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0年山西省正式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汾酒集团为龙头的山西杏花村酒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酒业集群战略是实现企业发展转型和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结构模型,以酒业集群转型发展的六大要素为切入点,剖析当前山西杏花村酒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合理保护与开发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等战略对策,以推动山西杏花村酒业集群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掣肘和关键突破口,同时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根基。本文主要结合德国德累斯顿区域和美国阿克伦城市群从锈带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剖析其资源型经济转型及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路径特征,总结其经验启示。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是路径创造与演化的过程,德累斯顿区域和阿克伦城市群均持续专注于一到两项界限分明的科技创新建立区域转型发展的磁极,本地蜂鸣与全球网络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是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采用以主体多元化、领域跨界化、结构扁平化、组织开放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创新组织模式,有效推动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空间组织形态兼顾本区域的地理空间集聚和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集群组织等网络化协作组织在促进本地技术创新网络、跨区域协同合作网络以及本地-全球互动网络构建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织网人”作用。建议我国资源型经济区域全面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集群策动战略,专注于一到两项界限分明的科技创新,以本地根植性为聚集核,以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导向,制定区域经济转型与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完整路径,同时加快建立集群组织、联盟组织等网络化协作组织,通过其“织网人”和“粘合剂”作用推动构建本地技术创新网络和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推进区域发展路径的演化与转型。  相似文献   

3.
全面、科学地剖析“十一五”以来全国经济空间发展与转型特征对新时代下制定区域发展宏观战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本文研究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定量分析了“十一五”以来中国经济空间发展过程与转型特征。研究发现,“十一五”以来中国经济空间格局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化,特别是2010年以来,全国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有利于东西向布局的空间态势。中国经济空间发展表现出东西向经济增长快于南北方向、沿海-内陆一体化共同发展、国内国际市场逐步一体化等明显的转型规律。鉴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全国经济空间转型态势,建议以东西向布局为主开展国家宏观战略布局,这对新时代下提升全国经济及市场一体化水平、实现东西双向共济开放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笑颖  杨帆  王玉华 《热带地理》2020,40(5):942-953
以粤东澄海玩具产业集群为例,探讨传统产业集群“脱域”创新模式的形成及效应。研究发现,在市场需求、内部创新基础、外部创新环境、企业战略及企业家精神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澄海玩具产业集群转型呈现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环节地域分离的“非本地化创新”,以及进军新兴产业并融合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跨产业拓展创新”两种模式。这些创新实践对集群企业及地区经济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不仅整合外部创新资源并内化为自身创新优势,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且反哺传统玩具产业,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突破地域和原有产业边界,在更大的空间尺度和产业范围展开。  相似文献   

5.
国外典型矿业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文章选取国外四个典型矿业城市美国休斯敦、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和美国匹兹堡,对其转型战略与空间发展战略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借鉴与启示:制定城市与区域统筹发展政策;制定促进矿业城市转型的产业调整政策;规范矿业城市转型的环境保护政策;城市空间结构为城市的转型和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创建企业创业园或产业基地作为转型的空间载体,重点关注对外交通联系的构筑以提升区位条件,以物质景观改变实现文化转型,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污染闲置场地的重新有效利用问题,将国土整治规划与城市转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地方创业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地方创业视角的产业集群转型机制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采用个人—组织—外部环境交互反馈的分析框架,从产业集群促进地方创业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以及地方创业主体战略促进集群转型两个方面,梳理现有关于地方创业与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的成果。主要研究成果为:就地方创业的孵化而言,集群内成功创业家正面的示范效应是促进创业意愿产生的主要因素,而个人在集群内商业网络的社会根植程度能促进潜在创业家对原所在集群的区位偏好,从而促进创业活动的本地化发展。就地方创业的成长而言,应该关注集群内组织生态结构和创业生态系统环境,以及新创企业成立后与本地母体企业的动态组织联系。同时,地方创业主体也是产业集群的积极塑造者。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研究表明,在核心城市(广州)的成熟集群内,新一代创业企业通过自主区位选择可以改变集群的空间形态和层次;而在边缘城市(揭阳),本地企业的制度创业行为是集群升级的重要途径,本地创业家通过多地理尺度的认同反馈战略,吸引外部资源并构建跨地方的合作网络。最后对地方创业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唐承丽  吴艳  周国华 《地理研究》2018,37(2):292-306
