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计算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边界条件,建立适合该区地下水运动的数学模型。结合计算区的形状及各观测点的分布位置进行不规则三角形网格剖分,使实测点与剖分节点相对应。用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模拟,对参数进行调整,选出其最优参数值。用优选出的计算模型,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划分区内的富水地段。预测在不同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动态与开采时间的关系。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案,为该区未来地下水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研究和预防地下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评价山东省鲁中南水文地质区重点地下水水源地防污性能,本文采用DRASTIC评价模型对区内112个水源地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区内大部分岩溶水源地和孔隙水源地防污性能处于中等以上,且岩溶水源地整体防污性能要高于孔隙水源地。岩溶水水源地防污性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不同水文地质亚区岩溶水源地防污性能差异较大,且岩溶水系统功能分区是影响岩溶水源地防污性能的重要因素。孔隙水源地受含水层岩性、水位埋深,包气带厚度等因素控制,防污性能相对较差。本研究将为鲁中南水文地质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划分、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济南岩溶水系统划分及典型泉域水力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研究程度较高,但泉域边界争议较多,命名混乱。为统一思想认识,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依据相关边界划分及定名原则,将济南单斜岩溶水系统划分了三级系统,明确了各级系统的边界范围。通过对主要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揭露了典型泉域之间的水力联系及补排关系。对济南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结果,可为济南保泉供水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太子河及太子河冲积扇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金坑冰期)堆积之后。根据粗细粒岩性与地层厚度所占的比值;沉积物在扇体所处的空间地貌部位;第四系厚度与下伏构造关系,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冲积扇可划分为扇顶亚相、扇中亚相和扇缘亚相。扇顶亚相位于上更新统粗碎屑岩堆积区,为地下水极丰富区;扇中亚相位于中更新统上部—下更新统迭置区,是地下水丰富区;扇缘亚相位于中更新统上部—上更新统细碎屑堆积区,是地下水中等—贫乏区。太子河冲积扇大体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即早更新世冰碛、冲湖积相沉积时期,中更新世早期冰碛、冰水堆积与晚期太子河冲积扇形成时期;晚更新世太子河冲积扇加积时期;全新世较稳定阶段冲积相堆积时期。  相似文献   

5.
为统一地层认识和划分方案,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地层厚度的发育特征、古生物特征,综合应用标志层、断块内密井网-断块间标准井对比及井震结合等方法,对欧利坨子地区S上3亚段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S上3亚段地层可划分为4个油层组、11个砂岩组和19个小层.此划分方案在油田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地下水防污性能反映地下水系统遭受污染的可能性,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地下水水质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选取DRASTIC评价方法,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评价过程中选取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土壤介质、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及渗透系数等7个指标,通过对各指标因子进行赋值,确定权重,进一步划分防污性能等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按照防污性能等级划分标准可以分为5个区,即防污性能差区、防污性能较差区、防污性能中等区、防污性能较好区、防污性能好区,分别占总面积的0.13%,9.74%,39.76%,40.71%,9.66%。该模型的评价结果客观科学,能有效的为规划部门及地下水资源管理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7.
赛乌素金矿床氧化带从上至下可划分为碳酸盐亚带、高价铁质亚带、黄褐色花岗岩(粘土)亚带、浅灰色花岗岩(粘土)亚带等四个亚带和其下的原生硫化物石英脉带。氧化带中金以自然金或银金矿微粒存在。根据对氧化带剖面系统采集的63个样品中元素相关分析,19种元素可分出7个次生地球化学行为组。在垂直方向上,以Au为代表的第一组和以Ag为代表的第二组元素在氧化带中出现“双峰”富集现象,这对于地表找矿中异常解释及氧化带深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及其潜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山东省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赋存特征、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其动态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计算评价了全省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开采程度和剩余可开采资源量。论述了地下水开采资源潜力的计算评价原则和判别标志,确定了全省主要的地下水资源潜力分布区。  相似文献   

9.
数字     
<正>20401个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取得重大进展,90%以上的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已经完成。据悉,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将全国划分为16个重点监测区,包括1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中心、7个流域监测中心、63个省级监测中心,共建设地下水监测站点20401个。  相似文献   

10.
本文引用“郝尔特斯试验场单元块模型”把一维数学模型方法编制成FORTRAN语言程序.利用微机试错法调参.得出地下水系统内部参数Ta、Tv,从而求出含水层渗透系数Kv.并揭示出地下水系统内部结构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环境演化是地下水系统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在地质环境空间内质与量的变化过程和结果。在自然因素中地理、地质等条件可视为基本不变,最主要的是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大气降水又是气候条件中最为活跃的因子,其余如温度、风速虽也影响水分的蒸发,但年际变化不如降水大,故以狭义的降水来代表广义的气候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因素则主要是抽取地下水和污染物排放,这些因素的变化最终导致的是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的变化。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抽取地下水和污染物排放,这些因素变化最终导致的是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的变化。基于这一观点,以1978年为基准年,通过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演化研究结果,采用"地下水环境演化综合指数法",对全省地下水环境演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优向演化区、波动平衡区、劣向演化区",是对近30多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山东省地下水环境演化规律的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2.
岩溶水流系统特征研究有助于地下水资源的合理评价和开发利用。借鉴水文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并量化了典型岩溶水流系统的空间特征以及其水文动态响应、温度场和电导率特征。划分了扇状、树枝状、平行状、梳状4种地下水系来综合反映岩溶水流系统的地表-地下岩溶特征,前两者主管道垂直于地层走向,构造裂隙起汇水作用,后两者主管道平行于地层走向,层面裂隙起汇水作用。黄陵穹隆西北翼、西翼和南翼以平行状和树枝状为主,东翼和北翼则以扇状水系和平行状水系为主。不同地下水系结构的形成及区域差异与含水系统和水系的空间关系和级次性密切相关,并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扇状和平行状岩溶水流系统对降雨响应最为敏感,而梳状水系岩溶水流系统响应和衰减过程最慢;基于岩溶地下水温度与出露高程和循环深度显著相关的关系建立了鄂西山区地下水温度线。这一基础性研究可为岩溶地下水流系统研究和当地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该文根据济南北跨新城区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对DRASTIC模型评价因子进行了适当改进,选取含水层埋深、有效降水入渗量、含水层介质类型、包气带介质类型、地形坡度、粘性土厚度、含水层渗透系数作为评价因子,在研究区1∶5万工程地质图的基础上,按照4 km×4 km方格的形式将研究区划分57个单元,最后用加权法计算地下水防污性综合指标,把研究区分为防污性较差区和防污性中等区。  相似文献   

