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引种澳洲坚果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澳洲坚果的生物学特性及引种试种结果, 从广西的气候条件出发, 采用模糊相似优选比的方法, 对广西引种澳洲坚果进行农业气候相似分析, 得出广西引种澳洲坚果的气候依据并提出适宜种植区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引种澳洲坚果的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源  何燕 《广西气象》1999,20(4):43-45
根据澳洲坚果的生物学特性及引种试种结果,从广西的气候条件出发,采用模糊相似优选比的方法,对广西引种澳洲坚果进行农业气候相似分析,得出广西引种澳洲坚果的气候并提出适宜种植区建议。  相似文献   

3.
用澳洲850 hPa上空的变温和温度权重相结合的冷空气活动日数定义了澳洲冷空气活动指标(cold air index,CAI),据CAI分析了澳洲冷空气活动的季节内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澳洲西南部地区是冷空气活动的关键区,5月其收缩于澳洲西南角,7月和8月其中心及影响范围均向北移动,主要分布区向澳洲东部伸展;整个冬季(6—8月)的澳洲冷空气活动没有显著的年际差异,而5—8月各月的冷空气活动却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2015/2016年发生了超强El Nio事件,Nio3区海温异常在2015/2016年冬季超过了2.5℃,其对全球气候异常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此次El Nio事件可归类为东部型。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海温资料及CMAP降水资料等,通过诊断分析,揭示了2015/2016年强El Nio事件盛期和衰减期海温异常对澳洲夏季风环流异常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及其途径。澳洲地区受此次El Nio事件影响,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某些地区降水减少达60%~80%。影响途径主要有:1)海温异常通过Gill型响应造成水平环流异常并进而影响澳洲夏季风减弱。2015/2016年ENSO事件成熟期及衰减期,在西太平洋赤道地区出现海温负异常,导致此处热带地区产生了负异常的热源分布,并由此激发产生了位于赤道北侧和南侧的异常反气旋式环流。位于海洋性大陆南侧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引起澳洲夏季风减弱,从而利于抑制上升运动,造成了澳大利亚降水量显著减少;2)通过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上升和澳洲地区下沉的垂直环流异常导致澳洲降水显著减少。在El Nio事件盛期,因海温异常偏暖导致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产生显著的异常上升运动,其补偿性的下沉运动因Walker环流而出现在海洋性大陆地区,以及因澳洲大陆夏季风减弱而出现在澳大利亚中东部地区,由此构成了中东太平洋—澳洲副热带的垂直环流圈,此东北—西南向的垂直环流圈对澳洲降水减少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中国南方的上升运动与海洋性大陆及澳洲地区的下沉运动之间通过局地经圈环流产生了联系,表明东亚冬季风异常减弱对澳洲夏季风减弱可能存在间接影响。这些结果对深刻认识超强ENSO事件对亚澳季风的影响机理以及寻找澳洲降水预测线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澳洲夏季风热源低频变化对北半球冬季风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p-σ混合坐标系的5层原始方程模式研究了与澳洲夏季风低频变化相伴随的对流性低频加热源所激发的大气强迫波和东亚冬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澳洲夏季风低频热源可引起北半球副热带高低层环流、东西向Walker环流。经向环流、越赤道气流的低频振荡,其振荡周期、强度与热源的振荡周期、强度有关。结果还进一步表明,澳洲低频热源可激发出扰动的北传,从而引起北半球副热带环流、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低频振荡,澳洲夏季风活跃后  相似文献   

6.
南北半球大气环流与气候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冬半球大气环流对夏半球热带气旋及降水的影响。发现近百年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北印度洋热带气旋数的变化分别与南大西洋高压、澳洲高压以及南印度洋高压的强弱有明显的关系。南半球澳洲附近、南太平洋、南印度洋的热带气旋数的变化与北半球亚洲大陆的冷空气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冬半球的环流对夏半球降水的影响也很显著。我国旱涝与澳洲高压强度相关密切,而南半球印尼及澳洲附近的降水则与北半球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有较密切的联系。 在两个半球的相互作用中,冬半球经常处于主动的地位,而夏半球的气候则深受其影响。并且在东亚到澳洲一带这种两个半球间的作用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7.
