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朝迎 《气象》1980,6(6):40-40
“云绞云,雨淋淋”这句谚语,不仅在西藏高原地区流传着,在我国其它许多地区也广泛地流传着。它的含意是,在夏季里,当天空有自西移来的高云,同时又有低云自东向西(或自南向北)移动时,预示着未来天气要变坏。气象观测经验也表明,夏季测站出现这种云天,则意味着高低空有气流切变,表示某种天气系  相似文献   

2.
虹与天气     
陈谋 《气象》1978,4(10):19-19
“东虹晴,西虹雨”的天气谚语,在我国各地流传甚广。从谚语的含义来看,出现东虹未来必是晴天,而出现西虹未来定会下雨。这对中纬度西风带而言,天气系统多是自东向西移动,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我们经过多年实际检验及通过对1954—1977年历史资料验证发现,“西虹雨”符合我地实际,但“东虹晴”却不全对。如:出现西虹当天、未来第一天、未来第二天有雨(包括微量,下同)的机率分别为84%(32/38)、89%(34/  相似文献   

3.
刘松英 《贵州气象》2002,26(5):25-25
冰雹云是发展十分旺盛的积雨云 ,它是局地强对流性天气的产物之一。在冰雹云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往往伴随着雷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因此 ,如何识别冰雹云 ,观察其发生发展 ,进一步搞好人工防雹 ,降低或消除冰雹云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从云的颜色和所伴随的声、光、电等现象出发 ,就如何识别冰雹云谈点自己的看法。①从颜色识别冰雹云。谚语 :“黑云黄边子 ,必定降雹子”和“黑云尾来黄云头 ,冰雹打死羊和牛”。冰雹云的云底灰黑或黑中带黄红。黑色是日光透不过云体所造成 ,白色是云体对日光无选择散射或反射的结果。由于冰雹…  相似文献   

4.
唐口是我县终南公社东面廿多里处的一个生产大队。站在我站观测场东望,常可看到该队附近的山脚下有一种云雾现象出现。当地群众称此为“唐口拉烟雾”。且很早广泛流传有“唐口拉烟雾有雨”的天气谚语。(一)烟雾与降雨的规律为了验证“唐口拉烟雾有雨”这条天气谚语,我们十多年来,一直对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云向与天气     
李源 《气象》1978,4(5):6-6
在群众中常流传着“云跑西,披蓑衣;云跑南,雨成团;云跑东,一场空;云跑北,雨没得”等谚语。气象员也有许多关于用云向测天的经验,比如高、中云从西南方向或偏西方向有系统地侵入,予示天气不久由晴  相似文献   

6.
徐乃璋  王昂生 《气象》1976,2(6):24-25
正确判断云体是冰雹云还是雷雨云,这是进行人工防雹作业的重要依据。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的防雹抗灾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根据雹云的声、光、雷电、降水和移动等宏观特征,用耳听目测来识别雹云,并用许多生动的谚语形象地指出冰雹云的特征。例如冰雹云多“拉磨雷”、“蜂子朝王声”;“横闪多雹”;“黄云黑边子,必定下雹子”,“黑云尾,黄云头,雹子打死羊和牛”;“雹走老路”、“雹打一条线”以及雹云光象异常等等。这在人工防雹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  相似文献   

7.
章正英 《气象》1979,5(12):21-21
在气象站天气预报中,验证天气谚语是一件重要工作,下面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理解天气谚语的含义 本地夏季有“雨后东风雨更凶”和“夏东风一场空”的谚语。都是吹偏东风,为什么雨后东风雨要大,而光吹东风就不下雨呢?我们用历年7月份偏东风(ESE—ENE)来验证,雨后东风共出现38次,次日下雨者31次,占82%,其中中雨以上的降水占51%。而夏东风(不包括雨后的东风)共出现45次,次日下雨的仅11次,占24.4%,且大多是小雨。从普查天气图中发现,凡是下雨后吹东风,往往是地面  相似文献   

8.
群众看天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同大自然长期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料,我们在应用中体会到:必须很好的结合地区性、季节性加以运用,如“大华晴、小华雨”这条谚语,一般在夏季比较准确,而在秋季和冬季一般只出现少云到多云天气,很少出现降水现象。除了注意季节外,还要结合当地实况使用谚语。在75年秋,我们发现了两次钩卷云,根据“钩钩云雨淋淋”,两次都报了有雨,结果两次都  相似文献   

9.
章正英 《气象》1979,5(2):13-15
在县站的予报中运用群众经验时,应针对不同的予报对象,抓住实质,深入验证,灵活运用。现谈谈我们验证天气谚语的几点做法: 一、验证天气谚语要研究其内在联系 保定地区流传着很多关于偏东风与降水关系的谚语。如“偏东风,雨祖宗”;“东风不转,阴雨不断”;“雨后东风雨更凶”等,到底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如  相似文献   

