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青岛近岸海域12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重矿物分布特征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铁矿—自生黄铁矿,可划分为3个矿物分区。田横岛—千里岩岛矿物区(Ⅰ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黑云母—阳起石,物源主要来自五龙河等沿岸河流,黄河物质也有贡献;崂山头东部矿物区(Ⅱ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石榴子石,物源以残留沉积和沿岸侵蚀物为主;海阳—乳山近岸矿物区(Ⅲ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自生黄铁矿—黑云母—水黑云母—绿帘石—褐铁矿,沉积物受黄河影响显著,沿岸河流和岛屿侵蚀物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莱州浅滩80个表层沉积样品进行碎屑矿物分析,主要研究重矿物分布特征,并探讨其物质来源。研究表明:本区优势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铁矿,可划分成5个矿物区。浅滩滩体(Ⅰ区和Ⅱ区)稳定矿物(以榍石、石榴子石为主)含量高。浅滩北部顶端(Ⅱ区)金属矿物类分布集中,褐铁矿含量近1/3;浅滩两侧(Ⅲ区和Ⅳ区)为云母类高值区。浅滩西侧海域(Ⅳ区)含大量自生黄铁矿,为还原性沉积环境;浅滩西北(Ⅴ区)重矿物含量最高,优势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石榴子石。依据重矿物种类和矿物组合特征,结合陆源近岸河道及黄河沉积物矿物特征,研究显示:浅滩滩体沉积物主要为近岸河流输送,而浅滩两侧沉积物是双重来源,既来自陆地近岸又来自黄河物质向东的输送。矿物区的变化反映了该区水动力的复杂性。重矿物分布特征对研究本区海洋动力环境和探讨浅滩物源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的10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及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的9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碎屑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碎屑矿物的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研究区共鉴定出40种重矿物和13种轻矿物,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和自生黄铁矿为主,轻矿物以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风化云母为主。根据碎屑矿物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分为4个矿物区:Ⅰ区为胶州湾口至崂山头的附近海域;Ⅱ_1亚区为丁字湾和鳌山湾附近水深约15m以浅的海域,Ⅱ_2亚区为研究区东南部水深20m的远岸区;Ⅲ区处于Ⅱ区和Ⅳ区的过渡带;Ⅳ区为乳山口西南部近岸海域。Ⅰ区和Ⅱ区的矿物组合均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石英-长石,Ⅰ区和Ⅱ_1亚区受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输入的物质及沿岸基岩、岛屿风化碎屑的影响较大,Ⅱ_2亚区主要为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时形成的陆架残留沉积。Ⅲ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石英-长石-片状矿物,Ⅳ区矿物组合为云母类-自生黄铁矿-普通角闪石-石英,Ⅲ区、Ⅳ区物源多样,黄河物质对两区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青岛近岸海域12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重矿物分布特征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铁矿—自生黄铁矿,可划分为3个矿物分区。田横岛—千里岩岛矿物区(Ⅰ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黑云母—阳起石,物源主要来自五龙河等沿岸河流,黄河物质也有贡献;崂山头东部矿物区(Ⅱ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石榴子石,物源以残留沉积和沿岸侵蚀物为主;海阳—乳山近岸矿物区(Ⅲ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自生黄铁矿—黑云母—水黑云母—绿帘石—褐铁矿,沉积物受黄河影响显著,沿岸河流和岛屿侵蚀物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渤海西部海域4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4种主要黏土矿物分布及组合特征。结果显示:伊利石(43.1%~74.6%)含量最高,蒙脱石(5.2%~48.4%)次之,较低的高岭石含量(2.7%~9.9%)和绿泥石含量(3.0%~12.0%);组合类型以(Ⅰ)型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组合占绝对优势,其次是(Ⅱ)型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组合。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成因以陆源物质为主,其供给来源多是黄河、海河、滦河等沿岸河流入海物质。研究区可划分3个不同物源沉积区:西部的海河-黄河型物源沉积区;北部的滦河物源沉积区;中东部和南部的黄河型物源沉积区。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和组合特征受控于沉积物物源和渤海环流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黄海泥质区具有地理位置独特、陆源物质供应丰富、沉积环境复杂等特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对北黄海“源-汇”过程的影响,对北黄海泥质区边缘BS24岩芯沉积物进行了AMS14C测年、粒度、黏土粒级稀土元素和重矿物组成特征分析,以判识沉积物的来源、沉积环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北黄海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表明,BS24岩芯轻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分异,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上陆壳标准化的δEu和δCe无明显异常。