澳洲大陆热力强迫对南北半球环流异常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OSU-AGCM动力框架加入牛顿加热项构成的简化大气环流模式,研究澳洲大陆热力强迫与南北半球环流异常的相关关系。本文对不同平衡温度模拟结果的差异(偏差场)进行了分析,探讨某局地热力强迫对全球其它区域环流异常的影响效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南北半球海陆热力结构有利于两半球行星尺度经向环流的加强及其低纬跨赤道气流的形成:南半球澳洲大陆热力强迫可以通过东、西风带侧向藕合效应,显著地影响北半球中纬西风带急流状况;二维Rossby波能量频散径向传播可能足澳洲热力强迫与北半球常定环流系统的异常变化相关现象的重要成因,且澳洲大陆强迫产生的径向波列路经与PNA、EU型相似.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海温资料及CMAP降水资料等,通过亚澳季风联合指数挑选异常年份,对东亚夏季风和澳洲冬季风强度反相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东亚夏季风偏强、澳洲冬季风偏弱时,南北半球中低纬地区都出现了复杂的异常环流系统。在热带地区对流层低层,西北太平洋为异常反气旋式环流系统所控制,与南太平洋赤道辐合带的异常反气旋环流在赤道地区发生耦合,形成赤道异常东风,而在南北印度洋上则存在两个异常气旋式环流系统。在这两对异常环流之间的海洋性大陆地区,出现赤道以南为反气旋环流而赤道以北为气旋式环流。在东亚季风区,东南沿海的东侧海洋上存在反气旋异常,中国东南地区受异常反气旋西南侧的东南风影响。此外,澳洲北部受异常西风影响。这就形成了东亚夏季风偏强、澳洲冬季风偏弱的情形,从而东亚夏季风和澳洲冬季风活动出现了强弱互补的变化特征。当东亚夏季风偏弱、澳洲冬季风偏强时,南北半球的环流特征则出现与上述相反的环流特征。总体而言,当东亚夏季风偏强、澳洲冬季风偏弱时,东亚—澳洲季风区在南北半球呈现出不同的气候异常分布特征,即北半球降水北少南多、气温北高南低,南半球降水西多东少、气温西高东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IAP AGCM4.0,通过在模式中将太阳常数从1367W·m-2减少至1361W·m-2,探讨了太阳总辐射减弱对冬季(12—2月)全球辐射强迫及气候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气顶入射太阳辐射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减少1.54W·m-2,南半球中高纬地区显著减少2.15W·m-2。北美、西西伯利亚、中东以及澳洲东部大气顶与地表的净短波辐射则出现增加,这与上述地区总云量减少相对应;(2)地表温度在全球范围内平均降低约0.05oC,北美南部、南美南部、非洲东部与南部、澳洲西部以及亚欧大陆地表温度出现降低,其中亚欧大陆降温幅度达到2oC以上,北美北部、南美北部、非洲西部以及澳洲东部地表温度则为升高,其中澳洲东部平均升温幅度约为0.5oC;(3)降水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减少约0.003mm·d-1,其中澳洲大陆降水平均减少约0.6mm·d-1,与该地区地表蒸散发减少、水汽源减少以及夏季风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热力强迫对澳洲北部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80-2004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影响越赤道气流的大气内、外强迫因子(主要指大气凝结潜热释放及下垫面热力差异)出发,结合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探讨了强迫因子对澳洲北部由南向北越赤道气流强弱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澳洲大陆有利于强澳高或频繁冷空气活动的形成,通道南部弱下垫面加热有利于弱Walker环流的形成,南海一中南半岛较强海陆热力差异或菲律宾强对流加热有利于通道北部强辐合带的形成,它们都对应澳洲北部由南向北强越赤道气流的形成。弱越赤道气流对应的强迫因子及环流因子的特征则与上述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1.
