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区域概述 成都平原位四川盆地西北部,海拔五百至七百公尺,面积约五千方公里,人口约五百万,在政治区划上跨有一市二十县。 平原之西邻为藏边山地,与西藏大高原相连,海拔在三千公尺以上。平原之东缘为龙泉山脉,系突峙盆地中之山岭,海拔约一千公尺。两者之间,为一洼地。源自藏边山地诸河,自山区骤入洼地,所挟泥沙,委弃沉积,初为各自独立之冲积扇,日积月累,群扇相连,乃成为今日广大之山麓冲积平原。  相似文献   

2.
西辽河流域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最东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南部,西北界为大兴安岭,西南界为七老图山,南界为努鲁儿虎山,北界为松辽分水岭,东部与东北平原相连。土地面积14.84万平方公里 一、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三面环山,平原中展。本区整个地势西高东低。海拔从2100米降到120米,地势起伏大,类型复杂。有山地、熔岩台地、丘陵、沙地和平原。其中山地、台地、丘陵面积约9万多平方公里,平原面积约5万多平方公里。大致可分三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形甚为复杂,试由扬子江溯流而上,在下流可见广大之冲积平原,在中流多为海拔五百公尺左右之邱陵地带,在贵州云南二省有一千公尺以上之高原地带,至上流西康省境内则为三千公尺以上之高山地带,几可尽中国地形之大观。中国民族亦由多数种族混合而成,而同化异族之原动力,即为以平原为发祥地之汉族,此项建设伟大民族之工作,今已十成其九。中国人口大约为四万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之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形甚为复杂,试由扬子江溯流而上,在下流可见广大之冲积平原,在中流多为海拔五百公尺左右之邱陵地带,在贵州云南二省有一千公尺以上之高原地带,至上流西康省境内则为三千公尺以上之高山地带,几可尽中国地形之大观。中国民族亦由多数种族混合而成,而同化异族之原动力,即为以平原为发祥地之汉族,此项建设伟大民族之工作,今已十成其九。中国人口大约为四万  相似文献   

5.
(一)地理位置本区包括甘肃西南部及四川西北部,其范围南起成都,北迄兰州,南北直线距离约六百公里。在地理上,本区为陇蜀间之界岭,群山重叠,平川甚狭。在水系上,本区为大江与黄河之分水。叠山山脉横互东西,为本区之主山,其西端当洮河上源,称西倾山,藏名叠桑巴山,中部介乎洮河与白龙江之间,称叠山,东部横互於天水与甘谷之南,通称曰嶓冢山。余脉起伏,与凰岭及秦岭遥相呼应。叠山山脉在本区西部为白龙江与洮河之分水,在本区东部为渭水与嘉陵江之分水。叠山山脉大部海拔在三千公尺左右,仅西端光盖山及西倾山一带,海拔达四千公尺以上,四时戴雪,雪横叠山称为洮州(即临潭)八景之一,盖即指此。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东南山地位于104°06′—110°12′E,27°42′—32°36′N,包括达县、万县、涪陵、重庆、泸州和宜宾等6地市,总面积约11万多平方公里。地形上,北部为盆周山地,山地面积占90%以上;中部为平行岭谷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两者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56—62%,丘陵占37—42%,平原占2%。北部大巴山的海拔一般为1500—2000米,最高峰为神农架,海拔2767米。境内稻田面积约为2300万亩,一般分布在海拔  相似文献   

7.
桐柏山和大别山分布在河南省与湖北省的交界地带,属淮阳山地的西部。大别山是指淮阳山地中的一段重要山岭。淮阳山地横跨我国中部,是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其海拔虽然不很高(大部属低山,少数为中山),但是,因其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之间,相对两大平原论之,山势算得高峻、雄伟。从而,山南山北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条件——气候、降水量、植被及农作物等多方面都有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位于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天池湖以南约两公里处,哈拉木莎克河马大东沟交汇处,笔者在野外工作中发现一奇特的巧凿天工的产物,“天臼”。这一呈紫红色的巨大漂砾地处海拔2000公尺,东径88°09′、北纬43°51′。漂砾表面己生有苔薢。东北方向长条状横卧于两河交汇的杉、杨混交林带中。该漂砾长约3公尺,高约0.7公尺,宽约1.5公尺,重约11吨左右,在  相似文献   

