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赵凡 《国土资源》2006,(3):14-15
北极新奥勒松地区第9个国家科考站,叫"黄河站". 2004年7月28日,"黄河站"正式建立,中国人在地球的北极终于有了自己的落脚点.据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在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球三极建站的国家,而我的采访对象刘嘉麒院士,也是少有的多次到过这三极的科学家.对于极地的科学考察,刘嘉麒有句名言:这是强国的象征,强人的事业.  相似文献   

2.
正踏上神神神奇奇的天路,登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对观光客来说,也许是浪漫;但对于一辈子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朝圣者来说,则意味着艰苦、坚持,甚至是近乎疯狂的执著。在这些朝圣者中,他有些与众不同,他的信仰既不是佛教,也不是印度教,他痴情于和石头说话,在青藏高原地学研究、白垩纪大洋红层与富氧作用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破性贡献。有趣的是,在这条地质路上,别人的榔头换了又换,他那把用了20  相似文献   

3.
<正>不到喜马拉雅不谈山打开世界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我国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南部边缘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接壤的边境地带,横亘着一条十分宏伟的高大山链,这就是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山脉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克什米尔地区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2 000多千米,南北宽度介于200~350千米之间。整个山脉气势恢宏,构成了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至北而南可  相似文献   

4.
青海冰川     
正在青藏高原,昆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一条条山脉横空出世,如玉龙盘伏、似素练起舞。这里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正是这积雪,历经千万年雨雪冰霜的雕琢、洗礼,将它们开化为水的另一种形态-冰川。青海冰川,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省冰川面积为4872.92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形象地讲,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生命共同体"理念科学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和内生关系,蕴含着重要的生态哲学思想,成为当  相似文献   

6.
早在新近纪—早更新世,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以不同的速度向北运移作用的影响下,中国大陆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宏伟壮观的地质构造运动,在地质学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它以磅礴的气势使260万平方千米的青藏地区从平地崛起,成为世界第三极,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巍巍昆仑,横空出世。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西横跨新疆、青海两省区,入甘肃后与秦岭相连。它像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东西绵延2500余千米,盘踞于青藏高原之上,被称为"亚洲脊柱"、"龙脉之祖"。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2003,(8):46-47
世界上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三条大江穿山越谷、奔流不息、从北向南流去,这就是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南延至云南西北部横断山脉纵谷之中的怒江(萨尔温江上游)、澜沧江(湄公河上游)、金沙江(长江上游)。在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范围内,她们肩并肩、手挽手,气势磅礴地穿越横断山脉的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间,故称之为“三江并流”。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地壳水平差异运动的GPS观测研究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17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580多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消除青藏高原的整体刚性运动,将GPS水平速度场归化到“青藏高原整体固定”的参考框架下,使青藏高原内部不同区域的水平差异运动得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突出。所得速度场图像显示:①以玛尼-玉树-鲜水河断裂为界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区域,最突出的内部水平形变表现为一条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挤出式顺时针“流滑带”。而这一流滑带前缘速度场在青藏高原东南角呈现扇形发散特征,表明整个流滑带起因于高塑性上地壳物质在挤压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侧向逃逸;②介于玛尼-玉树-鲜水河断裂和海原断裂之间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总体上表现出比较均匀的左旋剪切带特性,但这种左旋剪切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一带已不再明显,且四川盆地及其以北区域,并未承受强烈挤压。因此,青藏高原东北部区域,相对于高原整体,并无明显的东向逃逸。③在整个青藏高原区域内,阿尔金断裂、海原断裂及玛尼-玉树-鲜水河断裂两侧的速度场显示了明显的差异,反映出这三条断裂带现今强烈的活动性。由于位于玛尼-玉树-鲜水河断裂和喀喇昆仑-嘉黎断裂之间的塑性流滑带的独立东向“逃逸”所产生的“拖拽”使流滑带以北区域表现为整体均匀的左旋剪切,而流滑带以南区域呈现了一定的右旋剪切。  相似文献   