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城市群地区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梳理了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互动机制。认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产业集群和开发区发展的空间载体,城市群为开发区和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生产要素、服务和市场;开发区是城市群的创新创业高地与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群的重要生产功能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动开发区和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共享着城市群的资源与服务,开发区通过产业集聚与创新,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延伸、耦合与创新,与城市群形成生产要素、市场交易、创新与服务等方面的多维度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三者的协同发展。基于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规模、结构、职能和创新等4个方面的17个指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案例区,对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两大变量组进行了互动因素与强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已形成有效互动。其中,城市群通过经济规模、城市结构、创新投入与产出、服务职能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经济规模、产业集聚、经济效益与产业创新,以及开发区的建设品质、产业集聚与产业效率的发展。开发区通过产业集聚与创新效率的提高,产业集群通过产业规模、效益协同开发区效率的提升,强化了城市群规模、结构、创新与职能的发展。② 长株潭城市群通过经济规模、结构、创新与服务四类因子,对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产生了全面的促进作用,但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并未完全协同地促进城市群发展。③ 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效益与开发区的效率,加强其对城市群发展与繁荣的支撑作用,全面实现三者的多维良性互动,提高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演化经济地理学是理解集群演化的主流理论,但有陷入知识主义的倾向,相对忽视市场和竞争对集群演化的影响。近年来,演化经济地理学将全球知识联系纳入到解释地方集群演化的理论框架中,大大提升了其对集群演化的解释力。然而,在中国情境中,忽视经济全球化多重力量的综合作用,很难全面深刻地理解地方集群演化发展的过程。本文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从全球市场、全球竞争、全球知识3个维度构建了全球力量作用地方集群演化发展的理论框架,并以玉环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全球市场有利于集群规模扩大;(2)全球竞争对集群市场份额造成负面影响;(3)全球知识促进集群内企业结构演化。这些发现表明,演化经济地理学需要考虑市场、竞争、知识等因素共同对产业集群或区域产业演化造成的影响。本研究完善了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集群演化理论,研究结论对中国推动传统制造业集群向先进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发展小企业集群的模式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主要做法可归纳为:大力发展贴近区域工业化发展水平要求的小企业集群;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小企业集群;大力发展体现区位环境优势的小企业集群;大力发展提升本地产业结构水平的技术密集型的小企业集群;大力发展与区域内大中型国有企业产业配套能力强的小企业集群。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产业空间格局演化与空间转型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璐 《地理科学》2021,41(3):387-396
基于城市层面三次产业的产值数据,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全面分析了2003—2016年中国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与转型发展态势。研究发现,2003—2016年中国三次产业空间中心均向内陆方向移动,且第二产业空间移动距离最大;第一产业空间离散化发展,空间聚集度减小;第二产业正在加快由沿海向内陆地区空间集中化聚集发展,空间聚集度增大且高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正加快在沿海地区空间集中化聚集发展,空间聚集度不断增大;目前第二、第三产业均呈现出东西方向上空间扩张、南北方向上空间收缩发展态势,共同影响着全国经济产业的空间发展与转型。面向新时代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战略要求,建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成渝地区等第二、第三产业均聚集发展的区域围绕已有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高端服务业集群,通过产业集群组织的枢纽作用大力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网络化协同发展,加快创造竞争新优势,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煤炭城市发展出现了经济衰退、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煤炭城市的产业转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分析了煤炭城市产业转型中的集群效应,认为立足于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煤炭产业集群是煤炭城市实现依托式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淮南市煤炭产业群发展现状及特征,提出了煤炭产业群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统计指标为基础,通过构建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3个指标,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对山西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2003—2014年山西省旅游业拉动效应逐渐增强,预测2020年旅游业依存度将达到79.5%;从空间维度来看,与周边省份相比,山西省旅游业拉动效应在2003—2014年间显著提高,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各市自身GDP为基数测算和分析,山西11个市旅游业拉动效应整体上势头强劲,但各市之间发展不均衡;以山西省全省GDP作为基数测算和分析,则各市旅游业拉动效应呈现出不同态势。  相似文献   

13.