稀土元素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以170 cm为界,上段波动幅度较大,下段含量相对稳定。岩芯中共鉴定出30种重矿物,以黑云母(37.46%)和自生黄铁矿(22.39%)最为常见,辉石和氧化铁矿物及不稳定矿物含量低。黏土粒级及极细砂组分特征指示,BS24岩芯晚全新世以来主要接受黄河物质的沉积。BS24岩芯自生黄铁矿含量的变化可能指示了北黄海冷水团强度的变化。650 cal. a BP以来,北黄海冷水团强度增强,自生黄铁矿含量降低;650~1 560 cal. a BP期间,研究区处于还原环境,北黄海冷水团强度减弱,营造的缺...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西部表层沉积物中碎屑矿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研究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0.063~0.25mm粒级的碎屑矿物组成。结果表明,矿物种类达50多种,轻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云母等,重矿物主要为角闪石、绿帘石、云母、自生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石榴石、锆石等,重矿物主要分布于粉砂质泥和泥质粉砂沉积物中。依据主要矿物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矿物组合区。各区矿物的组合类型与其所处的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密切相关,而碎屑矿物的种类又指示了沉积区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江、河流域,基岩风化及改造沉积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4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黏土组成的分析测试结果,结合周边河流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数据,研究了渤海—北黄海底质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的分布特征、来源和输运趋势。渤海—北黄海底质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分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伊利石(70%)、高岭石(12%)、绿泥石(11%)和蒙皂石(7%)。根据沉积物黏土矿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可以把研究区分为2个区和6个亚区。I区物质来源主要为黄河,分布在黄河口外,向东北延伸至渤海海盆、东南向经莱州湾再向东北延伸至北黄海南部海域;II区物质来源主要为潍河、六股河、滦河和辽河等,还包括海岸侵蚀物质,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北部和北黄海北部等海域。黏土矿物的输运和分布除了受到物源的影响外,主要受渤海环流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北部底质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成与物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对渤海湾北部16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A435柱状样中的23个沉积物样品的主要黏土矿物含量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中伊利石(53.0%)含量最高,其次为蒙脱石(27.9%)、绿泥石(9.9%)和高岭石(9.2%),黏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型。渤海湾北部表层沉积物可分成3个沉积区,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物来源:北部沿岸为滦河-海河物源区;中部和东部为黄河-海河物源区;西部沿岸为海河物源区。渤海湾北部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和组合特征显示了渤海湾环流对海河、黄河和滦河来源物质的搬运和扩散作用。A435柱状样各黏土矿物含量在100cm以上层段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推测主要为黄河在1048—1128年和1128—1855年的改道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海底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粒级为0.063~0.125 mm)的特征及分布样式对于鉴别沉积物的源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对取自南海中沙群岛附近海域11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轻矿物含量、分布特征和矿物组合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本区划分为以下三个矿物组合区: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火山碎屑矿物区(Ⅱ)、混合矿物区(Ⅲ).生物碎屑矿物区(Ⅰ)的矿物组合单一,为生物骨屑矿物.生物骨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中沙环礁,极少量的陆源物质及火山物质可通过悬浮或风等途径搬运进入此区.火山碎屑矿物区(Ⅱ)的轻矿物以褐色火山玻璃为主,火山渣、无色火山玻璃等火山碎屑矿物含量也较高.风化碎屑及陆源碎屑矿物(如石英等)的含量较低.火山渣在本区呈点源式扩散分布.本区矿物组合为褐色火山玻璃-火山渣.此区的物质来源相对复杂,主要来源于原地海山岩石剥蚀风化以及区内可能存在的正在喷发的小型火山物质的风化,周边岛弧火山对其贡献极小.混合矿物区(Ⅲ)的物源丰富,包括生物源、火山源及陆源,该区又可分为两个矿物亚区:东北部混合矿物区(Ⅲ-1),主要的矿物组合包括生物骨屑矿物、褐色火山玻璃、石英、长石等,陆源物质来自于我国大陆,陆源物质基本上位于17°N以北;东南部混合矿物区(Ⅲ-2),矿物组合为生物骨屑矿物、褐色火山玻璃、石英以及风化碎屑矿物,其中陆源物质可能来自南海南部及西南部大陆中的碎屑矿物,通过发源于大河口的海底峡谷搬运进深海盆.  相似文献   

11.
