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诗词进行气象科普宣传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讨论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大量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并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朋友喜爱的部分诗词中,所包含的气象现象和气象知识,认为如能合理利用于气象科普宣传则可以事半功倍,并提出了利用诗词进行气象科普宣传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气象知识》2014,(2):78-78
2013年优秀文章 特等奖:第4期深藏故宫中附带气象仪表的钟表 一等奖:第2期岭南传统建筑中的气象学问 第6期“天人合一”的贵州民族建筑 二等奖:第3期甲骨文占卜天气剪影 第1期查干湖冬捕与气候 第2期古诗词中的气象知识——漫谈动植物的地域性与差异性 第6期“污闪”:输电大动脉的“柔情杀手”  相似文献   

3.
<正>在祖国蓬勃发展、和谐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迎来了《气象研究与应用》创刊60周年。60年来,《气象研究与应用》在出版界和气象系统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历届编委以及广大作者、读者的关爱和支持下,历经几代编、审人员的辛勤耕耘,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取得显著进步,得到了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普遍赞誉。在《气象研究与应用》这条流淌了60年知识的长河里,滋润了一代又一代气象人,承载了广大气象  相似文献   

4.
从气象出版社社长毛耀顺手里接过他们社新近出版的一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被誉为“商场书圣’他著名书法家、台湾中国文艺界联谊会召集人王轶猛在美国挥墨为本书题写的书名─—气象楹联选萃。扉页上是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的亲笔题词:“佳联宣传气象妙对尽显风流”。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对联》杂志常务主编郭华荣为本书作序。茶足饭饱之余,竟一口气把全书《气象工作联》《气象知识、风光联》《气象名联选集》《古诗词中的气象联句》《单联求偶》五编共1100多副对联读了下来。接着,细细品味,大有爱不释手之感。楹联即对联,俗称对子…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风雨春夏,五十年观云测天。半个世纪气象人的忘我追求;半个世纪山东气象事业的飞速发展。她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气象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们用热血和青春铸就了辉煌的今天。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50 年华诞之际,采撷山东气象事业发展长河中的几束浪花,献给为山东气象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们。让我们在即将迎来的21 世纪,在花团锦簇的山东气象事业中,用心血和汗水编织出更多的花环,来装扮伟大祖国的明天!  相似文献   

6.
披荆斩棘 ,风雨兼程 ,深圳气象迎来了 5 0岁诞辰。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 ,一代又一代的气象工作者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 ;风雨无阻的每一个气象记录 ,印证着深圳气象人 5 0年来的每一个足迹 ;现代化的探测设施和预报服务手段 ,展示了深圳气象辉煌的业绩 ,深圳气象事业已成为中国气象事业的闪亮点之一。1 95 2年 7月 1日 ,深圳建立了气象观测点 ,原名宝安县气象站。 6个人、几间平房、简陋的设备成为创业的初始。 1 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宝安县气象站升格为深圳市气象台 ,人员也只有 1 7人。为适应特区经济发展对气象工作的需求 ,1 982年 …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0月10日,是中国气象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日,《气象知识》与中国气象学会渊源深厚。1978年,在中国气象学会在京理事会上,提出由中国气象学会创办一本全国性、公开发行的气象科普刊物——《气象知识》。后设立《气象知识》编审委员会,筹备《气象知识》的创刊及内容审定。1981年2月25日《气象知识》创刊号(图1)正式出版发行,以刊物为载体,开展气象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8.
《气象知识》2021,(1):77-77
《气象知识》创刊于1981年,是全国唯一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普及气象科学的彩色期刊。为庆祝《气象知识》创刊40周年,编辑部将推出“《气象知识》创刊四十周年”特别策划,欢迎您踊跃来稿!一、稿件内容内容包括广大读者在《气象知识》创刊40年来与杂志的联系、收获和感触,或你理想中的气象科普杂志会是什么样的,或身边与气象科普知识有关的感触与故事。  相似文献   

9.
《气象知识》2012,(3):79-79
5月9—10日,2012年《气象知识》通讯员业务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市召开。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挂职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气象知识》主编毛恒青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科普与服务评价室主任、《气象知识》执行主编邵俊年主持。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2月29日,《气象知识》2021年第二次常务编委会暨《气象知识》创刊40周年纪念研讨会在中国气象局召开。会议听取了2021年《气象知识》编辑部工作汇报,与会专家围绕期刊定位、转型、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气象知识》编委会主任委员矫梅燕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  相似文献   

