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新疆地区的雹云图像利用细胞神经网络边缘提取方法,得到图像的纹理信息,再用二维小波变换进行处理,得到每个图像的四个特征系数;以这些特征系数为判别变量,区分降雹与无雹的图像;利用Bayes判别法构造判别模型,对雹云图像进行分析判别。结果显示本文采用的方法能够明显的区分降雹与无雹云层,判别误差较小,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雹云的3参数概率判别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山东省雷达回波资料,天气和灾情实况,统计了回波顶高Hm强回波区顶高Hz回波强度Z与降雹概率的关系,给出单,双参数判别雹云的指标,提出用3参数降雹条件概率法判别雹云,指出了3参数识别指标对降雹的预示作用,这对强对流天气的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偏振雷达观测强对流雹暴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偏振雷达原理,用C波段双线偏振天气雷达观测得到4例强对流雹暴演变过程的水平反射率ZH(dBZ)和差分反射率ZDR(dB)垂直剖面RHI定量回波资料,分析了这些雹云不同演变阶段的回波参量和偏振特性的关系,说明ZH、ZDR双参量对判别降雹有着明显优势,用雨滴谱的ZH-ZDR分布边界关系对这些雹云回波进行判别降雹分析,给出我国用偏振雷达观测和识别冰雹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戴铁丕  楼文珠 《气象》1987,13(7):33-35
本文利用我院711雷达回波资料,详细讨论了用综合概率法判别雹云,同时,用该法对江苏、上海和宁波地区雷达回波资料作了检验,尔后又与用其他方法判别雹云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概率法判别雹云是有效的,其拟合率等效果检验指标均比综合前高。  相似文献   

5.
李祚泳  刘少侬 《高原气象》1994,13(4):457-462
为了探索建立多元隶属函数识别雹云的判别方程,本文将雹云和非雹云视作含参变量β的多因子线性模型,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参变量,并构造由多元隶属函数表示的判别方程,进而按样本的多元隶属度回报拟合最好原则确定雹云和非雹云的判别阈值λ0。用该方法建立了5个不同样本组合的雹云判别式,进行了效果检验,并与其它雹云判别法的结果相比较,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雹云的判别方法与短时预报统计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江苏省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资料、天气与灾情实况和探空资料,讨论了降雹概率与回波顶高的关系。用独立参数降雹条件概率公式判别雹云,并对条状和带状回波移向与高空风向间的偏角进行了统计分析。所建立的统计模式,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上的雹云特征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的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和社会影响差别很大。通过对北京地区2001年和2002年出现的32次降雹时伴随出现的天气现象分类和对雹云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图像特征的分析统计, 得出“大风区”、“中气旋”是经常出现降雹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图像特征。“大风区”常伴随出现强风冰雹, 而“中气旋”则常伴随出现暴雨冰雹, 这对于判别冰雹云产生什么样的天气现象是有指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人工防雹作业中关键是雹云判别和适时作业。雹云判别用4因子组合表征雹云特征,还能判别雹落区;在cb云路径上确定查强区进行雹云判别,以决定适时作业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潍坊冰雹云的雷达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潍坊1981-1990年,1992-1997年雷达回波资料和天气灾情资料,了降雹概率与回波顶高、强回波高度、回波强度的关系,用独立参数降雹条件概率法判别法冰雹云,建立了统计模式,并且利用计算机进行了实时处理,实现了智能化,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8年广西7次明显降雹过程的探空资料和常用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结合冰雹云的触发机制和雹云三维结构,分析广西冰雹云出现的先兆特征和冰雹云在雷达产品中的特征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1.
冰雹云垂直累积含水量密度与降雹大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直累积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Water Content,简称:VIWC)包括单位底面积的垂直柱体内固态和液态水质量的总和,是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假定固态和液态水滴反射得到的反射率因子都满足由液态水滴引起的经验导出关系,将垂直积分改为离散求和的方式进行计算的。利用VIWC与云体高度之比计算垂直累积含水量密度(Vertically Integrated Water Content Density,简称:VIWCD),用MAX函数逐个提取冰雹云在降雹时段内的最大VIWCD(简称;VIWCDmax),采用统计和回归处理技术,对2004—2006年兰州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到的54例冰雹云在降雹时段内VIWCDmax与地面最大降雹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冰雹直径相同的冰雹云内部雹胚竞食成雹粒的数密度在降雹时段内基本相当,雹粒尺度是影响雷达反射率因子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强度和地面降雹的大小;冰雹云VIWCDmax与地面最大降雹直径之间存在函数式(6)的关系;冰雹云倾斜结构和雷达扫描模式是影响(6)式效果的2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3D-Barnes方案插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等高平面资料,用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ertically Integrated Liquid Water Content,简称:VIL)的理论模式计算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的VIL、用MAX函数逐个提取最大VIL(简称;VILmax),采用统计和分段函数处理技术,对2004-2005年5-8月青藏高原东北侧的16个雹云单体的VILmax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地面降雹的时间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雹云单体出现降雹时所需的VILmax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但同一雹云单体在演变过程中其VILmax均存在"爆发式增长"和"爆发式降低"现象;(2)雹云单体在首次降雹前4个资料时间间隔(22 min)内其VILmax将出现2次"爆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第1次"爆发式增长"现象时地面不会降雹,维持1-2个资料时间间隔(5-11 min)后出现第2次"爆发式增长"现象时地面开始降雹;同一雹云单体再次降雹时没有第1次"爆发式增长"现象,出现"爆发式降低"现象时地面降雹停止;(3)通过个例总结并定义的雹云单体最大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变化率(简称:GVILmax)的"正(负)峰"现象与VILmax的"爆发式增长(降低)"现象所对应的时间完全吻合,且利用GVILmax "正(负)峰"现象识别雹云单体"爆发式增长(降低)"现象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根据雹云单体GVILmax "正(负)峰"现象与地面降雹的时间关系建立的经验公式计算降雹的时间误差在1个资料时间间隔(5-6 min)内.  相似文献   

