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秦楼铜金矿是三铺地区以金为主的矽卡岩型铜金矿床,位于安徽省濉溪县四铺乡秦楼村北部。矿区位于三铺岩体北接触带东端,岩体复杂,接触带及围岩层间裂隙为主要控矿构造。通过对秦楼铜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的认识,结合矿床物探异常特征,系统总结了三铺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地质和物探找矿标志。研究表明:寒武纪中上统碳酸盐岩地层是三铺地区铜金多金属矿重要的赋矿层位;燕山期早白垩世的中酸性侵入体是寻找铜金多金属矿重要的标志;矿体赋存于局部磁异常的边部、局部磁异常梯级带上及布格重力异常梯级带上,为本区寻找铜金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刘铭  张伟 《山东国土资源》2014,30(1):28-32,36
青海省都兰县洪利铅锌矿床地处华南板块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接合部,位于东昆中断裂带内,总体构造线走向为NW-SE向,构造形迹以断裂、褶皱为主,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按其走向可划分为2组,即NW,NE向断裂。其中NW向断裂为区内主干断裂,略具规模,控矿明显,为区内主要的导、控矿构造,洪利铅锌矿床即受其控制。次为NE向断裂,但规模不大,且对矿体具错断和破坏作用。区内岩浆活动多集中于晋宁期和华力西期,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造成了该矿床由于矽卡岩化与热液蚀变在空间上的叠加而使其矿化特征的复杂多变。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共圈出锌多金属矿体2个,磁铁矿体6个,金矿体2个,铁矾帽9个。根据围岩蚀变、矿体走向、分布特征及其与岩性、构造的关系,可分为南、北2个矿段,初步划分了Ⅰ,Ⅱ,Ⅲ条矿化带。研究认为铁矾帽、磁异常、地球化学、矽卡岩化、热液蚀变及角岩化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其中铁矾帽系该矿区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齐河大张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山东齐河地区铁矿找矿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了更好的指导区内铁矿勘查工作,通过研究大张地区铁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剖析其矿床特征,建立找矿标志,并对今后铁矿找矿方向进行研究。通过对重磁测量成果分析,认为该区具有"重磁同高"的异常特征,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度的重、磁异常,是寻找该类铁矿床的重要标志。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的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矿区地质背景、含矿岩体地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蒙阴县常马矿区金刚石原生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提出含矿岩体是受构造控制的金伯利岩岩体,岩体具有低电阻、低负重力场的地球物理异常等信息。在综合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磁异常、电性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蒙阴县常马矿区金刚石原生矿矿床地质-磁法-电法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5.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初步估算铁资源量规模已达中型。区内矿体与成矿岩体均隐伏于几百米厚的第四系风积砂覆盖层下,地表地质调查作用有限。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背景及矿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该地区的找矿经验、方法手段及应用效果,探讨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认为区内祁漫塔格群下岩组既是有利的含矿地段,也是矿源层;在祁漫塔格覆盖区进一步寻找铁多金属矿床,大比例尺地面高精度磁测与钻探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组合,应注重正负磁异常交替部位以及游离于大面积负异常区外的局部正异常区的找矿评价,并加强对磁测解译构造的关注,特别是与已知矿床呈NWW向串珠状排列的构造结。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繁峙县龙池河矿区铁矿成矿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论述,针对五台群石咀亚群金刚库组(W1j)火山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的赋矿特点,明确了条带状磁铁石英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层。磁铁石英岩层紧闭式褶皱部位与呈东北-西南走向、形状较为规则且有宽缓变化趋势的磁异常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本文取才于《广西铅锌矿资源总量预测报告》,是在该项科研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归纳而成。按成矿作用方式,控矿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等因素,将广西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划分为岩浆热液型和层控型两大类,前者又划分为矽卡岩型和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型两个亚类,后者划分为沉积—改造型、沉积—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型和后成型三个亚类,并以矿床实例说明其特征,初步论述了铅锌矿床受地层层位、构造、岩浆岩等多种控矿因素,根据成矿规律,指出几个主要的铅锌成矿区带地质条件优越,有着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湖南邵东县石桥铺铅锌矿是产于岩体构造破碎带中,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位于关帝庙穹窿内,成矿时代为新华夏系。目前该矿区的一号断裂带、四号断裂带和九号断裂带中的局部地段发现有铅锌矿体和矿化体。岩浆期后的断裂带为后期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矿液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新华夏系断裂控制着本矿区内矿体的形态、大小、产状等,是矿区内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且矿体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上部主要为萤石矿、重晶石矿,中、下部为铅锌矿。本文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变化规律,分析矿床成因,总结找矿标志,为矿区找矿前景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外围找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区域地质背景资料为基础,在勘查区内进行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圈定8条磁异常带,并进行解译与推测,为进一步地质找矿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地质调查和探矿工程施工,大致查明了区内矿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0.
