is supported by cultural marine ES and cultural settings dependent on marine abiotic structures. All these multi-sectoral economic activities depend on healthy marine and coastal ecosystems that are provided by regulating and maintenance ES combined with the abiotic regulation and maintenance by natural marine physical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In order to balance concurrent sectoral interests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there is the need to consider indicators for demand for ES, which are social and economically driven, and for the supply, which are dependent on ecosystems capacity to provide the required marine ES. Some of the actions foreseeing GES are already anticipated in legislation that underpin Blue Growth, whilst others could benefit from additional regulation, particularly in what concern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marine mineral and biological resources. Blue Growth options require navigating trade-offs between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