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在研究了三峡水库区兴山县电厂滑坡Ⅰ的工程地质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滑坡形成条件、诱发变形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及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在诱发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发的LaSa软件程序,对电厂滑坡Ⅰ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情况下,滑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在特定条件情况下,滑坡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治理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将导致库岸部分古滑体复活、新滑体产生,香溪河流域白家堡滑坡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在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深部位移及伸缩计监测资料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滑坡变形机理,得出白家堡滑坡只有一个滑动面,其总体变形趋势为推移式,目前仍具有微小的变形。滑坡变形与降雨及库水有密切联系。结合试验资料,针对滑坡变形的实际情况,采用反演分析方法进行了滑移面抗剪强度参数的反演计算。利用反演结果,在三峡水库蓄水4种不同水位工况下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的稳定性系数经历了大→小→大的过程。正常蓄水位时稳定性处于较低状态。滑坡体饱水处于蠕滑或失稳状态,需尽快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现状条件下的明显变形迹象,对该滑坡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并详细介绍了该滑坡的地质背景及滑坡特征。采用剩余推力法,对滑坡体在各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作了分析,并对滑坡体在三峡水库蓄水以后的稳定性作了合理评价。结果表明,滑坡体在目前状态下基本稳定,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将对滑坡体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极有可能导致滑坡体失稳,据此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治理高程175m以上滑体和土体为主,同时布置抗滑桩等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区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及重灾区.文家滑坡位于巴东县内龙船河国家旅游区入口处,神龙溪大桥南侧.论文在研究了三峡水库区文家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滑坡形成条件、诱发变形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及诱发滑体失稳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工程实际境况,对滑坡治理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为三峡地区相同类型的滑坡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重庆市奉节县花乐村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皋乡花乐村滑坡位于奉节县平皋乡高店村 ,是在老滑坡体上多次复活的具有两级滑面的大型基岩滑坡 ,其前缘覆于长江一级支流———梅溪河之上 ,滑体长 1.1km ,宽 5 40m ,体积 1.188× 10 4m3 ,老滑坡体具多组剪切裂隙和风化裂隙 ,前缘受河水冲刷形成有效临空面 ,在较大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形成。浅层滑体为块石土松散堆积物 ,滑移面为块石土与碎裂岩体的接触界面 ,目前处于正在贯通阶段。据岩土样品的试验值、现场大剪值 ,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算值 ,确定计算滑面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参数 ,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蓄水 ,在不同工况下对老、新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 ,结果表明老滑坡在各种条件下是稳定的 ,新滑坡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 ,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 ,需尽快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6.
独生基滑坡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长江右岸。为百安坝斜坡松散堆积层沿下伏软弱层面滑动的滑坡体。属于降雨及地表生活排水诱发、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变形而形成的新滑坡。论文在分析和研究滑坡区地质环境背景、平剖面形态、特征及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滑坡体各工况及荷载组合条件下的稳定系数。通过计算,滑坡在天然状态、加载及暴雨条件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根据滑坡特征、主要诱发因素及其稳定性,针对滑坡体失稳特征,通过防治方案对比,初步拟定以抗滑桩工程进行治理,以保证滑坡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奉节县平皋乡花乐村滑坡位于平皋乡高店村,是在老滑坡体上多次复活的具有两级滑面的大型基础岩滑坡。老滑坡体具有多组剪切裂隙和风化裂隙,前缘受河水冲刷形成有效临空面。浅层滑体为块石土松散堆积物,滑移面为块石土与碎裂岩体的接触界面,目前处于正在贯通阶段。根据岩土样品的试验值、现场大剪值,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算值,对老滑坡及新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老滑坡在各种条件下是稳定的,新滑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需尽快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8.
