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泡石[Mg_8Si_(12)O_(30)(OH)_4(OH_2)_4·8H_2O]是一种富镁的纤维状粘土矿物,具挠性,耐酸碱,吸附性强,是地热钻井和石油深海钻井所用泥浆的优质原料,在陶瓷工业和铸造工业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我国鄂、皖、湘、赣及浙、豫、川、内蒙等省区均先后发现了海泡石矿物,其中属于沉积型海泡石粘土矿床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  相似文献   

2.
海泡石族矿物包括海泡石、凹凸棒石和坡缕缟石,是一组具链式层状结构的富镁硅酸盐粘土矿物。海泡石(Sepiolite)发现于1789年,原名是“Meerschaum”,指一种色白质轻的致密土状硅酸镁矿物,它可浮在水面,即德文“海的泡沫”意思,1847年正式叫海泡石。海泡石的典型化学式为Mg_8Si_(12)O_(30)(OH)_4(OH_2)_4·8H_2O其中化学组成变化较大,普遍存在Al对Si和A1、Fe、Ni对Mg的类质同象置换,结果形成不同类型的海泡石:  相似文献   

3.
我国几种石棉矿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前言石棉 (纤蛇纹石石棉、角闪石石棉等)乃是一类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在我国非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石棉矿产的找矿和开发,扩大其用途,我们在完成“我国蓝石棉矿物及其基本物化性能研究”课题之后,于1981年开始对我国主要石棉矿物的成分、结构及基本性能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选用样品有:纤蛇纹石(温)石棉7个矿区13件样品;海泡石—坡缕石石棉4个矿(地)区4件样品;水镁石石棉,3个矿区4件样品及叶蜡石石棉1个样品,共计15个矿(地)区22件样品。1985年底提交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4.
前言     
海泡石(Meerschaum)这一名词由德国人威尔纳于1789年提出,这是由于海泡石的色浅质轻,能浮于海水之上,形似海的泡沫而命名。海泡石的化学分子式为Mg_8〔Si_(12)O_(30)〕(OH)_4·8H_2O,其中有四个为结晶水(OH_2),其余为沸石水及结构水(OH),属S单斜晶系或斜方晶系。通常呈光滑致密的块状体,也有呈纤维状者。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其由细小的纤维杂乱堆积而成。颜色  相似文献   

5.
贵州西部坡缕石产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缕石又称坡缕缟石,取名于苏联乌拉尔的坡缕高斯克(Tsavtchenkov 1862),是海泡石族属于富镁的纤维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一种,其理想分子式为:(Mg_5)[Si_8]O_(20)(OH)_2(OH_2)_4·4H_2O。 该矿产出形式有沉积型;热液型;裂隙—表生型及残积—表生型。前者产出的坡缕石往往与海泡石一起,沉积形成较大的具工业意义的矿床,有人将此种成因的结晶细小或成土壤的坡缕石称之为凹凸棒石;后三者产出的坡缕石为纤维状及树皮状矿物集合体呈脉状及团块状,分布范围不大,工业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6.
海泡石(sepiolite)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门新兴矿种,是当今世界上用途很广的非金属矿物原料之一。在石油、油脂、酿造、轻工、化工、医药、国防、农牧业、环保、橡胶、涂料以及深井钻探泥浆等方面都有应用,就目前所知,其用途广达130余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用途还将不断地扩大。由于海泡石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较好的纤维性质、较高的负电动电位、低的比磁化率,以及一定的耐酸碱腐蚀性、过滤性、阳离子交换性及吸附性等,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已越来越重视该矿物的找矿、开发和应用。我国在海泡石的找矿方面已有较大的进展,已找到海泡石矿床(点)五十余处,其中大型矿床六个,分布在江西、湖南、陕西等省。与四川邻近的陕西宁强、湖南石门陈家湾等都是大  相似文献   

