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大南湖坳陷是新疆吐(鲁番)-哈(密)中生代盆地东段南缘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面积2400km2。笔者通过1982~1985年在该区野外调查中所获得的地质资料,试图对其沉积特征、构造演化、聚煤规律等进行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更好地揭示整个吐哈盆地的聚煤特征。   相似文献   

2.
蔡根庆 《矿床地质》2006,25(Z2):237-240
通过吐哈盆地南缘觉罗塔格山系和准噶尔盆地周缘(不包括准盆南缘北天山山脉)不同岩石浸出试验发现,同属中晚古生代的侵入岩、火山岩及变质岩,在相同条件下其铀浸出率有明显差异,即吐哈盆地南缘各类岩石的总浸出率在14.30%,而准噶尔盆地周缘(不包括准盆南缘北天山山脉)岩石的总浸出率仅为1.81%,这也许正是吐哈盆地南缘形成万吨级砂岩铀矿,而准盆北部(顶山地区)砂岩铀矿成矿前景欠佳,目前只有个别工业铀矿孔及部分矿化孔,而不具工业意义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铀矿地质》2004,20(6):380-384
第 1期西南地区铀资源现状与找矿前景展望陈友良 (1 )………………………………………………………………………吐哈盆地大南湖凹陷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黄国龙 王树忠 尹征平 陈绍藩 (4 )…………………………………粤北下庄矿田富铀矿找矿前景探讨吴烈勤 谭正中 (1 0 )………………………………………………………………吐哈盆地南缘白咀山至迪哈尔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铀成矿有利层位  吴伯林 权志高 张 发 徐高中 黄志章 (1 6)…………………………………………………………………河南潢川盆地冯楼砂岩型铀…  相似文献   

4.
新疆吐哈盆地铀成矿远景区构造式样与铀成矿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哈密盆地(吐哈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盆地.经过对吐哈盆地的综合地质调查、钻探评价和资料分析研究,划分西南缘艾丁湖斜坡带、大南湖、沙尔湖、三道岭地区和塔克泉构造带为地浸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区.铀成矿远景区由于构造作用的相对特殊性和差异性,可划分出断-超褶曲式、断-隆式、断-阶式、斜一断式(单斜式)4种构...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南缘土屋铜矿以西侵入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的海豹滩环状杂岩体,由纯橄榄岩、含长橄榄岩、橄长岩、斜长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其中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269.2±3.2Ma,斜长岩中的锆石SHRIMPU_Pb表面年龄为282~287Ma;侵入康古尔塔格碰撞带变形石炭系地层的恰特卡尔塔格杂岩体由蛇纹岩、含橄榄斜长岩、蚀变辉长岩和闪长岩等组成,蚀变辉长岩中的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277.0±1.6Ma;侵入大南湖泥盆纪活动陆缘型花岗岩的基性岩墙中的锆石SHRIMPU_Pb表面年龄为271~280Ma,类似的基性岩墙还见于克孜尔卡拉萨依早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土屋铜矿北花岗闪长岩体。上述两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不同岩石类型及侵入三个花岗质岩体的基性岩墙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都是来自亏损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混染的岩浆活动的影响,属于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幔源岩浆杂岩带的一部分。结合已有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吐哈盆地南缘及天山—准噶尔—南蒙古地区、斋桑碰撞带及其两侧地区、环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地区和中朝陆块北缘—北山南部地区二叠纪岩浆岩带的构造背景与成因机制都存在差异、但都是中亚地区地壳垂向生长的地质记录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煤田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以往对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的认识不够完善,制约了煤层的综合开采。本研究基于钻孔与剖面露头资料对大南湖煤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岩相古地理及聚煤规律进行分析。大南湖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西山窑组中段,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5种岩石类型,可划分出15种岩相类型。大南湖煤田在中侏罗世早期从东北至西南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河流冲积平原、河流三角洲和浅湖沉积,聚煤作用受构造沉降和物源供给的共同控制,在三角洲间湾和泛滥平原环境中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盆地。经过对吐哈盆地的综合地质调查、钻探评价和资料分析研究,预测出西南缘艾丁湖斜坡带、大南湖、沙尔湖、三道岭地区和塔克泉构造带为地浸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区。铀成矿远景区由于构造作用的相对特殊性和差异性,可划分出断-超褶曲式、断-隆式、断-阶式、斜-断式(单斜式)4种构造型式,这4种构造型式对铀成矿作用过程产生不同制约。综合分析认为艾丁湖斜坡带、大南湖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构造条件最好:三道岭、沙尔湖虽具备局部稳定构造斜坡环境,但受构造影响,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8.
卡拉塔格地处吐哈盆地南缘的大南湖-头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区内发现卡拉萨、红石、梅岭、红山、红海、沙尔湖-沙西东等多处铜金锌多金属矿床(点),矿床类型可分为VMS块状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3类。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石炭世、泥盆世。容矿空间上,VMS块状硫化物型铜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集中分布在区域内西部下泥盆统卡拉塔格组火山碎屑岩地层中,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分布在区域内北西部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均属准噶尔板块最南缘的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带,该区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低煤阶含煤盆地煤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煤层气资源丰富,而对于低煤阶煤层气有利区优选评价目前还没有成型的模型,本文以占全国低煤阶煤层气总资源量50%的吐哈盆地为例,运用多层次模糊数学的思路,对资源因素、煤储层因素、保存因素以及次一级影响因素共计19项参数,进行关键要素定量排序,针对吐哈盆地特有的成藏地质条件建立了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通过"赋值加权求和定量排序"的方法,探讨了中国低煤阶煤层气评价标准及主控因素对煤层气赋存的影响。研究表明:吐哈盆地二级构造单元沙尔湖浅凹陷、大南湖浅凹陷和哈密凹陷是适合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卡拉塔格成矿带梅岭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的古生代隆起带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上叠火山盆地中。其成矿阶段形成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多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数量少,个体较小(3~10μm),气相百分数小(4%~10%),零星随机分布。均一温度变于化106.6~259.8℃,成矿流体盐度w(NaCleq)为0.18%~8.41%,成矿压力为3~16MPa,估算的成矿深度为0.4~0.8km。结合野外观察以及火山-次火山岩石组合、热液蚀变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与矿化特点,提出梅岭铜(金)矿区为高硫化物浅成低温热液型与斑岩型铜金矿之间的过渡类型,相当于福建紫金山式或台湾金瓜石式。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采自吐哈盆地南缘大南湖和克孜尔卡拉萨依花岗质岩基的锆石SHRIMP定年结果。采自大南湖岩基的二长花岗岩中的10粒锆石~(206)Pb/~(238)U年龄为363~400Ma,加权平均为(383±9)Ma,采自克孜尔卡拉萨依岩体花岗闪长岩的11粒锆石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357.3±6.2)Ma,分别为中泥盆世早期和石炭纪初。说明该区大规模的陆缘型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在中泥盆世早期就开始发育,并可能发育古老的陆壳基底。  相似文献   

