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安徽省金寨地震台GS-2000型电磁扰动仪观测环境和观测系统进行现场调查核实, 结合异常变化特征, 分析2017-05异常可能的干扰因素。结果发现,引起此次异常变化的原因是降雨干扰, 排除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上海形变固体潮资料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上海形变观测记录到的固体潮资料,分析气压、雷电、洞室装修、仪器故障及环境等干扰因素对形变固体潮记录的影响,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用超限率分析法提取钻孔倾斜地震前兆异常信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钻孔倾斜观测资料,结合运用高通滤波与超限率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取波动、阶跃、突跳等高频信号,并定量描述这些信号的特征,检验此类信号与地震的关系。为确认信号的可靠性,排除气压、水位及仪器等因素影响。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高频信号的数量和强度出现显著增大现象,多集中在3个月内,属短期异常,发震时间多为异常过程中或异常结束后3个月内。  相似文献   

4.
海潮对厦门台洞体应变观测的干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厦门台与内陆台站的地形变资料,并排除多种对厦门台洞体应变资料可能的干扰因素后发现,叠加在该测项固体潮观测记录曲线上的许多毛刺等高频现象是由海潮浪涌运动引起的。和地倾斜仪器受海潮干扰的类型不同,厦门台洞体应变观测受到的海潮干扰属振动型。  相似文献   

5.
强震前孕震体环境由于应力变化引起介质电导率等电磁性质的改变,区域地磁场垂直分量日变曲线会出现相位和幅度变化,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是识别幅度异常的有效方法。计算了南北地震带及邻区18个显著地震事件前震中周边地磁台站垂直分量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地震前后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机理。研究结果显示:①在排除空间天气、台站周边观测环境、仪器及监测系统等因素的前提条件下,部分中强地震前,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出现异常,占比44.4%。②地磁加卸载响应比阈值受纬度影响,同经度条件下,纬度越大、阈值越小;经过反复调试与对比,计算结果显示南北地震带北段响应比阈值为3.0、南段及西南地区为3.1。③一般情况下,异常出现后6个月内,发生中强以上地震,异常台站数量越多,对应的地震震级越大;中强地震震中位于阈值线附近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多数地震台站综合观测仪器缺少自动化监控报警功能的状况,提出一套解决方案。在地震台站内网部署监控服务器,定时获取台站所有观测仪器的数据,服务器中运行多个监控程序定时检测,发现网络、数据等异常时及时发送报警通知。方案在台站实际网络环境中得到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7.
呼图壁地震前巴伦台分量钻孔应变出现显著压性短临异常变化,排除仪器、气象及环境等干扰因素,认为该异常可能为地震前兆异常。利用超限率和S变换时频分析方法提取该异常,结果显示,信号集中在1 440~10 min频段,NS分量最大信号强度为185×10-10,EW分量最大信号强度为140×10-10。探讨此类异常变化特征,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统计襄阳中心地震台所辖鄂西北地区4个流体台SWY-Ⅱ型静水位近3 a的观测资料,汇总和分析观测系统、自然环境、地球物理事件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对静水位数据的影响,有助于准确识别各种异常干扰特征,保障仪器运行稳定,为正确识别各种地震前兆异常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安徽省洞体地倾斜观测数据异常跟踪分析产品资料,研究引起观测数据变化的影响事件。结果表明,洞体地倾斜观测数据受系统故障、人为干扰影响显著,影响因素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系统故障中传感器故障普遍存在,传感器故障、超量程故障属高发因素,占比70.9%;在人为干扰中,仪器检修、进洞、标定、调零普遍存在,调零、进洞属高发干扰,占比74.1%;泾县、佛子岭倾斜观测因洞室条件不足导致干扰事件频发,干扰事件与台址、洞室等条件密切相关,与洞室覆盖厚度、进深、密封门存在一致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3~2016年信阳台伸缩仪观测资料和降雨资料,对每次降雨后伸缩仪的变化进行分析,利用M2波潮汐因子分析仪器格值的变化情况,并对观测资料进行格值归化。最后得到信阳台伸缩仪和降雨之间的回归关系,对排除降雨干扰、识别异常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西冶、五胜流动短水准异常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西冶、五胜流动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异常成因的探讨。认为1998年9月至2000年6月出现的异常变化,是1998年降雨量增大导致断层之间摩擦力减少,在区域应力背景增强的情况下出现的断层蠕滑活动,而不是环境、降雨、地下水位等干扰因素引起的水准点标志升降。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潮汐形变观测异常及干扰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2013年湖北省数字化定点形变潮汐观测中的突跳、阶变、震颤等异常的分析发现,气象因素对形变潮汐观测的影响复杂:1)不同气压场控制影响形变观测的异常形态不同,但响应频率一致;2)台风对形变观测的秒值和分钟值数据在1~4秒和2~4分钟较高频段均有响应;3)台址条件不同,降雨对形变观测产生的畸变影响不同。影响范围一般在0~全日波频段且存在较大的噪声;4)短时大气温度变化对形变观测有一定影响,会使曲线发生抖动或暂态波动,在64~128分钟和128~256分钟较低频段上有响应。水库冲沙、水库蓄水、土石开挖等环境荷载变化对分钟值观测曲线产生明显阶跃、抖动型实时畸变。人员进洞、施工、仪器标定检修等人为活动对观测曲线的影响可直接识别。  相似文献   