10.
看雾知天气     
群众谚语:“十雾九晴”,这一条看天经验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实际情况并不是完全如此。象春雾往往是“阴雨绵绵无晴天”,冬雾是“雾气满天飞,雨雪后面追”。夏雾就不同了,“雾天不见人,大胆洗衣锦”。秋雾和夏雾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满地大雾盖,当天日头来”。这说明春雾和冬雾常常是雨雪来临的先兆。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中国古气象学也在其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辉。 气象与人类息息相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气象观察记录的国家。远在三千年以前,殷圩甲骨文中就有阴、晴、雨、雪等记载。周朝前期,气象观测经验被编成诗歌谚语,男女老少都可以传诵,如《诗经》里“朝隋于西,崇朝其雨”,意思是早晨太阳  相似文献   

12.
徐玉祥 《气象》1978,4(12):17-17
从广义上讲,“韵律”可以看做相距一定时间间隔的前后两种天气现象或前期多种天气现象与后期某个天气现象之间的联系。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两点个人看法。 扶风地区流传着“九九有雪,伏伏有雨”、“行得春风有秋雨”、“初雷120天”、“冬暖春雨少、冬暖春霜迟”等谚语。这些谚语,个人理解其内涵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韵律关系的多样性,以上4条谚语就提示出180天、150天、120天、90天等不同时间间隔的韵律;其二是  相似文献   

13.
张家诚 《气象》1975,1(12):15-16
我国天气预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天气预报知识来源于生产,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古代劳动人民,是我国天气预报最早的主人。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许多流传于民间的关于天气预报的民歌。“朝(阝齐)于西,崇朝其雨”(早晨西方有虹,这一天就会下雨),“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东风劲吹,阴雨将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天上层状  相似文献   

14.
农谚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天气的客观规律。几年来我们对一些农谚进行了验证和使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群众中广泛地流传着:“上午阴霜下午开,下午不开有雨来;下午阴霜有雨来。”的说法。这条谚语我们经过验证和长期的使用,认为对做冬、春季节的短期天气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瑜 《气象知识》2012,(3):11-11
今天上课,老师发下了一张纸,拿来一看,是“看天谚语”。上面有什么“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嘿,还挺顺口的呢!  相似文献   

16.
说起贵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流传甚广的谚语:“天无三日晴”。此说最早见于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中贵州的情况:“又多雾、雨,十二时天地阴忽,间三五日一晴霁耳。然方晴倏雨,又不可期。故土人每出必披毡衫,背蓑笠。笠以备雨也。谚云‘天无三日晴’”。从文字中可看出,王士性在贵州旅游期间,  相似文献   

17.
看云报天气     
云的变化是天气转变的重要征兆。几年来,我们通过不断走访群众,亲身体验,总结了一些较好的指示性云状,对预报天气帮助很大。现整理如下: 一、看云报风 1.晴天西北方出现5—7条东北西南向的密卷云条,看不出那头粗细,则在24小时内将起西北风(见图la)。冬季效果较好。 2.在西方靠天边的上空,出现3—4条头部尖,尾部带丝的卷云条,则48小时内将有风。风速一般不大,云头向南出现南风或东南风,云头向北出现北风(见图1b)。 3.在西面天边出现卷云丝,云头向东,云丝向西,丝状明显,则未来风不大,天气好(见图lc)。 二、看云报雨、雪 1.扇面云 成条的卷云,从根部向外辐射,根部常常有老云(即不清楚的高、中云等)。出现这种云时,  相似文献   

18.
胡金松 《气象》1977,3(2):23-23
出现在高积云或层积云上的虹,我们暂称它为“云虹”。有农谚日:“东虹日头西虹雨,虹在当中有大雨。”这“虹在当中”实际指的就是云虹。这种现象都发生在汛期即6—8月的早晚,在早晨则出现在西方和靠近天顶附近的高积云或层积云上,在傍晚则出现在东方和靠近天顶附近的高积云或层积云上。图1是1964年7月18日18时的云况描绘,量1的浓积云,快速地由西南方移入,中云(C_M8)和高云 (C_H8)由偏东  相似文献   

19.
阮忠家 《气象》1978,4(3):26-26
人工降水是人类向天气控制作尝试的最早项目之一。30年来,人工催化冷云的试剂名目众多,并且最近仍不断有新的催化剂诞生使用。但人工催化暖云却依然使用直接向云中撒播如盐粉这类吸湿性物质或大水滴这些传统方法。 根据暖云降水的机制,把吸湿性物质(例如盐粉)人工引入云体后,就能吸附云中水汽,变成溶液滴,溶液滴表面饱和水汽压比水滴小,所以在它的表面会吸附更多的水汽,即借助凝结增长逐渐变成大水滴,再经过与小云滴重力碰并而增大,最后雨滴在云内下降过程中形变,并在强烈的垂直气流冲击下破碎,产生“连锁”反应而形成降水。撒播大水滴也是在云中人工输入“雨种”,使这些雨种经过与盐  相似文献   

20.
红云与天气     
陈洁 《气象》1978,4(11):13-13
早晨或傍晚,天空往往飘着绚丽的红云,有时绯红,有时紫红,有时淡红,霞光映照,光彩夺目。我地流传着不少有关红云的天气谚语,下面谈谈我们学习群众经验、观测红云的体会。 早红云与晚红云 “早发红云晚发雨,晚发红云晴几天”。我们统计了86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