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滇西兰坪盆地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且复杂的历史过程,由洋盆→洋陆转换→陆内盆地→盆山转换等过程。根据盆地充填和造山带特征,讨论兰坪盆地的演化历史及盆山对应关系。通过对兰坪盆地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可将兰坪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兰坪地块形成阶段;陆内盆地演化阶段;盆山转换及推覆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2.
下扬子盆地石炭纪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位于扬子板块东部的下扬子盆地,在石炭纪时,为被动大陆边缘的陆表海沉积,陆源碎屑来自于北边的胶南古陆和南边的江南古陆东延部分─—皖浙赣古陆。石炭系分为上、下两统。早石炭世,盆地南部宣城、广德等地主要发育碎屑岩,中部巢县、南京一带以及北部滨海、洪泽一带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从南往北,金陵期从滨岸碎屑岩相→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相→潮坪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相;高骊山期为滨岸平原沼泽碎屑岩相→浅海陆棚碎屑岩相→海岸萨布哈白云岩、石膏、碎屑岩相;和州期盆地南部隆起,中部到北部为礁及礁后泻湖一潮坪碳酸盐岩相→开阔海台地碳酸盐相。晚石炭世主要是碳酸盐沉积,黄龙期从滨岸石英砾岩相→潮坪白云岩相→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相;船山期是黄龙期开阔海台地碳酸盐岩相的继续,以发育核形石生物碎屑颗粒岩为特征。整个盆地的岩相带均以NEE—NE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大姚铜矿位于楚雄盆地偏北,大雪山背斜南端。楚雄盆地的碎屑沉积厚度大于万米,地层在平面上的分布自盆地边缘向中心时代渐新(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厚度增大。垂向上由下而上为“煤-铜-盐”三色建造共存;下部三叠系含煤、中部白垩系含铜、上部古近系含盐。盆地西界和北界为永胜大断裂和红河大断裂所限、东界为元谋-绿汁断裂,周缘群山环绕,北部和东部分别是元谋古陆和易门高地,  相似文献   

4.
山柞镇旬地区盆地体制与金属成矿关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山柞镇旬地区现今构造格架是在后泥盆纪秦岭造山过程中奠定的,秦岭北鄂尔多斯板块左行旋转,扬子地块向北挤压及左行旋转,使秦岭微板块沿商丹和勉略两条长寿深大断裂发生大规模的左行走滑,主要形成EW向的柞(水)—山(阳)断裂,镇(安)—板(岩镇)大断裂;伴随佛坪地块的隆滑而产生的NW—NWW向公(馆)—白(河)断裂、旬河断裂,形成和控制了山柞、旬阳热水盆地和镇安—青山隆起以及沿旬河的裂陷,控制了柞山镇旬地区金属成矿带的分布和最终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陆梁”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出发,充分汲取前人的有益成果,历史的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应力场特点,结合晚三叠世以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盆—山转换的沉积响应,合理利用地震资料所揭示的西缘深部的“CT”图像及物源分析等第一手资料,提出“西缘古陆梁”及“银川古隆起”在印支期是不存在的;燕山主期盆地西缘南段可能形成古陆梁,使得六盘山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具一定的分割性,但随后在早白垩世又被夷平,鄂尔多斯盆地又和包括六盘山盆地在内的西部白垩纪盆地连通,鄂尔多斯盆地西界真正形成的时间应在喜山晚期,这也是盆地西缘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南北向古陆梁”)形成的大致时间,它们是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远距离应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陕西柞—山—商晚古生代拉分断陷盆地动力学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构造—岩相学和构造—热水沉积岩相填图研究,认为陕西柞水—山阳—商县(柞—山—商)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在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被动陆缘残余洋盆基础上,经历了志留纪—早泥盆世北秦岭岛弧造山带—残余洋盆转换过程。在中泥盆世演化为秦岭微板块北缘拉分断陷盆地,晚泥盆世叠加了深源碱性热流体叠加作用明显,形成了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相带,并发生了构造反转。