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基于银川站同址gPhone和GS-15重力仪两年的观测资料,进行潮汐分析和提取重力非潮汐残差处理,从潮汐参数精度、记震能力、抗干扰能力、映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VAV调和分析计算了气压改正前后两台仪器的潮汐参数,发现该站gPhone各波群潮汐参数精度均低于GS-15这一现象,即GS-15运行更为稳定。气压改正后显示GS-15有3种波群潮汐参数变化较大,而gPhone只有S1波较明显。非潮汐残差显示gPhone受抽水影响较GS-15严重,两次地震前有扰动现象。  相似文献   

2.
选取南山地震台GS150702相对重力仪2008-01-01至2016-05-31期间的连续观测资料,对其年变化时间序列、观测值非潮汐残差曲线、M2波潮汐因子及几次地震前后的分钟观测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山地震台GS15重力仪器数据稳定,非潮汐观测曲线、M2波潮汐因子对几次地震都有一定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先后发生了MS7.8、MS6.7和MS7.8强震,通过对江苏溧阳陆态网络连续重力观测仪记录的地震波进行分析,获得几点认识:(1)在溧阳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曲线上能记录到3次强震的地震波,记录到的2次MS7.8重力地震波到时分别延迟10.72 min和10.63 min;(2)溧阳台连续重力观测同震响应对重力观测的潮汐和非潮汐参数均有影响,但未改变溧阳台连续重力观测正常的变化趋势;(3)同一地区相同震级的不同远震,重力响应的最大振荡幅度不完全一致,地震波持续时间也不完全相同,这与连续重力仪的采样率高低有关;(4)在时频图上表现为地震波能量信号比较突出,地震震级越大,0.1 Hz以下的高能量信号越强。  相似文献   

4.
对天津蓟县地震台2套相对重力仪2018—2019年观测数据进行潮汐分析和提取非潮汐重力残差处理,研究水文变化所引起的重力响应。结果表明,蓟县地震台2套重力仪精度较高;GS-15重力仪重力残差与水文变化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降水时重力减少,降水结束后重力增大,水位下降时重力减少,水位上升时重力增大,但其间都存在延迟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天津蓟县地震台2套相对重力仪2018—2019年观测数据进行潮汐分析和提取非潮汐重力残差处理,研究水文变化所引起的重力响应.结果表明,蓟县地震台2套重力仪精度较高;GS-15重力仪重力残差与水文变化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具体表现为降水时重力减少,降水结束后重力增大,水位下降时重力减少,水位上升时重力增大,但其间都存在延...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昆明台和恩施台gPhone相对重力仪连续重力潮汐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gPhone重力仪在1 mHz以上频段的高频响应。从瑞利面波角度获得gPhone重力仪的高频响应,并且通过与同址观测的STS-1地震仪LHZ分量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gPhone重力仪高频观测结果的可靠性。对比从gPhone重力仪和STS-1地震仪观测数据中提取到的面波波形和群速度频散曲线,发现昆明台两类仪器观测到面波信号的振幅和相位都较为一致,而恩施台仅振幅较为一致,相位上存在较明显差异,gPhone重力仪记录的面波信号在各频段存在不同的时间延迟。用两类仪器观测数据获得了大地震激发的自由振荡,结果表明两类仪器观测到的基频球型模态自由振荡的频率和振幅都吻合较好,进一步验证了gPhone重力仪对高频频段信号振幅响应的可靠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Phone重力仪能够准确地观测到大地震激发的面波和自由振荡等高频信号的振幅,但在记录信号的相位信息时,有些仪器会有相位偏移产生,如果研究中需要考虑信号的相位,则必须获得仪器相位偏移量,再进行仪器相位校正。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溧阳体应变自1994年开始观测以来,经历了1994年至2000年以整点值为主的模拟观测,和2001年至今以分钟值为主的数字化观测两个阶段,对这两个观测阶段观测资料变化形态、观测质量和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地震波记录能力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采用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分析方法,对溧阳台1996年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溧阳台数字化观测和模拟观测资料的形态、观测精度、方差、潮汐因子中误差、相位滞后等参数无显著差异;影响观测资料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仪器故障、水位、气压、气温等;②溧阳体应变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对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6.1级地震异常特征明显,映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溧阳地震台体应变观测资料变化形态、观测质量和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地震波记录能力等参数进行分析,采用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该台2010—2015年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体应变能记录到全球不同地区、不同震级的同震波,波形清晰,为分析预报人员进行地震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家口地震台gPhone连续重力观测仪潮汐因子自2016年6月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变化,累计变化量达到7×10-3。分析重力残差曲线,异常出现时同期残差数据未出现同步变化;将去零漂前后潮汐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潮汐因子变化趋势一致,排除仪器调零影响;针对新建楼房可能引起的重力变化,建立了重力正演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新建楼房的荷载变化仅能引起0.31微伽的重力变化,表明新建楼房对重力观测的影响较弱。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出现的重力潮汐因子下降趋势异常可能为前兆异常,需加强跟踪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中张家口、淮北、溧阳重力台的gPhone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经过Tsoft软件数据预处理、固体潮、海潮负荷、极移等主要潮汐信号的扣除、局部气压改正,以及分段拟合仪器漂移后,得到观测数据的非潮汐信号,该信号时间序列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反映陆地水储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将地面重力非潮汐信号的月均值与重力卫星GRACE的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仪器观测较稳定的张家口站和淮北站,地面重力和卫星重力观测的季节性信号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而溧阳站两种观测的相关性较差,可能与仪器观测的稳定性及台站周边区域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发生MS 5.0地震,震后1个月内发生107次ML≥1.0地震,双差定位结果显示,主震震源深度约10 km,破裂面呈近SW向单侧破裂。选取震中附近布设的3个流动台地震波形及观测资料记录,利用波形互相关技术,挑选武隆MS 5.0地震后符合条件的重复地震事件,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震源区震后地壳介质变化。结果显示:①S波早期尾波部分呈明显的线性变化,可能由震源区附近地壳介质的波速变化所引起;②由震中距最小的重复地震计算的相对波速变化最大;③在P波尾波发现走时延迟和不相关系数均存在1个短周期“尖峰”变化,可能与震后地下介质中散射体的运移有关;④震后局部地区的地震波速度存在上升—下降的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6—2017年宝昌地震台记录的全球220次MS≥6.0地震,对所选地震的面波震级重新量取,为更好实现单台新旧震级的“无缝”对接,进行了面波震级MS与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地震的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比面波震级MS总体偏大,且MS(BB)MS的线性相关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gPhone重力仪低频段良好的噪声水平有利于记录地球自由振荡信息。利用泉州基准地震台gPhone重力仪原始观测数据,分析直接检测2021年7月29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MS 8.1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信息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基频振型0S40S60和多个谐频振型的实测频率值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值基本一致,可见利用该台gPhone重力仪可有效检测地球自由振荡信号。文中所得结果可用于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有助于做出更精细的地球模型。  相似文献   