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识的基础上,详细解剖了吉祥金铜矿的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讨论了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并初步展望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沿断裂构造充填的岩浆热液矿床。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和岩浆岩,主要找矿标志为发育于二长岩体内的硅化、黄铜矿化构造破碎带。通过对地质、物探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10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开展以来,先后在鲁西莱芜和齐河-禹城深覆盖区取得了高品位矽卡岩型铁矿重大找矿突破。莱芜地区矿山岩体周边覆盖区发育有明显的航磁异常,通过对牛泉覆盖区磁异常和地质特征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具备良好的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并通过异常查证和系统的钻探施工,在牛泉覆盖区探明了一处中型矽卡岩型铁矿床。本文在总结勘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主要成矿条件,探讨了找矿标志,对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简单预测,以期为莱芜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鲁西南单县地区赋存沉积变质型铁矿,近年来,该地区铁矿找矿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为了更好地指导区内铁矿勘查工作,通过介绍单县地区铁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剖析大刘庄铁矿床、龙王庙铁矿的矿床特征,建立找矿标志,并对今后铁矿找矿方向进行研究。单县大刘庄、龙王庙铁矿赋存于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铁矿体总体呈层状、似层状,局部呈透镜状,铁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通过分析认为,区内的铁矿总体受山草峪组控制,构造、侵入岩对铁矿有破坏作用。经过对重磁测量成果分析,总体认为磁异常及其化极明显部位是区内铁矿勘查中最重要的指示标志,重力梯度带是铁矿赋存的重点位置。通过对以往勘查成果的综合分析认为,辛羊庙异常区应为今后铁矿勘查工作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13.
鲁西地区是我国矽卡岩型铁矿的重要产出地之一,在早古生代碳酸盐岩与早白垩世侵入岩接触带常分布有矽卡岩型铁矿。该类型铁矿主要集中分布于淄博、莱芜、济南和齐河-禹城地区,总体表现为"地层、岩体和构造"联合控矿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淄博、莱芜、济南和齐河-禹城4个矽卡岩型铁矿富集区的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要素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分析其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与地球物理特征,提出了研究区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东平-汶上铁矿成矿带是鲁西重要的成矿带,区内已发现李官集、彭集等多个大中型铁矿床,探明了铁矿石资源量超过12亿t。通过收集东平-汶上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区域重磁、矿产勘查、科研成果等资料,分析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区域航磁异常特征、重力异常特征与铁矿床的对应耦合关系,提出了矿床的3个控矿因素:即控矿地层(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地层控矿专属性)、控矿构造(同斜复式背斜构造)、控矿岩浆岩(改造和破坏了铁矿带的完整性),通过对成矿区带样品采集测试,分别从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原岩恢复、变质岩构造背景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对比,探讨了该区铁矿床为海相岛弧火山——沉积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15.
会宝岭铁矿为隐伏矿床,发育2条主矿带,矿带总体走向280°~290°,平行展布,相向而倾,表现为不对称向斜构造特征。两条矿带包含南北两翼5个矿体,其南翼矿带沿走向自西向东具有逐渐变宽的趋势,而北翼矿带自西向东则有收缩变窄的趋势。矿床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上覆盖层为青白口纪至早寒武纪沉积地层。矿带顶底板围岩为黑云变粒岩或黑云角闪片岩。本文在全面总结分析会宝岭铁矿床以往成果资料和找矿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了矿区内构造对铁矿的控制规律,探讨了铁矿床成因,确定了区内主要找矿标志,建立了勘查模型,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苍山县沟西地区航磁局部异常,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勘查线剖面高精度磁测和钻探验证等综合勘查方法进行评价,依据Δ犜磁异常、高磁剖面异常和Δ犜化极向上延拓100 m 磁异常特征,首先预测了隐伏铁矿体的空间位置、产状,进而实施钻探验证,发现了苍山县沟西大型隐伏铁矿床,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经对比分析已知矿体和磁场特征,建立了地质-物探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金平县中良铜镍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哀牢山结晶基底断块东南端,为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熔离矿床。为查明矿体特征,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及地表工程揭露等技术手段对矿体进行了查证,在沿NW向F1断层侵位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圈定出铜镍矿体和铁矿(化)体。通过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笔者认为研究区内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NW向分布的断裂带,Cu、Ni、Co、V、Ti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地表出露的皮壳状、蜂窝状铁帽是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