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测点周围环境变化对重力观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重力测点周围土壤浸湿和环境变化对重力观测影响的模型,计算了重力测点周围由于土壤浸湿和环境变化对重力观测的影响实例,结果表明:两种情况一般都会对重力观测造成一定影响,提出了在进行重力观测和重力资料分析时如何避免环境变化引起的重力观测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格尔木地磁台观测环境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测试和计算,分析了高压输出电线等干扰源对格尔木地磁台观测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对格尔木地磁台观测环境现状,及今后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要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南通地震监测中心站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17年11月28日观测曲线上升率异常为例,通过对短水准观测场地环境、观测场地标志的稳定性、仪器工作状态、气象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影响、异常变化特点等因素分析。结果认为此次异常为台站附近施工改变观测环境的影响以及观测系统误差、人为影响因素综合叠加导致的观测数据产生异常。结合观测环境变化,提出了对短水准N-S1向加速上升异常进行核实判断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江苏省大丰台、盐城台、淮阴台、海安台,射阳台井下摆观测为例。比较它们的观测结果,分析认为井下摆的观测效果不仅与地面复盖层的厚度有关,而且与井下摆周围的环境干扰,观测用井的质量有关。为了提高井下摆观测效果,应尽量减少环境干扰,并注意井的垂直度和固井,文章还指出,沿海地区井下摆受海浪干扰相当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将实施综合性地球观测计划为了保护地球环境,监视自然灾害,日本科学技术厅计划从1994年度开始实施一项“综合性地球观测”计划。其内容是,研制尖端的仪器和尖端技术,诸如用于地球环境数据观测的卫星及数据分析系统。此外,还要把“陆奥”号核动力船改建为大型...  相似文献   

6.
龚永俭  陈嵩  程立康  李越  马丽丽 《地震研究》2012,(3):406-409,442
对观测室环境和观测时间改变对水汞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详细介绍了一次水汞测值异常的核实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观测环境及观测时间的改变不会对水汞观测结果产生明显影响;(2)由于观测室内会残存汞蒸汽,应将观测室随时保持通风状态以降低观测室残存汞蒸气对水汞测值的影响;(3)要加强对试剂、观测室空气中汞含量的监测,避免外界条件变化对水汞观测结果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民和水化泉点在周围环境条件及动态观测指标方面因人为因素而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按照水化观测规范要求,对其经过环境技术改造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对比该水点在实施改造前后不同阶段的资料变化,确立了新的可靠且稳定的观测指标,其环境条件和动态指标也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8.
针对天津高村井水位分钟值曲线在每日相对固定时间段出现的下降台阶错动型异常,对观测仪器、供电系统和观测环境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水位异常系观测室南侧约10 m处的电镀作业间的高频直流设备漏电所导致。通过将漏电的高频直流逆变电源更换,有效排除了异常。提出在数字化水位观测中,不但要注意传统的诸如地下水超采等观测环境因素,还要重视可能对数字化水位仪有影响的电磁环境因素,补充、修订地下流体观测环境规范是十分必要的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高台地震台观测环境现状,通过高台地震台监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认识到:法律、法规是地震监测环境得到有利保护的重要保障;观测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依靠当地政府及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地震台站工作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担负起地震台站监测环境保护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从实际问题出发,以易县台1995-2000年的观测资料为例,对局部环境,观测系统,数据处理和资料评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认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天祝电磁波前兆异常信息对地震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祝电磁波观测台建于1996年。观测仪器架设在天祝县政府办公大楼院内,主机放在平房里,距交通要道2.6km,周围无高压线及工业干扰源,观测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对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的台址情况及地电观测环境做了介绍.对影响观测的干扰因素和观测资料的映震能力进行了,分析.认为.山两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观测具有较强的监测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涉县地磁台电磁环境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涉县地磁台周围环境、地质条件、地磁场观测环境、场地背景噪声等电磁环境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涉县台地理位置优越,电磁观测环境较好,观测环境能够满足地磁观测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18年洛阳地震台观测技术保障系统升级改造,地电场观测系统短极距NS、NE测道数据出现大幅度阶跃变化,其中NS测道变化达-420 mV/km,NE测道变化达-290 mV/km。通过走访调查地电场观测环境,巡检测试观测系统,并核实、分析观测技术保障系统,发现本次数据变化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应为电源防雷插排漏电及机柜内接地线未明确分类所导致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第22太阳活动周峰年期间利用ULF波的观测和分析,对磁层近地空间电磁环境的研究,文中列举了这峰年期间地磁脉动的主要成果。有些成果是国际上首次提出和发表的,目前,地磁脉动的观测和研究已经成为监测近地空间电磁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谷永新  白长青 《地震》1996,16(3):303-30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地电台站的的观测受到大面积施工破坏形成大面积干扰源,给地电为干扰,文中对地电台站观测环境干扰 的影响作了一定的理论推导,对其引起的干扰电位进行了计算;同时对干扰电位与观测电流关系,环境保护距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姑咱台SQ石英摆倾斜仪测值从2002年9月开始出现大幅度异常变化,四川省地震局先后3次派出工组进行了现场落实。通过对仪器运行状态、观测环境状况和观测人员工作过程进行仔细调查,经对比分析后认为:该异常是由于环境干扰所致,不属于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8.
地震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不仅取决于观测仪器、观测方法和观测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良好的地震观测环境。客观、全面地对地震台站的观测环境进行调查评估,并建立地震观测环境监控体系,对于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地震预报水平的提高和地震行政执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源地电台全空间地电阻率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源地电台开展的深孔短极距试验观测,其电极深度达65m左右,μ值(H/L)达2.4。这种近似全空间的地电阻率观测方法,经试验证明在降低地电台站地表环境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观测精度,降低线路造价和维护费用等诸方面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震台“九五”期间的环境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云 《地震学刊》2002,22(2):36-39
南京地震台在“九五”期间,根据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对外开放、超前技术考虑、保护观测环境等原则对台站环境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