11.
气象记录档案是气象档案的主体,涵盖了气象业务中各种观、探测所获得的气象记录,凝聚着一代代气象工作的心血,是气象业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多年来陕西省对气象记录档案一直实行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体制,大量的原始记录档案保存在市、县级气象局,在一定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气象业务拓展以及市、县保管档案的具体情况,四级管理体制已存在很多弊端,不适应气象业务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气象》2019,(1):F0003-F0003
正3月23日,黑龙江省气象局首次联合新华网、腾讯网等媒体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进行现场图文及视频直播,让公众更加近距离感受现场活动氛围,激发公众学习、了解气象知识的积极性。在活动现场,智能机器人"小胖"首次亮相,为大家现场讲解气象知识。此外,公众可通过气象VR体验、电子翻书、科普游戏、气象模型、科普展板等智能气象科普产品,了解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科普知识。活动期间,现场开设了气象知识智慧抢答环节,在省气象服务中心还开展了"我做气象小主播"体验活动,孩子们走进气象演播室,揭开气象主播的神秘面纱,播报属于自己的独家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初夏的一场透雨 ,滋润了干渴的朝阳大地 ,给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朝阳的百姓们奔走相告 ,朝阳的气象工作者也感到无比欣慰。好戏连台 ,好事成双。令气象工作者兴奋的另一原因是 ,他们的同事———朝阳气象雷达站站长姚维华在全市市直机关 6 0 0 0多名职工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成为朝阳市仅有的 3名劳动模范之一。姚维华为朝阳气象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6月 2 0日 ,朝阳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市直机关工会主席曹书兰专程看望和慰问了他。朝阳 ,这个被国家列为贫困地区的辽西山城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为改变贫困面貌而献出青春和热血的…  相似文献   

14.
2021年,《气象知识》步入不惑之年,为了总结过去、继往开来、再创辉煌,本刊采访了创刊者之——庄肃明。《气象知识》杂志创刊于1981年。当年,科学技术百废待兴,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感召下,科学杂志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创办,《气象知识》作为气象科普杂志也乘着科学的东风兴办起来。  相似文献   

15.
1 气象档案是知识经济的组成部分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直接资源,在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知识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档案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它作为人类知识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阶梯。因此,档案事业将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知识经济到来与发展的动力。最近,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马鹤年指出:“气象产业可望成为知识经济重要成员。”气象产业是一种利用气象科技获得效益的服务产业,经济越发展,市场越繁荣,对气象科技的需求越高。气象档案,主要指气象科技档案,是气象科…  相似文献   

16.
综观目前气象科普服务,存在服务内容、传播主体较为分散,准确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不足,对公众的吸引力、指导作用不强等问题。文章对科普知识内容和传播建设进行了构思设计,提出了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为突破点开展系统性的气象科普工作。建议由专业的气象服务机构开展气象科普服务知识内容库建设,气象科普知识内容库首先以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为重点进行建设,而后逐步覆盖气象科普其他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多渠道建设高公信度气象科普传播体系,尤其应重视借助新兴“短、平、快、广”第三方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同时可采取内容库授权等方式扩大气象科普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7.
利用Internet技术在“江河源信息港”建立了青海气象信息网页,制作发布各种气象信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起到了宣传气象工作和普及气象知识的作用。本文就青海气象信息网页的结构、内容、制作发布、制作经验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等有关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天津市气象局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在2008年的气象短信推动工作取得的成功,对气象短信的“大众餐”服务模式和“自助餐”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认为:这两种模式的长期互补共存更有利于手机气象短信市场的持续发展。另外,本文还探讨了手机气象短信在普及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上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气象知识》2012,(2):79-79
2012年2月17日下午,《气象知识》第八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气象知识》编委会主任委员许小峰主持会议并讲话。《气象知识》编委会顾问刘英金、林之光、庄肃明,副主任委员孙健、洪兰江,常务编委冯雪竹、贾朋群、邵俊年等27位委员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0.
气象学在知识经济里有十分广阔的市场 ,这是由于气象学提供的气象资源与气象灾害的知识都是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自然条件 ,也是世界上不分地区与行业普遍需要的知识财富。过去 ,气象学属于理科学科 ,它不生产任何物质产品 ,它只能生产关于大气的知识。自古以来 ,人们虽很需要天气和气候知识 ,但那时的生产水平很低 ,对气象知识的要求不高。一般说 ,生产者的经验性认识就能满足农业等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故气象知识只是生产者的个人经验 ,使用时是不要代价的 ,因而也无从体现气象知识的经济价值。知识产品的价值和物质产品的价值一样 ,都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