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该文对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的分类和命名、恐龙蛋化石在各个沉积盆地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恐龙蛋化石的新类型进行了扼要综述。从含蛋岩层的岩性、蛋化石埋藏的古微地貌、蛋化石在岩层中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及保存形式、恐龙蛋与恐龙骨骼化石和其他生物门类化石的共生以及恐龙蛋化石的共生组合特征等方面论述了恐龙蛋化石的埋藏特征。对恐龙的生活方式、产蛋方式及生态习性、恐龙蛋化石大量富集的机理及恐龙蛋“挂”在石板下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对DNA和CT扫描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近日,南阳市恐龙蛋保护管理工作传来好消息:2009年河南省两权价款项目《河南省内乡—西峡—淅川一带残剩恐龙化石点抢救性发掘研究与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一个多月的初步发掘,在淅川县盛湾镇、滔河乡及大石桥乡都发现了成窝的恐龙蛋化石,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已发掘出来的恐龙蛋已妥善保管,进一步发掘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浙江省化石观赏石的主要类型、时空分布等情况作了简要叙述,并结合国际上化石观赏石的收藏和贸易情况,就浙江省的开发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浙江省的恐龙蛋、鱼、螺、贝、虾及笔石等化石具有地方特色,且有一定的数量。这些化石在西方颇受欢迎,有较多的经营者和收藏者。  相似文献   

4.
图片报道     
《河南国土资源》2006,(9):I0004
①8月19日至21日,在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陪同下,世界地质公园考察专家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专家WernerJanoschek博士、IbrahimKomoo教授及夫人莅临南阳,先后考察了伏牛山地质公园内的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博物馆、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及恐龙蛋化石遗址展馆,枕状熔岩、黄花墁花岗岩及石瀑、老界岭、马山地质广场等,并实地踏勘了秦岭岩群与峡河岩群分界线、马蹄湾朱-夏断裂带塑性变形地貌等。(王继宏鲜硕摄影报道)②8月29日,在郑州市绿城广场以及省测绘局、黄委会水文勘测队等测绘单位的门前等公众场所…  相似文献   

5.
日前从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上得知,我国江西发现两枚晚白垩世含胚胎骨骼恐龙蛋化石。恐龙蛋骨骼前肢长后肢短,明显具有窃蛋龙类的特征。专家经过对恐龙蛋化石形状、壳面纹饰和壳壁显微结构的研究确定它们属于广东河源的黄氏河源龙。江西白垩世含胚胎骨骼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开启了我国含胚胎恐龙蛋化石研究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恐龙蛋化石比较丰富,为我国的重要产地。已发现4科、8属、12种。恐龙蛋是陆相上白垩统的最主要化石之一。本文初步讨论了蛋化石的时代与层位以及上、下白垩统及其与下第三系之间的接触关系,并据蛋化石的结构特点,结合微体动物、植物化石,论述了白垩纪由温暖潮湿逐渐转变为炎热干燥的古气候。  相似文献   

7.
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产地主要分布在西峡、内乡、淅川等县境内 ,总面积 92 6km2 。南阳恐龙蛋化石十分丰富 ,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保存之完美、类型之多样 ,堪称世界之最 ,是地球上罕见的地质古生物奇观 ,是自然历史宝库中的珍品 ,具有先天赋予的典型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等特点 ,有颇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现已发现恐龙蛋化石8科 12属 2 5种。其中 ,西峡盆地有 6科 9属 13种。保护这一珍贵的古生物遗迹 ,对于研究环境变迁、恐龙生活习性及灭绝原因、生物进化、乃至地球演化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年来 ,各…  相似文献   

8.
该文详细叙述了全国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形势和概况。作者提出 :应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工作 ,力争早日建成“豫西南恐龙蛋化石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 ,深入探讨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和化石与文物的区别。最后 ,作者提出了对恐龙蛋化石应依法进行保护和管理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应与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文:南阳恐龙蛋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迄今为止我省建立的第一个古生物遗迹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市继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之后建立的又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建的南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位于西峡、内乡、淅川等县范围内,面积为78015公顷,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大、类型之多样、保存之完美,堪称世界之最,且蛋化石与脚印化石共生、与骨骼化石同存,属国内唯一,有极高的经济、社会和科研价值。自200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经省、市各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10.
株洲盆地与西峡盆地在晚白垩纪时期同属一个大的山间盆地,本文通过岩相古地理与古生物地层对比,发现两者的上白垩统地层戴家坪组和马家村组具有相似的岩相古地理背景和古生物组合,包括鸭嘴龙类和蜥脚类恐龙骨骼化石及恐龙蛋化石,轮藻化石Charites,Eucypris-Ilyocypris-Talicypridea介形类化石组合以及以蕨类植物孢子Schizaeoisporites占大多数的孢粉组合,这些化石均为晚白垩世代表分子。  相似文献   

