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彭翼  万守全 《华北地质》2002,(4):174-178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前陆盆地发生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赋矿构造为层间剥离断层及顺层正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矿床具一般热液矿床的特点,形成于天水一岩浆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2.
彭翼  万守全 《华北地质》2002,25(3):174-178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前陆盆地发生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赋矿构造为层间剥离断层及顺层正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矿床具一般热液矿床的特点,形成于天水一岩浆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3.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前陆盆地发生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赋矿构造为层间剥离断层及顺层正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矿床具一般热液矿床的特点,形成于天水一岩浆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4.
林国宣 《福建地质》2011,30(1):29-37
银场型硫-多金属矿体顺层贮存于船山-棲霞石灰岩中,为晚石炭-早二叠世闽西南海盆地沉积形成"矿源层"的基础上,经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变动,受多次岩浆热液作用富集成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广东玉水矿田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水矿田铜多金属矿床具明显后生特点,受燕山期形成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与燕山期的辉绿岩关系密切。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与辉绿岩同源的岩浆热液。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期辉绿岩有关的岩浆期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6.
广东玉水矿田铜金金属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水矿田铜多金属矿床具明显后生特点,受燕山期形成的北东-北并东向断裂构造控制,与燕山期的辉绿岩关系密切,通过稳定同位素研究,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与辉绿岩同源的岩浆热液,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期绿岩有关的岩浆期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7.
云南郝家河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在矿区大比例尺构造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运用矿田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筛选典型断裂,进行断裂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划分构造期次,厘定构造体系,并对区内不同期次、不同方向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自燕山期以来该区经历了NE-SW向→近EW向→NW-SE向→近SN向4期构造主压应力的转换。燕山晚期NW向构造对早期成矿物质活化、迁移、重分配,造成铜的初始富集具有控制作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近SN向断裂构造促使成矿物质富集,矿体形态多表现为层状、似层状;喜山早期NE向断裂构造促使含矿热液从地层中萃取大量含矿物质并发生再富集,形成富厚矿体;喜山中晚期近EW向断裂构造主要对已形成的矿体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8.
郭建刚 《云南地质》2014,33(3):320-328
杨家寨金多金属矿位于西藏—三江造山系,兰坪—普洱双向弧后陆内盆地与绿春陆缘弧带结合部,矿体近矿围岩主要为下二叠统高井朝组安山质凝灰岩及安山岩,少部分为石英斑岩,矿体就位于与莫马洛断层(F4)成锐角度相交的次级构造、层间破碎带及层间剥离—滑脱构造带.成矿作用共分三个阶段:早二叠世晚期——矿源岩(层)形成阶段,燕山早期——矿床形成阶段;燕山晚期——矿床定位阶段.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
鹿井矿田铀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鹿井矿田以往的勘查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鹿井矿田是构造-岩浆作用导致的铀成矿物质汇聚区,燕山晚期岩浆热液及基性脉体热液促成了汇聚区内成矿物质的再迁移及成矿作用的发生;矿田内现有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剥蚀作用的结果;控矿因素本质上是地球化学障;铀成矿壳层分析表明矿田仍具较大的找矿潜力,现有矿床的近外围地区、以酸性矿石为主的矿床深部及红层覆盖区均值得开展新一轮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彭山地区燕山晚期形成的钙碱性花岗岩体与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形成具有直接成因上的联系。四个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岩控矿特点反映出矿床均受到了穹窿体系中层间滑动断裂及次级断裂的控制。矿田中部分矿床的硫同住素、铅同住素的分析数据表明,矿床的Sn,Pb,Zn矿物质与岩体具有同源性,岩体的侵位过程为矿床的形成带来大量的矿物质。对成矿机制的研究显示板块作用产生的剪切力是造成区内深部岩石重熔的源动力,而早期形成的断裂体系及后期形成穹窿构造为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在完善的循环对流机制配合下,成矿物质在迁移过程中发生较为充分的分异作用,各类矿物质在相应的物化环境中结晶沉淀,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1.
小河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内少数几个由北西向主断裂控制的典型铅锌矿床之一,矿化蚀变的空间展布严格受构造控制。为查明其区内构造对矿化蚀变的控制作用特征,通过不同中段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对不同方向构造进行筛分,并对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特征和蚀变特征开展了系统的剖析,结果表明:小河铅锌矿床矿化蚀变的岩石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相对简单,围岩蚀变以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矿化主要为闪锌矿化、方铅矿化;该区构造组合形迹反映矿区内存在6期构造体系,分别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早-中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成矿流体沿区内北西向张性-张扭性构造发生大规模运移,在断裂上盘及与之配套的次级断裂、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等构造有利部位成矿,并依次形成以断裂为中心且平面上呈带状展布的矿化蚀变分带: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最终建立了小河铅锌矿床构造控矿模式。研究成果对同类矿床及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矿体受石英斑岩和断层控制,一般产于石英斑岩与志留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或断层破碎带中,与燕山晚期构造运动有关。绿春大马尖山铜砷矿床成矿流体从下部到上部的成矿温度逐渐降低,成矿盐度由低到高,均一温度变化不大,暗示流体从下部到上部,由富Na体系向富Ca体系逐级演化;该区铜砷矿床流体特征与钨成矿流体特征不同,暗示二期成矿特征,初步判断该矿床为构造控制的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广西西大明山弄屯铅锌矿床断裂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弄屯矿床是西大明山地区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是受断裂控制的典型热液脉型矿床。文章在充分搜集已有勘查资料的基础上,认为铅锌矿体主要受NE向和(近)EW向断裂控制,矿体主要产在断裂浅部产状较缓的部位,向深部断裂产状变陡,矿体厚度减薄直至尖灭;而且主矿体沿NE向断裂具有向SW侧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控矿断裂的擦痕、阶步以及伴生的节理、牵引褶皱等小构造,对控矿断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解析,分析认为控矿断裂在成矿期表现为逆断层活动特征,是受近SN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利用SPSS、Surfer软件对矿体的产状、有用组分含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了等值线图,研究得出成矿热液是先由F1断裂进入NE向断裂中,随后沿NE向断裂由西南向北东运移,并最终导致Zn、Pb先后沉淀富集形成厚大的矿体。根据已有的同位素数据和构造解析资料,可基本确定弄屯铅锌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4.