9.
高原之特色,不仅在绝对高度,又在於相对高度。海拔一千公尺之地,在邱陵地称为高峯,在高原地则为低谷,此就绝对言之也。平原地或邱陵地与高原地邻接之处,往往地势陡落,急转直下,界划截然,此就相对言之也。故由平原或邱陵仰望,嵯峨峻岭,如在天上,及攀登山岭,则眼界  相似文献   

10.
高原之特色,不仅在绝对高度,又在於相对高度。海拔一千公尺之地,在邱陵地称为高峯,在高原地则为低谷,此就绝对言之也。平原地或邱陵地与高原地邻接之处,往往地势陡落,急转直下,界划截然,此就相对言之也。故由平原或邱陵仰望,嵯峨峻岭,如在天上,及攀登山岭,则眼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疆土辽阔、陆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144亿亩),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土地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1·山地多,平原少。我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500米以下的土地面积仅占16%,500—1000米的约占19%,1000—2000米的约  相似文献   

12.
云南螳螂川流域之地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 前言 螳螂川位于云南高原中部,上承滇池,下游改名普渡河,北流入金沙江(注一),流域面积约五.五○○余方公里,惟其盘龙江及鸣矣河二大支流之上源,未及攷察,本文论述之范围,仅以滇池、安宁、富民等山间盆地及贯穿其间之螳螂川干流河谷为限,面积约当流域全面积之半·(图一) 滇池位于昆明之南,海拔约一·八八六公尺(注二),为云南第一大湖,寻常洪水位时,面积约三四○方公里,西岸迫近断崖,北东南三面匯纳盘龙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长达1.84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有悬崖峭壁,也有滩涂低地,有平原和低缓的丘陵,也有高耸的山地.若要问中国海岸线上第一高峰是哪里,唯崂山莫属.崂山位于山东青岛市东部,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它紧临着大海,主峰名为巨峰,海拔1132.7米,其高度为我国海岸线之最.由于民间传说和道教名山的身份,加上海雾、云海常常氲绕在山间谷地,崂山也被称为"海上仙山".  相似文献   

14.
胡炳清 《中国沙漠》1990,10(1):65-71
哲里木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东与辽宁、吉林两省相接。地形轮廓呈"凸"形,向北西倾。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中部为西辽河平原,东宽西窄,地表平坦,地势由西向东缓倾,西端海拔为400m,东端约200m,在西辽河下游干支流沿岸冲积平原上,经风力吹蚀搬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地,称为科尔沁沙地;南部为丘陵台地。中南部地势的另一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  相似文献   

