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贵州东南部浊积岩中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首次明确提出黔东南天柱县、锦屏县、黎平县以及相邻的湖南省靖县、会同县、洪江县存在浊积岩型金矿。研究发现,这些金矿均产在加里东皱褶带中,它们产于背斜的轴部,向两翼延伸,形成平行于地层的石英脉;另一种石英脉则充填于褶皱和剪切作用形成的剪切带或断裂带中。这些褶皱和断裂均呈北东方向。黔东南地区的浊积岩型金矿,均赋存于前震旦系下江群浊积岩中,产在板岩、凝灰岩或者在板岩和砂岩交界处。石英脉中金的富集与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等密切相关。细脉比宽脉更富集金,断裂交叉处更富含金。石英脉两侧(尤其是顺层石英脉)的蚀变很弱,主要为硅化和绿泥石化。应用RB_SR方法测得石英脉的年龄为370~450Ma,成矿时代应在加里东期或期后。黔东南浊积岩金矿在品位(多数可见明金)、储量和产量方面均很有前景,研究它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浊积岩型金矿是一种造山带型金矿,即赋存在浊积岩中的顺层的含金石英脉或蚀变岩,常见于背斜的轴部和与造山运动有关的构造中。在世界上这种类型的金矿与绿岩带金矿、产于铁建造中的金矿同属于造山带中的金矿(图1)。这类金矿的主要分布地区为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省的Meguma地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Lachlan造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锦屏县广泛分布赋存于下江群浊积岩中、受剪切带和NE向褶皱-断裂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由深大断裂剪切活动产生褶皱、断裂及顺层、穿层的石英脉金矿体,是该区典型的金矿成矿模式。锦屏县城南三江路红星桥头公路边岩壁剖面上出现的剪切带一背斜一石英脉三者所反映的相互关系就是该区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模式的具体表现。为深入研究该区金矿成矿规律,于锦屏县金矿中,采取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石进行金矿成矿模式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5.
四川冕宁金林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林金矿位于冕西韧性剪切带的东带。矿体赋存在燕山期变质流纹斑岩、霏细岩中。矿体受北东向断层破碎带控制,含金石英脉充填在由主断裂派生的北东、北西、近东西向三组裂隙中。该矿床属岩浆期后中一低温热液充填一交代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区及其外围成矿地质条件良好,通过进一步工作可望找到较大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沈光银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3):206-209,223
北干沟金矿床是韧性剪切带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韧性剪切带以发育糜棱岩和片理化带为特征,应变强度和退化变质作用从边缘到中心逐渐增强,并形成鞘褶皱;韧性构造岩具有分带性;产于韧性剪切带中心部位的石英脉是主要的含金脉体;韧性剪切带的形态、活动阶段及韧性剪切变质岩的分带性对金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富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是加拿大太古宙金矿类型中重要的一种。关于它的成因仍是个谜。象CopperRand和GeantDormant这样一些金矿,其中的富硫化物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早于区域韧性变形,因而排除了变质成因的可能。GeantDormant金矿尤其适合于阐述金矿成因问题,因为其中的含金石项脉产于一层序关系保存完好的弱形变火山沉积序列中。本文论述了与该矿床有关的火山堆积及其热液系统的演化。从野外、岩  相似文献   

8.