对渤海湾30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碎屑矿物进行分析,研究了矿物组合及含量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对物源和沉积动力环境的指示。渤海湾可划分为4个碎屑矿物物源分区:I黄河矿物区,受黄河碎屑控制,以高含量的黑云母、白云母、赤褐铁矿为主要特征,石英/长石成熟度最高;Ⅱ海河矿物区,受海河碎屑控制,以高含量的普通角闪石为主要特征,石英/长石成熟度中等;Ⅲ滦河矿物区,受滦河碎屑控制,以高含量的钛铁矿、石榴石为主要特征,石英/长石成熟度最低;Ⅳ渤海湾中部矿物区,为多物源供应。黄河碎屑物质的影响力最强,控制着渤海湾的整个南半部;滦河虽然输沙量远低于黄河,但滦河碎屑的影响力并不弱,控制着渤海湾的北部和东北部;海河碎屑物质的影响力较弱,仅局限在渤海湾西北部的海河口附近。水文动力环境影响了矿物组合含量的分布。Ⅰ-1区和Ⅲ-1区为波浪长期作用下的高能扰动环境;Ⅰ-2区和Ⅲ-2区为高速潮流环境;Ⅰ-3区和Ⅲ-3区为潮流减弱区易起动组分富集下的扰动环境;Ⅳ区为弱潮流影响下的平静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东海内陆架17.3ka BP以来的重矿物含量变化及其物源指示意义,对东海内陆架南部泥质沉积中心EC2005孔的沉积重矿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0.063—0.25mm粒级沉积物中,重矿物含量平均值为27.3%,变化范围为3.7%—89.6%,重矿物含量较高的部分均出现在自生黄铁矿富集的层位;(2)片状矿物、含铁氧化物、角闪石族矿物、绿帘石族矿物、白云石、辉石族矿物、变质矿物、蚀变矿物和自生黄铁矿占重矿物颗粒总数的96.0%以上,但其含量变化很大;(3)以重矿物分布特征为依据将岩心划分为Ⅰ—Ⅴ五个沉积层段,各层段对应的特征矿物分别为片状矿物、白云石、片状矿物、自生黄铁矿和榍石。结合粒度、AMS14C年代及西太平洋海平面变化等数据对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17.3ka BP以来,EC2005孔沉积物源主要是长江,其次还可能受到瓯江等浙江沿岸河流所输运物质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闽江河口近岸海域的2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闽江2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重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研究区共鉴定出重矿物27种,主要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和黑云母为主。根据重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将研究区分为两个矿物组合区,并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亚区。闽江口近岸沉积区(Ⅰ-1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磁铁矿-绿帘石,受闽江物质影响很大;近岸混合沉积区(Ⅰ-2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磁铁矿-黑云母-绿帘石,受浙闽沿岸流携带物质和闽江物质共同影响沉积形成,闽江物质影响明显减弱;残留沉积区(Ⅱ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主要为受后期改造的晚更新世海侵边界层。  相似文献   

14.