11.
恐龙化石对研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地层对比、地质年代、古环境、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但恐龙化石发掘后面临着严重的风化问题,许多化石发掘后十几年甚至几年内就迅速遭受风化破坏。为深入研究探索恐龙化石地质遗迹的深层次风化原因和机理,该文采用TM(温度和应力)耦合分析方法,对山东诸城恐龙化石风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根据化石与围岩间膨胀的不协调性,探索在温度变化情况下化石与围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对风化造成的影响。结果揭示了温度作用下化石风化的初步原因和规律,可为化石保护提供参考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试验结果模拟分析单轴压力作用下含裂隙恐龙化石断裂损伤过程。在FLAC3D中采用FISH语言编写了基于体元分析的计算程序,采用弹脆性本构模型,分析了试验过程中恐龙化石的裂纹萌生→扩展→贯通规律和裂隙化石的断裂损伤机制。在单轴压缩作用下,含有裂隙的恐龙化石试件的破坏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即线性变形阶段、非线性变形阶段和软化阶段,当载荷超过应变峰值强度后,化石内部将生成大量新的诱导裂隙,导致化石内部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恐龙化石峰后的强度软化过程非常不稳定,峰值附近的材料力学行为对化石试件内部缺陷的分布十分敏感。试验表明,有裂隙恐龙化石的抗压强度值比无裂隙恐龙化石的抗压强度值小30%,最终的残余抗压强度也略小,在加载应力作用下,相比不含内部裂隙的恐龙化石,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其内部裂隙会迅速大量扩展,加重了恐龙化石的风化程度和破坏速度。  相似文献   

13.
由热应力引起的热破裂作用是造成恐龙化石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太阳照射条件下,由于受热不均匀及日照的长久往复循环作用,使得化石表面发生热破裂作用,导致化石表面产生裂缝,加速了恐龙化石风化。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主要针对恐龙化石试件的物理力学受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揭示日光辐射造成的恐龙化石温度差异分布对化石风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恐龙化石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是造成化石内部热应力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原因,热应力的不均匀性导致化石发生热破裂,加速了化石风化受损,因此化石保存要尽量放在恒温环境下,避免化石温度往复变化。  相似文献   

14.
诸城市恐龙化石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共发现恐龙化石产地30多处,其中典型的化石产地有"库沟化石长廊"、"恐龙涧隆起带"、"臧家庄化石层叠区"和"黄龙沟足迹化石群"。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化石资源,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但在保护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该文根据目前保护现状,针对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诸城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之一,化石丰富且保存完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为保护好这一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增强化石保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文从恐龙化石防护材料角度入手,在大量试验基础上,研发制配了以甲基三乙氧基有机硅树脂以及氟碳树脂为主要原料,与纳米SiO_2共混形成的新型复合防护材料。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防护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耐老化性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作为户外化石保护的优质材料。从恐龙化石保护效果看,涂膜透明性好,可保持化石原貌的真实性,同时能提高化石的防水性,增强耐热性和耐酸碱性。该材料在化石保护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导致恐龙化石及围岩风化破坏的因素十分复杂,其自身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胶结物的类型等内部因素决定了其抵御风化破坏的能力。化石及围岩的物理化学成分越稳定、结构构造越致密完整,其抗风化能力就越强。气温的反复变化以及各种气体、盐类、水溶液和生物的活动等外部因素,是促使恐龙化石或围岩发生风化破坏的直接的原因。这些风化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它们使组成化石或围岩的矿物成分发生分解、结构构造发生变化,使化石或围岩由整块变成碎块,由坚硬变得疏松,甚至化学成分也发生改变,从而造成了化石或围岩的风化破坏。  相似文献   

17.
面临众多古生物化石遭受风化破坏的现实,恐龙化石保护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化石的风化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化石内部裂隙是导致恐龙化石风化、破坏的重要因素。该文以岩石断裂力学为理论依据,模拟分析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在压力作用下的破坏情况。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内含裂隙恐龙化石数值压缩试验,并对内含裂隙的恐龙化石裂纹扩展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隙角度增大,开裂角逐渐减小,裂隙处特别是两端应力集中,其他部位应力较低、分布均匀;裂纹扩展是从裂纹尖端起裂,最终裂纹扩展到边缘。此研究结果为揭示恐龙化石风化机理和开展保护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恐龙是早已灭绝的古脊椎动物,恐龙化石在地质学,特别是在古环境学研究中具重要意义,它在地层划分、地质时代确定以及古地理、古环境、古气候研究尤其是生物灭绝事件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近几年,恐龙化石不断被发掘,对恐龙化石的保护日益显得紧迫和重要。本文通过干湿循环和膨胀试验,研究水对化石抗风化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水对化石围岩风化的影响远大于对恐龙化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西峡盆地新类型恐龙蛋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广西峡盆地的两类新类型的恐龙蛋化石:西峡长圆柱蛋(新属、新种)Lon-giteresoolithusxixiaensis(gen.etsp.nov.).戈壁棱柱形蛋PrismatoolithusgebiensisZhaoandLi1993。它们分别产于高沟组的中、下部和上部,其时代均为晚白垩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