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丹 《气象科技》1977,(8):24-26
本世纪初,E.W.蒙德(Maunder)曾注意到17世纪后半叶太阳黑子的不活跃现象,但这早已被人们所遗忘。最近J.A.厄迪(Eddy)等根据黑子、光环和极光的记载以及树轮中C~(14)含量的变化等资料,确认了1645—1715年间太阳黑子一度几乎消失,并把  相似文献   

2.
济南地区超级单体强度和流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济南多普勒雷达资料,对54个超级单体风暴的最大反射率因子(DBZM)、单体顶高(TOP)、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HT)和基于单体的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C-VIL)等参数及中气旋的底部、顶部、最大切变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孤立类超级单体DBZM、C-VIL、HT、TOP分别比镶嵌类的高出4 dBz、14.8 ...  相似文献   

3.
一、绪言(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观测事实C.D.凯林等人(C.D.Keeling etal)于1957年在夏威夷的 Mauna Loa 和南极设立了二氧化碳连续监测站。从1958年起,用红外气体分析技术观测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得到人类用严格方法对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实施直接测量的第一批结果。注意到凯林等的观测始于1958年,而此前二氧化碳浓度的资料一般用南极冰芯直接测  相似文献   

4.
根据1955-2015年西宁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等分析方法,选取14个极端气温指数,分析西宁地区近60年极端气温事件与气温日较差的时间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并与全国其他区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近60年来,西宁地区的14个极端气温指数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热指数夏日日数、暖夜日数、暖昼日数、作物生长期和热持续指数等分别以2. 07,0. 72,1. 49,2. 57和0. 87 d·(10a)~(-1)的趋势增加,而冷指数冰冻日数、霜日日数、冷夜日数、冷昼日数和冷持续指数分别以-2. 42,-0. 29,-0. 33,-1. 3和-0. 31 d·(10a)~(-1)的趋势减小。极端气温极值指数中,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日最低气温的极低值、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日最低气温的极高值分别为0. 51,0. 17,0. 35和0. 15℃·(10a)~(-1)的趋势增加。(2)在变化趋势中,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冰冻日数、夏日日数、冷昼日数、暖昼日数、作物生长期和热持续日数的变化趋势为达到0. 01或0. 05的显著性水平。(3)表征极端气温事件热指数与冷指数、昼指数与夜指数的变化幅度均显示出明显的非对称性。(4)过去60年西宁地区平均全年与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日较差都呈现增加趋势,增长率分别为0. 25,0. 27,0. 21,0. 15和0. 36℃·(10a)~(-1),该地区的14个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均不同程度影响到平均全年与四季气温日较差,其中,极端气温绝对指数和相对指数与气温日较差的相关性最强,对气温日较差影响显著。(5)青藏高原东北缘极端气温事件与气温日较差具有特殊性,可能受多气候系统控制和特殊地形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在山东省的防雷施工图设计说明和防雷装置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说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引用规范不全面、防雷类别标注不准确、避雷带材料标注不明确、SPD参数不明等.防雷装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未充分考虑建筑物屋面特点,造成安全隐患; (2)未设计SPD的各种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编辑选编     
<正>利用MODIS观测分析全球地表温度日循环——A global analysis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iurnal cycle using MODIS observ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2019, Vol. 58.陆地表面温度(LST)的日间变化在气候变化评估、陆气相互作用、城市区域与热相关的健康问题等广泛应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15年  相似文献   

7.
面向空间数据挖掘的MCSs移动和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98年6~8月青藏高原逐时红外遥感云图及青藏高原高分辨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值(HLAFS), 运用空间数据挖掘的相关分析技术对青藏高原MCSs的移动和传播与其周围环境场中物理量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东移出高原(105(E)与其东侧在400、500hPa上的高度(H)、涡度(VOR)、散度(DIV)、水汽通量散度(IFVQ)、垂直速度(W)、指数(K)等6个物理量的特征值,以及其自身形状密切相关.这对MCSs的移动和传播这一迄今的难题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同时对预报高原MCSs东移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强降水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产品包括基本产品和导出产品,产品由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生成.基本产品包括反射率因子、基本径向速度和谱宽等3类,共15种产品,最常用的基本产品是19、27号产品.导出产品是由数字化的基本数据经过使用特定的算法做进一步处理而生成的产品,最常用的有组合反射率因子(CR 35)、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RCS 50)、回波顶(ET 41)、一小时累积降水(OHP 78)、三小时累积降水(THP 79)、垂直累积液态水(VIL 57)、弱回波区(WER 53)、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VWP 48)等.  相似文献   

9.
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强对流天气监测是其预报的基础.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建设了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对象包括积云、地面高温、雷暴、地闪、冰雹、龙卷、大风、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雷暴反射率因子、对流风暴(基于雷达资料)、深对流云及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基于静止卫星红外1通道资料)等不同时段的分布.发展的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技术、强对流信息提取和统计技术、直角坐标交叉相关雷达回波追踪(Cartesian 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orrelation,CTREC)技术、雷暴识别追踪分析和临近预报(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TITAN)技术、深对流云识别技术、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和追踪技术,以及闪电密度监测技术等.强对流天气监测系统自动定时运行,其输出数据与MICAPS业务平台完全兼容.该监测系统在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选取石渠、色达、理塘、稻城等八个气象站地面上温度、露点、降水量、风速等气象要素,通过计算得到相对湿度后,自动替换生成最近连续五天的与草原火险有关的气象资料库.通过干燥度指数计算得着火指标,风湿指数计算得蔓延指数;通过着火指数(蔓延指数)与着火(蔓延)阀值的比较得出着火(蔓延)等级初值;再通过降水量的客观预报值对其初值进行修订得出未来24小时川西高原草原着火、蔓延危害等级预报.以上全过程均自动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燃煤汞沉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CMAQ-Hg(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Mercury)模式模拟了我国燃煤排放的大气汞在我国区域的沉降分布状况,其中气象模式为MM5.模式中包括了三种价态汞(气态元素汞(GEM)、气态活性汞(RGM)和颗粒汞(PHg))的气相、液相、非均相化学反应过程以及输送、干湿沉降等物理过程.中国燃煤排放的大气汞中RGM所占比例较高,约为58.4%~66.8%,这导致我国汞沉降量较大.模拟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京津塘地区燃煤汞的沉降较高,在这些区域的沉降通量高达2~6μg m-2mon-1.燃煤大气汞排放形态对汞的沉降有重要影响,减少燃煤汞排放中RGM的比例能够显著降低我国区域汞的沉降通量.  相似文献   