14.
借鉴已有的中国矿床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在祁连成矿省划分的4个Ⅲ级成矿带基础上,对该成矿省内的成矿系列进行
了深化研究,相对于含矿或成矿建造将成矿系列划分为同生、准同生和后生等类别。在祁连成矿省初步确定出24个成矿系列族,
并进一步划分为47个成矿系列。加里东期是该区重要的成矿期,且主要形成与中基性火山岩同生的Fe-Cu-Pb-Zn-Au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5.
温度是地下水的固有属性,地下水温度场和动态特征是地下水流系统的外在表现。为揭示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下西北内陆盆地浅层地下水温度场特征与地下水流系统的关系,基于多点位、长序列、高精度的地下水温度监测数据,在酒泉东盆地开展了地下水温度场及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酒泉东盆地浅层地下水温度9.33~20.77℃不等,平均水温为13.54℃,自地下水补给区至排泄区,沿地下水径流方向,浅层地下水温度逐渐升高;循环深度相近的不同地下水流系统对比表明,浅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动力条件呈负相关,地表水入渗补给大、水动力条件强的水流系统地下水平均温度低,入渗补给小、水动力条件弱的地下水平均温度高;浅层地下水温度动态受自然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从山前地下水补给区到中游绿洲区再到下游排泄区,浅部地下水温度动态可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依次分别为河流补给型、水温稳定型、开采相关型、正弦波动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杜热草场水化学资料为例,运用FUZZY ISODATA聚类方法对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划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传统的舒卡列夫法和基于模糊关系聚类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说明了本方法的可靠性。文中运用该法对研究区水化学成份划分的五种类型,基本符合本区地下水化学成份形成与分布规律,分类合理,计算简便,特别是对水化学成份差别不大的地区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7.
平度北部山区位于胶北隆起西南与胶莱盆地的西北部,属鲁东低山丘陵松散岩、碎屑岩、变质岩类为主水文地质大区,胶莱盆地和胶北低山丘陵两个水文地质亚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综合运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等工作手段,分析了研究区气象水文、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了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孔隙水和基岩孔隙水4种地下水类型。分别从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含水层岩性、补径排条件等因素研究地下水富集规律,新发现东柳圈基岩裂隙水富水地段,可作为小型水源地,为城市应急供水。总结了研究区两种蓄水构造,分别为断裂破碎带型和岩性接触带型。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富集规律和不同蓄水构造类型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及赋存情况,分析了地下水开采条件,为平度北部山区的找水打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由河南地矿局水文地质一队编写的局管科研项目《河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研究报告》最近由河南地矿局组织有关专家辛德奎、陈梦熊、赵运昌、张宗祜、邵时雄、许志荣、陈光等进行了书面评审。本报告的主要任务是查明河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储水构造特征、空间的大小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提高地下水资源的计算、评价精度,为合理勘探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该报告历时16个月,在“河南平原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建国以来  相似文献   

19.
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区域地质及沉积特征、烃源岩生排烃史、油气运移输导系统、油气形成与圈闭配置关系及油气运聚成藏组合模式等方面,对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琼东南盆地不同含油气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划分圈定了北部浅水区含油气系统、中央坳陷带深水区含油气系统及南部深水区含油气系统,并进一步划分出13个亚含油气系统。由于不同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均存在明显差异,所以重点剖析了含油气系统中生烃子系统、油气运移输导子系统及油气运聚成藏子系统构成及其特点。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生烃子系统主要由始新统中深湖相及渐新统煤系烃源岩之生烃灶所构成;油气输导子系统则主要由断裂及裂隙和连续性砂体、不整合、泥底辟、气烟囱等输导体系所构成,控制和制约了油气运聚的主要优势富集区;油气运聚成藏子系统以垂向和侧向运移方式为主,通过输导体系近源或远距离运聚,在圈闭及储盖组合条件极佳的优势区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西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岩溶地下水形成特点及其富集规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碳酸盐岩、岩溶水受构造等因素控制,形成具有独立补径、排条件的岩溶地下水系统,其富水性与地层岩性、岩溶发育程度及构造等因素有关.岩溶水是解决该地区人畜饮用水难题的最具供水意义和前景的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