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邻井干扰试井方法,可以克服周围邻井的影响。考虑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建立双重介质低渗油藏邻井干扰试井数学模型;运用Pedrosa代换、正则摄动理论消除方程非线性,应用格林函数和叠加原理求解拉式空间下的井底压力,通过数值反演得到真实空间下的井底压力响应,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受邻井的干扰,测试井压力导数曲线出现两个径向流段,且两个径向流段高度比等于两口井总产量与测试井产量比;考虑应力敏感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时,压力导数曲线后期大幅上翘。该试井模型在低渗致密储层试井解释中拟合效果好,可以提高试井资料解释准确率,为低渗油藏邻井干扰试井解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大庆油田水驱油藏层系井网进行优化调整和剩余油挖潜,研究特高含水期多井系统井间干扰规律,应用势的迭加原理分析3口井的激动井产量、距离及相互位置对观察井(油井)产量和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动井是油井时,激动井产量越大,与观察井距离越近,激动井之间距离越远,观察井产量越小,压力恢复越低;当激动井是水井时,激动井注水量越大,与观察井距离越近,激动井之间距离越远,观察井产量越大,压力恢复越高.在采用均匀井网时,油井间的影响使观察井产量降低、压力下降;注水井的影响使观察井产量上升、压力升高.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采用均匀井网可以有效挖潜剩余油,可以通过注水调整观察井产量和压力,均匀井网更有利于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驱试井测试资料表现复杂渗流特性.解释分析某注二氧化碳试验区同井不同时间段和同时间段不同井的试井测试资料,应用复合区试井模型,得到表皮因数、流度和外推地层压力等油藏参数;比较二氧化碳驱前后地层流度和外推地层压力的变化特征,获得有效的二氧化碳驱开发参数;对试验区试井测试资料综合分析,反映二氧化碳驱受效情况.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济南名泉舜井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济南名泉舜井的研究,查明了舜井的成因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对舜井的地质构造、水质、涌水量、影响范围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为工程建设保护舜井名泉提供了较科学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华北速览     
正北京张家湾试验场添4眼多层监测井近日,水环地调中心在北京张家湾示踪试验场成功实施了4眼多层监测井,并重点对多层监测井止水效果检验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均取得良好效果。此次实施的4眼监测井包括3眼连续多通道多层监测井和1眼巢式监测井。  相似文献   

6.
分析襄阳万山井数字化水位对苏门答腊M9.0、汶川M8.0和日本M9.0地震的同震效应,结合井台所在地的地质构造背景,总结出井水位同震响应和震后效应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井水位同震响应均表现为水位同震下降型阶变,井与井之间的同震效应差别的原因与井所处构造位置、含水层系统的自身特性、地震震级和震中构造位置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塔里木油田塔中862H井日前顺利完成1502米的开钻任务,成为我国陆上设计最深的水平井。为解开塔中深层地带地质密码,塔里木油田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设计了塔中862H井。该井设计井深8008米,垂深6325米,水平段长1557米,目的层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该井的设计是为了探索塔中861号奥陶系缝洞系统的含油气性、获得产能、流体性质及物性等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高密的找水工作中,采用激电测深法进行定井,推断含水层的位置和富水性,在物探确定的异常部位实施钻探,找水效果显著。根据高密市找水定井实例,简要介绍激电测深定井法在找水定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为今后运用该方法进行找水定井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点源解的偏心井试井典型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井试井一般假设井位于地层中心,在实际试井测试过程中很难保证。利用点源理论、叠加原理、镜像原理给出偏心点源解,以及外边界封闭、定压的圆形油藏中偏心井的线源解,绘制偏心井试井的典型压力曲线并分析偏心距对试井典型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外边界封闭和定压油藏试井曲线偏心距的存在使边界响应提前出现;与井位于地层中心时的情况不同,考虑偏心距后外边界封闭油藏的边界响应可划分为封闭边界响应扩大阶段和整个封闭边界响应阶段;考虑外边界定压油藏偏心距后,边界响应体现出压力导数下降变缓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近日,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在黑龙江鹤岗地区,首次运用国际最先进的空气反循环动力造穴工艺打出了一口日排量1400余立方米的煤层气生产试验井。该井的成功施工,填补了国内煤层气空气反循环动力造穴完井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渗流井合理竖井降深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用单位面积河流在单位水头差作用下的渗漏量来表征河流渗漏能力,建立渗流井取水理想模型,分别计算了在不同河流渗漏能力和含水层渗透性能条件下,竖井降深对渗流井出水量的影响.建立渗流井取水非稳定流模型,计算了在前期稳定竖井降深不同条件下,河流断流后渗流井出水量衰减过程及竖井降深发展过程.提出渗流井合理竖井降深应根据河流与地下水是否脱节以及含水层渗透性能,在岸边渗流井中部及一侧各布设一个观测孔,根据观测孔水位进行确定.对于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强地区,渗流井竖井降深应使得渗流井范围内地下水位与河流脱节,但高于辐射孔顶面;对于含水层渗透性能较差地区,渗流井竖井降深应使得侧部观测孔水位接近河床底面或刚出现脱节.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渗透气藏的特征,基于稳定渗流理论,建立低渗透气藏气体在远井区渗流和近井区渗流的耦合流动的气井产能预测模型,包括远井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滑脱效应的气井产能方程,以及近井区考虑高速非达西效应的气井产能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高速非达西效应使气井产量下降,且随着启动压力梯度的增大,气井产量不断降低;增产措施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连续介质水电比拟法,对不完整河旁三维井流与完整河旁二维井流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前者水井出水量只能达到后者出水量的80%左右;实测的两类流场图,显示出三维井流与二维井流的许多重要特征和区别,对此作了详细对比分析,阐明了流量显著变小的机理;指出不完整河旁井流问题按三维流计算的必要性;对当前工作提出了重要且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辘轳井,我总忘不了那吱呀吱呀的摇辘轳声。那声音就像故乡一首悠远悠长的歌谣,在我的梦里,我的脑海里连绵不绝地唱响着,它是我童年的诗画,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我的故乡,村村寨寨几乎都有一两口辘轳井。我们村的辘轳井就静静地立在村口。井旁是一株多年的洋槐树,树冠约五六米,把辘轳井周围的大片地方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辘轳井忠实的守护者。这口井没有人知道是什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德州市砂岩热储开发时间早,供暖工程数量较多,但受社区面积和布局的影响,采灌井距远近不一,过近的采灌井距,势必会加速热突破的发生。为指导今后区内地热工程建设,利用《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DZ/T0330—2019)中合理井距公式,代入德城区地热地质参数,推导出该区合理井距经验公式。随着地热工程开采量增加,合理井距亦随之增加,当开采量为60m3/h时,合理井距不应低于181m。根据计算,德城区51组采灌对井中,21组采灌对井将会发生热突破,且有8组采灌对井热突破时间不足10年,占比达到了19.6%。为保障采灌工程可持续运行,采灌井应及时调整布局。  相似文献   