郗山和龙宝山稀土矿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岩体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燕山早期碱性侵入岩与稀土矿关系密切,稀土矿体主要赋存于杂岩体内及其附近围岩中;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含矿质的富碱岩浆可能属壳幔混源型,碱性岩浆及成矿物质最初可能都来源于上地幔同一部位,而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地壳物质。郗山稀土矿为单一富轻稀土矿床,矿脉类型以含稀土石英重晶石碳酸盐脉为主,含稀土矿物以氟碳铈矿和氟碳钙铈矿为主,碳酸铈钠矿和菱钙锶铈矿属国内首次发现。龙宝山稀土矿为稀土、金共生矿,矿脉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和硅化角砾岩;含稀土矿物主要有氟碳铈矿、氟碳铈镧矿、氟碳钙铈矿;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等。成矿时代稍晚于岩浆岩形成时代,属中生代燕山晚期;矿床成因类型为碱性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15.
紫金山铜金矿明矾石交代蚀变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矿)相学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紫金山铜金矿各种交代蚀变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本矿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体系有了进一步认识.相比其他种类的交代蚀变岩,明矾石交代蚀变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主要表现为:①主量元素中Al2O3,K2O明显增加,而SiO2明显降低,其他造岩元素也都有降低的趋势;②成矿元素Cu与运矿元素S,F相关性密切;Cu与Au,Ag等成矿元素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Pb,Zn,Sn等矿化相关性较差;③微量元素均显示出大离子亲石元素较高,明显富集Rb,Ba,Tb,U,Pb,而低P,Ti;④稀土元素普遍具有较高的轻稀土、较低的重稀土,负Eu异常较小或不明显.明矾石交代蚀变岩的这些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紫金山铜金矿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是富含Cu,Au,Ag等多种成矿元素和S,F等运矿元素的成矿流体,其形成是与燕山晚期中酸性的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岩浆热液与燕山早期的花岗岩类长期广泛水—岩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甘肃北山拾金坡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安国堡 《矿床地质》2006,25(4):483-490
拾金坡金矿是甘肃北山南带较为典型的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化富集与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拾金坡复式岩体密切相关。矿体产于岩体的内接触带,产出部位明显受近EW向断裂破碎带的控制。矿体主要为大脉状、脉状、透镜状。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中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矿石以强烈的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特征,矿石的金属矿物组合为自然金_银金矿_黄铁矿_方铅矿_闪锌矿_黄铜矿,矿化属中温热液成因。硫和铅同位素显示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围岩,即斑状花岗岩;氢和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来自花岗岩浆水。成矿时代属早—中海西期。因此可推断,拾金坡金矿床属于与构造_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岩浆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7.
板溪锑矿床位于桃江板溪锑矿成矿带内,开采历史悠久,但对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缺乏深入研究。为了在区域上进一步寻找该类型锑矿,在充分收集前人资料和野外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特征,深入研究控矿因素和成矿时代。结果表明: 锑矿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与背斜交汇处,深断裂控制金锑成矿带的展布,矿体主要产于NW向、NE向、近EW向、NNW向和NNE向次级断裂中; 区域锑矿的形成开始于加里东期,在燕山期达到高峰。矿区背斜或背斜倾伏端控制了矿床的定位,而背斜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层间破碎带及倾伏端等控制了矿体。矿体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冷家溪群、板溪群浅变质岩系中,其次赋存于南华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 围岩蚀变主要有毒砂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 矿石自然类型有石英-辉锑矿矿石、黄铁矿-石英-辉锑矿矿石、毒砂-黄铁矿-石英-辉锑矿矿石、碳酸盐-石英-辉锑矿矿石; 矿床成矿时代属燕山期。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开展板溪锑矿床找矿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烟台福山北部地区金及多金属矿成矿系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台福山北部地区地处胶东栖(霞)-蓬(莱)-福(山)成矿带北段。该区粉子山群大面积出露,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形成一完整的热液成矿系统。对区内邢家山(钼钨)、王家庄(铜锌)、杜家崖(金)等典型矿床(式)研究发现:该区金属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燕山晚期斑岩关系密切,由高温至低温成矿作用在空间上展布规律明显,共同构成了与中生代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金及多金属成矿系列。从现有研究成果看,中低温热液脉型、斑岩-矽卡岩型以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应作为该区找矿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9.
河南卢氏夜长坪钼钨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肖中军  孙卫志 《华北地质》2007,30(2):141-148
夜长坪钼钨矿床是豫西地区进行隐伏矿预测并取得找矿成功的典型案例。通过对矿床特征及成矿控制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该钼钨矿床位于地幔隆起与凹陷区之间的地壳厚度增大部位,受矿源层官道口群龙家园组白云岩,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侵入的燕山期中酸性隐伏小岩体控制,矿体就位于隐伏小花岗斑岩体接触带的夕卡岩中,属(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在此基础上,结合矿区外围的地质物化探测量成果,提出夜长坪钼矿区外围南部十八盘-大角寺一带为钼钨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