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工作,在解放前是个空白点。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工作才大踏步地前进。五十年代的主要成就是,揭示了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六十年代则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上空的天气系统。七十年代最大的特点是,在原来孤立的、分散的、以及打“外围战”的基础上,发展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协作,深入高原腹地打“实地战”。1972年成立了青藏高原科研协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了实地考察和拉萨会战,加速了青藏高原气象科研的进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仅仅几年时间,先后提出了200多篇论文和报告。现将近几年来青藏高原气象科研的主要成果及其发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的天气气候曾是气象学上的一个“谜”。多年来有很多人都企图揭开这个“谜”。解放后,为了促进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很多同志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工作,为我国高原气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青藏高原在我国境内,为我们提供了搞好高原气象科研工作的良好条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搜集1971年以后我国有关青藏高原气象科研的较完整的书目。近年来,零散的油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我国天气气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研究以期为青藏高原气象研究及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较大范围区域及关联区域天气气候研究是青藏高原气象学的主流方向。(2)论文呈现的研究热点依次为高原气候、降水(雨)和降(积)雪。(3)国内14种主要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高原气象》刊发青藏高原论文数最多。(4)高产作者群中7篇以上论文作者有26人,其署名单位总次数靠前的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5)综合分析得出青藏高原气象学学科颇受关注且持续影响力较大的学者群体。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8,(4):22-22
由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协作领导小组组织的会战第三战役已于3月13日在昆明开始。参加会战的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部队、有关省,自治区局共24个单位,3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曾登上高原,进行过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西北地区陕、甘、宁、青四省(区)气象局和兰州大学气象专业等单位共同协作,今年2—4月间在兰州中心气象台进行青藏高原气压低值系统科研会战初获成果。这次会战初步完成两个例子的天气条件分析,对盛夏高原北部气压低值系统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根据对个例的初步分析,低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压(暖性)低涡,它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6,(3):20-25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拔海高度差异甚大。因此在高原上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已无实际意义。所以地面天气图的等压线只分析到青藏高原边缘为止。由于这个原因,高原内部的天气分析问题,就成为气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高原地面天气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热源与天气系统对我国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一直是高原气象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高原热源与天气系统影响灾害性天气关键区与强信号、高原涡与西南涡基本结构和演变特征及其东移机制、高原热源与天气系统关系及其对暴雨天气影响、基于高原影响的灾害性天气分析诊断预报技术等4个方面,综述了其近10年内的最新进展;并针对高原地-气过程影响、天气系统分布演变特征、高原影响灾害性天气机理和高原气象观测试验布局等研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围绕高原气象综合观测系统、高原天气变化理论和高原天气预报技术展望了青藏高原影响灾害性天气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省区(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的气象业务观测系统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并通过JICA项目国际合作计划的实施,在高原及其东缘区域初步组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气象监测系统。基于以往研究成果和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观测条件的改善,加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观测能力的提高,青藏高原东缘对流云和水汽观测试验得以实施,此次试验将重点关注这一区域对流云结构和水汽输送的变化及其对灾害性天气的可能影响,并将争取改进数值模式中高原及周边区域的云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提升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最近,西南、西北协作区在兰州召开了青藏高原气象科研交流会。四川、甘肃、西藏、云南、贵州、青海、陕西、宁夏、新疆等九个省、区气象局,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民航、部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了科研成果,讨论了明年的科研课题和协作计划。一年来,在批林整风运动的推动下,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工作初步打开了局面。会上交流了43篇科研成果,内容涉及高原天气系统的分析研究,高原气候特征及其成因,高原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高原及邻近地区的灾害性天气预报及卫星云图在高原天气分析预  相似文献   

10.
王继志  于淑秋 《气象学报》2005,63(5):834-835
建立高原周边地区大气特种观测业务站网是发展中国天气、气候灾害综合监测和预警能力的重要环节。青藏高原观测作为上游天气敏感区的特种观测业务站网建设是高原及周边地区实施减灾、防灾,包括下游地区防洪预警洪涝,改进中国灾害预警系统,发展减灾和预测新技术,整体上提高中国天气气候预测水平的迫切需求。中日合作JICA项目全称为:“中日合作气象灾害研究计划”,该项目实施目标为在局地强对流、暴雨与大范围洪涝灾害性天气上游“强信号”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建立大气边界层及水分循环综合观测网,集成现代先进观测设备…  相似文献   