13.
历年,桂西北地区在春末夏初季节常出现冰雹天气。我们希望能用雷达观测去判别雹云,及早发出冰雹预报,以便争取时间作好防雹工作。为此,我们把1977年至1979年3月至5月初出现的21次降雹中选取8次过程,以雷达回波参数等作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区分一般雷雨与雹云的参数指标。一、雹云的回波强度和高度的判别指标。雹云来源于雷雨云,但它们之间有着质与量的区别。在统计中,为了符合实际应用,都选雹云发展阶段的观测记录,并把记录订正到50公里的距离处来作比较,同时考虑到711雷达探测能力受雨滴的衰减很大,因此在选个例中都把本站到雹云途中(包括本站上空)有降水回波影响的个例除外,得到8次雹云和14个雷雨云之间强度与高度的  相似文献   

14.
张晓冶 《内蒙古气象》1993,(4):37-38,32
雹暴是内蒙古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大多冰雹的乌盟磨子山地区,年平均降雹日达10.3天,成灾日有3.3天,每年平均受灾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5.9%,直接经济损失十分可观。所以做好雹暴短时预报,适时识别雹云,对于提高人工防雹的作业水平,防御冰雹危害,非常重要。为此,我们自1986年起做了以雷声信息判别降雹的试验,几年来取得了大量雷声信息的原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处理,初步分析了这些声信息的频谱及其差异,着重分析了降雹与非降雹雷声频谱特征,最后探讨了用雷声频谱特征预报和识别降雹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满城冰雹云类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青  王雨曾 《气象》1995,21(6):33-38
根据探空、雷达观测以及降雹资料,对河北满城地区1986-1990年64次降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冰雹云类型作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冰雹云分为5种类型:强单体、点源雹云、传播雹云、多单体及弱单体雹云。5年的统计资料得出,满城地区以多单体、弱单体雹云为最多,强单体雹云和传播雹云是该地区主要成灾雹云。  相似文献   

16.
超级单体单体多单体雹云及其成雹特点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段英  刘静波 《气象学报》1998,56(5):529-539
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超级单体、单体和多单体雹云的流场和水凝结物场,并对其成雹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可长成大雹的雹胚的初始出发区的位置主要由雹云的流场决定,而与雹胚的大小关系不明显;3种类型的雹云的成雹规律是相似的,超级单体之所以可以降大雹,主要是由于流型的稳定和长的生命期。  相似文献   

17.
雹云识别的物元可拓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李祚泳  蔺雷  邓新民 《高原气象》2001,20(2):197-201
雹云识别是一个多参数的模式识别问题。应用物元可拓思想将单参数雹云识别的不相容性转化为相容性问题。通过构造雹云和雷雨云两类样本的经典物无降节域物元,根据计算出的待识别云体与两类样本云体之间的关联度大小,进行雹云识别。该方法用于成都地区雹云识别结果的正确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主分量分析法建立了雷云等强对流天气的综合判别式。该方法首先由某地区的雷达回波历史资料,建立判别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然后用主分量分析法确定因子荷载,并由荷载矩阵。相关系数矩阵确定判别指标权重,从而建立雹云等强对流天气的综合判别式。该方法用成都市的雷达回波历史资料所建立的判别式对成都市试报和对沪州市进行了效果检验,并将判别结果与综合概率法比较,效果尚好。表明该方法用于雹云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5--2011年延安测站711雷达资料和降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延安市境内降雹以中部的宝塔区和南部的洛川为多发区.年平均降雹在6d以上;一年中降雹日主要集中在5—8月;一日中降雹主要发生在14—20时;7月是大范围区域性降雹、连续性降雹过程高发期。对延安市雹云回波产生的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延安市雹云产生的主要源地为白于山、子午岭和黄龙山南。降雹日延安上空500、700hPa为一致西北风,此型占总降雹日的80%。对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强对流单体移动传播的5条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集成预报方法,将天气学诊断、雹云数值模拟、雷达回波参数判别三种预报方法的结论经(0,1)化处理,分别作为预报因子,根据三种不同预报方法的预报准确率给出各个因子的权重系数,最后调整组合成雹云临近预报方程。结合三峡近坝区5年的降雹资料,建立预报模型。外场试验检验表明该集成预报系统预报准确率可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