16.
苍峄铁矿带苍山县沟西-西官庄矿区沟西矿段,又称凤凰山铁矿,为隐伏的鞍山式低品位铁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型。对施工的主井、副井、进风井、东风井和西风井井筒检查孔进行了水文地质编录和分层抽水试验,以主井井筒检查孔为例,划分了4层含水段,求得了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对荒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基本查明了井筒检查孔的含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确定了注浆段,为矿山立井防治水方案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下寺湾式岩性封闭裂缝油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下寺湾油田裂缝高产井泉5925—3和5915井延伸线上所布置的桦3井,采到含油的张性裂缝岩心,取得丰富的油气地质信息。原油分析对比表明,相邻的两个裂缝高产井和相距较远的一个裂缝高产井,其原油都是以低碳烃为主的特低凝原油,但与紧邻的正常产量井原油同源异性。这说明本区的裂缝高产井有着相同的成藏地质过程,并且成片、成带、有规律分布,把这种油藏命名为下寺湾式岩性封闭裂缝油藏。研究这种油藏的形成及分布规律,将为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打开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对三峡水网的6口观测井的温度梯度测量结果表明:太阳辐射热的影响深度为20~30 m;各井的水温梯度差异较大,同一井不同深度井段的温度梯度也不同。影响温度梯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层岩性、岩体发育的完整性和太阳辐射热。  相似文献   

19.
前人对地热回灌井的井底压强评价主要通过水位和井内水温、密度分布进行相对静态计算。为了更客观地研究井底压强计算,该文进行了更全面的分析。当在对模拟地热回灌井的尾水出水口压力进行计算时,发现了尾水对下部水柱产生13.07 m水柱当量压强,并结合估计的回灌平衡状态下井内温度(密度)分布,计算出井底压强及其他相关数据,并与静井状态进行了对比,认为在回灌井结构不变的前提下,井底的压强主要由尾水出水口压力、动水位和温度(密度)分布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20.
以岩石电性特征差异为基础的电测井,在金属矿产、地下水资源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视电阻率测井装置中,地井系统是较为常用装置形式。通过安徽省胡家碾地区地质背景和钻孔地层以及对井中电法测量资料的分析对比,探讨了井中地电异常产生的原因及与寻找地下水的关系,认为井中负视电阻率异常与井中正自然电位异常相对应时,通常是寻找地下水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