浦江海豹岭脚滑坡位于改(扩)建20省道K37+180-K37+250段南侧山坡上,为一小型牵引式土质滑坡。文章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滑坡形成机理;根据岩土样品的试验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值及反算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及剩余滑坡推力的抗剪强度参数,采用瑞典条分法对两种不同工况下滑坡体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持续降雨时,滑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进行了治理设计,提出抗滑支挡结合地表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安渡滑坡成因机制分析与稳定性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奉节县安渡滑坡正处于蠕滑变形—加速变形阶段,其破坏力极大、影响甚广。本文在深入分析滑坡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滑坡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并评价其稳定性。研究表明,安渡滑坡体目前处于不稳定状态,三峡水库蓄水到175m或遭遇长时间高强度的暴雨时,可能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探究水库水位变化对滑坡稳定的影响,以西南地区某库岸滑坡为例,在探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和成因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来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库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稳定性及滑动模式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水库天然状态、初期蓄水、水位上升和下降条件下滑坡体内塑性区分布和x方向位移变化情况。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和滑坡实际变形破坏规律综合分析库水位变化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水库初期蓄水造成滑坡体变形开裂,使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水位上升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小,水位下降后滑坡稳定性大幅降低,极可能发生失稳破坏;水库蓄水后坡体滑动模式由推移式向牵引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库水位波动条件下滑坡抗滑工程效果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新丽 《岩土力学》2006,27(12):2234-2238
抗滑桩是三峡库区滑坡治理工程中常用的措施,在三峡水库长期的周期性水位波动条件下,抗滑桩工程效果如何,即是否能够保证滑坡的整体稳定,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选择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县城的谭家坪滑坡次级滑坡-白水沟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二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选择合理的岩土力学参数和桩计算参数;利用ANSYS 软件,依据不同的模拟方案,分别模拟分析了滑坡在仅考虑自重、自重加暴雨在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性状况以及抗滑桩的工程效果,即滑坡在设桩条件下的变形和稳定情况。结果表明:①白水沟滑坡破坏机理为牵引式。在暴雨和水位下降条件下,滑坡稳定性降低;周期性水位变化后,滑坡稳定性逐步下降,最终失稳;②依据自重和暴雨工况,考虑175 m降至145 m水位进行的抗滑桩设计,起到了明显的抗滑效果。③周期性水位波动后,滑坡变形破坏逐步加剧,说明抗滑桩虽然起到了的抗滑作用,但阻滑效果逐步下降。因此,在滑坡抗滑工程设计时应考虑该因素的影响,适当提高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2.
基于NMR的库区滑坡三维稳定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传统的勘探、测试手段, 难以获取可靠的滑坡岩土体水文参数, 直接影响滑坡研究的建模、评价工作.应用核磁共振找水方法并结合其他方法建立滑坡三维地质模型, 并提出基于NMR技术的库区滑坡稳定性研究思路.以赵树岭滑坡进行测试, 获取了岩土体的水文地质参数数据, 确定出该滑坡具有两层地下水, 上部潜水含水层, 下部微承压含水层; 具有两层滑面.该技术的分析结果与钻孔数据吻合较好, 可为建立符合实际的滑坡模型提供可靠依据.利用自编渗流-应力耦合有限元程序和ANSYS进行了145 m、175 m及175m降至145 m滑坡的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 145 m及175 m水位, 该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前缘随水位抬升局部破坏范围扩大; 175 m降到145 m时, 坡整体稳定性接近极限状态.且滑坡后缘局部位置出现小规模变形破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库区巴东县赵树岭滑坡稳定性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赵树岭滑坡是三峡工程库区的重要滑坡,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巴东新县城沿江大道的安全,并对新县城土地利用意义重大。在阐述赵树岭滑坡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水岩耦合三维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了滑坡稳定性,预测了三峡水库蓄水后滑坡稳定性发展趋势和渗流特征。研究表明,水库蓄水及水位波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三峡水库蓄水后,滑坡将发生局部失稳,必须加以治理,提出了滑坡防治的原则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滑坡多场监测数据间的关联准则,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两步聚类法与Apriori算法,开展滑坡多场信息关联准则研究。以三峡库区白水河滑坡为例,分析ZG93监测点于2003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的监测数据,选取影响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发因子,采用两步聚类法对不同的影响因子进行预聚类和聚类,将数值型变量转化为离散型变量后,应用Apriori算法进行处理,生成满足最小置信度的关联准则,建立白水河滑坡多场耦合作用模式下的影响因子与滑坡位移变形关联准则判据。研究表明,关联准则对于滑坡灾害的变形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数据挖掘技术可较好地应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位移预测预报中。  相似文献   

15.
