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王孝磊  徐夕生 《地质科学》2007,42(1):123-123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于11月1~6日在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海内外众多单位发起,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并联合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教育部科技委资源与环境学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多家单位协办。会议的目的在于继续为从事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同行,提供一个自由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其最新研究成果。这次研讨会受到了广泛关注,共有来自海内外的400余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2.
徐义刚 《岩石学报》2006,22(6):1743
由国际火山学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IAVCEI中国国家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国际大陆火山作用学术研讨会”(IAVCEI 2006)于5月14-18日,在广州市白天鹅宾馆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研究员。IAVCEI主席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西部大开发 :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于 2 0 0 1年 7月 18日至 2 1日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国土资源部、有色金属总公司等部门的上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以下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中国西部地质地球化特征与区划、西部矿产资源与矿业经济发展、西部油气资源与能源可持续发展、西部水资源地球化学与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土壤地球化学与特色农业发展、西部环境地球化学与人体 (生物 )健康效应、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  相似文献   

4.
戈尔德施密特会议是世界地球化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 ,最初是由欧洲地球化学协会和英国皇家地球化学协会联合主办。本次会议于 2 0 0 2年 8月1 8~ 2 3日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会前和会后都安排了多条野外路线的地质考查。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 75 0份 ,分成一般学术讨论会 ( general symposium)和专门学术讨论会 ( special symposium)进行交流。会上交流的口头报告 1 1 41个 ,展讲报告 5 79个。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大陆有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全国化学地球动力学高级研讨会”于 2 0 0 0年 2月 1 5日至 1 7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主任郑永飞教授负责组织并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资环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安徽地调院等国内 1 5家…  相似文献   

6.
《岩石学报》2004,20(6):1493-1493
“岩浆岩研究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三届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1月8日-9日在南京大学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同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大学等单位的大力资助。  相似文献   

7.
陈立辉 《地质论评》2005,51(1):99-99
“岩浆岩研究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三届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1月8日~9日在南京大学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同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大学等单位的大力资助。  相似文献   

8.
岩浆岩研究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二届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1月8~9日在南京人学举行。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同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8月24-27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具体承办的第九届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专业委员会议在贵阳召开。来自国内外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刘丛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任建国处长也应邀出席了会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和平研究员主持开幕式,金振民院士、刘丛强  相似文献   

10.
该会议定于1994年7月在中国成都召开,由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会议内容:(1)关于全球沉积岩数据库(SEDBA);(2)图形数据的计算机储存和处理;(3)沉积作用的计算机模拟;(4)专家系统在沉积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西昆仑库地西北依沙克群中首次发现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爱民  李继壳 《地质科学》1998,33(3):384-384
新藏公路137km处一些克沟中自下而上发育一套由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深海复理石组成的库地蛇绿岩系。  相似文献   

12.
沈丽琪 《地质科学》1983,(3):239-245
本研究以广东曲仁煤田两套红色地层为对象。工作中各选择了中侏罗统和上白垩统一个完整的地层剖面,进行碎屑重矿物组合、标志特征,重矿物成因和演变,韵律特征和矿物或熟度等研究,初步查明了它们的蚀源母岩类型;揭示了重矿物组合和区域岩石类型变化的原因;指出以重矿物为标志的韵律性和标志层的存在;探讨了矿物成熟度在重矿物研究中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划分、对比两套红层的重矿物标志。  相似文献   

13.
《地质科学》1976,11(2):120-123
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北京时间19时36分,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地区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由于我国地震队伍对这次强烈地震作了预报,当地党政部门及时采取了有力的防震措施,使这次地震在这个人口稠密地区所造成的损失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14.
荆襄地区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类型、成因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3,(4):392-401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初步研究成果并结合有关地质资料,分析、讨论了荆襄陡山沱组含磷岩系的磷块岩类型、成因和沉积环境。通过分析可知,组成磷块岩的磷灰石有不同的形成方式;磷块岩沉积在海退旋回中粘土和硅质沉积向碳酸盐沉积的转变阶段;磷块岩矿床形成在陆缘海内与深水有联系的浅水地带。 矿区含磷岩系特征综合于图1。  相似文献   

15.
辽东半岛岩石绝对年龄研究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83个氩法数据和9个铅法数据确定鞍山群和辽河群的变质时期分别为2400和1900百万年。辽东半岛东南端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影响下变质岩系呈现强烈地退变质现象。年龄数据还证实在半岛中部发育有从古生代晚期到中生代早期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16.
试论西沙群岛石岛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岛是西沙群岛宣德环礁上的一个小岛,地处北纬16°21’、东经120°21’,与永兴岛共处于一个珊瑚礁坪上(图1)。  相似文献   

17.
沙庆安 《地质科学》1977,12(2):172-178
引言研究标本由我所碳酸岩组采自海南岛南部的一个地点。在那里,沿岸覆于原生礁之上有一套由生物骨屑(主要是珊瑚)砂、砾所组成的、已被碳酸盐胶结的岩层,其厚约3米左右(图1)。此岩层一般称为“次生礁”。它是由当时原生礁盘上的生物被海浪击碎并冲带到礁盘上沉积下来的,这里属连岛砂堤沉积,它现已完全暴露地表。次生礁在它抬升过程中,下部被海蚀形成海蚀龛。  相似文献   

18.
辽宁复县震旦系高家屯组皱节虫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顶、底界线清楚,厚度巨大,生物化石丰富,并为中、外地质学家所重视,但是其地层对比一直是争论的问题。有的认为偏老,属青白口系以下,有的认为偏新,属青白口系以上。微古植物、可疑化石Chuaria、叠层石的研究结果受到怀疑;南关岭组底部所产的后生动物化石“水母”、“海绵骨针”和“遗迹化石”,现被查明是非生物成因的;同位素年龄的数据也是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9.
20.
大别山地区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文科 《地质科学》1976,11(3):266-276
大别山位于江淮之间,跨皖、鄂、豫三省,与其东端的张八岭和西端的鸡公山、桐柏山合称淮阳山脉。它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在湖北省的黄梅附近转向东北,地势上为向南凸出的弧型山系,相当于李四光提出的淮阳弧构造。大别山是淮阳山脉的主体,山势较高,1500米以上山峰都集中于皖、鄂、豫三省交界处一带,形成岗峦起伏,群峰突起的壮丽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