13.
以延庆综合地震台2018~2019年SS-Y型伸缩仪、SSQ-2I型水平摆倾斜仪、DSQ型水管倾斜仪3套形变仪器的数字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形变观测的主要干扰因素及其机理,为识别形变观测数据异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形变台站观测资料质量跟踪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厦门地震台在“九·五”期间安装了 4套数字化形变观测仪器。应用全国形变资料评比计算方法 ,结合EIS2 0 0 0与DEFORMATION计算软件 ,对新安装的 4套仪器 2 0 0 1~ 2 0 0 2年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跟踪分析并给出了计算结果。结果表明 :(1) 4套仪器从安装以来 ,随着观测环境与仪器的逐渐稳定以及观测人员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 ,资料内在精度都有提高 ;(2 )海潮干扰是影响厦门台形变资料内在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临汾地震台石英摆、垂直摆、宽带垂直摆3套摆式倾斜仪器的观测资料,对山西中南部几次中等地震进行分析,发现在地震前各仪器同测向曲线有一定的异常反映,但异常并非呈相关一致性变化,有的还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在同一台址条件下,异常的差异性与仪器的工作周期、动态响应范围、记录频段等有关;河津地震前后宽带垂直摆倾斜仪记录到的连续阶跃扰动(错位掉格)可能是慢地震现象,由此说明了宽频段仪器的优越性及发展性;建议在形变台网观测中,同一台站应建立宽频或多种同类型的形变观测仪器,组成尽量具有低、中、高频段的全面观测系统,这可能对于扑捉近震的短临前兆异常有实效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沈阳台定点重力非潮汐变化数据稳定,但自2017-06以来数据曲线连续5个月明显上升,且速率较大,幅度约为5μGal/月,打破了自2015年断电后重归的稳定状态。通过对仪器观测系统、区域地质特征、GPS资料及周边环境等分析发现,GPS垂直分量于同年5月开始下降,GPS垂向变化引起的重力量值-1.714μGal/mm远小于重力变化;抽水的干扰仅产生0.2181μGal的变化,远小于5μGal/月的量值变化。对GPS垂向引起的重力变化进行定量计算分析,并对水井抽水进行正演模型计算,排除抽水和垂向重力变化的影响,重力非潮汐变化量值约为14.7819μGal。研究发现,外界影响变化不足以引起重力的非潮汐异常。综合分析认为,该重力非潮汐变化异常为地震前兆异常,为后续地震预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统计全国56个5.0级以上地震前109条水温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情况,分析其强度分布特征,将其作为水温仪器分辨力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在此基础上采用同型号仪器在单井不同深度开展对比观测实验,得到不同噪声水平和扰动条件下仪器分辨力选择的量化依据。同时定量分析云南水温观测台网、龙陵水温观测台阵在传感器分辨力选择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结果表明,云南水温观测台网能够有效监测到震前异常变化信号,龙陵水温观测台阵中传感器分辨力与环境条件的匹配程度需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8.
芦山M7.0地震前数天,姑咱台YRY-4型钻孔应变仪记录到显著的异常变化。对照异常变化的形态特征,可以首先排除建设楼房、修整操场和开凿隧道等影响。最可能的干扰剩下两个:台站观测院门前的道路施工和水库蓄、放水导致大渡河水位变化。结合实地调查,对比应变和测震观测的相关性、应变和大渡河流量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对观测应变变化特征的分析,姑咱台的观测异常不是这两种干扰因素的影响,应该与芦山地震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形变观测干扰识别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收集整理了山东省数字化形变台自观测以来的固体潮分钟值资料,论述了气压、雷电、洞室进入、仪器故障及附加载荷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高频记录的影响及其机理,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讨论在已知气温、地温、蒸发、降雨等主要气象参数的前提下,用统计回归方法排除其干扰影响。对于有记忆影响的降雨因子采用褶积滤波方法进行处理,并顾及干扰因子的不同影响,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求达到排除干扰识别异常的目的。并通过算例分别探讨了降雨因素对土层点与基岩点观测数据的影响;数据处理后,证实跨断层测线反映异常信息优于不跨断层测线;对于异常年如何参加回归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