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青藏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特点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士云 《冰川冻土》2003,25(Z1):181-185
对青藏铁路沿线独特的生态环境特点进行了论述, 以提高设计、施工人员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 并在设计、施工中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童志良 《浙江地质》2001,17(2):63-65
文章通过对湖州市矿业经济发展简介,提出矿业开发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环境,提出矿业综合治理措施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神府矿区大柳塔煤矿1203综采工作面为例,建立了覆岩移动的有限元地质模型,探讨了浅埋近水平煤层采动条件下的岩移和塌陷的岩体应力位移变化,为合理设计开采方案、减少塌陷范围、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再生 《地质通报》2003,22(11):977-983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调查,1999-2002年,中国在大江大河流域、沿海地区和特殊地区实施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回顾了近4年以来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和专题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总结归纳了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展望了今后如何继续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更好地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5.
王作堂 《四川地质学报》2005,25(1):16-18,26
从生态环境地质的角度出发,指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在缺乏生态屏障保护下,对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天然植被的大量掠取,诱发和加重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和防治对策,并提供了典型实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阐述了水资源的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强调应该加强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保护西北干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重庆三峡水库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重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重庆三峡水库生态经济区是重庆市确立的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经济区。鉴于该区农村面积广、农业人口多、贫困面大、农村移民任务重的基本情况,决定了农业及农村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深入分析了重庆三峡水库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土地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自然灾害频繁等主要问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并治理各种工业及生活污染、推行清洁生产,控制人口增长、实施生态移民、协调人地关系,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化管理、依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及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以鹤类等水禽为主体和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本文概述了保护区内生物资源、水资源状况,论述了生态资源保护面临的水质污染、湿地退缩、湿地植被退化等问题,并分析了形成原因。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重建,建立起稳定持续发展的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10.
《江苏地矿信息》2002,27(3):20-22
为了纪念第33个“世界地球日”,善待地球,善待人类,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切实保护地质环境,提出了严格限制开山采石,保护矿产资源和自然景观;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开展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坚持依法行政;要全面开展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加强对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要加强矿山环境治理,保护矿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中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条件不断恶化,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实施开发资源与保护环境并重的一系列措施,保护水土资源、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益加剧的土地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加强人口和资源管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我国“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服务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了重视。目前,在我国西南地区实施了“岷江上游1∶25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长江上游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以及“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等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跨地质学、生态学、土壤学等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探索性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甘肃省典型区域与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之间的协调性的宏观特点,从原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城市区人工生态的建设与保护、黄土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陇南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及未来整个陇东能源基地建设中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浅述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的一般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义 《西北地质》2003,36(C00):41-47
神东矿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煤田大规模开发建设又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影响与破坏。神东公司通过保护、建设矿区整体生态环境,使矿区整体生态系统与环境功能得以加强和完善,从而解决矿区内局部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影响与危害,达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治理中,通过积极的研究、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成功的完全符合神东矿区的生态建设技术,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合理解决环境与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旅游地学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积极作用至少可在不断发现更新旅游资源和对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诸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影响长江源各拉丹冬一带生态环境的几个因素及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拉丹冬地区系长江的发源地,由于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其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过牧、鼠害、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对长江源头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加强法制、退牧还草,提高环境意识等保护该区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江源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资源较缺乏,居民生活贫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综合分析源区的现状和有利条件,认为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渐使牧民从散居到聚居,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思想素质,树立环保意识,逐渐摆脱对草地的过分依赖,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和重建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齐齐哈尔地区地下水中氦的化合物超标情况为依据,阐述了氮污染的危害,提出保护地下水免受污染要与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呼吁人们增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甘南大夏河流域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识别与诊断,对其生态问题成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研究显示,矿山环境破坏、草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是甘南大夏河流域目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修复理念,划分了三个生态修复单元,确立了自然恢复、保护保育、辅助再生、生态重塑四种生态修复模式,提出了以水源涵养为核心的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重点布设与实施矿山生态修复、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小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评价系统等五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该研究可为甘南大夏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