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西接青藏高原,地处高原东南麓陡峭坡地边缘,兼有“迎风坡”和“喇叭口”的地形特点。无论是年雨量、年雨日或大到暴雨频数,雅安都是高原东侧的一个最大值区,历来素有“天漏”之称。1984年,彭贵康等人的工作,从气候角度研究了雅安地形与降水的关系,基本弄清了雅安“雨多”和“雨大”的原因,但在数值及动力研究方面,迄今仍为空白。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四川强对流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各种强对流天气频发的特点,本文利用气象整编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和灾情直报信息等资料,统计分析了21世纪以来四川的大风、冰雹和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逐月分布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1)四川强降水年平均分布特征是盆地多于高原,夜间多于白天,夜间主要存在以雅安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南部、以平昌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北部、以北川为中心的盆地西部、以会理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和以雅江为中心的川西高原中部5个高频中心,白天强降水只存在以万源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北部1个高频区。强降水天气主要发生5~9月;(2)四川大风的区域分布呈现出川西高原多四川盆地少的特征,川西高原地区存在着以甘孜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北部大风高频区和以德昌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大风高频区,四川盆地内存在着以盐亭和广元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北部和以井研为中心的盆地南部大风高频区。盆地大风主要出现在4~8月,川西高原大风主要出现在1~6月;(3)四川冰雹的区域分布同样呈现出川西高原多于四川盆地的特征,在川西高原地区存在着以石渠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北部和以昭觉为中心的川西高原南部冰雹高频区。在四川盆地内存在着以南江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北部和以古蔺为中心的盆地东南部冰雹高频区。盆地冰雹主要发生在4~8月,川西高原冰雹主要出现在4~9月。   相似文献   

3.
雅安“天漏”的形成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安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麓,地处四川盆地西缘,由于盆地及青藏高原的大地形影响,降水特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800多毫米,为全省之冠,尤以盛夏季节,暴雨频繁,雨日很多,素有“雨城”和“天漏”之称。一、雅安地区暴南的气候特点雅安地区有八个县,东西宽100多公里,南北长230多公里,从整个地势看,是西北高,  相似文献   

4.
雅安市降水“精细化”预报的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藏高原东麓.兼有“迎风坡”和“喇叭口”的地形特点,降水特多.有“天漏”之称.因此,降水预报在当地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需求.降水预报朝“精细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本文基于“雅安天漏”研究等方面的结果,给出了考虑了系统性降水、热力降水和地形雨的降雨量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做了“精细化”降水预报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热城 :位于撒哈拉大沙漠东部的苏丹首都喀士穆为百万人的大城市 ,年平均气温达 30℃ ,最热可达4 9℃ ,年降雨量仅 15 7mm ,午后热浪袭人 ,素有“世界火城”之称。旱城 :处于世界最干旱的阿塔卡马沙漠包围之中的智利俨基克市 ,曾连续 14年来下过一场雨。若有降雨 ,雨滴未落入地也已蒸发了 ,故人们称之为“旱城”。雷城 :地处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茂物市 ,为世界雷暴最多的城市 ,平均每年有 32 2个雷雨日 ,人们每日与雷雨相伴 ,故有“世界雷都”之称。雨城 :在印度梅加拉亚邦的切拉朋齐为数万人的山城 ,常年降雨量在 12 0 0 0mm以上 ;1960…  相似文献   

6.
9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秋高气爽 ,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 ;华北中东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大部以及江南的部分地区降水偏少 ,旱情持续或发展 ;西北的东南部和四川盆地阴雨寡照天气较多 ;四川盆地出现特大暴雨 ;月内共有三个热带气旋影响我国 ,其中 0 1 1 6号台风“百合”中旬末登陆台湾后再次登陆广东 ,0 1 1 9号台风“利奇马”下旬末登陆台湾后沿福建近海转向。1 天气概况本月 ,全国大部地区以晴朗少云天气为主。月降水量 ,华北西部、西北东部、四川和云南大部、青藏高原东部、华南大部以及浙江东部等地有 50~ 2 0 0mm不等 ,其中广东…  相似文献   

7.
“雅安天漏”研究 I:天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藏高原东麓。由于特定的地理和地形条件所致,降水特多,夏季暴雨频繁,历来素有“天漏”之称。本文基于大量的“雅安天漏”(区域暴雨)个例资料,从气候、大尺度环流、物理量合成、地形作用和中尺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安天漏”是在青藏高原东坡特定的地形作用下产生的特殊降水现象,其气候特征具有显著的中尺度特点,“夜雨”显著,环境场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的物理量结构等方面,都有异于华北、华东和华南等地的暴雨。  相似文献   