12.
马林诺夫斯基古河谷型铀矿床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  ПС 狄永强 《铀矿地质》1996,12(3):135-138
马林诺夫斯基铀矿床产于西伯利亚地台南西部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该盆地为地台型的大型沉积盆地,铀矿床产于盆地东南缘,铀矿化受切割古生代基底的古河谷控制。文中概述了该矿床的地质与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扬子地台北缘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扬子地台北缘与秦岭褶皱系的南缘,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三级构造单元.扬子地台北缘多个拉张盆地及陆内同生盆地,对锰矿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了巴山锰矿带、南秦岭锰矿带和摩天岭锰矿带.各锰矿带在锰矿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文章通过对各成矿带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调查与分析研究,对锰矿成矿规律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并对该区今后锰矿找矿方向提出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1 概述 2000年,由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调大队编制的东天山1∶25万地质构造图,首次将大地构造相引入编图工作.该图幅北自吐哈盆地南缘,南到卡瓦布拉克,西自库米什,东至星星峡,呈东西向长方形.  相似文献   

15.
2000年,由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调大队编制的东天山1:25万地质构造图,首次将大地构造相引入编图工作.该图幅北自吐哈盆地南缘,南到卡瓦布拉克,西自库米什,东至星星峡,呈东西向长方形.  相似文献   

16.
分形滤波技术在新疆黄山-镜儿泉镍铜成矿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化新疆黄山-镜儿泉镍铜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认识, 进一步确定找矿勘查方向, 采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 对该地区水系沉积物或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中的Ni元素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研究区西北部吐哈盆地具有高背景、弱异常且异常分散的特点; 中部康古尔大断裂带以及研究区东南部具有低背景、强异常、且异常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这可能是由于, 石炭世晚期至二叠纪早期的地幔柱事件在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沿深大断裂有大量玄武岩喷溢, 到新生代被剥蚀运移到西北部地形较低的吐哈盆地, 而在原地只残留其根部造成的。中部和东南部带状分布的Ni异常是可能的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与盆地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吐哈盆地气候、地貌景观、地下水动力学、大地构造及构造、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含矿目的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等,认为吐哈盆地北部与南部(艾丁湖斜坡带、了南凹陷、南湖凹陷等)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存在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与盆地南北动力学演化的差异有关。依据盆地构造沉降、构造层序、受板块运动影响等特征,认为盆地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三演化阶段(C-T)挤压型前陆盆地沉积阶段奠定了盆地南北构造演化差异的基础,对中新生代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分布影响深远;第四阶段(J-K)弱伸展型断陷盆地阶段为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第五阶段新生代挤压型前陆盆地阶段(E-Q)为南部地浸砂岩型铀矿形成富集提供了充分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8.
吐哈盆地周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地质地化特征及构造意义倪志耀,卫管一,周济元(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210016)关键词吐哈盆地、晚古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意义1地质特征吐哈盆地周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分布北至乌鲁木...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变形史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沉积相特征分析,构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地区地质大剖面。在平衡恢复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历史和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经历了三叠纪末逆冲推覆变形,早侏罗世伸展变形,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挤压变形,古近纪弱伸展变形和中新世以来逆冲-走滑变形;而塔东南地区盆地构造演化则经历了早侏罗世伸展断陷盆地阶段,中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坳陷盆地阶段,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早期挤压-抬升-剥蚀阶段,古近纪弱伸展盆地阶段和中新世以来陆内走滑型挤压挠曲盆地阶段等五个阶段的演化。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朱拉扎嘎金矿是华北地台北缘中新元古界地层中首次找到的大型金矿床 ,其独特的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床规模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关注。文章对该金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进行了综述 ,对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总结 ,对矿床的形成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并与国内外典型浅变质碎屑岩型金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朱拉扎嘎金矿的容矿围岩为中元古界朱拉扎嘎毛道组浅变质碎屑岩 ,但是矿区内外大量产出的海西期侵入岩和金矿的主成矿年龄 [(2 75± 6 )Ma]等证据表明 ,朱拉扎嘎金矿的形成与海西晚期的构造_岩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金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早期金在中元古代海盆地中预富集 ,之后 ,晚期地层中的金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再次富集成矿。因此 ,朱拉扎嘎金矿床属于沉积_改造型中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