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按照Strahler提出的世界气侯分类,青岛地区属于湿润大陆性气候。一般气候特征是:季节对比鲜明,天气变化剧烈、全年降水丰富。夏季由于热带海洋气团侵入,降水增多。冬季则受从北部源地频繁入侵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按照文献的分类,青岛地区属于温带季风型气侯,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这种气候背景下、为了解青岛地区的降水特征,我们在本文中做了以下工作: 1:用二参数Gamma分布模式拟合青岛地区各月和年降水量分布,建立月和年降水量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2.
广西南丹县气象站,在学习武呜站综合要素时间剖面图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团参数”时间剖面图,自七四年使用以来获得较好的效果。一、思路。根据暴雨前常有一个增温、增湿的阶段,联系到产生降水主要决定于抬升运动和足够的水汽这两个条件,提出了“气团参数”的概念,其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3.
用1990~2004年5~6月逐日02、08、14、20时的观测资料,计算得出气团参数A值,绘制出气团参数时间剖面图,对其进行分型和分析,找出大雨、暴雨天气出现的模型与指标,并对2005~2007年5~6月进行预报检验。  相似文献   

4.
《广西气象》2007,28(A02):F0003-F0004
用1990-2004年5-6月逐日02、08、14、20时的观测资料,计算得出气团参数A值,绘制出气团参数时间剖面图,对其进行分型和分析,找出大雨、暴雨天气出现的模型与指标,并对2005-2007年5-6月进行预报检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气发生器非降水变量模拟参数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要明  陈德亮  谢云 《气象学报》2013,71(6):1103-1114
对基于马尔可夫链的理查森型中国天气发生器降水模拟已经有过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非降水变量的模拟及其参数的分布特征等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文中根据中国669个站点1971—2000年的逐日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资料,分干、湿两种状态计算了中国天气发生器各非降水变量的模拟参数——干、湿日条件下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傅立叶系数以及各变量残差序列之间当天和后延一天的自相关、互相关系数,并分析了这些模拟参数在中国的空间分布规律,为中国天气发生器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以及模拟参数的空间插值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粱成礼 《气象》1978,4(12):18-18
近年来,在综合时间剖面图的基础上,派生出许多各种要索(变量、距平)以及各种组合要素的剖面图。它们都在使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这是可喜的。气团参数时间剖面图和气压发展量时间剖面图是其中的两种。对于这两种剖面图,在仿制和分析运用中,我有一些肤浅的看法。鉴于引用某种形式剖面图工作量都很大,因此,这里将本人看法提出,供大家在引用该两种剖面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出于单站预报的需要,对剖面图进行一些分析,发现有些规律可循,这里试用烟台70—80年剖面图对6—9月的降水天气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时间剖面曲线图仍然是目前县站预报的基本工具之一。如何进一步发挥这种图表的作用,过去我们作预报时,只是根据曲线的变化特征找相似过程,但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曲线的前期变化相似与后期的天气变化却不一定相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每日观测的压、温、湿以及气团参数组合值所点给的曲线图中,采取找曲线图上的特征点,运用找指标的方法[主要考虑参数组合值(A),气压(P)、湿度(e)],从而发现不同的天气征兆发生与这些曲线及其气团参数组合值的表现是不相同的。根据各要素峰谷值的变幅大小以及降区的时间间隔,它不但是…  相似文献   

9.