14.
1977年以来(中国大陆第5地震轮回)青藏块体发生11次7级以上地震,分析7级以上地震及地震前5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7级以上主震发生前,震中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一般存在20年以上的平静异常,地震活动特征差异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及构造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9—2015年内蒙古测震台网速报的46个M≥4.1地震,依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6)中关于量取地震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的各项条款,重新量取M_(S(BB)),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编目结果产出的M震级和M_(S7)震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M_(S(BB))震级与M_(S7)震级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能量震级及其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地震灾害与风险评估,人们更关注的是地震辐射能量ES和能量震级Me的大小,能量震级Me反映震源动态特征,适合描述地震的潜在破坏性。本文介绍地震波能量ES和地震矩M0的物理意义及能量震级Me的定义和测定方法,并测定得到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S 7.0地震的能量震级Me为6.3。  相似文献   

17.
庙成  王骏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4):018-25
地震灾害可接受风险水平反映了社会对地震灾害的风险认知。本文基于1991年~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MS≥5.0地震灾害数据,分析地震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F-N曲线法构建不同震级的地震灾害生命损失概率分布函数,进而绘制出灾害可接受风险曲线,以此确定出地震灾害生命可接受风险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MS≥5.0地震活动、灾害次数、成灾率和致人员死亡的成灾率分别在2008年、2003年、2011年和1996年表现出高值,在空间上MS≥5.0地震和地震灾害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MS5.0~MS5.9、MS6.0~MS6.9和MS≥5.0地震灾害致1人死亡概率分别超过6.19×10-6/a、1.37×10-5/a和1.62×10-5/a为不可接受风险,MS≥7.0地震灾害致4人死亡的累计概率超过1.96×10-5/a为不可接受风险,而MS5.0~MS5.9、MS6.0~MS6.9、MS≥7.0和MS≥5.0地震灾害导致死亡人数分别超过8人、44人、2417人和2468人的年死亡概率为任意值均是不可接受的。该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灾害保险费率的厘定以及灾害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16—2020年宁陕地震台TJ-Ⅱ型体积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基于观测质量和映震能力,系统分析应变仪运行状况及地震监测效能。结果表明:该台体应变观测资料质量整体较好,但数据连续率及完整率尚有待提升;体应变仪映震能力较强,可记录国内MS≥7.0和国外MS≥7.4地震;同震形变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同震响应最大变幅与震中距满足A = aeblg D的负相关关系,与震级满足A = aebM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选取新疆地区2016年以来发生的3次MS 6.0以上浅源地震,对发震前震中区小震调制比变化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发现3次地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固体潮调制比异常:①2016年12月8日呼图壁MS 6.2地震仅在震前2年于震中出现调制比高值异常;②2017年8月9日精河MS 6.6地震震中于发生前2年、1年、0.5年均落于调制比高值异常区域,受调制作用较明显;③2020年1月19日伽师MS 6.4地震于发生前2年、1年,在震中位置附近出现调制比异常。  相似文献   

20.
张治广  张元生  王在华  徐衍刚 《地震》2018,38(1):178-186
利用相对功率谱方法对风云卫星热红外亮温数据进行处理, 发现理塘MS5.1和杂多MS6.2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前兆异常。 异常时空演化特征为2016年8月12日在嘉黎—察隅断裂带、 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开始出现亮温功率谱高值聚集现象, 随后幅值和面积逐渐增大, 持续至9月1日异常面积和幅度达到最大值, 然后逐渐减弱, 2016年9月21日后基本恢复正常, 异常持续近40天。 异常结束后, 分别于9月23日和10月17日在异常区域内发生理塘MS5.1和杂多MS6.2地震。 两次地震震中区域平均相对功率谱值时序曲线与异常区域时间演化过程类似, 地震发生在平均相对功率谱值恢复正常背景值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