15.
(一) 地势概述 西康省康属为大渡河及其支流所切蚀,南部为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河及其支流所分割,在受切割之区,相对高度极大。例如康定位大渡河支流康定河谷底,海拔二、五七三公尺(注一),在离县城平面距不足十公里处,如北郊之郭达山,东南郊跑马山之东高处已终年积雪。九龙县府北方之大堡子山,与谷底平面距不足一公里,而高出河谷竟达六七○公尺。雅江县位雅砻东岸,县府之北,临溪矗立者,为恭真得木神山,高处距江面在一千公尺以上。上述三区仅示全区深谷地势之一斑,实际全区河谷,在深切裂点以下,均是此种峻峭危拔之状。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DIS的秦巴山地气温估算与山体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巴山地作为横亘在中国南北过渡带的巨大山脉,其山体效应对中国中部植被和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山体内外同海拔的温差是表征山体效应大小较为理想的指标。本研究结合MODIS地表温度(LST)数据、STRM-1 DEM数据和秦巴山地的118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分别采用普通线性回归(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两种分析方法对秦巴山地的气温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将秦巴山地各月气温转换为同海拔(1500 m,秦巴山地平均海拔)气温,对比分析秦巴山地的山体效应。结果表明:① 相比OLS分析,GWR分析方法的精度更高,各月回归模型的R 2均在0.89以上,均方根误差(RMSE)在0.68~0.98 ℃之间。② 利用GWR估算得到的同海拔气温,从东向西随海拔升高呈现了明显的升高的趋势,秦岭西部山地比东段升高约6 ℃和4.5 ℃;大巴山西部山地年均和7月份同海拔的气温较东段升高约8 ℃和5 ℃。③ 从南向北,以汉江为分界,秦岭与大巴山的同海拔的气温均呈现出由山体边缘向内部升高的趋势。④ 秦巴山地西部大起伏高山,秦岭大起伏高中山和大巴山大起伏中山,相比豫西汉中中山谷地,各月均同海拔气温分别升高了约3.85~9.28 ℃、1.49~3.34 ℃和0.43~3.05 ℃,平均温差约为3.50 ℃,说明秦巴山地大起伏中高山的山体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南阳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为南襄盆地的一部分。盆地西、北、东被伏牛山和桐柏山地所环绕,中间为广阔的堆积平原。平原向南微倾,海拔一般只有40~50米左右。平原东西长120~170公里,南北宽约50~100公里,面积约13000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地处亚热带北部边缘,气候温和湿润,土地平坦肥沃,是全省重要的粮棉基地。盆地内除了广柔的平原外还有微波起伏的红土岗地,更引人注目的是在盆地北部还突兀着互不相连的隐山、丰山、蒲山、独山、光山、紫山、塔子山、磨山,羊山九座孤峰。过去,人们对平原上的孤峰感到新异、奇怪,于是关于孤峰的形成,命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奇传说。  相似文献   

18.
罗布荒漠的自然特征和罗布泊的“游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松乔 《地理研究》1983,2(2):88-98
罗布荒漠指罗布泊及其周沿洼地,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和塔里木盆地的“锅底”,东以北山(马宗山)为界,西与塔克拉玛干沙漠为邻,南北两侧分别为阿尔金山与库鲁克山,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在边绿地区为810-900米,洼地中心为780-795米(图1).气候极端干旱,植被异常稀疏,还有大片寸草不生的盐壳和盐沼,地旷人稀,居民及耕地局限于西南边缘河流两岸,1980年仅有耕地面积22.8万亩. 在这片辽阔而荒凉的土地上,古代曾发展了楼兰、屯城等灿烂的绿洲文化,并长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冲途.  相似文献   

19.
江苏位于长江淮河之下游,东邻大海,南滨太湖,几全部为冲积平原所构成,除省西南部,间有若干黄土邱陵,与高达百公尺以上之山地以外,其余均为平坦原野,高于海面不足五十公尺,太湖附近及江北里下一带,地势尤为低洼,河港纷歧,灌溉极便。雨量分布,自南趋北渐减,如上海平均每年雨量一千一百四十八公厘里下河之阜宁平均每年雨量八百公厘,而省西北部铜山之雨量,则仅六百五十一公厘较上海减少几达一倍,惟下雨时期,全省均以夏季为多  相似文献   

20.
本区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是中国亚热带东部最北面的山区。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跨鄂、豫、皖三省。地理座标为北纬29°44′~33°09′;东经112°28′~117°44′。土地总面积19645平方公里。 一、区域地质地貌背景 桐柏大别山区的南部为江汉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北侧为黄淮太平原;西部为低平的南襄盆地;东面为开敞的江淮平原低丘陵。本区四周为平原环抱,是广阔平原中的一个孤状山地丘陵区。区内地形大势呈现为中部高,自中部向外围四周海拔高度渐次降低,依次出现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景观,构成比较完整的地貌组合系列。 在构造上本区属秦岭褶皱系的东延部分。长期以来,该区一直被认为是分隔华北地台和扬子板块的“淮阳古陆”1、并与其东北部张八岭相连,形成淮阳山脉。其构造走向:先是由北西——南东,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