印缅槽是低纬度一个很重要的天气系统。多年来的天气预报实践表明,内蒙古中西部3~10月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和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印度洋赤道气团所处的纬度低,气温高,水汽含量大,气团的对流不稳定层厚,对我区中西部的降水形成十分有利。一般,印度洋的水汽由印缅槽区的西南气流输入我区中西部。因此,印缅低槽的活动,对我区中西部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长期的影响,对它研究,很有必要。1夏季印缅槽的环流特征与我区中西部旱涝的关系印缅槽处于孟加拉湾,故也叫做孟加拉湾低槽,这是低纬度一个特殊的地区。冬季700hP…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压时间剖面图制作夏季中期降水过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夏季降水过程的前兆,我们吸收了广为流传的有关谚语方面的韵律思路,通过对前期单站气压时间剖面图的比较、分型、组合、统计验证,从中发现了一些对夏季降水过程有指示意义的指标。l思路大气内部始终存在着干湿、冷暖和高低气压三中基本矛盾。这些基本矛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X 波段双极化雷达对云中水凝物粒子的相态识别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人工影响天气研究需对云中降水粒子的相态和分布结构进行准确识别,以便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车载X波段双极化雷达可提供与云中降水粒子大小、形状、相态等特征密切相关的4个极化参数:反射率因子、差分反射率、差分相移率、水平和垂直极化相关系数.利用这4个极化参数加上环境温度作为5个输入参量,建立了降水粒子相态模糊逻辑识别算法,识别的降水粒子有10种:毛毛雨、雨、湿霰、干霰、小雹、大雹、雨加雹、湿雪、干雪、冰晶.利用此雷达的实际观测资料,并与地面和飞机空中实测资料对照,对我国南、北方地区观测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糊逻辑算法对云内水凝物粒子的相态识别分类合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Markov链、Polya分布等理论模式研究了西安近60年逐日降水序列干、湿日概率分布规律,得出西安逐日降水的气候概率,干、湿日演变的概率分布。以逐日降水气候概率为背景,用信息论方法对逐日降水天气信息做了研究。得到同一预报方法对不同气候背景的逐日降水天气做预报,所得的实际天气信息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一次冬季江淮气旋逗点云区的雷达回波和气流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宇  蓝欣  杨成芳 《气象学报》2018,76(5):726-741
2016年2月12—13日,受冷空气和江淮气旋暖锋锋生影响,山东出现一次极端暴雨雪天气过程,全省有42个站的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采用多种观测以及WRF模式模拟的热力学变量,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 v4.9),分析了气旋逗点云区云系的演变特征、降水不同阶段气旋逗点云区气流结构和轨迹特征。结果表明:(1)江淮气旋逗点云区由4条带状回波合并发展形成,气旋形成后降水回波呈气旋式旋转、拉长,形成多条中尺度强降水带。(2)降雨阶段气旋逗点头从下到上主要由来自东海、黄海、日本海或内陆的边界层气团,来自中国南海和中南半岛的暖湿气团以及来自西亚和东欧的干冷气团组成。气旋逗点头内有3个降水区:北部和南部暖湿气团浅薄、层结稳定,为层状云降水区;中部暖湿气团深厚,中高层有条件性不稳定发展,为深厚的对流云降水区。气旋逗点头中南部的干冷空气来自高层的西亚气团,而剖面北部有来自中层(即青藏高原东部气团)的干冷空气,气团明显变性,对降水贡献大。(3)降雪阶段气旋逗点头从下到上主要由西伯利亚气团、东海气团、南海气团和孟加拉湾气团叠置而成。气旋逗点头西部层状降水区分两部分:北部为降雪区,南部为降雨区。降雪与降雨阶段的明显差别是冷湿的东海气团下面是否有西伯利亚冷气团。降雪区西伯利亚气团上空东海气团深厚,南海气团浅薄;降雨区南海气团深厚,东海气团浅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夏半年几种降水天气系统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谢义炳 《气象学报》1956,27(1):1-23
本文是一年来从事夏季降水天气初步普查的简单报告。第一节首先指出所用分析方法与一般国内所通用者,稍有不同。高空等压面分析,取20米作为等高缐间隔,2℃作为等温缐间隔。代替40米及5℃的间隔,以适应夏半年较弱的温度场与气压形势场,在剖面分析中以等假相当位温缐代替位温缐,与等温缐配合以适应降水天气的凝结降水过程。 第二节讨论了五种夏半年基本降水天气系统,即冷锋、阻塞高压与冷涡、季风热低压、 暖锋及有风的结构,并简单地叙述了演变过程。 第三节对某些天气概念提供一些批判性的讨论。根据现已增加的观测材料,论证季风与梅雨是多样性的,决定于大规模的温度场与流场特性,以高空湿度大小区分赤道气团与热带海洋气团,证明是不适当的,因为中国赤道锋降水区域以南,即在所谓南南季风的赤道气团中,中层大气仍是干燥的。降水区域内,中层对流层的大量水份,是由于辐合或抬升的作用,使潜势的对流不稳定性成为现实的不稳定性,而由下层空气上升带上去的。文中还论证了所谓西北槽槽缐前倾是将两个系统混作—个系统的不正确桔果。最后还讨论了切交缐及一般模型在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与限制。  相似文献   

15.