平凉地区农作物布局的最佳种植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鹏里  邓振镛  郭江勇 《气象》2005,31(7):76-79
采用陇东地区及相邻的固原、长武、陇县共18个站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各站历年各时段干旱指数,划分了干旱等级,结合全区农作物夏、秋粮、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油料种植面积、单产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因素与作物产量的关系。选用线性规划和减产率矩阵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确定型和随机型种植决策模型,优选出可供实施种植比例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不论夏秋作物还是五种作物均在秋春连旱年减产率最大,达30%~40%之间,在无气候干旱年,其减产率最小,为12%~15%。随机型决策接近历年的情况,决策意义不大;确定型决策效果比较显著,其综合减产率普遍少1%-3%,有优化决策价值。虽然确定型优于随机型,但其依赖于长期天气趋势预报的准确程度,应用种植决策还是以随机型与确定型兼用较为稳妥,风险性小。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1980—2009年包头市九原区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了温室大棚在此区域的适应性、必要性和作物效益。同时,针对在温室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包头市九原区温室大棚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崇信县甘薯气候适应性分析发现,在栽苗到封垄期温度偏低,而封垄前覆膜可解决热量不足问题;水分条件基本能满足甘薯生长需要。采用适当种植技术,可使甘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张家口气候变化及其对种植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张家口14个气象站点1960-2004年的降水、气温、日照、无霜期等气象资料和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农业总产值及农业气象灾害等资料,分析了45年来张家口气候变化的特征以及对种植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张家口45年来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升温幅度0.4℃/10年;无霜期日数每10年增加6.2 d;降水量在波动中减少;20世纪90年代后日照时数呈减少的趋势。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干旱灾害趋于严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但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产量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广宗县气候变化及其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瑞江  卫朝贤 《气象科技》2004,32(Z1):58-60
通过对河北省广宗县 1972~ 2 0 0 2年逐年温度、降水、日照资料的分析 ,总结出了其气候变化特点 :2 0世纪70年代气温比较稳定 ,降水呈减少、日照呈增加趋势 ;80年代 ,气温变化比较平稳 ,降水呈增多趋势 ,日照呈减少趋势 ;90年代以来 ,气温升高 ,降水减少 ,日照增加的趋势很明显。分析广宗县现有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发展节水农业、改良土壤、防风固沙、发展特色农业等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万信  王玉洁 《干旱气象》2000,18(1):25-28
通过对夏粮、秋粮和油料作物降水的增减产效应分析,找出了降水对产量影响的关键时段。在些基础上,提出了作物合理值比例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用甘肃省春麦区31个县区1970~2000年的旬平均气温、旬日照时数、旬降水量、≥0℃积温、海拔高度等建立春小麦生态气候适宜度隶属函数和综合适宜度,结果表明:春小麦对海拔高度适宜度在0.15~0.85之间,最小出现在定西和古浪,最大值在金塔和敦煌。≥0℃的积温适宜度与海拔高度适宜度趋势基本一致。旬平均气温适宜度在0.35~0.56之间,说明气温对春小麦生产较适宜。用积分回归分析春小麦在不同气候类区不同生育时段生态气候条件的贡献系数,温和平川绿洲灌区光、温、水要素的平均贡献系数最高,温暖沿沙漠绿洲灌区次之,冷凉浅山半灌溉区、温凉半干旱旱作区最小。用生态气候适应性对春小麦的影响程度和依赖度及产量,确定生态气候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将春小麦划分出5级适生种植区划,并提出利用和开发生态气候资源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呼伦贝尔市农牧交错带农业种植结构的实质,利用贝叶斯准则及该区气象资料,主要作物大豆、玉米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区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大小排序为:大豆>玉米>小麦;②如果预报有干旱发生,则作物种植比例大小排序为:玉米>大豆>小麦;如果预报有洪涝或低温冷害发生,则作物种植比例大小排序为:大豆>玉米>小麦;③设计了两种在干旱气候年型下的作物种植比例最优方案,产值可分别增加3%和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岳普湖县1981—2019年气象观测资料,结合金银花生长发育情况,分析气候条件与金银花生长的利弊关系,根据金银花的生态学特性,对岳普湖县金银花栽培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各物候期的平均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日照时数有明显的增多趋势、水源充足,有利于金银花正常生长发育。随着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增多,种植时间从以前的3月中旬提早至3月上旬,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从2016年的几十公顷扩大到2019年的345 hm2,种植模式从平作方式调整到套种模式,品种统一用北花一号品种。金银花生长发育过程中≥38 ℃的连续高温日数,尤其是≥40 ℃的高温天气、短时强降水天气、风沙天气等气象条件对金银花品质和产量产生了有害影响。探讨金银花种植产业的有利气候条件,可为新疆金银花产业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花农增收致富提供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糜子生态气候研究及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各地糜子生物特征与关键生长期生态气候适应性的探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糜子产量的影响,确定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作出种植适生生态气候区划,并提出提高生态气候资源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