12.
现在,自动化几乎在气象学领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在美国气象业务中,自动化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观测、通信和预报.现就美国这三个方面的自动化现状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概述如下.一、观测1.地面自动观测现状在最近几年里,美国国家天气局已经研制了好几种陆地和海洋自动观测站,其中有自动气象观测站(AMOS),遥测自动气象观测站(RAMOS)、自动水文气象观测站(AHOS)、自动观测站(AUTOB)、部分参数自动观测站、大型导航浮标站(LNB)、自动浮标站以及暴洪报警站等.到1978年年底为止的各种自动观测站布站情况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3.
保险与气象     
开展气象专业服务工作以来,山东省东台市气象局和市保险公司加强了联系,1985年就开展保险业务工作的气象保障问题签订了合同.合同明确气象局向保险公司提供:1.短期(1-2天)台风、暴雨、大风、大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灾害发生后,提供有关的气象证明.2.每旬逐日的平均风速(级)、最大风速(级)、风向、出现时间;日降水量、降水集中时段以及积雪深度等资料.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丰枯梅雨环流配置及其前期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汉琳 《大气科学》1985,9(1):92-100
本文着重讨论了长江中下游地面(3月)气温与长江中下游丰枯梅雨环流系统的关系,以及丰枯梅雨的前期环流演变特征问题.分析发现:3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季节转换的关键时期,长江中下游3月近地面气温(T_3)的变化,对6月环流特征、季节转换、梅雨丰枯等反映最敏感,是个较好的预报特征量.在前期环流演变中发现极涡、东亚槽、副高等对梅雨的丰枯亦有较好的预兆反映.  相似文献   

15.
1 防雷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日新月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装饰、装修,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信号灯、广告牌及其它用电设备(如分体空调机、中央空调的室外设备等)越来越多.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少设备及其线路均未与建筑物的防雷装置连接,即未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中要求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谈酸雨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工业生产、频繁的交通运输以及居民使用的炉灶,不断向空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各种尘埃等,其中二氧化硫是最长见的、含量最高的污染物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溶解于水汽中,以雨、雪等形式下落到地面,当雨、雪等大气降水的PH(酸碱度)值小于5.6时,即成为酸雨.  相似文献   

17.
气象学的挪威学派(Norwegian School,又称卑尔根学派(Bergen School of Meteorology))由挪威气象学家V.皮叶克尼斯(Vilhelm Bjerknes)创立,在20世纪大气科学发展中贡献卓著,他们创立的极锋理论和锋面气旋模型对现代气象学影响深远。本文以挪威学派为线索,系统介绍了该学派的创立始末、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术成就,分别对挪威学派三位重要气象学家J.皮叶克尼斯(Jacob Bjerknes)、H.索尔伯格(Halvor Solberg)及T.贝吉龙(Tor Bergeron)的生平经历、研究工作和重要研究成果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回顾,包括锋面气旋模型和极锋理论、索尔伯格的惯性波研究、贝吉龙冷云降水过程等,并对其贡献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付桂琴  李运宗  尤凤春 《气象》2008,34(12):103-109
利用河北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提供的2006、2007年冬季采暖期石家庄非职业性煤气中毒病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从大尺度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变化两方面分析了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煤气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夜间到早晨时段,特别是最寒冷的12月、1月是煤气中毒的多发季节;(2)风速小(1~2级)、近地面层有逆温、气温变化不大(±3.0℃之内)、有雾霾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发生煤气中毒;(3)500hPa高空处于偏西气流、西来槽、高空槽等环流形势下,地面受低压类、均压类、高压底部等天气系统影响,不利于一氧化碳气体扩散,发生煤气中毒的可能性大,在预报服务中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19.
位涡、湿位涡及其守恒开启了(湿)位涡理论的较广泛应用,使(湿)位涡成为天气系统、天气现象演变的重要诊断物理量,能有效解释一些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演变。为合理应用(湿)位涡及等熵位涡思维,简单分析了气象常用坐标中位涡、湿位涡表达式的限制性条件,强调此条件与(湿)等熵坐标成立的条件相同,指出z 坐标(湿)位涡与p、θ(θse)坐标(湿)位涡存在物理差异。在θ(θse)坐标中,气块的水平速度是相对水平面(地面)的移动速度,而非气块沿着等θ(θse)面的移动。在(湿)等熵位涡分析中,(湿)等熵位涡强度的变化,是平流、垂直输送以及非绝热过程的综合作用,不能简单归因为只由高层的(湿)等熵位涡异常向中低层传输、或中低纬的(湿)等熵位涡异常向高纬传送所造成。  相似文献   

20.
在对GRAPES全球预报系统(GRAPES_GFS)云预报性能进行诊断评估的基础上,对凝结(华)和蒸发等物理过程及对流卷出对云的影响过程进行改进和优化,旨在提高GRAPES_GFS云量及其特征量和降水的预报精度.通过研究GRAPES全球模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全球模式中3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