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拉尔盆地重要的油气探区之一。贝尔凹陷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形成了三期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自下而上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中部裂后热沉降盆地和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贝尔凹陷纵向上主要发育了两套断裂系统,分别是发育于下部断陷盆地的下部断裂系统和发育于中部热沉降盆地的上部走滑断裂系统,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复杂的构造样式对凹陷内沉积体系的配置也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从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研究出发,分析了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初步探讨了贝尔凹陷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兴富  施炜  李恒强  陈龙  岑敏 《地学前缘》2013,20(4):199-210
银川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沿其边界断裂发生多期断陷活动,其边界断裂运动学特征记录了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基于其边界断裂滑动矢量的详细测量与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盆地内沉积序列以及叠加变形分析,提出银川盆地新生代主要受NWSE向伸展、NESW向伸展与NESW向挤压3期构造应力场控制。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相关年代学数据,银川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初始断陷、持续断陷与拉分断陷等3期构造演化,始新世-上新世受NWSE向伸展作用控制,银川盆地两侧主边界断裂发生正倾滑活动,导致盆地发生强烈断陷活动,充填了始新世-上新世红色砂岩、砾岩;更新世期间,古构造应力场转变为NESW向伸展,其主边界断裂以左行斜张活动,银川盆地持续断陷沉降;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在NESW向挤压作用控制下,银川盆地主边界断裂发生强烈右行走滑兼正断活动,盆地受断裂剪切拉张活动,发生拉分断陷沉积。  相似文献   

3.
华南泥盆纪沉积盆地类型和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曾允孚  陈洪德 《沉积学报》1992,10(3):104-113
泥盆纪时期,随着古特提斯洋的开启,于华南板块南、西、北缘形成被动陆缘构造背景.根据地壳性质,同沉积断裂活动,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等特点,将区内沉积盆地分为八种类型,即陆内走滑盆地、陆内凹陷盆地、陆内断陷盆地、陆缘断拗盆地、陆缘断陷盆地、陆缘裂谷盆地、陆缘走滑盆地和陆河洋盆、盆地的演化受到构造活动、海水进退规程和沉积作用控制。开始阶段的构造活动不强烈,以滨岸陆源碎屑沉积为主。海盆扩大分异阶段的构造活动明显,有海底火山活动,海侵范围扩大,深水盆地开始发育,但以陆棚碎屑岩和碳酸盐缓坡沉积为主。强烈裂陷-走滑阶段是构造活动高潮期,火山活动强烈,海侵范围最大,深水盆地最发育,沉积相分异十分显著。右江地区和南岭地区同样位于扬子古陆的被动陆缘,但岩相构造格局显著不同,右江地区以北西向断裂拉张裂陷作用为主,而南岭地区则多表现为北东向基底断裂的走滑活动。笔者认为这种特点是古特提斯洋扩张作用和基底构造性质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4.
安多北断裂是青藏高原中部安多—错那盆地的北边界断裂(图1)。安多—错那盆地是青藏高原中部当雄—羊八井活动构造带北端的一个断陷盆地,盆地的北缘和南东缘分别为安多北断裂、安多南断裂和错那东断裂,这些断裂均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安多北断裂和安多南断裂控制形成安多盆地,错那断裂控制形成错那盆地。安多盆地总体呈NNE走向,长约80km,南北宽约6~15km,盆地面的海拔高程为4580~4700m,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趋势。以前的活动构造研究多集中在当雄—羊八井活动构造带的主体部分,如对念青  相似文献   

5.
滇西兰坪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永兴  方沛英  李爽  杨新强  肖业 《云南地质》2013,32(1):113-115,101
兰坪盆地于古特提斯末期进入裂谷盆地阶段.燕山末期—喜马拉雅早期,西带发育沟通地幔的铁各断裂组及由西向东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区域上第一期导矿、容矿构造;喜马拉雅中期形成斜冲断裂,导致发育由东向西推覆构造,形成盆地东带导矿容矿构造,完成了盆地内最重要的成矿期次.构造演化控制盆地的沉积作用、火成活动.与成矿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文中研究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和活动块体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全部 8级、绝大部分 7~ 7.9级地震均发生在活动块体边界活动构造带内 ;但对内部有次级活动构造的块体而言 ,少数 7~ 7.9级地震和部分 6~ 6 .9级地震也可能发生在块体内部的活动构造带上。大地震与活动断裂、活动褶皱和活动盆地的关系十分紧密 ,70多次 7级以上地震的同震破裂带及其位移参数与活动构造完全一致 ,7~ 8级地震均发生在活动断裂、活动褶皱和活动盆地带内 ,仅个别地震由于发生在高原和高山区 ,情况不明 ,6~ 6 .9级地震则大约有 5 %~ 15 %发生在活动构造带外或者情况不明。由于中国各断块区应力环境的差别 ,各区活动构造变形和地震发震构造类型也有所不同 ,文中对不同构造区走滑型 ,逆断裂褶皱型和正断裂拉张型活动构造和地震发震构造模型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疆吐哈盆地断裂机制的研究,认为新疆地区盆-山体制独特,深断裂活动既造山又造盆,活动带集中在山系及山前带,盆地内出现稳定地块区,北部凹陷不存在盖层滑脱型大推覆构造带,火焰山逆冲断裂带是受卷入基底的深断裂所控制的构造带、油气沿隐伏断裂伴生的众多构造圈闭富集成藏、湖-沼相含煤层系是重要的油气源层。  相似文献   

