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介绍尤昭玲教授应用象思维诊治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经验。尤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属中医学“血瘕”范畴,运用司外揣内的方法进行诊断,从瘀、虚、毒3个方面辨治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其用药立足血瘕,运用嗜血通络之物以消癥。通过熟悉各种药物的特性,取类比象,灵活运用药物进行治疗,充分体现了象思维。同时,用药时又注重与月经周期节律相结合,如月之盈亏,根据其阴阳消长转化治疗。当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合并不孕症时,尤教授将内膜接纳胚胎取类比象为土壤濡养种子、将排卵取类比象为花之绽放等,对疾病的理解及用药独具匠心,为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及其他疾病的理论发展、临床用药等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读编往来     
《海洋世界》2013,(5):4-5
有读者在认真阅读了第3期《海洋世界》的海派公民栏目后提出了问题:象海豹明明长的更像海象,它到底是属于海豹呢?还是海象?小编在此进行正式完整的解答:象海豹属(学名:Mirounga),又名象鼻海豹属,是鳍足类海豹科的一属。主要分两种:北象海豹和南象  相似文献   

3.
象海豹趣话     
不久前,美国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象海豹考察队,采用专门的考察船。直升飞机等设备,在加拉帕斯群岛海区对象海豹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结合象海豹的人工饲养训练,把象海豹的外貌、行为、智慧描述得十分奇妙动人。鳍脚类之王在海兽中,海豹、海狮、海象的脚形都象鱼鳍,因而海洋生物学家把它们并归为“鳍脚类”。象海豹有两种,一种南象海豹,主要生活在南  相似文献   

4.
海葵的蛋白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力 《海洋科学》1984,8(1):55-59
海葵属腔肠动物,常见于大潮退后礁石间的浅水洼里,也有些品种生活在深海或埋入较深的沙层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区域的海葵常常生活在珊瑚礁中。海葵的身体呈圆筒状,口盘周围生有许多触手,当触手伸展时,象一朵朵小菊花。海葵体重大小不一,小到几克,大到上斤。当触手受到刺激时立即缩成一  相似文献   

5.
西沙群岛口足类(甲壳纲)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沙群岛的口足甲壳类(Stomatopod Crustacea)过去尚无报道。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6-1958年三次生物调查采集的标本写成,共记述7种,分隶2科3属。其中有5种都是首次发现于我国近海,有一种为新种一一西沙微虾蛄Parvisquilla xishaensis sp. nov. 。 口足类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和近岸水域,有不少种(特别是指虾蛄科Gonocfactylidae的许多种)栖息于珊瑚礁间;西沙群岛珊瑚礁环境中,有丰富的热带海洋动物区系,估计口足类应该相当丰富,由于我们过去调查采集还不够充分,目前发现的种不多,象在海南岛及南海其他近岸岛屿常见的假虾蛄Pseudosquilla ciliata Fabricius,刺尾指虾蛄Gonodactylus demani以及裂尾虾蛄属Charisquilla等属的代表,在西沙都还没有采到,预计将来随着调查采集的深入,还会发现更多的属种。  相似文献   

6.
温柔的姥鲨     
正姥鲨,又名象鲛,是姥鲨科及姥鲨属中唯一的一个物种。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鱼类。姥鲨是海岸至远洋带的鲨鱼,分布在世界各地北面至温带近大陆棚的海域。它们适应水温介乎8~14℃。它们游动缓慢,一般都没有危害,很多时会游近岸边或进入海湾之中。它们跟随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活动,因此经常在水面可以见到它们。它们经常迁移,常季节性地出现在某些地区。姥鲨体形庞大,成鱼最大  相似文献   

7.
锯齿溪蟹(POTAMON DENTICULATUS)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锯齿溪蟹心肌细胞属横纹肌。粗丝和细丝排列成明带和暗带相间的横纹,每一条粗丝周围有6条细丝组成一个规则的6边形图案,但粗丝是中空的,细丝则是实心结构,且肌原纤维在心肌细胞体积中所占比例较少,线粒体的嵴较短,线粒体排列疏松。心肌细胞之间没有形成象脊椎动物那样的闰盘结构,因此,这些好构就造成了锯齿溪蟹的心脏功能比较低等。  相似文献   