8.
基于四川雅安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和大气污染防控的需求以及冬季以颗粒物(PM_(2. 5)和PM_(10))污染为主、夏季以臭氧(O_3)污染为主的特点,本文利用雅安市2015-2018年空气污染监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重点分析雅安市空气污染物PM_(2. 5)、PM_(10)和O_3浓度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上述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BP神经网络进行两者的数学建模,构建了雅安市空气质量短期预报模型,并进行了试预报检验。研究表明:雅安市2015-2017年期间污染物O_3、PM_(2. 5)、PM_(10)浓度呈上升的趋势,空气质量达标率自2015年的92. 7%降低到2017年的82. 2%,2018年达标率略有上升为88%,但仍出现了9天中度污染和1天重污染。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变化相关密切,其中,降雨量和气压与PM_(2. 5)和PM_(10)污染关联最大,表明雅安作为四川盆地的"雨城",其降水对颗粒物的湿清除效应是很显著的;而气温和风速与O_3污染关联最大,恰好反映了高温和由高温所隐含的强辐射对O_3生成的促进作用。由BP神经网络所建立的雅安O_3预报模型,其准确度较稳定,各季7天平均相对误差都19%,并且预报效果排序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由BP神经网络所建立的雅安PM_(2. 5)预报模型,其在春季和夏季预测准确度较好,两季7日平均相对误差都16%,秋季相对误差略高一点,其四季预报准确度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空气质量预报业务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登陆台风特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联寿 《气象》1977,3(11):10-12
我国从有气象和水文观测以来,打破降雨量历史记录的三场特大暴雨都和台风活动有关。这三场特大暴雨中占首位的是1967年10月17—19日台湾省新寮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1672毫米,三天降雨总量达2749毫米,主要降雨系统是6718号台风的倒槽。第二位是1963年9月10—12日台湾省百新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1248毫米,三天降雨总量为1794毫米。这场暴雨是由6312号台风造成。著名的“75.8”(1975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琴  崔晓鹏  曹洁 《大气科学》2014,38(6):1095-1108
本文首先利用多种资料,对2010年8月18~19日四川地区一次引发了泥石流次生灾害的暴雨天气过程开展了观测分析,进一步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此次降水过程开展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资料对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指出:(1)此次暴雨过程具有强降水持续时间短、短时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等特点,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具有明显中尺度特征;强降水主要发生在汶川—雅安断裂带陡峭地形附近,与地形关系密切;(2)中高纬度“两脊一槽”环流形势及其缓慢变化、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与高压脊叠加形成“东高西低”形势,为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条件;西南涡的发展加强及其与副高西侧边缘强风速带的相互作用,增强了川西陡峭地形的抬升效应,促发暴雨发生;而四川盆地中多个中尺度云团的发生、发展与暴雨的发生直接相关;(3)WRF模式较好地模拟再现了此次降水过程,模拟结果初步诊断分析显示,在四川盆地复杂地形及大尺度环流背景发展和演变的影响下,稳定层结盖的进退、低层东南风的加强和减弱以及不稳定能量的累积与释放控制着暴雨过程的发生与结束。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 :“月到中秋分外明”。但对于生活在“天府之国”的人来说 ,中秋月却是一位难得见面的稀客。四川盆地秋季因冷暖空气常在这一带交汇滞留 ,云多、照寡、雨频、湿重 ,月色常被深藏在云雾中。盆地是全国多云中心之一 ,加之秋季又是阴雨连绵的季节 ,仲秋 1 0月平均阴天日数多达 2 5天 ;雨日一般为 1 5~ 2 2天。这种云多雾重、秋雨绵绵的天气 ,使秋月去了“皎皎”的面容。据统计 ,成都在 30年间的中秋夜晚 ,仅有 2年云净天高 ,皓月当空。由此 ,只能得出“天府难逢秋月明”的结论。天府秋月几度明@小科…  相似文献   

12.
史凤苓  潘汉明 《气象》1982,8(12):41-43
本月降水的大致分布是:西南、中南大部偏多,华东地区及西北、华北、东北大部偏少,华南沿海基本正常。湘、鄂、川、黔、桂等省区月降水量一般为100—200毫米,比常年偏多3成至1倍;其中四川盆地、湘西、黔南、桂北为200—300毫米,偏多1—2倍。东北北部及江淮流域月降水量为50—100毫米,比常  相似文献   