水银洞金矿上二叠统龙潭组一段(P_3l~1)中矿体主要为生产探矿中新发现,地质勘探中未发现该类金矿体的大规模存在;主要以构造控制的白云石石英脉粉砂质粘土岩型为主,灰岩类及白云石化钙质砂岩类含金矿体为辅,白云石石英脉粘土岩型矿体是以品位高、厚度薄、稳定为特征,该矿体受灰家堡背斜轴附近的东西走向隐伏逆冲断层控制,主要分布于F_(301)断层上下盘,含金热液沿东西走向隐伏逆冲断层向上运移(刘建中.2003)、再向有利的层间滑动及北东向陡倾斜次级隐伏逆冲断裂构造富集成矿,东西走向隐伏逆冲断层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其上盘层间白云石英脉为明显找矿标志,对灰家堡背斜深部找矿及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角顶金矿是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唯一发现的产出于中酸性岩体中“似玲珑式”金矿,矿床具有重要的区域找矿意义。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岩矿石原生晕特征、含金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特征以及区域成矿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矿床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意义。含金石英脉、含金硅化糜棱岩反映了三角顶矿区多期次、多流体参与的叠加复合成矿作用,其中含金石英脉呈现浅成中低温中低盐度流体的特征,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含金硅化糜棱岩型矿石与动力变质作用关系更为密切;三角顶金矿成矿深度由西向东增大,西矿区石英脉型矿体代表了该期成矿的顶部,形成了石英脉型的穹顶式金矿化层。在矿区西侧的石英脉型穹顶式金矿化层和矿区东侧的含金糜棱岩化带中,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北部的苏库马绿岩带是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重要的金矿聚集区。区内金矿化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剪切构造带控制。通过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苏库马绿岩带中玄武岩为弧后环境形成,流纹岩和花岗岩形成于陆弧环境,N--S向挤压作用和E--W向伸展作用是区域内主要的构造展布特征。建立了含金石英脉的成矿模式,表明具有金矿化作用的石英脉集中分布在EW、SEE、NE向剪切构造破碎带中,含金石英脉富矿体的形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和成矿流体的叠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西金山金矿床两类矿化及其石英热发光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山金矿床为一大型剪切带型独立矿床,主要矿化类型分为含金石英脉及硅化岩型两种,前者分布于金山剪切带上盘粉砂质千枚岩中,受顺层剪切裂隙控制,规模较小;后者主要受金山剪切带内R型剪切裂隙控制,规模大。研究表明,两类矿化是性质相同的含矿变质流体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构造位置发生成矿作用的产物。石英热发光特征是评价两者含矿性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大湖矿床金、钼矿化石英脉体形态、空间关系、矿物共生组合序列等地质特征研究为基础,采用显微镜和LA-ICP-MS分析技术重点对金、钼热液脉体组构以及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对比研究,以揭示小秦岭地区金、钼成矿作用关系及成脉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钼矿化石英脉具晶洞状构造和自形-半自形晶结构,黄铁矿贫As、Au、Te、Bi、Cu、Pb元素,和发育自然金、黄铜矿、铜铅铋硫盐矿物浑圆粒状显微包裹体等特点,反映钼矿化石英脉形成于张性构造空间,经历了相对缓慢冷却结晶作用过程。结合钼矿化石英脉厚度大,且变化明显,以及空间延伸稳定性差等特点,认为钼矿化石英脉可能形成于相对较低的区域性差异应力场环境,受控于水力断裂作用形成的张性断裂控矿体系,为与印支期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相关的独立成矿事件。大湖矿床的金矿化以条带状黄铁矿石英脉型矿化占主导,其矿物共生组合序列、蚀变类型以及黄铁矿贫As、富Au-Bi-Te元素组合等特征,与小秦岭地区其他脉型金矿床特征一致,表明它们统属小秦岭大规模金成矿作用的产物。结合包括大湖矿床在内的小秦岭地区含金石英脉相对较小的厚度,且变化性小、矿床和区域尺度延伸相对稳定,以及含金石英脉近东西向优势排列趋势等特征,认为小秦岭地区大规模含金石英脉形成于相对较高的区域差异应力场环境,受控于同成矿的南北向伸展构造应力场、近东西向张扭性断裂体系。含金石英脉的形成与小秦岭变质核杂岩隆升剥露过程相耦合,大湖矿床含金石英脉的塑性变形和脆性碎裂结构可能是赋矿变质核杂岩隆升冷却过程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地区金矿的主要类型是石英脉型,本区存在两种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截然不同的石英脉。本文作者阐述了含金石英脉的特征,尤其是含金石英脉标型特征;同时得出结论:本区含金石英脉,分布于奥陶纪中酸性岩浆岩带附近,走向为近东西向,且地表表现为呈浅灰—灰白色、透明度低、网格状破裂、裂隙中有大量黄色、褐色次生矿物的石英脉可作为本区石英脉型金矿的找矿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14.
