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金锑矿找矿前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金(锑)矿床划分为微细粒浸染型金属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锑矿床、石英脉型金矿床等三种类型,描述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总结了微细粒浸染型(高家坳式)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龙山式)金锑矿床和石英脉型(古台山式)金矿床的找矿标志。认为该构造带金锑矿找矿应依托穹窿构造来开展,并提出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河金矿床是李坝金矿田的组成部分。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泥盆纪浅变质碎屑岩中,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浆活动频繁且强烈,是一受断裂、岩浆活动和蚀变带控制的蚀变岩型(工业类型为徽细粒浸染型)金矿。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的研究认为,已知矿体深部及西部找矿潜力很大,应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3.
阿沙哇义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沙哇义金矿已圈定矿体12条.矿体赋存于晚石炭世浅变质碎屑岩内的断层破碎蚀变带中,按矿床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分别划分为断层破碎蚀变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地下热(卤)水溶滤型之碎屑岩系金矿床亚类.简要总结了矿区地质、矿床、矿石特征和找矿标志、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扩大祈子堂金矿区及外围找矿成果,有必要对祈子堂金矿作进一步的研究。在详细研究祈子堂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同位素分析结果,对矿床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金矿体的产出与楸树湾燕山期斑岩体外围的花岗岩岩枝、岩脉关系密切,金矿体与其在空间分布上联系紧密,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岩浆,另有低温-中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产出。研究认为其成因类型为成矿物质可能与斑岩有关的、分布在斑岩外部围岩构造破碎带中的低-中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勘查和评价的主要为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部分,规模较小。根据新认识调整找矿思路,找寻成矿物质可能与斑岩有关的、分布在斑岩外部围岩构造破碎带中的低-中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及外围具有良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在较全面地介绍了五龙沟金矿的地层,岩浆岩,构造和化探异常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五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认为该金矿床属与焦家式金矿相似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并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松潘-摩天岭金成矿带位于川、陕、甘三省交界处,阳山金矿是近年在该成矿带上发现的一超大型岩金矿床.对其地质特征研究表明,除受构造控制外,岩浆岩、地层对矿床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属浅成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下一步找矿主要利用地物化遥等手段进行综合找矿,逐步解剖Ⅰ级-Ⅱ级-Ⅲ级远景区,寻找有望靶区,在找矿思路上要从矿床类型上突破,优选次序是破碎蚀变岩型-微细浸染型-石英脉型,应加强对含矿构造安昌河-观音坝主破碎蚀变带,尤其要加强其南北两侧及深部的研究和勘查.  相似文献   

7.
甘肃金矿时空分布及矿床式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境内所发现和勘查的133处金矿床的时空分布为基础,以含矿建造为原则,将甘肃金矿类型初步划分为7个建造(预测)类型和10个亚类型:火山岩型(海相火山岩型)、岩浆型(包括斑岩型、基性—超基性岩型、中酸性岩型、矽卡岩型)、浅变质碎屑岩型、破碎蚀变岩型、微细浸染型(沉积建造中的金矿类型)、花岗—绿岩型、砂金型,尝试性的厘定了21个金矿床式,随着认识不断深化和科学表达,矿床式(类型)的研究和厘定将更加科学,以期为金矿勘查和预测评价及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侯检 《西北地质》1992,13(2):22-24
小秦岭地区古老地层为太华群(河南为登封群),其中有由基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绿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在岩层内赋存了大型的金矿床。小秦岭金矿田的主要金矿类型有:①石英脉型金矿床;②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③斑岩型金矿床;④砾岩型金矿床;⑤砂金矿。笔者试图通过对小秦岭金矿矿床类型的介绍,确认小秦岭金矿的成因特征,从而促进小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甘肃赵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岩 《黄金地质》2004,10(2):17-20
赵沟金矿是继李坝金矿之后近年发现的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泥盆纪浅变质碎屑岩中,区域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浆活动频繁且强烈,是一受断裂、岩浆活动和蚀变带控制的蚀变岩型(工业类型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F1断裂破碎带为主要导矿构造,次级的F29断裂破碎带为容矿构造。对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今后找矿的重点应在1级导矿及其旁侧的2级容矿断裂破碎带,中川岩体周边5km的热变质圈内和化探异常发育的地段。  相似文献   

10.
胶东金矿深部找矿主要成果和关键理论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明春 《地质通报》2015,34(9):1758-1771
系统总结了胶东金矿深部找矿的主要成果,回顾了胶东金矿的主要找矿理论认识和找矿方法技术发展历程。目前,胶东地区深、浅部累计探明金矿资源储量超过4500t,其中,500~2000m深度的深部金资源储量逾2700t,单矿床规模大于等于100t的超大型金矿床累计资源储量超过2900t,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的金矿床资源储量逾3900t。探明了千吨级焦家巨型金矿床和三山岛巨型金矿床。对成矿模式的认识,经历了从受小构造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到受区域性大断裂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再到深部阶梯式成矿的逐步扩展的发展过程。对成矿机制的认识,由绿岩带型金矿、多源长期成矿、岩浆热液金矿、幔源成矿、造山型金矿等发展为热隆伸展成矿。对矿床类型的认识,综合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玲珑式石英脉型金矿及其他多种类型金矿认识,提出了胶东型金矿的概念。找矿方法技术由早期的常规方法技术,发展为现今的高精度、大探测深度找矿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