7.
海泡面是一种富含镁的粘土矿物,在自然界中分布不广,很少形成单独的大量堆积,在文献中常作为罕见的粘土矿物面加以鉴定、描述.在电微照片上海泡石为毛发状、针状、纤维状晶体组成的集合体,常呈束出现.化学分子式为:Si_(12)Mg_9 O_(30)(OH)_6(OH_2)_4·6H_2O.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海泡石属于粘土矿物海泡石一坡缕石族。1913年,费尔斯曼(Fersman)使用坡缕石这一术语来表达纤维状含水的镁硅酸盐矿物族,其在两个端点矿物之间形成类质同象系列,铝端称坡缕石(类蒙脱石),因与蒙脱石几乎完全相似,唯纤维状结构与之不同,而镁端则称海泡石。迄今所知,Clocker是使用海泡石术语的第一个人。这个新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墨鱼,因其内壳或“骨”质轻而多孔,与海泡石相似。  相似文献   

9.
在浏阳永和浅海相沉积型海泡石矿床中,海泡石与滑石密切共生,二者或同层出现,或相间出现。即或在单独存在的海泡石矿体和滑石矿体,也属相同时代,相同层位,并伴生同种生物组合。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及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海泡石矿物与滑石矿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转换的关系,滑石是由海泡石在成岩过程中转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湘潭县毛塘海泡石黏土矿区留君庵矿段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了海泡石黏土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区海泡石黏土矿赋存于中二叠统小江边组“含泥质段”风化层中,矿体形态平面上呈长条带状,剖面上矿体形态呈透镜体状、似层状,矿床规模为小型。根据X衍射定量测试分析和化学分析,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海泡石、石英、方解石、滑石和蒙脱石等组成;矿石化学成分总体富硅、镁、低钾、钠。矿石中海泡石含量与MgO、SiO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CaO含量总体呈负相关,结合矿石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区内海泡石形成于沉积过程的新生作用。综合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和矿石物理化学特点,矿区位于古陆边缘局限性的富Mg2+、Si4+及高pH值的浅海环境中,海泡石经原生沉积于钙镁质页岩、泥灰岩,再经长期化学风化改造,在表生条件下不断富集形成海泡石黏土矿床,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风化残余型。  相似文献   

11.
一种分离富集中国黄土中微米级磁性物质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微米级磁性矿物在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含量不足1%,为了满足多种测试的需要,要尽可能地富集磁性矿物。介绍一种富集方法,即程序地采用浸泡—搅拌(转速为5900r/min)—湿法磁选(磁场梯度范围为0.8—2.5T)—重液分选(d≥2.5)—干法磁选(激磁电流在1—2A之间)的方法,从西峰和段家坡第五层古土壤(分别简称为XS和DS)的上浮物和沉砂中富集出6个不同磁性的矿物组分。经磁化率(MS—2)、磁滞回线(MICROMag2900)测定、高倍显微镜(MPV—3)及扫描电镜(S—3500N)观测,矿物的分散度与磁性分选良好,精选的强磁性组分(XS—4J和DS—4J)中磁性矿物含量约占该组分的30%,富集的磁性矿物种类多,包括含铁粘土、碎屑状磁性矿物和自生磁性矿物,磁选出的矿物代表性强并能满足多项分析测试的需要。湿法磁选(程序3)是流程中操作最复杂的一步,根据XS样的实测结果,这一步磁选的回收率为87.2%。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中国海泡石的产状和分布。可以识别出五种主要的海泡石类型,它们是:(1)白云岩及其共生岩石中的脉状海泡石;(2)基性或超基性岩及其他富镁岩石中的海泡石细脉或集合体;(3)分散于上新世沉积物的坡缕石中的粒状海泡石;(4)早二叠世海泡石粘土矿床;(5)来源于类型4的风化改造海泡石。最后,提出某些成因见解。  相似文献   