一、用周期分析法作10天天气 (降水)过程预报 我们在运用本站资料作10天天气(降水)过程预报时,发现降水的多少、气压、气温的高低,湿度的大小等要素的时序分布,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周期变化规律。同时气压、气温、湿度和风向风速等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能否产生降水等天气现象。在分析验证谚语“三寒四暖”的过程中,发现天气过程(包括降水量、压、温、湿和风的变化过程等)确实存在着冷暖交替、高低相串的周期变化,正因为有若干个(压、温、湿)周期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天气。  相似文献   

16.
应用NASA MERRA再分析资料对一次高原切变线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佳  李国平 《气象科学》2018,38(3):320-330
利用2016年6月29—30日地面及高空常规观测资料、CMORPH融合降水资料以及时空分辨率较高的NASA MERRA 0.625°×0.5°逐3 h再分析资料,对一次高原切变线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运用广义位温、广义湿位涡和涡生参数等诊断量对切变线系统的生成及其降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义位温等值线梯度大值区与大气水汽的聚集区相对应。切变线降水的发生、发展与广义湿位涡的分布及演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层大气广义湿位涡的正异常大值对降水发生有一定关联。广义湿位涡正负异常值之间的零线可较好表征高原切变线的位置。广义湿位涡中心强度对切变线生成与发展有一定指示意义。涡生参数可作为高原切变线生成和加强的一个明显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及雷达卫星资料等对2015年6月1日至3日发生在贵州的一次暖区持续性区域大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层高湿高能环境和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有利于暖区降水效率的提高和强对流天气的产生;降水易发生在低空急流左侧和热低压东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叠加区内,而强雷暴易发生在地面辐合线和850h Pa切变线之间的热低压第一象限里;垂直速度和涡度剖面图说明了暖区上升气流的强盛发展及其倾斜性,副高西伸北抬的同时地面辐合线却有所南压,二者反位相进退有利于斜升气流的维持;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表明低层风速风向的辐合触发局地对流单体不断发生发展,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列车效应",而回波剖面显示该暖区降水回波具有热带降水回波的特征;卫星云图显示对流云团发展成长条状,整个过程表现出对流云团发展具有后向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湿热力平流参数在一次华北暴雨模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1年7月24~25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以NCEP资料为初值场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实况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模式对本次华北暴雨的模拟比较成功,基本反映出了本次暴雨过程的降水分布特点。利用湿热力平流参数对本次华北地区的降水落区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指出,湿热力平流参数纬向平均的垂直剖面图上,湿热力平流参数的高值区及大值中心与地面的强降水雨区对应得较好,其梯度大小及向上延伸高度均可以定性地指示降水的强弱;垂直积分的湿热力平流参数与地面6 h强降水落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在示踪弱降水区时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大值中心并不与强降水中心完全重叠,而是其梯度大值区与降水中心相对应;垂直积分的湿热力平流参数与6 h累积地面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趋势比较相似,并且其变化趋势能反映降水的发展和消弱。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阵性降水主要产生在不稳定气团内部,也可形成在第二型冷锋云系,即主要降自积雨云(cb)、浓积云(Cucong)或积云性层积云(Sccug)。其天气条件为气层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一、综合要素时间剖面图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综合要素时间剖面图(以下简称剖面图),是我区县站预报的一种主要工具,二十多年来由于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它的使用和发展。我们认为剖面图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有:(一)图形的日变化没有消除。剖面图上的横坐标为日期,纵坐标为时次,横向(即同一时次)的要素变量,是由天气系统的影响所造成的要素24小时变量;纵向(即同一天)的要素变量,包含要素的日变化和天气系统对本站影响两个部分。剖面图就是通过要素等值线所构成的各种图形来判断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发展,并依此来推断测站未来天气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