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期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贵州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9 2011年夏季贵州83个台站降水月资料及前期北太平洋逐月海温资料,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SVD分析,对异常年份进行了合成分析,并对前期海温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从前一年夏季至当年春季由北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冷流区转移到了黑潮区,前一年夏、秋及冬季海温的变化与贵州夏季降水关系更为密切,同期春季与贵州夏季降水的相关最差,且前期北太平洋海温与贵州中东部降水的异性相关更好。(2)贵州夏季降水偏多年,前一年夏季北太平洋海温分布从西北到东南为"+-+"分布,而降水偏少年为"-+-"分布,降水偏多年与El Nino事件关系不密切,而降水偏少年与La Nina事件关系较密切;在北太平洋夏季海温正异常年翌年,贵州夏季降水呈全区一致的偏多,而在负异常年翌年,贵州夏季降水呈全区一致的偏少。(3)前期北太平洋海温异常是影响贵州夏季降水的可能机制,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可引起向中纬度西太平洋传播的波列,通过加强西风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偏强,有利于贵州降水异常偏多;而北太平洋海温异常降低对贵州降水的影响不如海温异常显著,它可造成西风减弱,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偏弱,从而抑制贵州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2.
近49年贵州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利用近49年(1951-1999年)贵州省19个站和全国160个站月降水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分析,EOF分析,功率谱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州降水气候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州降水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贵州夏季降水异常存在2.8年的显著周期,贵州夏季降水与长江、淮江流域夏季降水呈同位相,而与陕、甘、宁交界处的夏季和水呈反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3.
摘要:利用2010—2019年贵州地区2683个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在结合地形特征分析了贵州降水总体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从平均雨强和降水概率方面进一步研究了贵州各季日内降水的精细化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年降水时长和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有所差异,其中位于大娄山脉北侧的遵义赤水和习水地区则仅为降水时长的大值区;(2)四季降水时长分布主要受当季主要降水系统位置的影响,而平均降水强度则兼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偏向山脉的南麓;(3)在日内降水分布上,贵州四季都存在明显的夜雨现象,其中下半夜到凌晨(00—06 时)降水发生概率更大且强度更强,其中心有明显自西向东传播的特征;(4)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且向东传播明显,并主要在夜间到早晨。  相似文献   

4.
近50年贵州降水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贵州15个气象观测站50年(1951-03~200l-02)的月季降水量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出贵州降水空间分布的主要类型是东-西走向或东南-西北走向,也即贵州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统计降水量的时间尺度越大,则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尺度也越大;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比其它季节大;春、夏降水空间分布变化具有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春、秋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夏、秋季和夏、冬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春、夏季和冬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显著周期存在,分别约为22年、2.6和11年.  相似文献   

5.
利用贵州85个气象观测站1979—2015年6—8月逐月降水资料、2011—2015逐日降水资料、国家气候中心副高指数及NCEP第二套再分析资料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贵州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副高位置发生变化时贵州暴雨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贵州夏季大部分区域的降水与副高面积指数、强度指数为正相关,与脊线位置、西伸脊点为负相关;当副高面积增大或强度增强时,对应贵州夏季降水偏多;降水偏多时,6—8月副高的位置偏西或接近平均年份;降水偏少年,副高位置偏东或接近平均年份,且无论偏多(少)年均具有逐步北推东退的趋势。(2)面积指数、强度指数与降水在2~4 a较为显著的凝聚共振关系,二者基本为同位相变化;副高脊线位置、西伸脊点与降水具有2 a的凝聚共振关系,二者与降水均呈反位相变化,脊线位置(西伸脊点)的变化明显超前于降水的变化。(3)贵州6—8月出现暴雨天气时,副高脊线的平均位置具有逐步北推的趋势,且贵州暴雨日数先增加后减少,西伸脊点具有逐步西进的趋势,且贵州暴雨日数逐步增加;当脊线位置位于25°—29°N或西伸脊点位于90°—100°E时贵州暴雨日数最多。  相似文献   

6.
贵州夏季降水异常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1999年贵州省19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应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贵州夏季降水的周期振荡特征和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夏季降水具有多尺度振荡的特点,且振荡的周期具有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GRAPES数值预报模式对贵州暴雨过程的模式运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对2004年夏季贵州3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GRAPES模式对贵州夏季降水过程的模拟结果有差别,对降水过程和中尺度系统模拟较好,能模拟出降水的落区和大小分布,但对局地强降水的模拟能力较差,降水大小的模拟存在偏差,模拟的降水较实况降水偏小。  相似文献   

8.
贵州气温、降水及湿度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15个长记录代表站的年、季、月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资料,进行了EOF分析,结果表明:年、季、月各气象要素第1主分量均显示了各要素的空间变化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但各地变化幅度差别较大,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变化,西部大于东部;季度气温的变化:春季西南部大于东北部,夏季北部较南部大,秋季西部略大于东部,冬季西南部较东北部大。另外,贵州降水的收敛远比气温的收敛慢,反映出影响贵州降水的天气系统较为复杂。贵州降水的空间变化不仅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也存在南与北或东与西或局地与全省反相变化的特征。湿度的空间变化特点是冬、春两季西南部变化明显高于东北部,夏季是东北部变化大于西南部,秋季变化是东部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贵州夏季降水异常与同期高、中、低层环流系统的异常有何关系,在1958-1997年贵州夏季降水中选出6个多、少雨年,与同期环流距平场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少雨年环境距平场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贵州多雨年南亚高压较常年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南偏强。在贵州少雨年,南压高压呈西弱东强的特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北偏强。  相似文献   

10.
不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贵州降水预报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伍红雨  陈德辉  徐国强 《气象》2007,33(4):23-28
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采用6个不同的参数化方案组合:即选择Kessler、NCEP3_class simple ice和simple ice(developed by LiuQijun,CAMS)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和Kain-Fritseh(new Eta)、Betts-Miller-Janjie积云参数化方案形成6个组合,对2004年贵州汛期的降水过程进行48小时的预报试验,对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实况资料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GRAPES模式适合对贵州的降水预报;积云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比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的影响大。simpleice方案与Betts-Miller-Janjie方案组合对贵州降水的预报较好,这些结果对提高GRAPES模式对贵州降水的预报能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