对取自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的9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区内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指示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REE总量变化范围为31~228μg/g,平均值为117μg/g。沉积物REE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平坦,无明显Ce异常,呈现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等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陆源属性。REE的富集和分布受物质来源、沉积物类型、生物碳酸盐以及重矿物含量共同制约。根据沉积物REE特征参数将研究区分为4个物源区,各区沉积物稀土元素UCC标准化模式明显不同。物源判别分析显示,研究区西北部(Ⅰ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伊洛瓦底江陆源物质的输入;马来半岛西部浅海内陆架区(Ⅱ区)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马来半岛沿岸水系输入的陆源物质以及现代近岸侵蚀;研究区北部(Ⅲ区)为残留沉积区,主要为全新世海侵形成的残留砂质沉积;研究区中部和南部大部分海域(Ⅳ区)为多源混合沉积区,主要为受印度季风驱动的西南季风流所搬运的伊洛瓦底江和马来半岛河流输入的陆源物质,该区沉积物受马来半岛入海物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分析揭示,沉积物主要由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部分海域出现含砾沉积物。总体分布表现为南细北粗、东西分带的特点,形成以平行岸线的条带状分布格局为主体的南北不同的镶嵌形态,由岸及海、由北向南呈现由粗到细的分布特征。沉积物分布主要受物质来源、地形以及海洋环流控制,根据沉积物成因划分出老铁山水道-辽东-渤中浅滩砂质沉积区、山东半岛沿岸流泥质沉积区、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西朝鲜湾潮流沙脊沉积区、渤海中部泥质沉积区,并讨论了不同沉积区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6.
黄海南部表层沉积中的自生黄铁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架、陆坡以及深海沉积物中,都已发现有自生黄铁矿的存在。我们于1972年研究黄海南部的表层沉积时,观察到其中较普遍地出现这种自生矿物。东海表层沉积中也有。自生矿物是在沉积物堆积的同时或稍后形成的,研究它对于了解同生阶段以及成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海域23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鉴定,计算了独居石、石榴石、钛铁矿和锆石4种有用重砂矿物的品位并分析了异常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异常品位主要富集在渤海海峡北部、辽东半岛东南侧和北黄海南部海域。粒度分析表明,在砂质含量越高、分选性越好的沉积物中重砂矿物越利于富集;矿物组分主要来自鸭绿江、辽东半岛东南侧海岸和长山列岛冲刷物质、老铁山水道侵蚀物质及全新世前残留沉积物质;水动力条件影响明显:沿岸流有效搬运了近源河流的输入物质,北黄海强潮流促进了重矿物砂矿的形成富集,而黄海暖流则有效限制了黄河源细粒物质的扩散,对已富集区域起到了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295个站位的黏土矿物含量分析,研究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分布规律及与物质来源的关系.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伊利石含量最高,蒙脱石和高岭石含量次之,绿泥石含量最低;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以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型为主,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绿泥石型次之;南黄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主...  相似文献   

19.
渤海东部和黄海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分析揭示,沉积物主要由砂、粉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部分海域出现含砾沉积物。总体分布表现为南细北粗、东西分带的特点,形成以平行岸线的条带状分布格局为主体的南北不同的镶嵌形态,由岸及海、由北向南呈现由粗到细的分布特征。沉积物分布主要受物质来源、地形以及海洋环流控制,根据沉积物成因划分出老铁山水道-辽东-渤中浅滩砂质沉积区、山东半岛沿岸流泥质沉积区、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区、西朝鲜湾潮流沙脊沉积区、渤海中部泥质沉积区,并讨论了不同沉积区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重矿物组合分区及来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大洋-50型海底取样器,在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125°E以西)海上调查获取了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其中包括1998年以来"黄东海地质地球物理补充调查"和"中韩黄海沉积动力学与古环境演变"2项研究所获得的样品共380个,选取0.063~0.125mm粒级的沉积物,进行碎屑矿物分析,最后选出9个代表性的优势重矿物种的数据为变量,利用Q型聚类(分层聚类)的数学方法,进行聚类组合,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出4个重矿物组合区。客观地反映出黄河物质、长江物质和原地物质的影响范围,同时也体现出物质来源和水动力以及海底风化作用对重矿物分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因而可以得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物具有趋同的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