8.
深水浊流层和相关体系已发现和投产的油气田估计有1200~1300个 ,由于缺乏俄罗斯、前苏联和中国的有价值的公开资料 ,这个数字带有不确定性。Pettingill(1998)从54个盆地中已证实了其中的925个油田(包括碳酸盐型的) ,有43个属大油田(>500mb)。这些浊流层油田的大部分是象加利福尼亚、北海和渤海湾这样的高产区 ,它们存在于大陆之下或浅陆架水域之下。早期的大油田主要是位于会聚型/斜交会聚型边缘盆地中 ,而后期的主要位于发散边缘盆地 ,包括墨西哥湾、坎波斯、尼日尔三角洲、下刚果/安哥拉和西…  相似文献   

9.
龙年话海龙     
传说海底有龙宫,住着海龙王……这当然是神话。但海底却有一种水族叫海龙。海龙学名海马,属鱼纲,海龙科,喜欢居住在近海内湾的低潮区;它相貌奇特:头似马,身似蛇,尾似鬣(liè猎),背鳍象一面锦扇不断摇动,全身披满骨质鳞片,真与图腾中的龙差不多。海龙没有翻江倒海、行云兴雨的本领,却能做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绝活。如在汹涌波涛中,它的尾巴能卷如象鼻,钩住海藻随波四处漂流;它能扇动背鳍,作  相似文献   

10.
在鱼的“王国”里,有许多鱼在许多方面与人相似,具有“人味”。它们或象人那样娓娓而歌,或象人那样彬彬有礼,或象人那样争强好胜,或象人那样见义勇为等等,不一而足,难以说尽。娓娓而歌的鱼:在茫茫大海中,有一种会唱歌的黄花鱼。每当夜幕垂临,明月当空,万籁俱寂时,人们在海湾荡舟,便能听到水下传来的黄花鱼的“歌声”。歌声时强时弱,富于节奏感,并  相似文献   

11.
董金海  沈峰 《海洋科学》1991,15(5):29-33
本文通过对南极乔治王岛象海豹数量的观察,初步估计了该处的种群数量;期望能为南极象海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0种石斑鱼系统发育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探讨石斑鱼亚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测定了此亚科中具有代表性的石斑鱼属、鳃棘鲈属、九棘鲈属、驼背鲈属和白线光腭鲈属等5个属10种石斑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这些序列的特性,运用Kimura 2-parameter模型,以邻接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九棘鲈属与鳃棘鲈属位于系统进化树的基部,与石斑鱼类其它类群亲缘关系较远;驼背鲈属与白线光腭鲈属网结于石斑鱼属构成的分支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成虾肠道微生物区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野生健康中国对虾成虾肠道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从其肠道中分离出47株菌,它们分别属于弧菌属、发光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屈挠杆菌属和色杆菌属8个属.其中弧菌属和发光杆菌属在整个肠道中为优势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为次优势菌属,黄杆菌属、气单胞菌属、屈挠杆菌属和色杆菌属为非优势菌属.在对虾的整个肠道中,前肠和中肠的优势菌属为弧菌属,而后肠的优势菌属为发光杆菌属.在弧菌属中溶藻胶弧菌、漂浮弧菌和坎贝氏弧菌为优势菌,哈唯氏弧菌为非优势菌.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菌量分别为1.3×105、2.8×105和1.1×104cfu/虾体.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年,数十次去日本,大小港口城市到过几十个,走马观花不但对日本的城市建设、美化绿化有了较深刻的认象,去的次数多了,对日本的环境建设,特别是对日本环境卫生和日本居民的扔垃圾和垃圾处理也有了较深的认象。  相似文献   

