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长广 《测绘通报》2008,(1):44-45,68
提出一种在测站没有定向点的情况下,利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的作业方法,阐述该方法的作业过程、精度情况和注意事项,为解决全野外数字测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由于控制点无通视方向而影响碎部测量作业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随着光电、测距仪和袖珍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及大比例尺城镇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的开展,用极坐标法测算地形图碎部点坐标和高程与地籍图界址点坐标,是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和最重要的手段。这种方法一般是用测距仪测得极边距离和用经纬仪测出极边定向角和垂直角从而求算出所求点坐标和高程。  相似文献   

3.
针对界址点测量误差来源中起始误差含义、大小及其影响程度缺少精确分析等问题,基于RTK规范和地籍调查规程的相关技术指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界定了起始误差的含义,得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起始误差的大小及其影响程度。采用极坐标法测量界址点时,其起算误差应理解为测站点与定向点之间的相对中误差;起算误差是界址点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实践中定向边长应尽可能选用长距离已知边,定向边长不宜小于测站最大观测距1/2。理清了界址点测量中起始误差的含义,理论与实证的起算误差大小相当,能够用于支撑相关规程制定和修改地籍图根控制测量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4.
利用全站仪测量碎部点是目前1∶500数字地籍碎部测量主要的作业方法。为了节省外业设站、定向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可通过中纬全站仪采集测站点到碎部点的距离与角度等数据(下文称GSI数据),再用Visual Basic 6.0编写程序,根据测站点坐标及GSI数据生成CASS9.1绘图坐标文件。相关测量实例证明了上述编程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地籍测量是测定和调查土地及其上附属物的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状况的测绘工作,其中关键是测定界址点的位置(坐标)。目前,界址点的测定方法一般使用支距法或导线法,测站至界址点之间的距离通常使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据笔者了解,一些单位在界址点测定时注意了测角精度,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地籍碎部测量的三种方法中,解析法因具有精度高,面积准确和便于微机管理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地籍测量的发展趋势。但解析法的外业工作量大,成图速度慢。这些弱点主要表现在建筑群杂乱的老城镇和旧街坊内部,因为这些隐蔽地区难以设站用极坐标法观测,通视条  相似文献   

7.
李五夫 《测绘工程》1996,5(2):59-63
提出观测两个已知点的水平角和垂直角,计算测站三维坐标的两点后方交会原理;给出了待定点点位中误差及误差椭球的长短轴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转角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PC-1500计算机的全部计算程序,供野外作业使用。  相似文献   

8.
GPS与TPS集成超站仪的数据转换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讨论GPS与TPS两大测量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两者的集成技术和数据转换问题,重点是如何利用GSP技术实时求得TPS的测站空间直角坐标,再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转换为地方坐标系的二维直角坐标和正常高。将GPS接收单元集成到TSP上构成超站仪测量系统,可以实现测站点与碎部点的同步测绘模式。  相似文献   

9.
余切求距法是先求出测站与碎部点间的高差h,观测碎部点的垂直角α,用公式D=h·ctgα计算平距。这一方法在地形测图实际作业中虽很少被采用,但施测沿海和水网地区时,先求出测站附近水边某些碎部点的高差,利用水面近似等高的性质,来测绘坡度较陡且无法去立标尺的海、湖、水库岸线和礁滩边线颇为简便。  相似文献   

10.
薛淞  周兴东 《测绘标准化》2003,19(3):17-17,35
在使用全站仪测定地形图的碎部点时,可能会遇到测站点坐标与后视点坐标输入时颠倒,而在外业观测时有时不容易被发现,这就给内业成图带来了麻烦。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在内业中的改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地籍测量和拨地测量中,经常要计算地块的面积。用坐标解析法计算多边形面积,需要先测算出界址点(或界桩点)的坐标。测量界址点坐标可用极坐标法或导线法。导线法就是沿界址点测闭合导线,经近似平差后推算出界址点坐标。再用解析公式计算多边形面积。  相似文献   

12.
CH20011614“直角坐标法”测图及点位精度估算/梁盛智(广西大学)//广西测绘.—2000(2).—54~57常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均以测站点展绘碎部点。由于展绘测站点误差直接影响点位精度,为此提出据测站上测算得的碎部点坐标归算到以坐标格网交点为价值原点的坐标,再应用直角板展绘碎部点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图1参4CH20011615 交会定点精度估算的一种方法/严伯铎(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城市勘测,一  相似文献   

13.
范东明 《四川测绘》1996,19(4):171-172
在视距测量中.本文应用上、下视距丝与中丝所夹视角均为17′11″这一原理,证得:上、中、下三丝读数与坚盘读数之间存在着一个多余观测;去除中丝读数同样能求得测站点与碎部点间的平距及高差,且不影响结果的精确性。碎部测量时,对每个碎部点就从根本上减少了一个观测要素。实践证实:此法可节省约15%的碎部测量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全面阐述了露天矿山测量境界点误差的来源,并且以极坐标法为例结合实地测量对境界点的精度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根据线路设计资料提供的曲线主点(直线起点)里程、坐标、切线(直线)方位角、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的已知数据,计算出任意线形的中桩、边计在线路统一坐标系中的坐标,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程序,以线路附近的控制点或加密点为测站,准确、快速放样各点。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在室内不依靠草图而实现道路碎部点自动连线的方法,该算法充分考虑大比例尺地图下十字路口间道路碎部点的聚类特性,利用坐标方位角、碎部点标号等手段实现道路碎部点间的自动连线.给出具体算法及演示实验,在城区大比例尺地形测绘时,利用本方法可降低手工绘图的劳动强度,提高计箅机绘图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Cass 5.1软件下的数字化内业纠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数字化内业制图中,对外业测站错设而引起的大量碎部点测偏的内业纠正,重点探讨了错误产生后的平面和高程数据的纠错处理,有针对性地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地籍测量常规的作业方法是先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布设控制点,然后进行碎部测量。但这种方法由于经常受到起算控制点密度、测站间的通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且会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近些年来,随着GPS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通常采用自由设站极坐标的测量方式,起算点准确是保证监测结果有效性的关键。地铁隧道监测自由设站起算点数量有限,当多点存在变动时通常难以准确判定各点的可用性。本文针对自由设站已知起算点的可用性问题,采用坐标系转换求解各已知点的位移分量完成可用性判断。重点关注坐标系转换关系的求解,提出了两步法的求解思路:采用RANSAC算法计算初值,然后进行迭代权估计计算得到最终结果。最后通过现场实测和模拟测试的方式验证了该算法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方向观测法和电子测距相结合的导线点观测方法代替传统的附(闭)合导线观测法进行地铁测量中的精密导线点观测;采用施工坐标系代替大地坐标系进行碎部施工放样工作。既保证了工程测量精度,也减少了数据的读取、录入和计算失误,从而提高了工程测量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