11.
朱福康  黄福均  刘富明 《气象》1990,16(3):29-30
1979年5—8月国家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了首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它是我国高原气象研究的一次最大规模的科学实验,是我国高原气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气象科技工作者跨部门、跨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7,(7):25-25
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协作领导小组组织的青藏高原气象科研会战,已在拉萨进行。这次会战是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最近关于科学要兴旺发达起来,要捷报频传,要尽快地把科学研究搞上去,要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指示精神鼓舞下进行的。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高耸于大  相似文献   

13.
《气象》1975,1(5):19-19
我国青藏高原面积大、地形复杂,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天气气候,甚至对东亚,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揭开青藏高原的气象之谜,我国气象工作者在解放以后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研究工作几经起落,成效不显著。本期封面刊登的是1968年我国气象科学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进行气象考察活动的照片。这幅照片生动地说明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我国广大气象科学工作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决心为革命攀登气象科学的高峰。1972年以来,一些省、区气象部门和有关单位组织了高原气象科学研究协作,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围绕着“青藏高原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变化的关系”这个总课题开展工作。两年多来,气象工作者踏冰川,爬雪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已提出了一百三十多篇研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降雪的气候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邹进上  曹彩珠 《大气科学》1989,13(4):400-409
青藏高原上的自然天气季节和大气环流与我国东部平原极不相同,因此,高原上的降雪,无论是时空分布,或者是降雪天气系统都有很多特殊性。 本文根据1966—1975年青藏高原气象资料,阐述了高原上自然降雪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形成的物理条件;归纳出有利于降雪的六种天气型式;分析了大气环流季节变化与高原降雪之间的联系。高原降雪主要集中发生在冬夏环流的转换季节。  相似文献   

15.
1《高原气象》办刊十周年历程回顾高原地形是影响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占我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对亚洲和北半球都有重要影响,对全球的天气、气候变化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关于青藏高原地形影响的研究,对我国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对气象学科的发展也有其深远意义。随着广大气象业务、科研人员所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的加强,观测资料的不断增加,人们对青藏高原大地形影响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高原上各不同尺度的地形与大气运动相互作用的研究也有进一步的开展。为了加速这方面的研究和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观测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观测需求,从高原气象科学技术问题、高原气象前期科学试验、高原气象观测设计与站网布局等方面,分析了发展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气象综合观测系统的重要意义、技术关键和重点目标,提出了观测系统的布局思路和建设方案,为我国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提供观测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亚洲乃至整个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受到气象学界的普遍重视。其中特别是高原地面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更是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因此,在第一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期间(1979年5—8月),高原地面热源观测就成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了一批科研人员深入高原腹地进行定点野外考察,并取得了大量实测资料,为研究高原地面辐射平衡和热平衡状况及其季节变化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2009~2013年编辑的《高原气象研究动态》所收录的论文数据为基础,运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法,通过对高原天气、高原气候、高原气候与环境变化和高原陆气相互作用4大主题领域国内外主要科技期刊论文刊发情况的比较分析,以期梳理出青藏高原气象研究方面的宏观发展状态及趋势,并为该领域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原涡、西南涡研究的新进展及有关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了青藏高原天气研究的历史,重点综述了进入21世纪后的近十年来青藏高原天气研究领域中有关高原低涡、西南低涡的若干重要进展,总结了相关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当前高原天气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加强的研究方向,以期有助于更好地梳理青藏高原天气影响的科学问题,推动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及研究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0.
高原切变线是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的重要天气系统。它具有特殊的结构特征,在移动过程中,通常会引发青藏高原附近及其下游东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本文回顾了以往有关高原切变线的结构、移动特征、发生、发展机理以及与其他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高原切变线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提高对高原切变线的认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业务预报提供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