15.
1986—1987年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形成发展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近期热带太平洋大气—海洋实测资料,对起始于1986年9月的厄尔尼诺(EI-Ni(?)o)-南方涛动(ENSO)事件作了初步分析,发观亦道太平洋月际STS距平、纬向风指数、平均海平面高度距平、南方涛动指数、地球射出长波辐射、大气环流遥相关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在这次ENSO事件发生前后均有显著变化。作者指出,这次ENSO事件中,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不是象通常那样发生在春季和由南美沿岸向西发展,而是发生在秋季,且首先出现在中赤道太平洋日界线区,而后迅速向东发展,从海温异常增暖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来看,这次ENSO事件基本属一次中等强度过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中国鲷科鱼类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特异性扩增了采集于中国沿海的鲷科5属11种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并结合Gen Bank已有的同源序列,对中国鲷科6属12种鱼类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鲷科6属12种鱼类的COI基因序列的平均碱基组成为T 30.4%、C 27.7%、A 23.5%、G 18.4%;属间Kimura双参数平均遗传距离为9.5%—19.7%,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2.2%—21.8%,其中四长棘鲷属、赤鲷属和犁齿鲷属间的遗传距离(8.2%—13.8%)接近于棘鲷属多数种间遗传距离(6.5%—12.2%);分子系统树显示中国鲷科鱼类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包括四长棘鲷属、犁齿鲷属、赤鲷属、牙鲷属等红体色种类,类群Ⅱ含平鲷属、棘鲷属等银灰体色种类,其中棘鲷属的冲绳棘鲷和黄鳍棘鲷先聚为姐妹群,澳洲棘鲷、黑棘鲷、灰鳍棘鲷和台湾棘鲷聚为另一支。本文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得出:中国鲷科鱼类属间是先按体色、后按牙齿分化的,四长棘鲷属、犁齿鲷属和赤鲷属有相当密切的亲缘关系;中国棘鲷属是一个有共同祖先的单系群,属内存在两个平行进化的分支,两分支的种间关系具有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从采集自福鼎敏灶湾和硖门湾海域的健康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叶状体体表分离、纯化到26株外生细菌.根据细菌菌落特征、菌体形态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将其确认为6种不同的菌属,分别是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heromonas)、Aquimarinas属、交替单胞菌属(Ahe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弧菌属(Vibrio)和嗜琼胶菌属(Agarivorans).2个海湾坛紫菜叶状体体表外生菌群数量稳定且差别不大,外生细菌菌属组成基本相同,个别菌属稍有差异,优势菌属为假交替单胞菌属和Aquimarinas属,常见菌属为交替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少见菌属为弧菌属.敏灶湾坛紫菜体表外生菌群数量为(5.7~6.5)×10^4cfu/g,外生细菌中各菌属所占比例为:假交替单胞菌属占38.5%,Aquimarinas属占52.8%,交替单胞菌属占13.9%,黄杆菌属占11.5%,弧菌属占3.3%.硖门湾坛紫菜体表外生菌群数量为(6.4~7.6)×10^4cfu/g,外生细菌中各菌属所占比例为:假交替单胞菌属占37.3%,Aquimarinas属占32.0%,交替单胞菌属占14.0%,黄杆菌属占12.7%,弧菌属占2.7%,嗜琼胶菌属占1.3%.优势和常见菌属菌株对健康坛紫菜叶状体进行感染,发现这些菌株对坛紫菜叶状体无致病力,叶状体生长无异常.这些可为坛紫菜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海马称谓的由来在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中,生活着一种奇特的鱼类——海马。又名水马、马头鱼,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一般体长6~20厘米。它的外形很古怪,样子又很好笑:头部象马,它的身以及尾巴并不象马。尾部细长而弯曲,体形侧扁,腹部突出,全身无鳞,呈黑褐色;躯体由许多骨质环节组成,在一些环节上还生有小突起。由于它的体表披着坚硬的环状骨板,看起来就象穿着甲胄的战马,又有点象传说中  相似文献   

19.
广西涠洲岛海域浮游植物和赤潮生物种类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3-11月期间对涠洲岛海域进行赤潮监控监测获得的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浮游植物组成和各月的优势种变化作了分析.结果显示:涠洲岛水域浮游植物有5属103种,其中蓝藻1属2种,硅藻34属83种,甲藻8属16种,着色鞭毛藻门1属1种,绿藻门1属1种;赤潮生物有29属60种,其中蓝藻1属2种,硅藻18属40种,甲藻8属16种,着色鞭毛藻1属1种,原生动物1属1种;浮游植物优势种有球形棕囊藻、红海束毛藻、菱形海线藻、旋链角毛藻、洛氏角毛藻等,均属赤潮物种.调查期间涠洲岛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更替现象明显,与水温等环境因子的变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按照现代鲸类划分标准,鲸目不仅包括鲸,也包括海豚科、鼠海豚科和淡水豚总科。我国古人对鲸类的认识是根据鲸的外形特征将其归入到鱼类和鳞介之属。古代鲸的记载散见于沿海地方志,正史《五行志》对鲸的出没也有详细的记载,根据这些记载,考察不同历史时期鲸的分布及搁浅原因。《二十五史·五行志》中把鱼类的某些不常见现象都归入"鱼孽"中,由于鲸在近海极少见,且体形巨大,因此亦被归入鱼孽类,与当时的各种凶象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