8.
宽台山-黑山断裂位于酒泉盆地的北侧,向西与阿尔金走滑断裂相交,其北部为花海-金塔盆地。对酒泉地区白垩纪沉积盆地的研究和对比发现,虽然当时盆地多为断陷盆地,均受东西向伸展构造控制,但宽台山-黑山断裂两侧的盆地具有不同的基底性质和沉积岩石学特征。酒泉盆地、昌马盆地和北祁连褶皱带内的白垩系具有相同的早古生代褶皱基底,并发育有热水喷流沉积和玄武岩夹层,北祁连北缘断裂在白垩纪时尚未开始活动;花海-金塔盆地为前长城系深变质基底,盆地内不发育热水喷流沉积。宽台山-黑山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的岩石圈剪切断裂,控制了其南北两侧白垩纪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9.
郯庐断裂中段管帅拉分盆地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管帅盆地是郯庐断裂中段产出受左阶式走滑断裂控制的白垩纪盆地。该盆地长约30km,宽15km,具长宽比近于2:1的菱形构造格架。盆地内白垩纪王氏群的沉积时代为距今116~73Ma,总沉积厚度>3470m,沉积速率>80cm/103a;主体以冲积扇相—河流湖泊相沉积为主;同沉积构造发育,沉积相变剧烈,沉积中心侧向迁移特征明显,并与边界断裂的走滑效应具有一致性,具有拉分盆地典型的构造背景、构造格架及沉积特征。确定管帅盆地为郯庐断裂白垩纪走滑过程中形成的拉分盆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郯庐断裂左阶式走滑活动的构造特征及其对管帅拉分盆地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构造演化与吐哈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地区新生代盆-山体制独特,深断裂活动既造山又造盆。活动带集中在山系及山前带,盆地内保存稳定地块区。吐哈盆地北部凹陷不存在大型盖层滑脱推覆构造带。火焰山构造带受基底逆冲断裂控制,断裂控制背斜闭形成,油气沿隐伏断裂伴生的构造圈闭富集成藏。湖-沼相侏罗系含煤系是重要的油气源层,湖相三叠-二叠系亦有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总结TM图像上反映断裂构造“个性”的几何、运动、动力和性质特征的遥感解译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合适的遥感图像处理方法,对遥感图像构造线性体的信息进行了增强处理和提取。通过安徽南部东西向断裂构造的解译实例,发现这里的东西向断裂具有分布广和对地震、第四纪沉积及新生代盆地有重要控制作用的特点,认为它们是影响长江断裂带发育及长江形成鹅头型河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Structures of the Bohai Petroliferous Area, Bohai Bay Basi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deals with a mor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structures in the Bohaipetroliferous area that covers nearly one third of the Bohai Bay basin. The study mainly involves the effects of preexisting basement faults on the basin form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in geometry and kinetics, the modelling of the tectonic-thermal history, the polycyclicity and heterogeneity in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the natural seismic tomographic images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basin in the paper and point out that the basin in the Bohai petroliferous area is an extensional pull-apart basin.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解释,结 合岩心观察及薄片资料,探讨了塔里木盆 地塔中X井下奥陶统灰岩段内罕见的萤石脉—油气叠合成藏现象。萤石脉侵位于二叠纪塔里 木盆地中西部区域性火山活动时期,由上侵至地层浅部的低温岩浆热液沿断层、裂隙发育带 充填而成。萤石脉及其附近灰岩围岩中溶洞的形成为后期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它与充足的油气来源及上覆巨厚中、上奥陶统泥质岩有利的封盖条件配合,促成了油气在萤 石脉基础上的叠合成藏。该油气藏的发现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并丰富 了传统的油气成藏理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25万TM卫星1、4、7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图及其东西、南北、北东及北西方向上的线性增强图,1∶3.5万和1∶5万的航空照片的解译,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得到如下结果:a.陕甘宁盆地线性断裂构造发育,可划分出东西、南北、北西、北北西、北东、北北东等6组断裂。它们在空间上呈现出近等间距性、网络格局、断续成带的特点;在活动性上具有断距小、隐伏性、强度低的特点。它们明显地控制着现代地形、地貌及水系的发育,表明陕甘宁盆地内部新构造活动较为明显。b.盆地南北遥感影像有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两者地质构造的差异性,特别是盆地南部地区存在一个基本围限了盆地南部黄土高原地区的巨大的环形影像,其边缘影像十分清晰,中间区域穿插了略呈格状的北西-北北西,北东-北北东、东西及南北向的断裂。该环形影像是盆地中南部控边构造的多期活动、复合、叠加、联合而成的综合影像,并不反映盆地南部存在整体大规模的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环型块体转动。   相似文献   