苗长虹 《地理学报》2006,61(4):425-434
以产业区理论、管制理论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为基础,以学习创新为核心,构建了一个融生产体系与社会生产体制、制度与协调机制、地方生产网络、全球生产网络“四位一体”的学习型产业区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以河南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为案例,研究了全球-地方网络联结的方式、动态及其对技术学习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全球与地方生产网络的建构和有机联结,传统产业集群的技术学习是可以从“低端道路”迈向“高端道路”的,发展学习型产业区应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一项重大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赵映慧  朱亮  马百通  许月  姜博 《地理科学》2020,40(10):1671-1678
基于中国省级行政区之间铁路货流数据(不含港澳台),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及GIS空间分析等对1998—2016年中国省际网络联系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1998—2016年中国铁路货流网络密度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② 中部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省份在铁路货流网络中货运量处于领先地位,沿海省份之间铁路货运联系减弱;③ 山西和内蒙古在铁路货流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海南、西藏则在铁路货流网络中处于边缘地位;④ 广东密切联系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西北省份相互联系及对外联系都较弱;⑤ 铁路货流网络中地域邻近性与经济联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凝聚子群的构成,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铁路货运的不断变化,铁路货流网络的凝聚子群增多,规模变小。  相似文献   

15.
王涛  王晴晴  赵丹  童超 《干旱区地理》2019,42(5):1221-1228
通过2002—2015年的投入产出表以及投入产出延长表综合分析山西省产业发展状况,根据山西省的产业发展特征,将投入产出表中的42个行业进行了归并,运用投入产出指标对山西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跟踪描述并采用扩散感应系数以及扩散能力系数跟踪经济发展中关键产业的变化规律,采用熵指数测算山西省的产业多元化程度,定量跟踪和评价山西产业多元化发展进程,同时运用社会网络研究方法,构建山西省投入产出关联图,直观地考察山西省的产业关联及产业发展集合。结果显示:山西省2002—2015年产业多元化进程受阻,2015年形成了两个重要的产业集合,一个是以煤炭资源业为中心,一个以建筑业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我国的海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是由沿海具有海岸带、海岛与广阔海域的11个省(市、区)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重大举措,从而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省的规划。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既可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又能吸纳劳动力缓解我国的就业问题,又为我国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相关条件,使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得到提升和快速发展。在研究中应用分析区域空间差异的定量方法、对各省(市、区)海洋产业以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等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海洋经济形成的机制与规律,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工业经济时空差异及增长趋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晓  陈雯  王丹 《地理研究》2010,29(7):1305-1316
区域经济差异与趋同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对于工业经济的差异与趋同研究却少涉及。文章从江苏省县域层面选取工业经济的相关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及β趋同检验对江苏省工业经济就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差异与趋同作不同角度的分析,并对导致工业差异与趋同的主要影响因素作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研究区工业经济存在趋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趋同的速度有所降低,并与总体差异缩小的幅度降低相一致;地区间的工业差异变化波动,且在波动中略有增长趋势;地区内部差异以苏南最大,苏北最小,趋同特征则是"发达地区趋同快,欠发达地区趋同慢"。引起差异与趋同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新增固定资产投入、人才技术和交通运量等条件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8.
云南腾冲胆扎村傈僳族民族生态史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傈僳族与全国的所有民族一样,其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与之相关的民族文化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笔者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查阅及半结构式访谈、参与观察、体验等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在云南腾冲的胆扎村就傈僳族的民族生态史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胆扎村傈僳族人口、社会经济、耕地利用方式、生产方式、林权、森林经营方式和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与社会变革和发展、主流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而电视的普及、新技术推广、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更加快了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9.
夏丽丽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4):325-329
阐述粗放型与集约型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内涵,在些基础上,通过对广州市工业增长因素、工业结构高度化、规模结构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具体分析,对现阶段广州市工业经济所实现的增长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在农村推进中,出现了淘宝卖家集聚于某些村落的现象,这些村落被称为淘宝村。近几年淘宝村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有些淘宝村甚至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河北省羊绒产业集聚区为案例,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县域尺度下基于当地产业发展起来的淘宝村的时空发展特征,并尝试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河北清河、南宫等地以羊绒产业为主导,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羊绒产业快速集聚时期和羊绒产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时期;(2)淘宝村的时空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发展—迅速发展—平稳发展,以东高庄村为中心,淘宝村通过渐进式、跳跃式向外围呈环状展开分布,最终形成“小范围集聚,大范围分散”的空间格局,并呈现近地缘扩散及沿交通轴线发展的空间特征;电子商务扩散强度随距离增长逐渐衰减,目前淘宝村的辐射范围仅涉及清河县东北部及南宫市的东南部地区,而两县的其他地区尚未出现淘宝村;(3)能人效应、农区特有的社会网络关系、雄厚的产业基础、交通条件以及政府的扶持等多重因素共同促进了县域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