13.
海泡石是一种富镁纤维状粘土矿物、属链状和层状之间的过渡型结构,其化学分子式式为:Mg_8Si_(12)O_(30)(OH)_4(OH_2)_4·8H_2O。我国湘鄂皖赣豫川以及内蒙、江苏、浙江等地均有发现。从已发现的海泡石来看,属于沉积型者具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低温热液型者往往只有矿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地质矿物学资料上,钙的硫酸盐矿物只有石膏(CaSQ_4·2H_2o)和硬石膏(CaSQ_4)两种。但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在石膏——硬石膏之间因加热条件的不同,可存有两个系列的几种过渡型矿物相。依据它们转变的条件,笔者认为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下亦可见于自然界,如在中、低温及中、低的热液条件下,有可能出现α系列的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相反,在干热的地质环境下便可能存有β系列的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由于它们转变的条件较狭窄,因此这些矿物便可能具有反映地质环境的指示矿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陕西潼关金矿床系统矿物学研究中,新发现了以下几种矿物。黑铋金矿 Au_2 Bi(一)地质产状本矿物产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含金石英脉内的黄铁矿中,为铋—金固熔体出熔后中间产物形成之化合物。与之共生的矿物有自然铋、自然金、硫碲铋矿、辉铅铋矿等富 Bi 矿物类。(二)矿物特征1.物理特征黑铋金矿属等轴晶系。晶体呈板状,粒径一般为0.05—0.12mm。矿物具金属光泽,硬度小于3。2.光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以高岭土、水玻璃和NaOH为原料,在常压和一定温度下,快速合成矿物聚合物。研究原料配比、固化温度、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对矿物聚合物早期抗压强度的发展及矿物聚合物耐HCl、H2SO4和NaOH的腐蚀性。通过2个正交实验得出矿物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高岭土600℃煅烧4h,m(MK)∶m(水玻璃)∶m(NaOH)=7∶4.5∶1,60℃固化,60℃养护1h,矿物聚合物早期抗压强度可达85MPa。矿物聚合物耐HCl腐蚀性强,耐H2SO4腐蚀性稍差,NaOH能促进矿物聚合物的早期抗压强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泡石是一种富镁的纤维状粘土矿物,为链-层状结构的含水硅酸盐。在自然界中分布不广,很少形成单独的大量堆积。但是因为它具有一系列有别于其他粘土矿物的极其有用的物理化学性能,因此,有着广泛的工业用途。海泡石的成因大体分为两类,一是热液蚀变产物,常呈纤维状或“石棉”状,集合成脉状产出,规模较小,工业意义不大。另一类为沉积成因(包括成岩作用或新生作用而成),往往成为土状海泡石粘土,集合成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规模一般较大,工业矿床多属此类成因。中国的海泡石粘土矿床都分布在中国南方,而且主要集中在下二叠统,其中湖南约占80%,所以被誉为“海泡石之乡”。在我国“科学的春天”里,湖南有关野外队先后发现了四个矿床和十来个矿点或矿化点。湖南地质研究所参加了地质矿产部“七五”期间重点攻  相似文献   

18.
概念与展望     
欣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主办的《矿产与地质》在国内公开发行。这是我们有色金属地质界的一件大喜事!值得庆幸! 《矿产与地质》,顾名思意,是互有联系的而彼此不同的两个概念:矿产是自然界产出的具有工业开发意义的矿物原料;地质是产生这些矿物原料的自然环境。如果我们真正认识这个自然环境,就是说真正认识矿物原料产出的地质条件,认识形成矿物原料的物质来源及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搜集了有关的U—Th—Pb法、Rb—Sr法、K—Ar(体积法和稀释法)法同位素年令数据263个,其中云母类、角闪石单矿物数据114个、全岩数据116个、锆英石单矿物数据5个以及磁铁矿、正长石等单矿物数据28个,并对一些重要的矿化岩体的年令数据作了数学处理(其中相关系数γ值最高0.9992,最低0.9809),获得Ar~(40)—K等时线年令14个,以上述共计277个年令数据为基础,联系各矿化区(带)的实际地质依据综合分析,用等时线年令、单矿物吻合平均年令或单矿物可信年今分别确定了有关的54个矿化岩体(或主岩相、  相似文献   

20.
帕.  ЭН 赵齐 《西北地质》1992,13(2):57-60
本文描述了一组新的天然化合物——金铋硫化物。它们分布于闪长岩内含少量硫化物的石英细脉内,其中的Au—Te—Bi矿物组合重叠在砷黄铁矿和铁、铜及锌的硫化物上面。金铋化合物是天然化合物,不久前才有了有关它们被发现的报道。最初И.Я.涅克拉索夫(1985)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到在苏联东北部某些矿床中存在有AuBi_2S_4矿物,而后有人描述了日本Цугахир矿山、哈萨克斯坦矿床(1988)和雅库特东北两个矿点(1988)中有金铋硫化物(Bi_5AuS_4)。这一矿种在任何情况下都与含少量硫化物的石英脉型金矿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与最晚期含矿岩层有关的金碲或金碲铋成分的矿物组合叠加在砷黄铁矿和硫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