15.
黄小巾  吴中海  黄小龙  罗睿洁 《地球科学》2018,43(12):4651-4670
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的程海-宾川断裂带是一条正断与左旋走滑运动兼具的复合型活动断裂,起着调节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挤出的重要作用,并控制着区域的主要强震活动.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利用遥感影像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提取该区的关键构造地貌信息,对其第四纪分段活动性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程海-宾川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及空间差异性.其北段的金官-程海盆地主边界断层以正断层活动性质为主,并具有整个断裂带上最高的垂直活动速率;中段的期纳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且具有最高的走滑活动速率;南段宾川盆地东缘边界断裂也以正断层活动为主,但垂直活动速率略低于北段.总体上看,程海-宾川断裂带第四纪期间的垂直活动性由北往南降低,水平走滑活动性由中段往南北两端降低.在活动强度方面,程海-宾川断裂带百万年尺度的长期活动速率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状态,垂直活动速率主要集中在0.09~0.69 mm/a,水平走滑速率在0.20~1.40 mm/a.整体而言,程海-宾川断裂带中多数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以"中等"和"弱"为主.但历史地震活动表明,其不同段落上的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值得关注,尤其是历史强震活动相对空缺的中南段.   相似文献   

16.
疏勒河断裂中段新构造应力场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太原盆地构造格局及其与地震活动水平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原盆地存在两组断裂,一组为横向断裂,即北东东-东西向断裂,是燕山期或晚古生代的断裂,其中有些断裂在上新世初仍有活动,但活动的幅度和规模均较小;另一组为纵向断裂,即北北东-北北西向断裂,为上新-第四纪断裂,活动较强,但规模不大,太原盆地的中小地震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8.
西藏札达盆地控盆断裂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达盆地是喜马拉雅构造带中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其演化过程与盆地两侧的控盆构造密切相关。对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模拟计算,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本区构造控盆的认识。因此,在对盆地构造地质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区的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札达盆地控盆断裂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札达盆地的演化明显受盆地两侧边界断裂的控制,札达盆地是在整体南北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下,不同块体差异隆升作用的结果。其南侧的控盆断裂为北倾的正断层,北侧的控盆断裂为南倾的逆断层,二者共同形成了南降北升的翘板式断陷盆地运动过程,是喜马拉雅地块在陆内汇聚挤压构造环境中构造应力场调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三种不同类型盆地煤中微量元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选择阜新盆地海洲露天矿,山西大同煤田煤峪口矿和朔县和平朔煤田安太堡露天矿三种不同类型盆地的矿区进行煤中微量元素的对比研究。初步阐述了断陷盆地,陆表海盆地和大型内陆争盆地煤中的微量元素特征,对比了这种不舅地煤中微量元素的差异,并提出了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泥炭沼泽形成时的沉积环境背景,泥岩沼泽相及盆地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20.
南海东北陆坡断裂特征及其对盆地演化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东北陆坡断裂发育,主要有北东、北西、近南北和近东西向的4组断裂,按性质分则有张性、压性和走滑等。主干基底断裂有F1、F2、F3、F4、F5、F6、F7、F8、F9、F10等,这些断裂规模较大并决定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尖峰北盆地、笔架盆地和台西南盆地发育和演化。受主干断裂的控制,尖峰北盆地经历了断陷、坳陷、区域沉降3期演化,发育两套构造层;而笔架盆地则经历了渐新世断陷、渐新世末—中中新世坳陷和晚中新世—全新世构造反转3期演化,发育两套构造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