三峡大坝自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形成大量涉水滑坡。长江三峡库区的浮托减重型滑坡随库水位升降,变形非协调性增加,此类滑坡变形与库水位关系的不明确性,为其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带来困惑。以木鱼包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全自动GPS变形监测系统获取的滑坡监测资料,结合多次的野外考察、15年专业监测和库水位升降等资料进行分析,运用有限元软件Geo-studio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库水位以不同速率在175~145m间升降下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库水位由145m升至175m的过程中,滑坡的稳定系数变化为先减后增再减,库水上升速率越大,前期稳定系数减小的时间段越小,随后稳定系数增加的速率也越快;(2)在库水位由175m下降到145m的过程中,整个稳定系数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呈“V”字形,存在一个最危险水面,不同的库水下降速率对应的最危险水面高度也不一样,库水位以0.4,0.6,0.8,1.0,1.6m/d的速率下降时对应的最危险水位分别在169.8,167.8,162.6,162.0,162.2m左右;(3)木鱼包滑坡作为三峡库区典型的浮托减重性滑坡,在库水位大幅度及周期性升降的影响下,一直保持着蠕滑状态,平均日位移量为0.4mm/d,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所得结论对三峡库区浮托减重型滑坡预警预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非饱和渗流的水库库岸滑坡稳定性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水位涨落和降雨入渗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本文以秭归县下土地岭滑坡为例,在一个水文年内根据库区水位调控方案并考虑库区降雨情况,运用非饱和土力学的渗流和抗剪强度理论,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库水位涨落和降雨条件下滑坡渗流和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对库区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治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巴东红石包滑坡稳定性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英  晏鄂川  李作成 《岩土力学》2008,29(Z1):412-416
巴东红石包滑坡位于巴东油库场地区,是三峡库区启动的重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之一。通过对红石包滑坡内部水平位移和渗透水压力长期监测分析,表明其中的Ⅰ和Ⅱ号滑坡浅层存在缓慢变形,与降雨关系密切;其深层未见变形。说明红石包滑坡体在从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至今仍处于稳定状态。但后续库水位的的不断抬高以及不同季节库水位频繁变化对滑坡的稳定性极为不利。为确保油库安全,仍应加强监测,密切注视滑坡动态。  相似文献   

18.
金鸡岭滑坡在暴雨后发生明显变形,通过现场勘察、钻探、物探、深部位移监测以及水平位移监测得出初步结论。为进一步查明该滑坡成因机制,通过解译现有勘察监测资料,结合Midas-GTS软件分析不同工况下滑坡的渗流场、位移场、稳定性计算,综合评价其成因机制。结果如下:(1)物探解译得出金鸡岭滑坡为岩土混合、含水滑坡,滑动面位于T2b1泥灰岩和T2b2泥岩分界线;(2)深部位移监测揭示该滑坡为浅表层土体在发生滑移,滑动面与物探解译得出的滑动面位置一致;(3)水平位移监测表明浅表分布的后梆滑坡和潘家岭滑坡变形速率较快,变形强烈;(4)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金鸡岭滑坡在现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排干地下水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可能产生整体滑移,其上的潘家岭滑坡及后梆滑坡产生土体次级滑移。(5)金鸡岭滑坡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为滑坡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源和场地条件,暴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作为诱发因素,进一步加剧滑坡变形。该研究成果将为三峡库区类似滑坡的成因机制与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对后期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千将坪滑坡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千将坪滑坡体位于三峡库区长江支流青干河的左岸,距三峡工程坝址44km。2003年7月13日零时20分,三峡库区秭归县千将坪村发生了山体基岩滑坡,造成15人死亡、9人失踪,4家乡镇企业被摧毁。文章通过对滑后详细地质调查,阐述了千将坪滑坡区地质条件,描述了滑坡发生的前兆现象以及滑坡发生滑动的过程,仔细分析了千将坪滑坡各要素的特征。根据滑坡体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差异,把滑体物质自滑坡后缘至前缘分为块石堆积区、基岩裂解区、土夹块石区、漂砾卵石区。同时,文中研究了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了滑坡体的成因机制,从地形地貌、岩性组合、构造条件详细论述了斜坡失稳的内因,认为导致斜坡失稳的外部因素有集中降雨、农田灌溉以及三峡蓄水3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区严家坡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三峡水库区地质条件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及重灾区。严家坡滑坡位于奉节县内,距三峡大坝158km,滑坡在整体上被3条冲沟分为东、西两个滑坡,地貌上两滑坡均呈缓倾斜坡,平面上呈扇形,两侧有冲沟围切,后侧具圈椅状拉张裂缝,前缘剪出口部位弧形特征明显。勘察发现:两个滑坡均存在3级滑带,第1级滑带位于松散堆积物与碎裂岩体接触部位;第2级滑带位于碎裂岩体与块裂层状岩体接触部位;第3级滑带位于块裂层状岩体与完整基岩接触部位。严家坡滑坡由较坚硬的泥质灰岩、灰岩及相对软弱的泥灰岩组成,软弱的泥灰岩及薄层泥岩等力学性质较差,抗风化能力弱,多破碎,甚至形成软弱夹层。岩体中裂隙产状较陡,其中一组裂隙近其中直立,为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同时与较软的岩层易贯通,破坏岩体的整体稳定性。严家坡滑坡不但规模大,而且复杂。于文章详细介绍了三峡库区奉节县严家坡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对滑坡的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用不同的方法对几种工况进行计算与比较,评价其稳定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