石炭纪陆缘拉分盆地进一步发展演化为残余海盆萎缩封闭。这种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过程记录了由洋盆—岛弧碰撞造山转换为陆—陆碰撞造山过程。该拉分盆地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成矿分带,与多期成矿成岩地质作用有关,在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中,中泥盆世柞—山—商拉分断陷盆地的四周被古陆块和造山带分隔,陆—陆碰撞过程驱动了造山带流体发生大规模排泄到该盆地内,在该拉分断陷盆地内形成了大规模热水沉积成岩成矿,各类热水沉积岩相发育。在该拉分盆地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同生断裂作用形成了次级断陷盆地,为热水沉积成岩成矿提供了沉积容纳空间。热水沉积成因的银多金属—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定位于三级和四级热水洼地。晚泥盆世—石炭纪近南北向的岩石圈地幔收缩,陆—陆碰撞收缩成为垂向热传输主要驱动力源,导致了陆壳尺度上碱性热流体被挤压垂向排出到陆表残余海盆之中,本区脉状富金镍钴铜矿与晚泥盆世—石炭纪深源碱性热流体隐爆作用形成的碱性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带密切有关。类卡林型金矿定位于该盆地上部基底构造层和盆地热水浊流沉积相内,主要与后期脆韧性剪切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方维萱  刘家军 《沉积学报》2013,31(2):193-209
采用构造-岩相学和构造-热水沉积岩相填图研究,认为陕西柞水-山阳-商县(柞-山-商)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在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北被动陆缘残余洋盆基础上,经历了志留纪-早泥盆世北秦岭岛弧造山带-残余洋盆转换过程。在中泥盆世演化为秦岭微板块北缘拉分断陷盆地,晚泥盆世叠加了深源碱性热流体叠加作用明显,形成了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相带,并发生了构造反转。石炭纪陆缘拉分盆地进一步发展演化为残余海盆萎缩封闭。这种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过程记录了由洋盆-岛弧碰撞造山转换为陆-陆碰撞造山过程。该拉分盆地中具有明显的区域成矿分带,与多期成矿成岩地质作用有关,在造山带-沉积盆地-岛屿构造耦合与转换中,中泥盆世柞-山-商拉分断陷盆地的四周被古陆块和造山带分隔,陆-陆碰撞过程驱动了造山带流体发生大规模排泄到该盆地内,在该拉分断陷盆地内形成了大规模热水沉积成岩成矿,各类热水沉积岩相发育。在该拉分盆地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向同生断裂作用形成了次级断陷盆地,为热水沉积成岩成矿提供了沉积容纳空间。热水沉积成因的银多金属-重晶石-菱铁矿矿床定位于三级和四级热水洼地。晚泥盆世-石炭纪近南北向的岩石圈地幔收缩,陆-陆碰撞收缩成为垂向热传输主要驱动力源,导致了陆壳尺度上碱性热流体被挤压垂向排出到陆表残余海盆之中,本区脉状富金镍钴铜矿与晚泥盆世-石炭纪深源碱性热流体隐爆作用形成的碱性铁白云石钠质角砾岩带密切有关。类卡林型金矿定位于该盆地上部基底构造层和盆地热水浊流沉积相内,主要与后期脆韧性剪切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石薄片分析和石英阴极发光特征,对巴彦浩特盆地石炭系进行物源分析.结果表明,该盆地石炭系存在北部阿拉善古陆、东南部陇西古陆、西部龙首山隆起及东部骡子山隆起4个物源方向,母岩分别为太古界及元古界变质岩、前石炭系沉积岩及加里东期岩浆岩.古物源与沉积体系具良好空间配置关系,通过野外剖面观察,结合物源和相标志,认为研究区石炭系早期主要受阿拉善古陆影响,发育障壁海岸和混积陆棚相,中晚期受多物源共同影响,发育障壁海岸、无障壁海岸、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混积陆棚相.  相似文献   

9.
志留纪之后,秦岭佛坪古陆就同白水江古岛一样横亘于古秦岭海洋之间,在南北两大板块的历史演化中,它从早期的热异常发展到热柱隆起,直至岩浆的形成与侵入。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不仅影响着造山过程,还对周边盆地及金属矿床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佛坪古陆的热事件及周边盆地的影响,探讨了陕西沉积岩容矿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沉积盆地演化与联合古陆的形成和裂解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一甫 《现代地质》1992,6(4):480-493
中国沉积盆地演化与全球动力学体系有关,可以划分为裂陷盆地序列、压陷盆地序列和走滑盆地序列。在空间上受东特提斯构造体系域与西太平洋构造体系域的制约,在时间上受联合古陆形成和裂解两个构造阶段的影响。因此,在各类原型盆地基础上可以产生反转盆地和复合盆地。中、新生代盆地与古生代盆地之间存在着新生性、再生性和反转性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