9.
正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滋养着华夏儿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彦喀拉山脉的黄河之水,气势磅礴,一路向东奔腾,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9个省份,最后注入渤海,如一条黄色巨龙横卧在中华大地上。  相似文献   

10.
正魏荣珠,1966年5月生。他是一名基层地质调查队员。在30年的区域地质矿产调研中,他一多半时间在祖国的高山戈壁中奔波,在铁锤敲击声中找寻。魏荣珠,他是业绩优异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孜孜不倦地在地质调查科研中探究,在学术道路上求索。他多年坚持在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一线,研究区域涉及山西、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2000-2009年,他连续10年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新疆天山等极其艰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一)把握"一条主线",注重学习实践.把"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这条主线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结合宁波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阶段的活动,并坚持"学以致用,突出实践"的原则,努力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  相似文献   

12.
正九曲黄河,源远流长;万里长江,奔腾不息,润泽着富饶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璀璨的华夏文明,哺养了亿万的中华儿女,更负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寄托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水与土地,共同塑造了人类繁衍生息的环境。从古至今,识水、治水、引水、给水、节水、用水、护水……贯穿于历史文化发展和土地开发利用的始终。一方水土生万物"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如果把土地比作承载万物的肌体,那么水便是贯通生命的血脉。正是缘于  相似文献   

13.
<正>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到省地科院作了题为"漫话地球三极"的学术报告,山东省地调院、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及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科技人员120余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李廷栋院士融最新的地学前沿理论于学术报告全过程,他首先讲解了地球的圈层构成,从地质学的角度详细解说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冰雪迅速消融的北极和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并穿插着自身的实地考察经历,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对"地  相似文献   

14.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室深部物理场与动力学学科组研究员白登海等人,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及周围地区实施了连续6年的大地电磁观测,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初步认识。最新观测结果发现,在青藏高原存在两条巨大的中下地壳低阻异常带,通过理论计算认为是2条中下地壳的弱物质流。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直接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是"生命工程"。当前,山西省还处于防汛阶段,各地强降雨仍有发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这一关键时节,如何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防范?如何使受威胁群众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何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笔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6.
2月上旬,在孟州市南庄镇驸马庄村采访时,正在浇地的张大爷兴奋地告诉笔者:“别看今年大旱,俺家的地一点儿也不受影响,第二遍水都快浇完了。这要感谢你们土地局,把‘活儿’都做到点儿上了。”  相似文献   

17.
正青海地处青藏高原的"三江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青海的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省委、省政府把生态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是美丽中国建设最根本的制度保障。近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完成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就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解决三条控制线多头管理、交叉冲突等问题作出安排。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3-01~2016-06共162个月 GLDAS_NOAH_M.2.1、GLDAS_NOAH_M.001新旧水文模型和GRACE卫星重力数据,计算青藏高原区域水储量及总质量变化,说明GLDAS_NOAH_M.2.1水文模型相对于旧模型可提升在青藏高原区域的精度。将研究区域分为6个部分,根据3种数据分别计算6个区域的平均质量变化时间序列,顾及年周期、半年周期对该时间序列进行最小二乘拟合,估计6个区域3种数据的年振幅、年相位及相关性。结果表明,GLDAS_NOAH_M.2.1水储量变化的年振幅、年相位与GRACE总质量变化的年振幅、年相位空间分布大体一致,在青藏高原北部区域与GRACE的相关性尤为明显;GLDAS_NOAH_M.001年振幅、年相位在青藏高原北部区域存在明显异常,与GRACE的相关性很低。从长趋势质量变化来看, GLDAS新、旧模型在不同区域的差异为-6.4~4.5 Gt/a量级,而在青藏高原主体区域,新模型的质量趋势偏低10.4 Gt/a。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第一批地质队员出现在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从那时起,几代青海地质人、上万名职工高举红旗,在雪山、草原、荒漠、戈壁、盐湖、沟壑和高寒缺氧、饥饿寒冷、流血死亡的考验面前,充分发挥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