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23日,来自全国地质科学界的32名专家、院士经过严格评选、投票,评选出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李廷栋院士等对入选项目进行了精彩点评。  相似文献   

2.
赵凡 《国土资源》2010,(1):20-23
<正>2010年1月3日,元旦假日,北京大雪纷纷扬扬。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石油、中石化、中国水电工程等单位的23位院士、专家,对2009年度完成的具有突破性地质成果进行了认真评选,遴选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这是中国地质学会第三次举办年度十大地质科技成果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人士称,  相似文献   

3.
为表彰在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国际合作中作出特殊贡献,并在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科学家,IUGG于2013年决定设立会士(fellow)。经过下属8个协会、各个国家委员会的广泛推荐,IUGG会士遴选委员会严格评议,最终评选出首批79位IUGG会士。中国有6位科学家获此殊荣,他们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陈俊勇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陈运泰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吴忠良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陈晓非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李建平教授。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     
《华北国土资源》2012,(3):26-27
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发现1.2亿吨铁矿经全国有关部门院士和专家审核评选,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地质学会推荐上报的辽阳市弓长岭铁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从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河南国土资源》2013,(10):F0002-F0002
本刊讯 9月16日,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结果发布会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组委会名誉主任、国家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会长姜建军,组委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陈安泽研究员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30家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近日在京揭晓。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圆满成功,4500米级深海遥控作业型潜水器海试成功,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世界纪录,甲烷高效转化研究获重大突破,超级稻亩产首破千公斤,能量最高质子回旋加速器首次出束,首次获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结构,光通信  相似文献   

7.
正舒德干院士男,湖北鄂州人,1946年2月出生于湖南湘潭,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学专业,1981、1987年分别在西北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系德国洪堡学者和中国长江学者,2011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西北大学博物馆馆长及地质学系教授。他的科研成果曾被评选列入"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和"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4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  相似文献   

8.
经过包括19位院士在内的40多位专家评选,1月8日,2011年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从152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为:提出冰期—间冰期印度夏季风动力学,大油气区成藏理论、物探技术创新与储量快速增长,时间域固定翼航空电磁勘查系统  相似文献   

9.
信息荟萃     
《山东国土资源》2011,(3):63-68
2010年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与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011年1月19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行业专家院士召开评审会议,评选产生了2010年度全行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十大地质科技进展为:汉江石——一种新结构类型的新矿物、青藏高原深部物质流动方式多样性机理研究、中国成矿体系综合研究取得实质重大进展、推覆构造研究在福  相似文献   

10.
近日,德清县矿地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研讨会暨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德清顺利召开.研讨会邀请了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寿嘉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旭、殷鸿福、沈树忠,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宁,浙江省矿业联合会会长潘圣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王功逸等领导参加.与会领导和院士专家对德清县矿地综合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问诊把脉",为下步工作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9月16日,首届“中国最美地质公园”评选结果通报会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组委会名誉主任、国家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会长姜建军、组委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副会长陈安泽研究员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30家新闻媒体参加了通报会。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河南嵩山国家地质公园等30家地质公园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2.
各位院士,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团向新当选的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表示衷心祝贺!对出席今天会议的国际欧亚科学院的各国院士和各位中外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刚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E.E.什里亚耶夫院士已就国际欧亚科学院的宗旨、任务与它的活动作了报告,这一报告使我们加深了对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了解。现在我就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的筹建与任务向与会者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1997年8月20日在北京举行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会议。参加国际欧亚科学院地球信息科学学术会议的国际欧亚科学院各国院士出席了这次院士会议,部分非院士的中外科学家也列席了会议。会议由中科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秘书长章申院士和国际欧亚科学院秘书长吉库诺夫院士共同主持。 首先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什里亚耶夫院士作了“关于国际欧亚科学院及其主要活动”的报告。报告指出:国际欧亚科学院是由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技术专家、文化活动家所组成的科学团体,它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政府组织已在联合国注册,其宗  相似文献   

14.
11月29日下午在北京五洲大酒店举行了国际欧亚科学院第四次中国院士全体会议。会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什里亚耶夫院士和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廖克院士讲了话。国际欧亚科学院院长什里亚耶夫院士和秘书长吉库诺夫院士向最近新当选的15名院士和7名通讯院士颁发了院士证书,还安排了刘纪原院士和李京文院士分别作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国际欧亚科学院1994年1月成立,是由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所组成的科学团体,其宗旨是:通过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科学家、技术专家与社会活动家的共同努力与通力合作,促进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7月1日,刘东生院士愉快地接受本刊邀请,新增为本刊顾问,并欣然命笔为本刊题词。 刘东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第四纪地质学、古脊椎动物学、环境地质学家,原籍天津.生于辽宁沈阳。他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欧亚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相似文献   

16.
信息动态     
近日,《地理信息世界》编委会会议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新一届编委会成员5 0余人参加了会议,编委会主任冯先光主持会议并致辞.陈俊勇院士、周成虎院士出席此次会议,并给予《地理信息世界》亲切的关怀和指导,充分肯定了《地理信息世界》取得的成绩,期待并祝愿《地理信息世界》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7.
2022年春节来临之际,1月29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二级巡视员、副主任毛忠民带队看望慰问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向王家耀院士致以新春的祝福。毛忠民对王家耀院士长期以来为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支持和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对为河南省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应用及信息化建设等给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  相似文献   

18.
9月12日,由朝阳市人民政府和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共同主办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揭牌仪式在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举行.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姜建军,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张殿双、汤毅,朝阳市市委书记陈铁新、市长张铁军出席了揭牌仪式.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迪尔切院士,著名恐龙学家、蒙古科学院巴尔斯波特院士,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孙革、季强、侯连海、董枝明、徐星等也应邀出席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9.
国际欧亚科学院系由欧亚以及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文化与社会活动家所组成的科学团体。它由科学学部和国家科学中心所组成。1996年6月22日,于北京国家外国专家局会议室举行了第一次中国院士全体会议。国际欧亚科学院的中国院士们,就会议各项议程进行了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并通过了几项决议: 1.鉴于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于1995年5月27日莫斯科大会上,通过了建立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选举廖克院士为中国科学中心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主席  相似文献   

20.
坐落在北京甘家口东北角,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门,默默进出着一些也许没有可能成为社会名流的科学巨人.楼内,二层走廓上挂满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照片.其中两张,人都姓谢.那张黑白的老照片上,是年轻时代的谢家荣先生,灰色西装与圆眼镜,风华正茂,风流倜傥;另一张彩色照片中的人物是谢学锦,睿智而成熟,他是早已仙逝的中国第一批院士谢家荣的长子.照片颠倒了时间的顺序,让我感动的,是地们脸上闪烁着的穿越时间界限的相同的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