13.
一次四川特大暴雨灾害降水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四川气象台站观测资料、JICA项目地基GPS水汽站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分析了2013年7月7-12日四川特大暴雨灾害过程中的降水变化特征及水汽来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强降水带从盆地西北部的广元一直向南延伸至南部的雅安、乐山,呈西南一东北走向;灾害过程具有降水总量大、强度大、降水中心稳定少动、持续时间长等显著特点。暴雨灾害的最大累积雨量出现在成都都江堰地区,都江堰站过程总降雨量达到744.9mm,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该站过程降雨量的极大值和四川省国家级观测站暴雨过程降雨量的极大值。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和气候平均状态并不完全一致,除了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偏南风水汽输送,孟加拉湾北部的西南风水汽输送以及高原主体上空的偏西风水汽输送以外,还出现了一条新的水汽输送路径:阿拉伯海北部的西南风水汽输送途经高原主体、高原东南部进人四川。充足的水汽条件、有利的水汽辐合辐散形势以及亚洲中高纬度大尺度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此次暴雨过程雨带稳定、雨量超常。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四川地区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2010~2019年5~9月短时强降水事件24h累计降水量、频次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短时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次、极值分布及其与地形、海拔高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地区平均24h累计降雨量基本在50mm以上,盆地东北部、西南部、南部及阿坝州东部甚至超过100mm,最大值出现在广安,达175mm。四川地区短时强降水事件开始时间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V”型结构的夜间峰值位相,事件持续时段多为傍晚至凌晨,时长可达10h以上,最长甚至可持续22h。在强降水事件极值的日变化上,极大值频次和降水量呈单峰结构,在03时达到最大,其后逐渐减小至15时达到谷值,而后再次增大;降水强度呈弱双峰结构,分别在04时和16时达到谷值,13时和18时达到峰值,其日变化呈“增-减-增-减”的特征。四川短时强降水事件与复杂地形有密切的关系,5~6月事件活跃区在四川盆地中部,7月在盆地西部的龙门山脉一带,8月在雅安、乐山附近,9月在盆地北部且频次明显减少;短时强降水事件的最大小时雨强可达80mm以上,出现在7~8月的盆地西部龙门山一带和南部地区。短时强降水事件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发生频次和日数逐渐减少,海拔2000m以上地区基本无强降水发生日出现( 峨眉山气象站例外)。   相似文献   

15.
1 概述今年夏季,山东天气气候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气温与降水的变化大,高温期与低温期和少雨期与多雨期的界限清楚、并相间出现。夏季主要高温时段分别出现在7月上、下旬和8月下旬,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2—3℃,其它各旬则较常年同期偏低1—3℃;夏季主要多雨时段为7月9日至8月11日,仅34天。其前后两段的降水均十分稀少。全省夏季(6—8月)平均降雨量为256.1mm,只相当于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60%左右。夏季降雨量较多的为菏泽、枣庄、临沂、日照四地市及德州、滨州、济南、济宁四地市的部分地区,6—8月总降雨量为300—400mm,其中以临沭县最多达500mm。但仍较常年偏少13%;少雨区为聊城、淄博、东营三地市、潍坊市西部及半岛沿海地区,6—8月总降雨量为100—200mm,其中以临清县降雨最少,仅89.1mm,比常年偏少76%(图1)。  相似文献   

16.
史凤苓 《气象》1986,12(3):44-47
天气概况 本月,我国月平均气温除西北和西南西部接近常年同期外,东部广大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1—2℃。其中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部、江淮及江南地区偏低2—3℃,部分地区偏低4—6℃(见图1)。通河、安达等地的月平均气温为近30年来同期的最低值。上中旬的冷空气活动,使江南大部、西南东部、华南中北部出现了霜冻。湖南南部、四川盆地及广东、广西等地的初霜日期一般较常年提早5—18天,部分地区提早20—28天。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11年四川142个代表站的逐月雾日数资料,通过一元回归线性倾向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四川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四川雾日数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川西高原雾日明显比四川盆地少,高原大部地区整年无雾出现(平均雾日<1d),四川盆地平均雾日达到37d,其中峨眉山常年处于雾的笼罩之中(平均雾日达311.8d);(2)雾日数季节变化与下垫面地理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盆地雾日最多的季节是冬季,高原雾日最多的季节是秋季;(3)四川雾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经历了偏少-偏多-偏少的过程,总体呈现随时间增加的趋势;(4)四川年均雾日变化趋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高原为负变化趋势,盆地为正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韩建钢 《气象》1987,13(8):58-61
常年5月,是北方“春雨贵如油”,南方春雨连绵之季。今年5月则是:北方冬麦区连降喜雨;西南地区雨水偏少;华南局地暴雨成灾。 天气概况 图1表明,本月长江以北地区月降雨量  相似文献   

19.
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着大量两个变量场之间的相关问题,本文利用场相关理论分析了四川6~8月降水场与16个环流指数的相关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1~5月的环流因子中,亚洲经向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是影响四川汛期降水的最显著因子2)1~5月环流指数对四川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是东西振荡分布3)四川主汛期降水变化的敏感点在康定、雅安和广元、内江4)4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西伸明显,汛期川西北产生多雨, 5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西伸,则汛期川南多雨6)亚洲经向环流对四川降水的影响主要是一致性分布,而且在相关性上主要是正相关7)前期(1~5月)环流指数与夏季降水场的相关关系中,4月和5月的典型变量时间序列存在11年的周期,其余都无周期.  相似文献   

20.
(一)宝鸡地区自1982年10月—1983年10月,气候呈现异常,表现在:1、前旱后涝,强度异常偏强。宝鸡地区常年10月到下年3月中旬,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5毫米。1982年10月—1983年3月中旬仅降水51.5毫米,为常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强,加之10月气温为15.0度,较常年高出2度;12月、1月、2月温度都高出常年,蒸发加大,出现了持续160多天的秋、冬、春连旱;自3月22日第一场春雨开始至10月底,降水月月较常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