贵州东南部的地质构造与金矿床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贵州东南部的天柱、锦屏和黎平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区金矿床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认为区内北部和南部相距数十公里的两条近东西向的基底剪切断裂带构成了本区地堑式的构造格局。由于这两条东西向剪切断裂的剪切作用 ,形成了本区以北东向为主的褶皱和剪切带。北东向褶皱和剪切带构造是在加里东期形成的 ,同时也发生了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在背斜形成的同时或稍后剪切作用开始发生 ,剪切作用继承着北东向 ,形成了若干条与褶皱轴平行或相交的剪切带。成矿流体沿着剪切带上升 ,一方面在剪切带中沉淀出穿层产出的不整合破碎带型金矿体 ,即透镜状含金石英脉 ;同时大部分充填到由背斜和剪切作用形成的层间裂隙或层间破碎带中 ,从而形成赋存于浊积岩的顺层产出的层状含金石英脉金矿床。这种类型的含金石英脉 ,无论在品位(多数可见明金 )、储量和产量方面均很有前景 ,并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因为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花桥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锦屏花桥金矿已经有较长的民采历史。通过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井下坑道编录和采样工作,得出含硅质有火山碎屑成分的浊积岩对金的富集有控制作用,浊积岩岩性变换的部位易出现含金石英脉等新认识。认为区域基底岩石金的地球化学丰度,矿体围岩岩性及构造地质作用是形成含金石英脉的三要素,并指出断裂破碎带及探索深部隐伏矿体为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粤西河台金矿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河台金矿是一个受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成矿作用分为韧性剪切变质成矿期的韧性剪切变质成矿作用阶段和热液蚀变成矿期的金硅化石英脉阶段、金硫化物阶段以及方铅矿闪锌矿碳酸盐脉阶段,金的成矿主要发生在热液蚀变成矿期的金石英脉阶段和金硫化物阶段。SHRIMP锆石U-Pb测年显示赋矿围岩混合岩中继承性锆石的核部和幔部年龄为343.9~1732Ma,代表形成混合岩原岩的源区岩石的年龄;继承性锆石边部和混合岩化变质作用中新生锆石的年龄平均值为239.6±3.9Ma,属印支期,为混合岩化变质作用的年龄,这一年龄与印支期印支板块与扬子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时代相一致,证实在中国华南存在印支期的混合岩化变质作用。韧性剪切变质成矿作用的年龄小于混合岩化变质作用的年龄(239.6±3.9Ma);富硫化物含金石英脉中热液锆石普通铅含量高,为0.65%~2.27%,Th/U值变化围很小,为0.306~0.557,其年龄为152.5±3.1Ma,属燕山期,代表河台金矿主成矿期年龄。  相似文献   

17.
邱小平  潘淼 《黄金地质》1997,3(4):29-35
小营盘金矿赋存在稳定的缓倾斜石英脉中,但单纯的白色石英脉仅有微弱矿化,只有经过S懊断层剪切拉张破裂和叠加铁白云石化及硫化物蚀变的石英脉才能成为矿体,金矿体的顶底面常被铁白云石蚀变岩和糜棱岩所包裹,而且部分蚀变岩的金含量也达到工业品位,石英脉与蚀变岩作用构成矿体。因此,早期金成矿作用的时代大致与铁白云蚀变同期,含金铁白云石蚀变岩的δ^13C值平均为-4.13‰,Pb-Pb等时线年龄为2711±238  相似文献   

18.
热液锆石U-Pb定年与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时代: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英脉型金矿床是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对其成矿时代的精确测定却一直是一道难题.近年来同位素质谱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含金石英脉中热液锆石的U-Pb定年来精确限定石英脉型金矿床成矿时代成为可能.但含金石英脉中的锆石组成通常较复杂,除有热液锆石外,还可能出现从围岩中捕获的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锆石成因和组成的这种复杂性,经常导致所获得的U-Pb年龄数据难以解释或缺乏明确的地质意义.因此石英脉型金矿床锆石U-Pb定年的关键是有效区分从成矿流体中直接生长的热液锆石和从围岩中捕获的岩浆锆石或变质锆石.通过锆石形貌、结构、微量元素组成(含稀土元素)、矿物或流体包裹体特征等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可以较好地区分含金石英脉中的不同成因锆石.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SHRIMP或LA-ICPMS锆石U-Pb分析技术对石英脉中的热液锆石进行微区原位定年,可以获得石英脉型金矿床可靠的成矿年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邵军 《贵金属地质》1998,7(3):172-179
石英脉型金矿床是指含金地质体为(含钾长石)石英脉的一类金矿床,是中国金矿床工业类型中的重要类型矿床。综合论述了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含金地质体及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矿石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形成地质环境及成因总结了该类金矿床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赋存特点及矿石的选冶条件和流程。  相似文献   

20.
江西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脉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季峻峰  孙承辕 《地质论评》1994,40(4):361-367
本文通过对江西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中含金石英脉的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类型、成分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等特征的研究。认为金山剪切带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是由早期产生的不含金石英脉在遭受碎裂和靡棱岩化时被晚期自然金矿化叠加而形成,自然金矿化的叠加是通过地下热水作用而实现的,而引起自然金沉淀的因素主要是流体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